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重要提示:通过本公众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华福证券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参考。因公众号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华福证券客户中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请您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公众号中的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行情回顾:本周(2024年12月30日- 2025年1月3日)中信医药指数下跌5.6%,跑输沪深300指数0.4 pct,在中信一级行业分类中排名第11位;2024年初至今中信医药生物板块指数下跌15.7%,跑输沪深300指数25.7 pct,在中信行业分类中排名第29位。本周涨幅前五的个股为ST交昂(+46.4%)、奥翔药业(+15.5%)、鲁抗医药(+13.9%)、广济药业(+13.6%)、普利制药(+12.4%)。 第四代基因测序优势显著,赋能基因合成应用端加速发展:基因测序下游应用持续拓宽,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超千亿级别。1)仪器层面,基因检测仪器经过四代更新迭代,通量、灵敏度、成本持续优化,以Oxford Nanopore为代表的纳米孔测序(第四代基因测序技术)成本优势显著,准确率已提高至99%以上。国产龙头华大智造纳米孔测序仪器也于24年9月上市,在成本及速度优势加持下,有望成为主流的测序产品;2)应用层面,24年4月齐碳科技QPrenano-32获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开启四代测序临床端应用新征程;3)从“读”到“写”,测序技术更迭持续赋能基因合成应用端发展,在对完整质粒进行测序时,纳米孔测序技术相较于传统的一代测序,展现出了更快、更准、更便捷、成功率更高的显著优势;4)康为世纪基于纳米孔测序的第四代基因技术的研发成果已开始规模化应用。从基因测序拓展延伸至基因合成,公司产品定价及速度层面竞争优势明显,外延收购昊为泰延申渠道布局,为第四代基因测序应用先行者。 本周市场复盘及中短期投资思考:本周AH股医药略跑输指数,市场整体表现承压,医药成交量占A股4.9%,成交占比稍有回升。本周医药在底部迎来重大利好:1)国务院周五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要从多方面全力支持重大创新药械,包括中药创新的支持;2)国内首个干细胞治疗药物获批,看好国内医药创新疗法发展前景。当前环境下,医药板块我们重点推荐关注:1)创新药:仍为医药最明确长期主线,国务院政策重点支持放心,后续期待商业健康险相关政策催化,短期可关注有重点催化或干细胞、第四代基因测序等新方向的机会;2)中药:消费复苏预期+低库存周期,全国集采本周出清,25H1有望迎来情绪拐点叠加业绩兑现的上行机会;3)医疗设备:设备招标受环境环境影响需求延后较多,24M11招投标数据已经好转,25年将迎来明确复苏反弹。
中长期配置思路:我们持续看好创新+复苏+政策三大主线。1)创新主线:创新药械为产业周期最为明确,我们“寻增量”策略的核心方向,收入和利润正逐步体现,25年多个企业有望盈利。看好有出海竞争力的创新Biopharma、有创新第二增长曲线的Pharma及创新药配套产业链CXO;2)复苏主线:医疗设备11月的招投标情况回暖,可重点关注,同时消费刺激经济复苏,结合医疗反腐扰动阶段性结束,预计品牌中药及消费医疗在调整后仍有复苏潜力;3)政策主线:国家政策导向明确支持高分红企业,鼓励优质公司并购整合,结合国企改革,破净公司的市值管理,可以重点关注国改&重组。
本周建议关注组合:恒瑞医药、华特达因、康为世纪、和铂医药、诺泰生物;
一月建议关注组合:恒瑞医药、联影医疗、奥赛康、华海药业、华特达因、康为世纪、和铂医药、中源协和。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不及预期;公司业绩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报告正文
1 医药中期投资策略及建议关注组合上周表现
2第四代基因测序优势显著,赋能基因合成应用端加速发展
2.1基因测序千亿级市场,第四代技术有望成为主流
基因测序应用广泛,30年市场规模有望超千亿级别。基因测序指通过基因测序设备对生物样本(组织、细胞、血液样本等)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进行测定,即测定和解读DNA分子中、碱基的排列顺序,主要应用于主要应用于科研服务、临床医疗和新药研发领域。因高通量、操作简便、信息丰富等优势,基因测序已发展为分子诊断中增速最快的子行业之一。根据华尔街见闻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中国基因检测市场规模将从2025年的487亿元增长至2030年进一步增长至1536亿元,未来5年复合增速为25.8%。
