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存亡之战》中的家国情怀

体娱   2024-10-28 20:25   湖南  

《志愿军:存亡之战》是陈凯歌“志愿军”三部曲的第二部,相比第一部,《存亡之战》的故事更为聚焦,重点讲述了铁原狙击战的情况,而这部电影讲故事的方法也极其巧妙。

导演通过李默尹、李晓、李想这一家三口的视角切入抗美援朝战争,让我们看到了浓烈的家国情怀表达。

李默尹是志愿军司令部的高级参谋,为了更好地为彭德怀同志出谋划策,李默尹长期深入部队一线,对志愿军各个部队的情况都较为了解。而来到一线后,他都会服从军团一线指挥官的指挥,听从作战命令。当一线指挥官牺牲后,李默尹又会担当指挥责任,带领部队进行战略转移和战略反攻。


李想是李默尹的儿子,同时也是志愿军第63军188师1营的教导员,在铁原狙击战中,李想所在营肩负铁原附近的狙击任务,全营战士要通过战略相持,把美军阻挡在铁原城外。经过几轮残酷的阵地战后,李想所在的1营全员牺牲。

李晓是李默尹的女儿,也是新中国第一代外语人才,在《志愿军:雄兵出击》中,李晓在中国赴联合国代表团中担任翻译,到了《志愿军:存亡之战》,李晓追随父亲、兄长,也奔赴了抗美援朝战场一线。

《存亡之战》一开场,这一家三口便一起呈现了温馨却短暂的家庭团圆时刻,而李晓和李想这对兄妹,居然是第一次见面。

大革命时期,李默尹和他的妻子都被敌人抓住,敌人试图杀害一批被他们抓住的共产党员,其中就包括李默尹夫妻。

李默尹死里逃生,他回到家后,却发现自己的妻子已经被叛徒出卖,他赶紧把襁褓中的女儿李晓送到了当地一个安全的家庭寄养。李默尹后来才知道,在自己被行刑的那个刑场,他的妻子也在其中。

新中国成立后,李默尹和儿子、女儿终于团聚,但他们没有办法安心享受家庭时光,他们甚至都没机会一起在家吃上一顿团圆饭。

抗美援朝战争打响,李默尹率先奔赴朝鲜战场,而他的儿子李想也接受部队召唤,迅速前往朝鲜半岛。不多时,他的女儿李晓也去朝鲜支援了。


这一家三口在朝鲜得以短暂相聚,只不过,李默尹和李想短暂见过2次面,和李晓短暂见过1次面,之后,他们一家三口就再次走散了。

战场局势瞬息可变,李想牺牲,李默尹重伤、生死未卜,而李晓心急如焚,她带着希望,一心想把爸爸重新找回来。

《存亡之战》聚焦“家国情怀”,展现了一个个大写的“人”,让观众从一个全新角度走进抗美援朝,收获了感动与思考。

家国情怀聚焦在三口之家的取舍。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一句话,在《志愿军:存亡之战》这部电影里,这句话变得具象起来。随着剧情的铺陈,这句话愈发让人热泪盈眶。

决定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对于中国来说,其实并不是一个容易做出的决定。


新中国成立不久,我们的国人太需要和平的环境来加速发展,以此来改变国家落后面貌,改善百姓生活情况。但美帝国主义封锁台湾海峡,出兵朝鲜半岛,给新中国的周边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保家卫国,中国做出了抗美援朝的战略决定。

中国志愿军进入朝鲜战场后,很快感受到了中美两国在经济发展水平、战争保证方面的巨大差异。中国志愿军的伙食简陋,大多是冻到咬不动的土豆、窝窝头,而美国军人每餐都有热食,且不乏肉制品、罐头等。

中国志愿军用的都是普通的枪支,而美国军队有大量飞机和坦克。

为了夺取抗美援朝的胜利,中国军队必须依赖必胜的信念、保家卫国的决心、志愿军战士的勇敢,以及司令部、一线指挥官的英明指挥。只有这样,志愿军才能从敌人的先进的军事武器中找到生机,争取到抗美援朝的转机。

抗美援朝,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向世界发出的来自东方的雄浑声音,中国绝不主动侵略其它国家,但保家卫国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做出正义的选择,是一个大国应有的国际担当。


