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学校选修课《DI创新思维》秸秆制作
2024年10月24日,在八一学校选修课《DI创新思维》上,老师利用八一学校京西稻田的副产品——秸秆,指导学生制作手工作品,成功实现变废为宝,推动京西稻资源的循环利用。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传承京西稻文化。这次活动继10月14日小学部京西稻田收割节后,进一步挖掘了京西稻文化的内涵,丰富了传统农耕文化教育的思路。请跟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1
PART.ONE
初识秸秆 动手实践
课程伊始,游金二老师向同学们
介绍了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利用学校京西稻田的秸秆,
来制作手工艺品,
如茶杯垫、笔筒等
简单而实用的物件。
老师简单讲解了秸秆的特性,
并展示了一些秸秆手工艺品的例子,
以激发学生们的创作热情。
随后,宋雪锋老师展示了
自己亲手制作的秸秆手工艺品,
并简要说明了制作过程,
为学生们接下来的动手实践,
提供了直观指导。
老师和学生们一同
前往学校京西稻田旁的空地,
那里已经摆放好了
一捆捆准备好的秸秆。
宋老师拿起秸秆,
开始示范如何开始编织,
包括起头、续草、绕圈、捆绑
以及继续编织的步骤。
学生们也纷纷拿起秸秆,
开始尝试制作。
起初,一些学生遇到了困难,
有的在起头时遇到了阻碍,
有的在绕圈时做得不对,
老师则在一旁观察,
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随着学生们逐渐掌握技巧,
他们的编织速度也开始加快,
有的学生很快就进入了状态。
对于那些进展不太顺利的学生,
老师会指导他们
拆除部分作品并重新制作。
一位学生在完成第一件作品后,
感到不满意,于是他决定返工,
继续尝试制作第二件、
第三件,甚至第四件,
直到最终对自己的作品感到满意。
2
PART.TWO
点评指导 文化传承
在课程进行中,
刘荣铁副校长应邀来到课堂,
对课程内容进行了点评和指导。
利用秸秆制作手工艺品,
是一种好方法,
它不仅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
和体验传统农耕文化,
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在京西稻田旁,
师生们忙碌的身影,
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农耕图景,
相信这一幕,将成为学生们心中,
一份独特的记忆。
随着课程接近尾声,
学生们的手工作品也逐渐完成。
一些学生的作品非常精细,
即便是第一次尝试,
也已经能够制作出相当理想的成品。
另一些学生的作品则显得较为粗犷。
对于那些在收尾阶段,
遇到困难的学生,
老师也及时给予了指导。
最终,每个学生都拿着自己的作品,
大家聚在一起,
师生共同拍摄了一张合影,
留下了这堂课的美好回忆。
八一学校党委牛震云书记,
对师生们利用秸秆制作手工艺品
的做法给予了点评:
这种活动形式,
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亲近自然、
理解自然、认识自然。
“只有放错地方的宝藏,
没有生活中的垃圾。”书记这样说。
确实,所谓的“垃圾”,
不过是未被妥善利用的资源。
只要我们换个视角或方法去使用它们,
这些所谓的“垃圾”,
就能转化为有价值的“宝藏”。
为了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老师设计并制作了新的手工作品,
包括秸秆小楼和草鞋等。
这些作品不仅扩展了
秸秆艺术的表现形式,
还为未来的课程开发,
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
通过这些手工项目,
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
和体验秸秆的多样性和创造力,
从而激发他们
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和热情!
往期推荐
大八一京西稻,又丰收啦!
文图/ 游金二 八一学校 宋雪锋
编/ 心静
审/ 左秋洁 李凌
欢迎关注北京市八一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
请长按二维码识别
你的赞和在看,我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