点击上面蓝字“北京瞧办主任”即可放心进入,审阅本人的其他小文
2025年1月2日我自驾路过这里,在这里停留打卡拍照。 莆田市(Putian City), 福建省辖地级市,别称“荔城”,古称兴化、兴安,位居福建省沿海中部,地处北纬24°59'—25°46',东经118°27—119°56', 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境内山脉纵横交织,丘陵波状起伏,还有许多半岛、港湾和岛屿。水源充沛,水系发达,境内河流多数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流径,总面积4127.7平方千米。 截至2023年7月,全市辖4个区、1个县。 截至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17.9万人。 莆田历史底蕴深厚,在木兰溪流域距今2万多年前便有人类活动,古时曾属扬州、“七闽”地、闽越国、闽中郡、会稽郡等,南朝陈光大二年(568年)初置莆田县。 [159]莆田市历史底蕴深厚,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称,自唐以来,涌现出2482名进士、21名状元,17名宰相。 2023年9月,国务院同意将莆田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市境内有广化寺、湄洲岛、妈祖庙、南少林寺等风景名胜。 2023年,莆田市地区生产总值3070.7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9.9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503.3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417.47亿元。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6291元,比上年增长4.2%。 莆田雨量充沛,气候湿润是莆田市气候的一大特点。全市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至2300毫米之间,自西北山区向东南沿海递减。西北部山区达2300毫米以上,中部平原为1200毫米至1600毫米,东南部沿海和岛屿在900毫米至1300毫米。全市一般可分为四个降水季节:春雨季节(3 - 4月),降水量为250毫米至300毫米之间,占年降水量的20%,雨日多、雨量少、强度弱是这一雨季的特点。梅雨季(5 - 6月),降雨量为300毫米至600毫米,占年降雨量的32%至34%,雨区广、雨量多、强度大、雨时长是这一雨季的特点。台风、雷阵雨季(7 - 9月),降雨量为270毫米至700毫米,占年降水量的32%至36%,雨量多、强度大,易造成洪涝灾害。少雨季(10 - 2月),降雨量约150毫米至300毫米之间,占年降水量的10%至20%。 莆田季风明显,滨海风大也是莆田市气候的一个特征。主要的方向有东北风和西南风;东北风有10个月左右控制在沿海地区,山区则以北风或东风居多。冬、夏季风方向随季节交替而转换明显,冬季多为偏北风,夏季多为东南风,而春、秋季为风向转换季节。风速自沿海向平原及内地山区减弱,冬季风往往比夏季风强。全市常见的大风有两种。一种是由北方冷空气南下而引起的东北大风,风力一般为6至8 级,最大达10级以上。沿海风力通常比内陆风力大3 - 4级,海岛地区每年6级以上的大风约在150天左右。另一种是由台风侵袭而引起的大风,每年平均有4 至8次,最多的年份多达11次。台风每年大多在7月中旬至9月下旬。强台风正面袭击时往往伴有暴雨,易造成风灾水患,但往往也能为沿海地区解除旱情,为内陆山区的植被和农作物补给水分。 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十一月初九日,福建泉州海外(北纬25°00′,东经119°05′)发生的八级大地震,宏观震中在南日岛以南的乌丘屿附近海域,震中烈度大于十度。沿海地区及海岛受这次地震的破坏最为严重:乡间无数房屋倒塌,有人员伤亡,出现大量地裂,并发生喷沙和池水干涸等现象。 从历史记载结合野外考察所获的等震线图可以看出,八度至六度的等震线呈椭圆状,境内东部和中部地带烈度达九度,莆田县西北部和仙游县大部分地区为八度,莆田城关介于九度与八度之间。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莆田市常住人口为3210714人。 [58]截至2023年末,莆田市常住人口317.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06.7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5.04%,比上年末提高1.03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为5.96‰,人口死亡率为7.21‰,自然增长率为-1.25‰。年末户籍人口数为367.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9万人 春节,对莆田人来说具有双重的含义,莆田人更加注重传统意义上春节外的另一层含义,那就是“做大岁”。在莆田,过完除夕,正月初四或(仙游为初五),莆田人还会隆重地再来一次“做大岁”。莆田“做大岁”风俗全国独有,代代相传四百多年。该风俗将可歌可泣的抗倭英雄史与传统民俗相结合,很自然地将民族精神一代又一代传承。长按以下二维码并识别,进入《北京瞧办主任》公众号,可以放心审阅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