在陈凯歌导演的《存亡之战》中,随着战略深入,志愿军的食物补给、武器补给、棉衣补给都出现了严重问题。如果不能打赢铁原狙击战,志愿军将被美军前后夹击,志愿军很有可能无法全身而退。

因此,决定志愿军存亡的铁原狙击战是必须战而胜之的。经过艰苦卓绝的牺牲,中国志愿军最终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

为了凸显这场战役的伟大,导演选择重点刻画李默尹、李想、李晓三个角色。

导演用了纸包糖、鲜艳小花、家门钥匙这三个意象来串联一家三口,这温情而巧妙。

纸包糖是支持抗美援朝的中国老百姓寄到志愿军司令部的。在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的那会,纸包糖可是不常见的,完全称得上一份有意义的贵重礼物。

而彭德怀同志收到这份礼物后,决定把他送给“最可爱的人”。他叮嘱即将下部队、去一线的李默尹,如果战场上遇到李想,一定把这颗纸包糖交给李想。

李默尹去前线路上,经过了李想的阵地,但是他却忘记把纸包糖交给儿子李想。后来李想所在营在阵地战缴获了美军肉罐头,营长安排李想带着肉罐头去更前线看李默尹。

父子俩一起就着篝火烤肉罐头,李晓也凑了过来,一家三口总算是在朝鲜吃了第一顿团圆饭。李默尹把那颗纸包糖,送给了李想。

后来李想和妹妹在战场分别的时候,李想把这颗糖塞进了妹妹李晓嘴里,他唯独留下了那一张包糖的纸。在牺牲前一刻,李想品尝了包糖纸上残留的甜,笑着慷慨赴死。

同样传递温情且带来强烈震撼的,还有那一朵小花。

接到部队命令、准备前往战场的时候,李晓给李想送来了水壶,还很用心地给哥哥附上了一朵鲜艳的小花。


李想把小花带来了朝鲜战场,小心翼翼地放在自己随身携带的记录本里。

在牺牲前一天,李想在全营战士面前展示了这朵小花,小花已经干枯,但是留有余香,李想让战士们逐一传递并且嗅闻花香。然后,突如其来的敌人进攻,打断了这温馨的画面。战士把小花送还李想,又各自奔赴自己的战斗位置了。

第三个物品是家门钥匙。

李晓把这个家门钥匙带去了联合国,李默尹则把家门钥匙带来了朝鲜战场,他们无论去多远的地方,都期待着总有一天,自己可以回到家,可以和家人团圆。

这种简单质朴的心愿,随着李想的壮烈牺牲,是再也不能被满足了。但是心里有希望,心里盛满对家人的想念,本身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为了国家这个大家,李默尹、李想、李晓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这满门忠诚,让人肃然起敬。

国是千万家,在雨夜的激烈战斗中,李晓连通了广播,他对着美军唱起了传统民歌《黄河对口曲》。美军向她开枪射击,而李想所在营的战士却一起跟着唱。战士们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坚定地说出自己家乡的名字的时候,我大受感动,浑身颤抖。

志愿军战士们来自不同的省份和城市,但是为了共同的家国,大家毅然决然地来到朝鲜,带着一定要打退美帝国主义的决心,不怕牺牲。

铁原狙击战的胜利,让美帝国主义看到了中国志愿军的战斗力和必胜决心,这场胜利让美军坐到了停战谈判桌前。


家国情怀凝结在无名英雄的执着与坚定。

朱亚文所饰演的军事武器专家吴本正是一个令人难忘的角色。

吴本正是一个技术狂,他的主要任务就是仿制美军的先进武器。令美军坦克兵闻风丧胆的巴祖卡就是吴本正的“杰作”。

而吴本正对美军武器的探索永不停歇,在铁原狙击战打响后,吴本正第一时间赶赴了最前线。他在战场上毫不惧怕死亡,和战士们一样冲在最前面,他甚至几次和持枪的美国军人当面对峙。

