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里唯一的儿子,李平不管是外在形象还是性格,都和李先念颇为相似。出生于军人家庭的李平,16岁就参军入伍了,他担任过北京军区的副参谋长,被授予少将军衔。
父亲的忠诚
和父亲一样,李平的性格也有着传统和保守的一面,而且,由于父亲严格的教育,李平一直很反感旁人当着自己的面,不断的夸自己的父亲,夸奖他们李家的事情。这给李平的感觉就是一个字:虚;说的话显得很不真实。
在李平的印象中,自己父亲的那些往事,从来都没有对他们说起过,不管是显赫的战绩还是了不得的政绩,父亲从来不会和子女们说起这些事。
这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给李平的感觉是这样的:李先念是李先念,李平是李平;父亲做的事和他没有任何关系,没有什么可值得显摆的。
李平给父亲的评价只有两个字:忠诚。
在李平看来,父亲的党性很强,哪怕是父亲的亲哥哥被张国焘以肃反的名义给枪毙了,父亲也从来没有一丝一毫的摇摆,他对革命是无比的忠诚。
这事,还是父亲在病逝前不久,回忆起往事和他聊起来的。那会,李先念躺在病床上,李平在床边侍候着。
父亲陷入了回忆,聊起了自己的亲哥哥,那一年,张国焘在红四方面军大搞肃反,李先念的亲哥被误判为隐藏在队伍里的坏分子给拉了出来。
李先念一直都记得,当时,哥哥不断的对着自己挤眼色,李先念也懂哥哥的意思,他这是让自己不要情绪失控,不要站出来和自己相认,不然会受到牵连。
对于这段委屈的经历,李先念的态度仍旧是两个字:忠诚。
用李平的话来说,自己父亲的命都交给了这个国家,交给了这个民族,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富强,自家那点委屈算得了什么。对于父亲的“忠诚”,李平也是不无感慨,仅这么一点,大多数人都是难以做到的,也怪不得子女们对父亲最大的印象是:他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人。
作为李家唯一的男娃,李先念对李平的教育显得尤为严苛。用李平的话来说,当时只要父亲一瞪眼,自己就不敢乱动了。
李平对自己这个严格的父亲,是比较害怕的,害怕到什么程度呢,有一次,他因为生病发烧了,就没有去上班。
但是,他可不敢让父亲知道自己没去上班,父亲要是知道了,肯定会催着他去上班的。
于是,那一天,李平一直躲在自己的卧室里,躺在被窝里,就连中午饭都不敢去吃。一直熬到了下班时间,家里人都回来了,他才敢偷摸的从卧室里溜出来。
除此之外,对于自己的仕途升迁,父亲也是把控得很严格。
1977年,李平在军事科学院工作,他到单位报道的时候是正连职,在科学院工作了八年多的时间,到1985年被调走的时候,作为李先念的儿子,这八年多的时间才只提升了两极,是个正营级干部。
当时的李平从科学院被调去了北京军区,是正常的工作调动,李先念知道后,还特意叫秘书去军事科学院询问调动的原因。询问是不是因为儿子能力不足,还是因为在单位惹了什么祸端,才会调动工作。
李先念虽然对子女的教育很严格,但是,他对子女们的期望仅仅只是四个字:做个好人。
在李平的印象中,父亲评判一个人的标准就是“好人”二字,具体的批判主要是这人爱不爱国,工作有没有上心负责。即使是躺在病床上,李先念仍旧叮嘱子女们,要做个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