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人奇妙夜丨炽热的癫狂,唤回失散多年的“人情味”

体娱   2024-08-24 15:51   湖南  


说老实话,这个作品应该是我的菜,毕竟我自己就是厂矿地区出来的复读生。

打开这个作品后,我很快进入到故事节奏中。我仿佛看到自己亲历的一段人生,被这群演员生动演绎。我狠狠地把自己的情感,带入到王天放身上。



《厂状元》的游戏点其实非常简单,讲的是王天放在三度高考失利后,已经不敢去估分和查分了。


他这种高考经验丰富的人,在高考放分这一天,居然呆在自己家的小卖部看金庸小说,一副事不关己的轻松模样。


而扮演班主任老师的邓帅可没有那么淡定,邓老师一大清早就去市教育局抄厂矿学校所有考生的高考分数去了。


当得知王天放考出680分高分的时候,邓老师高兴地冲进了王天放的小卖部,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王天放,和他的哥哥滕根。


之前三次高考一次不如一次的王天放,这次神奇地考出了680分的高分。从邓老师那里知道这个好消息后,王天放高兴地快要昏倒。


看到这一幕,很多观众可能会觉得情节夸张,但是作为仅仅复读了一年的高考生,我已经能很好地和王天放共鸣。


在我们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人们认为高考是唯一的正路,如果高考没有考上好学校,可能会对人的一辈子产生负面影响。所以,人们才会不惜通过复读,来再次获得高考机会。


而复读,其实远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简单。


当代,没有多少人关注复读生,只是近几年,一些被打造成网红的复读生突然开始走进大众视野,让人们有了了解复读生的机会。但是客观来说,那些复读十多年的学生,无法完全代表复读生群体的大多数,更多的,还是那种复读一次最多两次的学生。


我每次回想自己的复读生涯,都会有点呼吸困难。


我得承认,只有复读一次,才知道连续两次参加高考,是多么难的事情。

我在第二次准备高考的时候,真切地感受到了度日如年的感觉,我不知道自己第二年能不能考过本科线。但是,既然选择了复读,那我必须剪断所有退路,把第二次高考当成自己最后的机会,全力以赴地去奋斗。


复读那一年,为了积累同学们的信心,老师把月考的题目出的比较容易,我们看到自己在月考中,一次次拿到梦寐以求的高分,没来由地变得自信起来。


可是随着高考再一次临近,那种二次备考的紧张感,成指数倍增长,我们这种第二次参加高考的人,在进入五月六月后,随时都有崩溃的可能。我们根本没有做好再次走进高考考场的准备。


我尤其记得第二次高考时数学科目的考试状态,我当时真的是一道题都不会,自己把自己吓得快要晕倒。


我一点不夸张,如果不是最后一点残存的理智让我冷静下来,我可能在第二次高考的数学考场,就提前失败了。


所以,很多人最开始不理解《厂状元》里王天放的得瑟劲,但是我却深深理解。


复读备考那一年,以及考完等待分数、等待投档结果的那一段时间,我们这群复读生的心态是非常不稳定的。


王天放得到梦寐以求的高分,他的压力被充分释放,那一系列近乎疯狂的行为,其实是极其写实的。复读生真的太渴望成功了,也脆弱到没有办法再承受多一次的失败。



我很喜欢这部作品里王天放的表现,因为无论是他通过工厂广播向全世界宣布680,还是他扛着收音机跳霹雳舞,甚至他当着同学的面“居然临下”的安慰,当着厂里叔叔的面分享怪力乱神的“高考秘籍”,都给人扑面而来的真实感。


或许很多复读后成功拿到高分的学生,没有把王天放这一套行为表现出来,但我相信,很多复读生心里都无数次想象过王天放这样一套庆祝考试成功的行为。


这种情绪的外放,就给人创造了一种可视化的爽感。


不藏着不掖着,就听从自己内心,得意的时候,做一些离经叛道甚至略显夸张的事情,这是喜剧独有的情绪外放权力。


《厂状元》除了关注复读生这个群体,其实还有一个非常亮眼的故事背景,那就是“厂矿地区”。


我记得前几年大家都在追忆厂矿子弟的悠悠岁月,湖南株洲为了勾起大家的共同回忆,甚至举办了“厂ba”篮球联赛,这些都得到了不错的流量。


厂矿子弟们自然而然地会去关注这些,而那些没有厂矿子弟身份却对厂矿神秘生活有了解欲望的人,也通过这些文章和比赛,得到了深入了解厂矿子弟和厂矿生活的出口。


其实,随着社会发展,厂矿生活已经成为了一种被遗失的美好,哪怕我们自己最初经历厂矿生活的时候并不觉得它有多好,但总会没来由地,突然在某个时间点,就开始怀念,忆起它的好来。