基因检测技术经过四代更新迭代,通量、灵敏度、成本持续优化,第四代基因测序技术成本优势显著。1977年,被后人誉为“基因组学之父”的英国生物化学家Sanger发明了酶测序法(桑格测序法),正式奠定了测序技术的理论基础;后续随着基因测序的方法学演进,基因测序技术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的更迭:
1)第一代测序技术:主要基于Sanger双脱氧终止法的测序原理,结合荧光标记和毛细管阵列电泳技术来实现测序的自动化,其优点是测序读长长且准确性高达99.999%,缺点是通量低、成本高,完成一个人类基因组的测序需要3年的时间,无法真正大规模的应用。
2)第二代测序技术:又称为下一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自2005年454 Life Sciences(后被罗氏收购)推出的基于焦磷酸测序法的454 GS 20开始,到2017年Illumina推出NovaSeqTM系列,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十几年的技术发展过程不断改进,相较于第一代基因测序技术大大降低测序成本、提高测序速度,将人类基因组测序成本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约30亿美元降到了1000美元左右,也成为当前商用测序的主流。
3)第三代测序技术:主要为了解决第二代技术所存在的短读长和耗时长的缺陷,以PacBio公司的SMRT单分子测序技术为代表,通过单分子测序的方式,无需进行PCR扩增,实现超长读长,且测序速度较快。但缺陷是准确度相较二代技术更差。
4)第四代测序技术:主要指以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为代表的纳米孔测序技术。纳米孔测序是一种区别于传统Sanger测序的创新测序技术,能够实现更快、更准、更便捷的测序方法。其工作原理是将DNA的一条链通过纳米级的小孔,根据实时监测并记录核酸链通过纳米孔的电流变化图谱,直接将不同碱基产生的特征性电流信号识别成对应的碱基,以此实现核酸序列的读取。无需PCR扩增即能快速读取出长达上百万个碱基的读长数据,具有超长读长和实时测序的显著优势。
纳米孔技术具有超高读长、高通量、更少的测序时间、更便携的仪器(MinION类似 U盘大小)和更为简单的数据分析,实现了从低读长到超高读长、从光学检测到电子传导检测的双重跨越。同时,第四代基因测序技术最主要的准确度缺陷正在逐步解决,2022 年12月Nanopore测序平台已可提供99%以上的准确度,在成本、速度及读长优势下,以OxfordNanopore为代表的第四代基因测序产品有望未来有成为主流的测序仪器的潜力
国产龙头华大智造积极布局第四代测序技术,已实现“全读长”测序产品的全周期闭环。国产龙头华大智造24年9月发布拥有自主产权的纳米孔测序仪,成为国内首个掌握“短读长”及“长读长”测序工具的机构,也是全球唯一一家掌握超高通量、超低成本、超长读长测序仪的机构, 真正实现了“全读长”测序产品的全周期闭环。国产龙头四代基因测序仪器的上市,有望进一步推动渗透率提升及应用端拓展。
应用端,24年6月齐碳科技研发的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QPrenano-32成功获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开启四代测序临床端应用新征程。齐碳科技深耕纳米孔测序技术数年,已形成以纳米孔基因测序仪为核心,配套有芯片、试剂及软件的测序平台。2024年6月20日,齐碳科技研发的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QPrenano-32成功获得由四川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开启纳米孔测序临床端应用新征程。
2.2从“读”到“写”,测序技术更迭持续赋能基因合成应用端发展
基因合成市场规模加速发展,测序验证为其中重要步骤。基因合成是指在体外人工合成双链DNA分子的技术,是基因获取的手段之一,基因合成作为合成生物学的底层技术,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根据贝哲斯咨询,2022年全球基因合成市场规模达34.7亿元,其中中国基因合成市场容量达7.6亿元。预计全球基因合成市场将以约17.4%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并于2028年达到91.1亿元。在基因合成的流程中,质粒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有研究发现大约近50%的实验室自制质粒存在明显的设计缺陷和序列错误,因此在方案设计前和质粒交付前的基因测序验证至关重要。
纳米孔测序技术为质粒的序列验证提供了完美的解决方案。受限于需要载体特异性引物、质粒骨架的排除以及无法解析重复区域、二聚体和缺失等原因,作为测序金标准的Sanger测序,在全质粒测序验证方面略显局促。基于纳米孔测序的全质粒测序,则凭借测序原理上的差异,在对完整质粒进行测序时,纳米孔测序技术相较于传统的一代测序,展现出了更快、更准、更便捷、成功率更高的显著优势:
1)准确性更高:纳米孔测序不受质粒大小或复杂度影响,可以全质粒直接测通,对含大片段重复、高GC、等位基因等都可准确测序和组装,大大提高了测序的成功率和准确度。
2)流程更便捷:无需提供引物,即可完成测序和组装分析,样本准备和测序更为便捷。
3)成功率更高:测序成功率高达99.9%。
2.3康为世纪:从测序向合成拓展,外延收购渠道公司助力商业化落地
