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书香悦成长青少年讲堂
2024年10月10日,阅书香悦成长青少年讲堂,在北京市八一学校开讲。我们有幸邀请到北京市考古遗址博物馆馆员、首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专家、北京市博物馆专家志愿服务中心特聘讲解员岳新老师,为C2027届初一全体学生,带来一场关于青铜器的精彩讲座。专家进校园由海淀区图书馆携手八一校园记者站、初中历史教研组引进并组织,初一历史郝蕊玉老师担任主持。
1
PART.ONE
采矿冶炼 复杂精细
岳新老师不仅在博物馆课程开发和学生实践活动方案设计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还一直致力于推动社会大课堂实践教育研究。她将带领我们走进青铜器的世界,探索这一古老文明的瑰宝。
首先,岳老师为我们科普了青铜器的采矿与冶炼。在古代,铜矿的开采是一项重要的活动。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古人能够发现铜矿的存在。例如,海州香薷这种植物,在铜矿区生长得特别茂盛,其含铜量远高于周围土壤,因此被称为“铜草”。这一发现为古人提供了一种寻找铜矿的指示方法。
铜矿开采后,需要经过冶炼才能得到纯铜。冶炼过程中,铜矿石被加热至高温,使铜与其他杂质分离,得到较为纯净的铜。这一过程需要大量的燃料和熟练的技术。
得到纯铜后,接下来就是铸造过程。青铜器的制作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涉及到采矿、冶炼、铸造等多个步骤。岳老师为我们详细讲解了这一过程。青铜器的铸造通常采用失蜡法。首先,制作一个蜡模,然后在外面包裹泥土,形成模具。将熔化的铜水倒入模具中,待冷却后,敲碎泥土,取出青铜器。这种方法能够制作出形状复杂、细节丰富的青铜器。
2
PART.TWO
青铜种类 品质追求
青铜器,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在岳新老师的讲座中,她向我们介绍了青铜器的几种主要类型,包括炊食器、酒器、水器等。
炊食器是古代厨房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们不仅用于烹饪,还用于盛放食物。岳新老师提到,炊食器包括鼎、鬲、簋、豆、敦、簠、盟等多种类型。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造型和用途,体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其中,鼎作为古代最重要的炊食器之一,通常用于煮肉或盛放食物,它的形状多样,有三足或四足之分,盖上常有钮或环,方便提携。鬲是一种三足的炊具,通常用于煮粥或炖肉,它的设计巧妙,三足之间留有空隙,有利于热量的均匀分布。簋是一种盛放食物的容器,通常有盖,形状类似今天的碗或盆。豆是一种高脚的容器,用于盛放食物或调料。敦是一种圆形的容器,通常有盖,用于盛放食物。簠是一种长方形的容器,用于盛放食物。盟是一种用于盛放酒或食物的容器,通常有盖。
在古代,酒不仅是饮品,更是礼仪和社交的重要媒介。岳新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多种精美的酒器,包括爵、尊、卣等。爵是一种有柄、有流的酒器,通常用于温酒或斟酒。尊是一种大型的酒器,通常用于盛放酒水,供多人饮用。卣是一种有盖、有提梁的酒器,用于盛放酒水。
水器在古代礼仪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祭祀和宴会中。岳老师提到了匜和盘这两种水器。匜是一种有柄、有流的容器,用于浇水或洗手。盘是一种大型的容器,用于盛放水,供多人使用。
3
PART.THREE
多样纹饰 文化传承
青铜器的造型多样,既有实用性,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岳新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一些典型的青铜器造型。
许多青铜器上都有精美的动物纹饰,如伯矩鬲上的动物花纹。这些纹饰不仅美观,还具有象征意义。例如,龙纹象征着权力和尊贵,虎纹则象征着勇猛和力量。
除了动物纹饰,青铜器上还常见几何纹饰,如饕餮纹、雷纹等。这些纹饰通常由线条和形状组成,简洁而富有节奏感。一些青铜器上还刻有人物形象,如战士、贵族等。这些形象生动传神,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风貌。
青铜器不仅是古代人民日常生活的用具,更是文化和权力的象征。岳老师为我们揭示了青铜器背后的文化意义。在古代,青铜器在祭祀和礼仪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周天子在祭祀时使用九鼎,诸侯使用七鼎,卿、大夫使用五鼎,高级的士使用三鼎,低级的士使用一鼎。鼎的数量和大小反映了社会地位和权力。
在北京也出土过很多青铜器,著名的莫过于伯矩鬲,通过岳新老师的讲解我们知道它的艺术设计和铸造工艺极为高超,是西周初期青铜器中的杰作,器内铭文道出了伯矩鬲的“身世”:燕侯将海贝赏赐给贵族伯矩,伯矩他为了纪念这一荣耀而铸造了它,用于祭祀他的父亲。这个敬献给父亲的礼器,既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留下了一段父子情深的佳话,更昭示着中华民族融于血统之中的仁孝情怀。伯矩鬲作为北京城市历史的见证者现藏于首都博物馆,有兴趣的同学们一定要去首博一睹精品的风采!
4
PART.FOUR
提问环节 积极互动
讲座尾声,现场同学们积极提问,表现出对青铜器浓厚的兴趣。
有同学好奇问到:在众多的青铜器中,哪一种是最为常见的呢?