吴本正最出彩的两场戏,分别是他组织营教导员开会,以及驾驶坦克和两辆美军坦克周旋。

这其中,和各营教导员开会的那个场景,是我之前看抗美援朝影视作品所从未接触过的。


那场会议让我们对抗美援朝战争中敌我双方的硬件差距,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也看到了吴本正这些有才能、有热血的爱国志士,到底是如何帮助中国缩小和世界发达国家差距的。吴本正知道自己这些仿制武器有许多问题,他很虚心地听取士兵意见。

他仿制的反坦克手榴弹必须到10米位置投掷,才能增加炸毁美军坦克的可能性,而投掷威力巨大的反坦克手榴弹,安全距离是20米。

让吴本正没有想到的是,年轻的志愿军战士用自己的生命覆盖了这10米的间隔。

战士们完全忽视安全距离是20米的这个提醒,他们坚定地去往美军坦克10米位置,炸毁坦克的同时,也牺牲了自己。

在这次军事武器讨论会议后,吴本正亲眼看到了小战士投掷完反坦克导弹后,炸毁了坦克却当场牺牲的画面。这种见证无疑很残忍,但是在当时那个战场环境,军事科技的差距,是不争的事实。

为了减少伤亡,为了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志愿军战士决定通过牺牲自己,阻止美军的前进。这种慷慨赴死的决心,让人感动。

欧豪在这部电影里饰演张孝恒,在电影中负责保护吴本正的安全,我认为,这是欧豪演艺生涯里最特殊的一部电影。


我之前看过很多欧豪的电影,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所饰演的叶挺同志。欧豪是一个个人特色极强的演员,他出演的每一个电影角色,都给我锋芒毕露的感觉,而在《存亡之战》中,欧豪把自己很好地“藏”了起来。

欧豪第一次用了极其内敛的演绎方法来诠释张孝恒这个角色。

虽然导演给了张孝恒不少的戏份,但是演员欧豪都不露锋芒,他完全融入到了铁原狙击战这个大故事背景中,不出彩,但却是故事推进很重要的一环。

张孝恒最后的牺牲画面很催泪,他那种使命必达的表现,彰显了一位志愿军战士的牺牲精神。

他在生命最后一刻,依然在践行自己保护军事武器专家吴本正安全的使命。


家国情怀表现在对“小我”的重新认知。

当《存亡之战》把更多镜头聚焦到李想一家的时候,导演也没有忘记用有限的笔墨来刻画杨传玉、孙醒这两个角色。

这两位志愿军战士都参加了松骨峰狙击战,也是那场狙击战中唯一幸存的两位志愿军战士。

第38军112师335团1营3连副连长孙醒出现了战争创伤,失去了记忆和口头表达能力,但是他结束短暂的医疗后,第一时间加入了李想的部队。

后来,李晓安排杨三弟朗读《谁是最可爱的人》,让孙醒的记忆得以恢复。

而看到孙醒完全恢复正常,早已在李想部队报到的杨传玉公开了他那一段想遮掩的“不堪回首”的历史。原来,在松骨峰狙击战中,杨传玉跳上了美军坦克,但是他却一下“怂”了,不敢以牺牲自己为代价,去炸毁美军坦克。

杨传玉觉得自己对不起“第38军112师335团1营3连”的光荣称号,他在李想的部队里憋了一口气,他一定要在战场上重新证明自己。

当孙醒提出要带队占领关键要地曹川水库的时候,杨传玉向老连长孙醒坦白了自己在松骨峰狙击战的不当选择,得到了去曹川水库证明自己的机会。

而在曹川水库,当开闸放水的任务被美军狙击手阻碍的时候,杨传玉没有丝毫犹豫,他用自己的生命,为自己的战友开闸放水争取到了宝贵时间。

杨传玉也就此牺牲在了抗美援朝的第一线。

《存亡之战》这部电影没有塑造高大全的人物,而是通过描绘杨传玉这样一个真实的小人物,让我们看到了人性更宝贵的地方。

我觉得,这位被细致刻画的杨传玉战士,同样很动人,他的牺牲也十分伟大。

战场很残酷,但是战场也是一个锻炼人的地方,在抗美援朝战场,杨传玉完成了转变,克服了人心底最软弱的东西,他足够真,也足够令人感动。

《志愿军:存亡之战》是一部带来巨大震撼的好电影,故事生动,催人泪下,推荐给大家。


奔跑的写字人
文学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