基于第四代基因测序技术,从测序向合成拓展。康为世纪致力于分子检测核心原料酶的自主研发,在分子检测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研发优势,积极布局测序、核酸质谱、细胞治疗等方向,其基于纳米孔测序的第四代基因技术的研发成果已开始规模化生产,全质粒测序产品定价为50元/样本、1天交付,对比已有的一代测序更快、更准、更便捷经济。同时公司进一步推出全基因合成服务,核心亮点在于精准交付质粒全长测序结果,以及可选用自研的密码子优化算法,助力提高蛋白表达水平。由测序向合成拓展,持续打开公司收入天花板。
外延收购昊为泰生物科技,渠道优势有望赋能商业化落地。2024年10月30日,康为世纪公告称,以自有资金获得上海昊为泰生物科技(以下简称“昊为泰”)51%股权。标的公司昊为泰承接了天昊生物在科技服务方面的所有专利以及多种SNP分型和基因拷贝数检测技术、微生物16S扩增子绝对定量及宏基因组绝对定量技术等。本次收购有望借助标的公司的现有渠道,加速公司第四代基因测序产品的商业化落地进程。
3 风险提示
本文援引自已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医药生物周报:重视第四代基因测序,应用端正加速发展》
对外发布时间:2025/1/5
报告发布机构:华福证券研究所
本报告分析师:
陈铁林 执业证书编号:S0210524080007
张俊 执业证书编号:S0210524040002
王艳 执业证书编号:S0210524040001
联系人:
黄冠群 执业证书编号:S0210124040019
分析师声明
一般声明
特别声明
投资者应注意,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本公司的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涉及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正在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和金融产品等各种金融服务。投资者请勿将本报告视为投资或其他决定的唯一参考依据。
类别 | ||
持有 | ||
行业评级 | ||
备注:评级标准为报告发布日后的6~12个月内公司股价(或行业指数)相对同期基准指数的相对市场表现。其中,A股市场以沪深300指数为基准;香港市场以恒生指数为基准;美股市场以标普500指数或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为基准(另有说明的除外)。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为华福证券医药生物团队设立的,关于医药生物行业证券研究的公众订阅号;团队负责人盛丽华具备证券投资咨询(分析师)执业资格,资格证书编号为:S0210523020001。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任何不符合前述条件的订阅者,敬请订阅前自行评估接收订阅内容的适当性。订阅本公众号不构成任何合同或承诺的基础,华福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公众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本公司的客户。
本公众号不是华福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华福证券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订阅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提请订阅者参阅华福证券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华福证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公众号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华福证券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华福证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公众号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或交易观点。
本公众号内容并非投资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公众号内容受众的任何投资建议。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华福证券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公众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华福证券所有。未经华福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和引用相关内容,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和引用者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