岳老师微笑着回答:在古代,炊食器是最为常见的青铜器。尤其是鼎,它不仅是烹饪的器具,更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在商周时期,鼎的使用非常普遍,几乎每个家庭都会有至少一尊鼎。鼎的形状和大小不一,有的简单实用,有的则装饰华丽,反映了主人的社会地位。
有同学提出一个实际问题:那些废旧或者破损的青铜器是如何处理的呢?
岳老师回答说:废旧或破损的青铜器,同样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对于这些青铜器,我们会进行专业的修复和保护。无法修复的,也会进行妥善的保存,作为研究和教育的资料。在某些情况下,废旧青铜器的部件可以用于研究古代的铸造技术,甚至是制作复制品,以传承和展示古代文明。
一位对考古学感兴趣的同学问:在考古发掘中,有发现过带有特殊铭文的青铜器吗?
岳老师兴奋地回答:当然有!铭文是青铜器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例如,有些青铜器上刻有祭祀的记录,有些则记录了战争或政治事件。这些铭文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
学生记者李若谷认真问到:岳老师,青铜器的命名有什么特别的规则吗?古人对青铜的认识过程是什么?他们又是如何了解到如此精确的配方的呢?
岳老师微笑着解释:青铜器的命名通常基于其形状、用途或装饰特点。例如,“鼎”是根据其三足的形状命名的;‘爵’则是因为其有流有柄的特点。此外,有时青铜器也会根据其出土地点或所有者的名字来命名,比如‘伯矩鬲’就是根据其身上的动物花纹而得名。而配方,其实这也是一个迷。这样精确的配比现代科技都很难制作,像越王勾践剑是很坚硬的,这把青铜剑的青铜配比就十分精确,以后大家也会不断探索,了解古人的配比方法。
学生记者朱新语问到:岳老师,这些古老的青铜器是如何保存至今的呢?
岳老师认真解释:青铜器的保存需要非常专业的技术和条件。首先,要确保存放环境的稳定,避免温度和湿度的剧烈变化。其次,要防止空气污染物对青铜器的腐蚀。此外,定期的清洁和保养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博物馆中,我们还会使用特殊的保护材料和展柜来确保青铜器的安全。
学生记者王耀德提出 :岳老师,铜这种材料在现代有哪些应用呢?
岳老师表示:铜作为一种古老的材料,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电气领域,铜因其优良的导电性被广泛用于电线和电缆的制造。在建筑领域,铜材因其耐腐蚀性和美观性,被用于屋顶、门把手等装饰。此外,铜还在医疗器械、雕塑艺术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铜的抗菌性能也使其在卫生和健康领域得到了新的应用。
通过岳新老师的讲座,学生不仅对青铜器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铜这一材料的历史和现代应用有了全面的认识。学生记者们为岳老师送上纪念礼物表达感谢。
5
PART.FIVE
记者采访 深入了解
讲座后,八一校园记者站的学生记者们,还意犹未尽地采访了岳新老师,让我们一起到图书馆一层访谈现场看一下!
学生记者黄妙晨:您为什么会对铜,以及古文化感兴趣呢?
岳老师:从2018年开始,北京市推出大课堂活动——参观博物馆,各博物馆就开始深入挖掘自己的一些资源,比如说我们馆,现在有童话故事、青铜、陶器、瓦当、博物馆里的动物园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作为讲解,对这些内容便慢慢如数家珍了。
学生记者邓锦臻:青铜器的使用几乎贯穿了夏商周时期,千年的发展之后,现在生活中青铜器使用率较少,您认为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岳老师:三代时期(夏、商、周时期)的铸造业,已达到了鼎盛时期,形成了一个“青铜时代”。青铜时代对中国的经济,以及其他一些铸造业都非常重要。虽然青铜器的数量比较多,但并不是所有普通老百姓都能用到青铜器,只有奴隶主贵族才能使用,而且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它除了制作成礼器,在重要场合用到它之外,还是一种权利和等级的象征,使用的都是奴隶主。其实现在很多领域,铜都在使用。但中国的铜产量越来越低,而且80%都来自进口,成本非常高,所以现在很多产业都在考虑,什么材料能替换铜。
学生记者钱瑞秋:我了解到现在全世界都缺铜,您认为怎样才能减少铜的使用?
岳老师:未来会有更多的金属替代品出现,现在最多的是用铝来替换。但制作一个和5cm粗的铜管同品质的铝管,要做得比铜管硬度更高、尺寸更厚,才能达到更好地使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才能用铝这种材质来替换铜。再比如说水龙头,原来一般内芯都是用铜来制作,现在慢慢替换成304钢或不锈钢。还有冰箱、空调、小米SU7车的一些传动,也用铝来替换了。
这些古老的器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让我们对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认识。感谢岳新老师的精彩讲座,也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次活动,更加热爱历史,更加珍视我们的文化遗产。
“阅书香悦成长青少年讲堂”系列活动
圆明园历史文化研究常华专家讲座,
下周将和大家见面,请持续关注!
往期推荐
将“大师之作”请进八一校园!
文/ 汪润 八一校园记者站
图/ 申澍嘉 汪润 贾芮 左秋洁
采访/ 钱瑞秋 李若谷 朱庭瑶 邓锦臻
王耀德 菅臻 黄妙晨 贾芮
吴昱承 朱新语 赵子瑞
编/ 心静
审/ 左秋洁 李凌 王可
欢迎关注北京市八一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
请长按二维码识别
你的赞和在看,我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