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蓝字“北京瞧办主任”即可放心进入,审阅本人的其他小文
桃花源式的和谐社会--江州义门陈
大文学家、田园诗的祖师陶渊明创作了不朽的诗赋《桃花源记》,这传送千古的《桃花源记》原型就在这天人合一的圣境--江州义门陈。
东佳山山环水抱,常乐里层峦耸翠,义门坊柳绿桃红,艾草坪古木参天。松林掩映的房舍依山伴水,溪水缠绕的农田阡陌纵横。
一千多年前的义门陈人就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创建了一个令人向往的理想社会:这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这里废除私有财产,实行公有制 一“堂前架上衣无主,三岁孩儿不识母”,
这里和谐团结一“丈夫不听妻偏言,耕男不言田中苦”。
“八百头牛耕日月”描写了这里的人们辛勤劳作,耕稼渔猎,安居乐业。“三千灯火读文章”反映了这里的人们崇文尚义,风雅文明。
义门陈人历时三百三十多年在自己三百多处田庄里,三千九百余口人用自己的实践,演绎出一个真实的桃花源仙境。
现代学者惊叹义门陈是英国思想家莫尔笔下的“乌托邦”,是我国古代比“乌托邦”空想社会理论还早600多年的实践先驱者
百婴同堂待哺
家法规定,凡45岁以下妇女称为“蚕妇”,必须参加劳动,都蚕院有三百多妇女在此劳作。蚕妇们正值盛年,多有吃奶的孩子,为了方便哺乳,家长便在都蚕院附近建一所“育婴堂”。近百名婴儿在此同堂待哺,史称:“百婴同堂待哺”。婴儿饥饿啼哭,不论是否亲生,蚕妇们都会解怀捧乳,主动喂养。所以小孩三岁了还不认识亲生母亲是谁。形成了“堂前架上衣无主,三岁孩儿不识母,丈夫不听妻偏言,耕男不道田中苦”的大公无私又和睦相处的局面
嬉戏亭
义门陈始祖陈旺高龄而逝,出殡那天,由晴转阴,当灵柩抬到东皋山下时(即今旺公山),狂风骤起,灵柩卷入高空,随后落地出现一处坟堆,称为天葬。因陈旺生前喜欢看戏,家人便在坟堆前的平地搭一戏台,请了三套戏班子唱了三天三夜。后在此处做了一处永久性的嬉戏亭,每逢旺公忌日或节日在此唱戏,延续百余年。当地人至今仍称此处为戏台。
和谐相处
族产共有、家无私财、共同劳作、平均分配、人无贵贱、诸事平等,形成了一种“堂前架上衣无主,三岁孩儿不识母,丈夫不听妻偏言,耕男不道田中苦”的既大公无私、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至公无私的准则与懦家的忠孝仁义思想相结合,既维持了家族内的尊卑长幼有序,又维护了家族内部的团结,实际上是儒家“天下为公”大同思想指导下的一种实践,一种具有血缘关系特征的大同公社实体。
击鼓传餐义门村的西南方,有一座山, 叫“打鼓山”,是当年义门陈人击鼓传令,递送消息的地方。一族三千多人离合集散,需要信号,鼓声就是他们传递消息的信号。每当吃饭的时候,打鼓山便响起了鼓声,人们听到鼓声,便从四面八方有说有笑的涌向馈食堂集中吃饭。这就是 “击鼓传餐”。
北宋枢密使(副宰相)赵普到义门巡察,听到鼓声,随即写下一首诗:
击鼓传餐岂异初,江州义族不差殊。当朝秉察观风致,特为高门大揭书。历代旌表皆盛迹,屡世敕赐悉成模,如今诚信古人语,和善之家庆有余。歌咏义门陈的家风义象。
耕读之家和谐多
北宋宰相吕端(935-1000),以“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闻名于世,于端拱三年(988),游览东佳书院,纵览奇景,心旷神怡,欣然赋诗〈赞义门》一首:
八百头牛耕日月,三千灯火读文章。永情潭底观鱼变,东佳冈上听莺吭。诗句逼真的描述了“耕读之家”的气氛
桃花源里乐融融
义门陈氏故居方圆几十里的百姓们,至今广泛流传着义门陈美丽的传说,大量的史料记载了义门陈极富特色的文化大餐。义门陈氏人不置仆、不纳妾、不赌博、不斗殴、不淫酒色,这里是老有所养、幼有所托、闲有所乐。寿安堂、百婴堂、花园、嬉戏厅、千秋院是义门陈精神文明的象征物,钟灵毓秀的义门长乐里其乐融融,成为人们理想中的桃花源,心中仰慕的圣境。
馈食堂
馈食堂为义门陈氏老少用餐之场所,《家法》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条对义门陈氏饮食有详细规定:撑炊之人事,老、幼、妇、男分坐;节日酒会,婚丧嫁取等轶序井然;凡迎娶新妇,必先下厨为炊。老幼病号可享受优食。在胡旦的《义门记》里记载有一灾年,江州饥荒而死人无数,然义门陈氏喝粥,吃野菜都要谦让,因此无一人因灾年而丧命。《宋史·陈兢传》里写道:每食,必群坐广堂,厨无异物。“馈食堂”是义门陈氏举家
说义门陈氏是世界家族史上的奇观,不仅指聚族时间长,而且和睦共居,成为典范。义门家族有严谨的家法、族规、家训和严密的管理制度、又有贤能支持家政、严格执法的家长,因此这个义门世家,没有游手好闲的人,没有赌博偷盗的人,没有离心离德奇谈怪论的人,没有图谋私利营私舞弊的人。“人无私财,厨无异馔”“大小知教,内外如就是用餐也很融洽、谦恭,用餐食饭群坐一堂,未成年者别具一席。连犬也驯养成性,共居一舍,吃食时,一犬不至群犬不吃。
朱熹题诗赞日:
畜类独知谊,同居共一心,唐朝无旧国,惟有九江陈。
义门陈氏(咸丰版)家法
家法森严
家法第29至33条是专门处惩劣迹者的条文,详细而具体,对嫖娼、赌博、行窃、酗酒、斗殴等不轨行为,视其情节,严惩不贷,以鞭打、剥落衣服劳役等手段处罚,严重者“比加刑责”,或关入家庭监狱--刑杖所,刑杖所大门对联为:“家秉三尺法,官省五条刑”。据记载:“百年服刑则三”,就是说在一百多年中,关入刑杖所的只有三人,可见家法森严,守法极佳,以致义门陈出现 “人无间言,争讼稀少”的和谐局面。
世代传颂的千古一绝
一一百犬同槽
古义门坊养犬百余,建百犬食和二丈余,每日鼓响,群犬悉至。"一犬不至,众犬不食",成为千古一绝,被载入世界吉尼斯记录《中国姓氏通书将义门陈“百犬同槽”称为世界奇观,因而有“义门陈氏天下奇,百犬同槽奇中奇”之说
长按以下二维码并识别,进入《北京瞧办主任》公众号,可以放心审阅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