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善事而为之

文摘   其他   2025-01-20 21:49   福建  

点击上面蓝字“北京瞧办主任”即可放心进入,审阅本人的其他小文

       这几年北京的空气大为改观,风沙确确实实地少多了,不知道是不是有人会沾沾自喜了,吹嘘是什么摇号限号、限制施工等被动、或改变正常生活带来的结果啊?有人会这么想的。

         加大力度在源头上治理才是真正的原因。现在普通人也都参与进来了,这才是造成真正改观的无形巨大力量,是必然造成环境改观的绝对条件。

      有位叫做喻中升的病退高检的检察官,是我的中学同班同学。他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病退在北京市。

     他2008年因为严重肝病人工换肝,58岁病退离开工作岗位。他真正不忘初心,回到他当年下乡插队的内蒙锡林浩特自费治沙,一干就是快10年了。像他这样的还有咱们退休军官,也有北京大爷,还有像一直坚持在阿拉善的治沙人,电视里多有报道了。

   动,必有道;言,必有理;求,必有义;行,必有正。以澹泊明志,以担当办事,以智能除惑,以无求交友,以勤奋学习,以慎言防口,以勤俭生活,以宏愿立志,以热心做人。做人要如钟,分秒珍惜生命。

     在贫困中,要有忠心志气;在危难中,要有信心勇气;在富贵中,要有舍财义气;在做人中,要有浩然正气。做事,无法要求完美,但至少要能完成,才算尽到自己责任;

   做人,无法要求万能,但至少做到可能,才能堪受人生担当。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豁达乐观的生活襟怀,反身求己的思过习惯。人格有品,生活才会有质!

   善待自己,幸福无比;善待别人,快乐无比;善待生命,健康无比。一切善举,从我内心开发 凡事都要在心,拥有责任感是做人最高贵的情操!


最高人民检察院退休检察官喻中升当选“2019北京榜样”十大年榜人物。


      2019年度“北京榜样”年榜人物近日正式揭晓,最高人民检察院退休检察官喻中升当选“2019北京榜样”十大年榜人物。

     据悉,“北京榜样”大型主题活动自2011年启动。2019年2月,中宣部授予北京榜样优秀群体“时代楷模”称号,以此为新契机、新起点,北京市深入开展“2019北京榜样”主题活动,评选出一大批反映年度热点和记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榜样人物。  


喻中升曾在最高检渎职侵权检察厅工作30多年,是最高检机关第一位“全国模范检察官”,办理大大小小案件不计其数,即使在罹患肝癌后仍坚守在办案第一线。退休后,刚做完肝癌手术的喻中升来到了自己曾经插过队、教过书并视为“第二故乡”的内蒙古自治区南部、锡林郭勒大草原南端的正蓝旗五一种畜场义务治理3000亩荒漠。他带领工人移树播种围封打井,终将荒漠治理成防风固沙的美丽绿洲。

记者了解到,“北京榜样”主题活动吸引了超过2亿人次点赞,全年共推选产生周榜人物131名、月榜人物60名,最终,经过公众票选,喻中升当选十大年榜人物。

记者:采访喻老的过程中我几次落泪

(访谈节选)

记者: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喻中升是一名退休检察官,他与新中国同龄。在职时,他查处了一批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渎职犯罪案件,曾经获得“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十大政法英杰”等荣誉。喻中升曾经患过肝癌,做了肝移植手术,他一直觉得自己因此获得了第二次生命,希望自己在有限的生命里还能够做点什么。2010年退休后,他来到了自己曾经插队、教书的内蒙古正蓝旗,看到眼前的场景,他决定回乡治沙。

喻中升:以前那都是水草丰盛啊,水库啊,挺好的地方,现在是一片荒漠,全都是因为过度地放牧沙化了。当时我就决定还是去那治沙,通过我们的行动去改变当地落后的面貌,又能够启发人们对事业啊、对自己家乡变化的这种观念的改变。

记者:喻中升曾在这里插队、教书整整10年,把这里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情感。尤其是他回忆到自己当知青时和当地老乡们在一起的日子,几次哽咽到说不出话。

喻中升:世界观的形成啊变化呀、自己的学识啊,都是内蒙培养的,你说知识青年下乡艰苦,我觉得一点儿不苦。当时年轻嘛,一个是适应性比较强,再一个呢没有什么负担,和牧民的关系也都搞得非常好。老乡都对我们挺好的……

记者:跟老乡的这种相处是平时会要跟他们经常来往,还是什么?

