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焘的回忆录,骂了不少人,单独挑出这两人说好话,别有深意

文摘   历史   2024-11-16 23:27   云南  

张国焘是一个心高气傲的人,哪怕晚年的时候过得是风餐露宿、食不饱腹,他骨子里的傲气也是丝毫没有减退。
他的这个脾性在其回忆录里,是充分的展现了出来,在其回忆录里面,他批评了不少人,也骂了不少人,唯独对这两个人有不少赞美之语言。
这两个人,一个是徐向前,一个是蔡申熙。

正  文

徐向前将军,大伙都知道这个名字,十大元帅里面,就他一个是北方人。而知晓蔡申熙将军的人,就少之又少了,我要不是因为写这篇文章,去查询相关资料,也不知道“蔡申熙”这个名字。

蔡申熙将军倘若没有牺牲的话,建国后至少也得是个上将级别,指不定还是元帅的候选人。他是黄埔一期毕业,牺牲之前就已经是红15军的军长,也是红15军早期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可惜的是,在1932年7月,因为张国焘一意孤行实行刚愎自用的军事战略方针,红25军在第四次反围剿战斗中损失惨重。危难之际,蔡申熙担任了红25军军长,重新休整部队之后,就投入了战斗。为了掩护兄弟部队撤退,同年的10月9号,在湖北黄安的战斗当中,他的腹部中弹,仍然坚持指挥部队,直到壮烈牺牲,年仅26岁。

按照蔡申熙的资历和履历,还有才干来说的话,他倘若不牺牲,建国后也会是个元帅了。在1932年牺牲的时候,他已经是军长了,那一年的徐向前,也担任着第四军的军长。

这两个人,和张国焘的渊源颇深,但为何心高气傲的老张,偏偏在其回忆录里,单独说他俩的好话呢?除了真的赞许和肯定他俩的才能之外,是否还有别的深意呢?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住在香港的张国焘,生活潦倒,缺衣少食,在这种困境中,老美找到他,希望他能写一本回忆录,并会支付给他不菲的报酬。

要不是老美出钱,张国焘本意是不会写什么回忆录的,但奈何面对生存的压力,也就只好被五斗米压弯了腰。但是呢,我们都知道老美这些人,没有利益可图的事情,他们是不会主动找上门来的。

找张国焘这么一个曾经位高权重的人来写回忆录,其实不用多想就知道目的是什么了。归根结底还是老美的那一套熟悉的玩法:搞舆论战。

这一套玩法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套路。

其实,这就是一场双方利益的交换罢了。

张国焘用了四年的时间,写了一本《我的回忆》,这本书大约有个百来万字,有三册;他的妻子杨子烈也写了一本回忆录,起初名字叫作《往事如烟》,正式刊印的时候更名为《张国焘夫人回忆录》。

这两本回忆录在内地是买不到的,我也是机缘巧合下,看到过内容不全的电子版,看过之后,里面诋毁了不少人,包括伟人、周公、少奇同志等等。联想到这书是美国人背后出资的,这些内容也就不足为奇了。

回忆录出版后,还冒着热乎气,老美就借此搞起了舆论战,熟悉的配方,不管是当时还是当下,仍旧迷惑了不少人。毕竟张国焘的资历和履历摆在那里,就凭借他的名字,就给人一种迷惑性的权威背书了。

在回忆录里,张国焘很是赞许徐向前的指挥才能,直言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很厉害,是个战神。这倒是他的真心话,毕竟当年在红四方面军,只有徐向前能帮助他拿下最难打的战斗。当年,张国焘在肃反运动当中杀害了不少将领,却没有动徐向前,也是因为他离不开徐帅。

对于徐帅,张国焘的评价也是中肯的:此人不显山不露水,共事之后,才晓得他有着高超的军事指挥造诣,也具备一个优秀领导者的素质。

蔡申熙,早年间也和张国焘共事过,张国焘对他的评价也是正面的,谈及此人,认为他军事上虽不及徐帅,但头脑冷静,是个有着独特战略见解的人。可惜的是,这么一个人才,也是间接的被张国焘轻敌冒进的瞎指挥给害死了。

那么。回到本文的主题,张国焘为何单独挑出这两人,给他们做正面的评价呢?

仅我个人看法,也就两个方面的原因吧。

第一:有西方资本注入的回忆录,肯定是要写一些让他们满意的内容,不泼一些脏水都对不起人家给的经费。

第二:一本回忆录,自然不能全是一些子虚乌有的事情,也不能全是一些负面的内容,这样就显得太不真实了,真真假假的掺和在一起,才能难以分辨真假是非对错。

第三:他对徐向前和蔡申熙的才能,是肯定的,一个和他共事多年,一个早年牺牲,都没有最直接的利益冲突,挑出这两个进行正面评价,也能让自己的回忆录在外人看来,显得不偏不倚,显得“真实可信”。

结 束 语

靠着这本回忆录,和美国人给的经费,张国焘的生活得到了不少改善。可惜也只是杯水车薪,没多久也耗费得七零八落。

六十年代中期的时候,张国焘和妻子离开了香港,远赴加拿大,投奔长子张海威去了。不过,长子在加拿大的生活也不好,过得也穷困,张国焘只好去了养老院。

1972年12月,加拿大的寒冬很冷,在简陋的养老院里,张国焘冻死在了病床上。

贱议你读史
八零后老腊肉为你说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