厂矿地区的孩子们一般生活在城市的郊区,也就是俗称的城乡结合部,只有在那样相对偏僻的地方,工厂大面积的用地需求,才能得到满足。


厂矿和附近的集镇有好几公里的距离,离市区可能有一个小时以上的车程。

我记得我1991年从益阳厂矿搬进湘潭厂矿,直到2002年我15岁了,我才真正得到了拥抱城市生活的机会。那一年,我进了湘潭市区的高中读书。


虽然15岁之前一直在厂矿地区生活,但是我并没有觉得自己是乡里孤陋寡闻的野孩子。因为我们厂矿学校当年教育质量不错,不断有时髦的同龄人慕名而来,成为我们厂矿学校的插班生。他们带来了新鲜的气息和知识,同时让我们有了亲眼看看外面世界的冲动。


厂矿地区相对偏僻,但是这里的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我们可以在家门口完成幼儿园、小学、初中的12年连读。而且厂矿地区相对安全,家长放心地让孩子在胸口挂上门钥匙,然后让孩子自己上学、放学。


这样的生活,如今在城市里根本不敢想象,所有家长似乎都在为接送孩子上幼儿园和学校而头疼。而这些,在我们当时的厂矿子弟来看,丝毫不用担忧。


当时也没有如今的各种“卷”,大家没有选择,都是直接把孩子往家门口的厂矿学校送,谁也不打算让孩子过早地离开厂矿地区。甚至有些家长打好了算盘,要让孩子结束学业后直接进厂矿工作,然后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学习在厂矿,生活也在厂矿。

了解厂矿生活的人,会在《厂状元》这部作品里看到曾经生活的影子,当年我所亲历的厂矿生活,就和《厂状元》如出一辙。


每个厂矿地区,真的会有一个手劲很大、嗓门更大的厂长叔叔,会有一个喝醉了酒就酸别人家孩子的怪叔叔,会有一群不怎么爱学习、长大了就进工厂的懵懂少年,会有小事不糊涂、大事不靠谱的老师,会有像李逗逗这样只看颜值不看成绩的小迷妹,当然了,也会有许许多多像大锁、藤根这样有人情味的厂矿朋友。


别看《厂状元》作品时长不长,其实每个演员、每句台词都如纪录片一样,真实地向大家展示了厂矿地区的生活。


我过了很多年的厂矿生活,但是,时代发展的洪流,不会放过厂矿,如今城市越来越大、交通越来越便利,厂矿地区无法像过去那样自我封闭,无法继续成为“不足为外人道”的世外桃源。


而且,那些因为信息闭塞而局限自己的年轻人,最后看了外面的世界后,纷纷选择了不回厂矿上班,他们留在了外面更大的世界。


厂矿子弟如今只是一个模糊的身份条,但是在看《厂状元》的时候,那种逝去的美好全都回来了。


这个厂矿地区,有浓浓的人情味,每个人自发地关心别人,每个人也有自己不加掩藏的小心思,比如王天放的得意忘形,比如怪叔叔喝醉酒就说伤害别人的真话。


这些小瑕疵真实得可爱,可不像现在大家习惯把话“说一半,藏一半”,那时也没有如今这么多的会吹捧的人,人们简简单单地交流,并且长期生活在同一个地方。


《厂状元》最后的场景很动人,王天放又一次参加了高考,出分这一天,厂里的所有朋友和长辈都来见证王天放的重要时刻。虽然大家都老了一岁,但是大家都和王天放一样紧张又期待。

那种把身边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那种把厂里人当成自家人的温暖,怎能让人不感动呢?


首次看《厂状元》,发现了一些逻辑漏洞,后续二刷三刷的时候,想到这是展示十多年前的故事的作品,而十多年前的人,就是那么简单纯粹。


想到这些,一通百通,心里充满了感动。



奔跑的写字人
文学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