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可控丨应用100%可回收密网支架同期完成左侧后交通动脉瘤及左侧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的治疗

健康   健康   2024-10-02 12:33   河南  


引 言

YonFlow®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系统是由支架和输送系统组成,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可完全推出微导管,且能多次释放回收的血流导向支架。该产品在临床中的使用,代表着由中国自主研发的世界首个可完全释放回收的血流导向支架系统上市前临床研究正在稳步进行,标志着血流导向装置(FD)治疗颅内动脉瘤将迈入可完全释放回收时代。


YonFlow®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是由钴铬合金和铂钨合金编织而成。钴铬合金具有生物相容性,又具有更强的力学性能,在血管中提供足够的支撑,由于金属覆盖率高,可显著改变血流方向,即重塑局部血液流向,细密的网丝能促进内膜形成,对局部载瘤动脉的瘤颈有修复作用,实现载瘤动脉的解剖重建。



本期病例


01


病例简介



患者:女,49岁。


主诉:以“一过性右侧上肢麻木1周余”为主诉入院。


现病史:一周前骑电动车时出现一过性右上肢麻木,不伴头痛,无恶心、呕吐,无意识丧失,无四肢抽搐,无饮水呛咳,无大小便失禁。症状逐渐无缓解,至市中医院就诊,行CTA检查提示:左侧颈内动脉交通段动脉瘤,未予特殊治疗。为求进一步诊治转至我院,门诊以“颅内动脉瘤”收入我科。发病以来,精神状态较好,食欲正常,睡眠正常,大小便正常,体重无减轻。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病史;无肝炎、结核病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查体: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病理征阴性。


02


术前影像信息



双侧椎动脉造影。


右侧颈总动脉造影,右侧脉络前动脉小动脉瘤,形态规则,大小约2mm。


左侧颈总动脉造影示:

①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大小9.22*10.18mm,颈宽约8.74,远近端载瘤动脉直径分别为3.47、4.0mm;

②左侧脉络膜动脉微小动脉瘤,大小约1mm。


脑部平扫可见左侧额顶叶点状亚急性梗死灶HRMRI。


MRA及薄层T2可见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瘤样突起。


T1 SPACE可见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瘤壁稍强化。


03


术前诊断



1、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

2、左侧脉络膜动脉微小动脉瘤;

3、右侧脉络膜动脉动脉瘤;

4、脑梗死。


04


术前讨论




手术指征

①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瘤体较大,>10mm,常见破裂动脉瘤位置;HRMRI示动脉瘤壁稍强化,提示不稳定动脉瘤,手术适应症明确;合并左侧脉络膜前动脉微小动脉瘤,因左侧后交通动脉瘤需要支架辅助,可一并处理。

②右侧脉络膜前动脉小动脉瘤,形态规则,可定期影像随访。



手术策略

①传统支架辅助栓塞:对于后交通段动脉瘤很容易实现,但对于脉络膜前微小动脉瘤处理困难,术中破裂出血风险及脉络膜前动脉缺血的风险均较高,手术操作亦相对复杂;另一方面传统支架辅助栓塞对于大动脉瘤术后远期复发风险亦较高。

②血流导向装置治疗术:同时一期完成左侧后交通动脉瘤及左侧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的治疗,左侧后交通动脉瘤可疏松填塞部分弹簧圈,加速动脉瘤的愈合,简化手术操作,安全性高,动脉瘤远期愈合率高。

③与家属沟通后,家属要求行血流导向装置治疗术,入组暖阳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术前药物准备

术前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po. qd;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mg,po. qd;口服5天后TEG血小板图提示AA抑制率74.2%,ADP抑制率38.6%,MA(ADP)43.40mm,ADP抑制率稍低,增加氯吡格雷药量至150mg,已服用3天。


05


术中器械



  • 6F 薄壁鞘
  • 6F Envoy DA
  • XT-27支架导管
  • Echelon-10栓塞导管
  • 0.014inch 200cm 微导丝
  • V18支撑导丝
  • 4.0*25mm YonFlow®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 Y阀、三通


06


手术过程



经右侧桡动脉穿刺置入6F薄壁鞘,6F Envoy DA同轴125cm Simmons II导管,在0.035" 导丝引导下顺利至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


XT-27支架导管及Echelon-10栓塞导管到位后,经支架导管引入4.0*25mm YonFlow®血流导向密网支架,跨瘤颈逐渐打开支架。


完全释放YonFlow®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确认支架位置满意,经微导管填入两枚弹簧圈,然后解锁支架近端,支架导管跟进顺利,支架打开良好。


术后即刻可见支架内血流通畅,动脉瘤内可见明显造影剂滞留,远端分支显影无缺失。


术后Vaso-CT示支架贴壁良好,Xper-CT未见出血。


07


随访影像



1年后随访影像:



病例小结 >>


继单纯弹簧圈栓塞、颅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之后,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是治疗动脉瘤的新一代技术,随着多种临床研究的深入,优势越发明显,安全性及有效性不断得到充分证实。但是对于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技术的应用、病变的特殊、各种形态变化、支架型号的选择、技术和产品的不熟悉所带来的并发症一直是神经介入领域术者关注的重点内容。



本例手术应用首款完全释放后仍可回收的血流导向密网支架——YonFlow®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完全释放可多次回收,更容易做到支架的准确定位及完全打开,对于经验不多的术者更加友好,给了术者多次机会,保证经验不足、不熟悉产品的术者、挑战性复杂的病变,能在术中遇到问题时,及时调整纠正。希望可以更快速、更规范的应用到临床当中,造福更多动脉瘤患者。

























术者简介




袁永杰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神经介入科副主任医师,神经外科学博士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委会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协作组副组长;河南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介入治疗学会神经学组委员

  • 2016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同年加入郑大一附院管生教授团队,主要方向为脑血管疾病的外科及介入治疗,擅长经桡动脉入路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狭窄、脑血管畸形、静脉窦血栓、特发性颅高压等脑血管疾病的诊治及介入治疗



付晓杰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

  • 擅长脑梗死、脑血管狭窄或闭塞、脑静脉窦血栓、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等脑血管疾病的介入微创治疗

  • 主持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联合共建项目、参与多项省级科研项目,获得河南省“医学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医院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凌孝征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神经外科学博士,主治医师

  • 擅长脑梗死、脑血管狭窄或闭塞、脑静脉窦血栓、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等脑血管疾病的介入微创治疗

  • 主持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联合共建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项目,参与多项省级科研项目,获得郑大一附院“医院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指导专家


管生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主任,影像医学与介入治疗学部主任

  • 河南省神经介入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 国家卫健委神经疾病质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介入医师分会委员神经介入学组副组长;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卒中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介入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发表论文217篇,其中第一和通讯作者84篇,SCI收录55篇。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担任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放射学杂志、介入放射学杂志编委,中华介入放射学杂志电子版、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JVIR、CVIR、ER等国际知名专业杂志审稿人

特别说明:本页面所包含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本页面所包含的内容,仅为专家个人观点,不能代替医疗专业人士的判断。本页面不向非医学专业人士开放,敬请理解。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脑医汇App(原神介资讯App)“短视频”功能全新上线,碎片化时间学习内容长按识别二维码抢先体验!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沛嘉加奇品牌专区。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神介资讯
【脑医汇】品牌旗下新媒体,传播、分享神介领域的最新技术和理念,致力成为中国神介领域最专业的新媒体、在线教育及数字营销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