喻中升:等于说我们一个蒙古包,老乡家一个蒙古包,我们4个知青就跟老乡住在一起……

记者:这种好,您是指什么?比方说吃啊穿啊相互照顾吗?

喻中升:对,主要是照顾,比如说我们知识青年一去,年轻人嘛都没有什么生活经验,尤其是在牧区的那种生活经验,那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不一样。再有一个天气,天气那太冷了,我们8月份去,到10月份都已经下雪了,然后那时正好我骑着个马到牧场去办事,去的时候这边迎风,回来这风向又变了,冻得我这耳朵啊当时都基本上就麻木了,冻成冰坨子了。老乡拿了雪给我洗搓,又拿羊肚子那个皮给敷在这个地方,就有那么半个月左右吧,就开始又发黑啊,又流那个黄水啊脓包啊,你看这皮肤一点也没坏。那时候我们确实也没什么钱,回北京,人家给你布票,用布票做衣服!当时一个人可能十几尺啊,反正很少,我记不清了。那时候布票很紧张啊,一家人可能是凑起来一年能解决一部分的新衣服。

喻中升(右一)和牧场场长在正蓝旗五一牧场喜看树苗长势。

记者:为治沙,喻中升投入了大量积蓄。在我最初联系他采访的时候,他的电话始终打不通,见了面我才知道他的手机坏了。为了省钱,他买了300元的二手手机。

喻中升:我这手机特别不好弄,300块钱买的。我原来的(手机)不行了。300块钱到那旧货市场小摊上买的,比较便宜,性能还不错。

记者:家人们为此很心疼喻老,也曾经劝阻,不仅因为他已经70岁高龄了,还因为他曾经患过肝癌,做过肝移植手术,需要休养。您怎么跟家人沟通的呢?

喻中升:我说我这个身体状况,谁知道多长时间就不行了,我就办这么一件事,能够说办好了,就是我这一辈子最后一件事了。你们再不支持的话,那等于说我没有时间了,我天天在家养着行吗?那不是事啊对不对?后来随着苗草啊,草地草场地恢复啊,咱们种下的树苗长得挺好的,这家里也觉得有信心了,觉得看来还是有效果,逐渐地他们也就不再责备了,甚至到地里头跟我一起撒草籽、种树,挺高兴的。

记者:我也电话采访了喻中升的弟弟喻中远。

喻中远:他做的这个事,家里知道以后都挺佩服他,因为他没有要求其他人做什么,他自己在做,也不跟我们伸手。他有一个英雄情结,责任心特别强,他所做的事情都是在考虑别人,不是考虑自己。

最高检老干部在治沙现场听喻中升讲治沙情况。

记者:我也采访了内蒙古正蓝旗五一种畜场场长、党委书记李炳臣。

李炳臣:我当时呢就觉得,作为一个老知青献爱心,也不指望他能做多大的事。经过这10年的治理以后,原来那个不毛之地现在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柳草,形成了一片很好的草场。牧场所在地这块沙害就没有了。我们好多干部自发组织起来,每年也帮助做一些义务劳动,感染了一大批人。

记者:为了持续完成治沙的心愿,去年喻中升拉来彩钢房在当地建了个房子住,还可以接待来帮忙的朋友或志愿者。

喻中升:前几年呢我到那住的地方都没有,基本上就住在老乡家里头,东家住一天,西家住一天,同事家、学生家,就这么住,甚至于那个牧场有时候就让晚上下夜的工人回家去,我替他下夜,老乡都挺欢迎的。但时间长了老这么住也不行,去年盖了一间彩钢房,我从北京拉的旧房、彩钢房到那,然后让人家给装上了。又弄了几个蒙古包,有时候高检啊或者政法大学的校友他们去支持的时候,让他们住着是吧,就基本解决住的问题了。我现在70了,干一年就要有一年的目标,我是想种一片森林,就让它永久的保护住这块地。

记者:采访喻老的过程中我几次落泪,这当中有敬佩,有心疼。老人一个人去内蒙古的荒漠治沙,这是多么难以挑战的事情!可他是那么地执着!这当中的情谊,他身上强烈的责任感,让生命变得厚重、有力量,祝福喻老,健康!如愿!(检察日报 北京榜样微信公众号 孙风娟 李玲)

长按以下二维码并识别,进入《北京瞧办主任》公众号,可以放心审阅精彩内容

北京瞧办主任
个人游记、经历、生活记录 转述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