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乡间有亩田”

文摘   2025-01-25 23:24   福建  

      点击上面蓝字“北京瞧办主任”即可放心进入,审阅本人的其他小文

 2025年1月25日我又一次到了这里,这里是福建永定岐岭的下山村,这个村里大部分人家都姓陈,是唐宋时期江州义门陈氏家族,创造了3900余口、历15代、330余年聚族而居、同炊共食、和谐共处不分家的世界家族史奇观,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人口最多、文化最盛、合居最长、团结最紧的和谐大家族,成为古代社会的家族典范而名动朝野。后宋仁宗在文彦博、包拯等重臣上疏建议下,将义门陈人分迁全国72个州郡(144县),分析大小291庄(另加43官庄共334庄)。从此,一门繁衍成万户,万户皆为新义门。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国内陈姓人口5440万,2013年4月,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华夏姓民源流研究中心主任袁义达统计新百家姓得出国内陈姓6130万,居国内百家姓第五位、陈姓国外主要分布在朝鲜、越南,缅甸,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等全球各地陈姓总人口在900多万左右,估计其中义门人口约有干万之众,而于下山陈氏是义门陈的汀州庄后裔。

      下山村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岐岭乡与陈东交界处。革命战争时期,下山是党的活动据点。1929年冬,毛泽东和夫人贺子珍就在这个村牛牯卜开设“饶山书房”领导革命斗争。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对下山进行几次烧杀掳夺,都无法改变群众跟着共产党闹革命的坚强意志,他们用生命与鲜血谱写出一曲壮丽的诗篇。目前村内有相关红色纪念场所。

     下山村人富了,村变了。全村工农业总产值可达1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近3000元。全村435户人家中,有100多户群众住进了新房并装上电话,有200多户农民家里买了摩托车。全村2000多群众就有了自己的文化娱乐场所,基点村的文化生活又增添了新内容。

      1929年8月,毛泽东化名为杨子任携夫人贺子珍二进永定,从上杭蛟洋一路走到牛牯扑,先后于华兴楼(现毛主席纪念亭)、竹寮(现饶丰书房)等地居住了28天,与牛牯扑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军民鱼水之情,留下了陈添裕倒穿草鞋救护毛主席的感人故事。 为缅怀毛泽东同志在金丰大山的丰功伟绩,永定兴建毛主席纪念亭,设置了“峥嵘岁月——毛主席在永定史迹展”,展示了毛主席在永定境内时期的永定革命斗争史;重新修葺“重兴楼”,精心打造成全省第一个以“忠诚”命名的“忠诚馆”,忠诚馆内设28个展馆,分为上下两层,面积约600平方米,分为“忠诚铸魂、忠厚传家、忠心向党、忠诚家风”四个部分,全面展示了永定人民始终坚定“听党话、跟党走、对党忠诚”的光荣传统。解放后,党和政府非常关心基点村群众,全力扶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政府先后拨了20多万元资金,帮下山村建起村水电站,开通了由岐岭到牛牯卜的公路。为了扶持发展村办企业,1986年,县老区、民政、扶贫部门又拨出5万多元资金,扶持下山村兴建纸厂、碾米厂。目前,仅纸厂就实现年产值20多万元,生产的“库钱纸”销往港、澳和广东潮汕地区。山多是下山革命基点村的特点。全村山地有2.1万多亩。为做好“山文章”,从1987年开始,全村的群众在村支部带领下,大抓山地综合开发与竹林垦覆。到目前,全村种果面积达4000多亩,竹林面积达3000多亩,果竹两项就给全村群众带来40多万元的年收入。与此同时,下山村还着力做好“田文章”,全村710亩耕地的七成采用“烟—稻—稻”栽培模式,年产烟叶5万多公斤,产粮500多吨,农业效益比1990年增长了近一倍。1994年,永定进行省道福三线的改造。下山人又抓住交通条件改善的契机,拓宽财源。当年,村民陈万初率先贷款买车搞运输,如今,下山村拥有运输车辆30多部,从业人员达100多人。

      政永高速永定土楼出口即在岐岭下山村,2012年1月1日双永高速公路新罗至永定段正式通车。老区人民结束了没有高速公路的时代。从龙岩市区乘车,全程高速,到永定土楼可节省将近1小时时间,永定土楼正式迎来“高速”时代。

我在乡间有亩田

     龙岩市中级人民法院机关党委在永定区岐岭镇下山村开展“我在乡间有亩田”认领活动,全程委托代种代管,着力打造绿色高质量示范基地

一、认领方式

认领人根据意愿与龙岩市永定区亦金家庭农场签订认领协议,按照标准缴纳认领费用(1800元/亩/季),确定认领后,由专业团队全程管理。

二、认领人权益

可亲赴田间现场观察水稻生长情况,并可预约参与插秧,收获等农事体验活动

三、种植管理

由龙岩市中级人民法院机关党委委托龙岩市永定区亦金家庭农场县体实施,龙岩市中级人民法院机关党委不定时察看作物生长情况。

四、认领党支部

龙岩市中级人民法院机关党委

2022年9月8日



这稻草垛是空心的
最小的单体无记名烈士纪念塔

长按以下二维码并识别,进入《北京瞧办主任》公众号,可以放心审阅其他内容

北京瞧办主任
个人游记、经历、生活记录 转述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