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法宪倒台后,他的子女们状况如何呢
文摘
历史
2024-11-24 18:03
云南
吴法宪和妻子陈绥圻,两夫妻膝下共有一个儿子和四个女儿,以及一个养女。长子名叫“吴新潮”,其他四个女儿分别是吴仲秋、吴京秋、吴梦璀、吴巴璀,其中吴京秋后来改名为吴金秋。吴新潮,出生于1948年,20岁的时候(1968年)参军入伍,入伍后不久就跟随部队参加了“抗美援越”战争。1969年的时候,他又跟随部队从前线撤了回来,之后就被调到了空军12师工作。在空军12师待了没多久,他又以“军代表”的身份去到了沈阳飞机制造厂,可能有的人不知道这个“军代表”的职务和职能。在地方上的军工厂里,一般都会有驻厂军代表,他们主要的工作就是负责监督监管产品质量、协调和产品的交付等等。这么说吧,驻厂的“军代表”,一言以蔽之,就是部队在地方上的全权代表,职权还是比较大的。不过,在1971年的9月13号之后,吴新潮的人生也发生了转变。他的父亲被羁押后,吴新潮也在1975年被下放到农场劳动,地点是在陕西省的大荔县,兰州军区的空军农场。晚年的时候,吴新潮曾这样自嘲,说自己倘若一帆风顺,至少也能混到将军级别,当然,这也是后话了。在农场劳作了差不多三年左右的时间,1978年,30岁的吴新潮转业回到了湖北,被安置在京山县九汤山的农场工作,这是一个国营农场。在农场里待了没多久,他的工作又有了调动,去到了京山县的农机厂工作。时间来到1981年,这一年的1月25日,65岁的吴法宪被特别法庭判处有期徒刑十七年。不过他的刑期是从1971年9月被羁押的那一天开始算起的,按照“羁押一日抵刑期一天”的方式计算。因此,在判决下来的1981年,吴法宪已经服刑了差不多十年的时间,刑期只剩下七年左右。不过,在同年的8月底,他被特批保外就医,安置在济南生活。为了保障吴法宪出狱后的生活,33岁的吴新潮也在这一年办理了第二次转业手续,并且补发了三年的工资,调到济南照顾吴法宪。到了济南后,组织上给吴新潮安排了工作,在山东艺术学院。待吴法宪住进组织上给他安排的两居室后,儿子吴新潮用转业费,给父母买了一台大彩电。
因为出生于军人家庭,吴仲秋和吴京秋早年间都曾参军,在部队里接受锻炼。两姐妹在1973年的时候,就提前复员,安置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农场进行劳动。1977年9月,中断了十年的高考恢复后,吴京秋也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参加了高考;不过,因为学习中断了多年,这一次高考她考得不是很理想,没有顺利进入大学。备考了一年后,她次年再次参加了高考,不过却卡在了政审这一关,起初没有被大学录取。不过好在生活对她是充满善意的,组织上得知这个消息后,认为不能搞“连坐”,要按照普通学生来对待。考了多少分数,能进哪个学校就进哪个学校,搞特殊化对待是不对的。因此,吴京秋的事才得到了解决,她得以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就读。吴仲秋没有参加考试,在部队的时候她就在从事医疗方面的工作。所以,从农场结束劳动后,她就被分配到了北京,在内燃机总厂的职工医院里工作。在四姐妹里,吴巴璀和吴梦璀年龄是比较小的,分别排行老三和老四。1971年,吴法宪被羁押,他的妻子陈绥圻也接受隔离审查。这一年,吴巴璀14岁,吴梦璀11岁。父母出事后,两个小女孩还是在空军的家属院生活,吃饭就在空军的大食堂,每月有八元的伙食费。不过,空军的大食堂到了周日是关着门,不开火做饭的。因此,一到了周日这一天,家属院的邻居们就会叫两个小女孩,到自家里吃饭。当然了,平时候要是哪家有做了什么好吃的,也会招呼两个小女孩来家里。长大后的吴巴璀下乡插队去了,1981年,父亲出狱的时候,吴巴璀跟随家人去到监狱接父亲,并一同乘坐火车去到济南。在父亲出狱的最初日子,由于母亲陈绥圻还得在北京待着,等着处理一些事情;其余兄弟姐妹也没在济南。因此,都是由吴巴璀在照顾着父亲。吴梦璀后来考进了中专,从中专毕业后没多久也回到了北京工作。吴采芹的父亲叫陈子圻,他是吴法宪妻子陈绥圻的兄长。1953年,陈绥圻的老母亲在即将去世的时候,让陈绥圻把兄长的女儿收为养女。那么老母亲为啥会在临终的时候,提出这么一个诉求呢?其实这也是征得了陈子圻夫妻的同意,毕竟自家女儿要是能去到吴法宪家里,那前途肯定是跟着自己好太多了。于是,陈采芹过继到了吴家,改名为“吴采芹”。吴采芹长大后在空军西安学院就读,毕业后去到隶属于空军的第三研究所工作。她的丈夫叫高瑞荣,是少将田维新(1964年的时候晋升为少将军衔)的秘书,两人于1970年完婚。
1971年,两夫妻也受到了波及,不过只是职务上被降了,没受到太多的波及。两夫妻被调到了山东潍坊工作,这也是吴采芹丈夫高瑞荣的家乡;来到潍坊后,高瑞阳在市委当秘书,两人的生活过得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