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重要提示:通过本公众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华福证券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参考。因公众号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华福证券客户中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请您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公众号中的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行情回顾:本周(2024年11月11日- 11月15日)中信医药指数下跌3.9%,跑输沪深300指数0.6pct,在中信一级行业分类中排名第19位;2024年初至今中信医药生物板块指数下跌8.2%,跑输沪深300指数23.9pct,在中信行业分类中排名第29位。本周涨幅前五的个股为博士眼镜(+ 32.09%)、景峰医药(+ 27.65%)、圣达生物(+ 14.59%)、药易购(+ 14.05%)、嘉应制药(+ 12.72%)。 医保增量政策释放积极信号,再call医疗设备拐点性机会。1)近期宏观及医药层面重磅级增量政策出台,我们认为“化债”及“预付金”实质性增量政策及后续业绩兑现,将持续催化滞涨医药。2)招投标前瞻现拐点,医疗设备业绩将迎显著改善:9月医疗设备招采金额数据首次出现同比回正,10月大设备环比中标金额提升较快。以旧换新加速,设备板块预计于Q4至Q1业绩将显著改善;3)业绩触底,25年高增长性价比凸显,再call设备预期差:Q3业绩跌幅扩大,显著筑底,25年高增长估值低位,龙头迈瑞医疗估值仅为21倍(根据ifind一致预期)。我们认为,当前设备25年恢复性增长已形成共识,但增长幅度、业绩落地时间还有待验证,因此板块高增长预期并未完全price in,我们预计政策推动下个股报表端修复逐季改善,将持续推动设备板块行情。 本周市场复盘及中短期投资思考:本周A股迎来调整,医药略微跑输大盘。从基本面来看。本周医保局发布《关于做好医保基金预付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建立预付金制度,用于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等医疗费用周转支出,我们认为医药板块作为短期滞涨的行业,政策面边际向好,当前配置价值极强。短期来看,以下方向值得重视:1)设备复苏:政策催化,招投标有望迎来拐点,详见专题;2)创新:医保谈判结果即将落地,在全链条支持政策下产业趋势明确;3)消费复苏:顺周期为未来一年维度中短期主线,国内经济复苏背景下医药消费值得关注。从中长期看,我们持续看好创新+复苏+政策三大主线。1)创新主线:创新药械为产业周期最为明确,我们“寻增量”策略的核心方向,收入和利润正逐步体现,25年多个企业有望盈利。看好有出海竞争力的创新biopharma、有创新第二增长曲线的Pahrma及创新药配套产业链CXO;2)复苏主线:医疗设备9月的招投标情况回暖,可重点关注,同时消费刺激经济复苏,结合医疗反腐扰动阶段性结束,预计消费医疗在调整后仍有复苏潜力;3)政策主线:国家政策导向明确支持高分红企业,鼓励优质公司并购整合,结合国企改革,破净公司的市值管理,可以重点关注国改&重组。 中长期配置思路:根据医药-供给,人口-需求、医保-支付、医疗-结构的分析框架,我们在《医药新常态,路在何方?——调存量、寻增量、抓变量》报告中提出在行业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调存量(老龄化+进口替代)、寻增量(出海+大品种+仿转创)和抓变量(国企改革)或成为中长期医药投资关键词。详细方向及标的见后文。
本周建议关注组合:联影医疗、开立医疗、昆药集团、华润三九、普瑞眼科、云顶新耀;
十一月建议关注组合:恒瑞医药、康方生物、云顶新耀、亿帆医药、药明康德、昆药集团。
风险提示: 行业需求不及预期;公司业绩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报告正文
1 医药中期投资策略及建议关注组合上周表现
1.1医药中期投资策略:医药可以逐步加大配置,半年报后或有超额收益
24年关键政策:1)DRG/DIP全面推广,医疗机构将更加重视性价比;2)期待基药目录调整;3)国资委对国企经营效率及市值管理考核加强,国企改革或有进展;4)全链条鼓励创新,国家和各地将陆续落地;5)设备更新进展。
估值及筹码:1)历史估值中下区间,有比较优势;2)Q3基金大幅减配,筹码较好;
中长期重点方向及标的
——调存量:老龄化下60岁以上人群23-50年CAGR增长最高+医保支出压力下追求性价比,促进进口替代,建议关注;
1)老龄化-ToC优先,关注格局:
-药物-疼痛管理(羚锐/九典/人福/恩华/苑东)、心血管(西藏药业)
-器械-鱼跃/可孚/乐心/美好/怡和/三诺等;
2)进口替代-关注技术与竞争格局:
-设备(联影医疗/开立医疗/澳华内镜)
-耗材(电生理/神经介入/外周介入等)
——寻增量:出海(中国创新崛起,出海有更大市场)+仿转创Pharma(主业企稳/创新转型/商业化有保障),建议关注:
1)出海-全球竞争力:
-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康方生物/科伦博泰/百利天恒/和黄医药/金斯瑞/云顶新耀等)
-械(三诺生物/福瑞股份/三友医疗/时代天使/英科医疗/九安生物/东方生物等)
-A股(恒瑞医药/科伦药业/新诺威/复星医药/海思科/亿帆医药/康弘药业/信立泰/奥赛康)等
-港股(中国生物制药/翰森制药/远大医药/三生药业/康哲药业)等
——抓变量:国央企亦为医药中坚力量,国资委新要求下或有效率提升及产业整合,建议关注:
-国药系:国药现代/太极集团/天坛生物/国药一致/国药股份/九强生物;
-华润系:博雅生物/华润三九/昆药集团/江中药业/东阿阿胶/天士力/迪瑞医疗;
-通用系:中国医药/重药控股;
-地方国资:上海医药/马应龙/新华医疗/山东药玻等;
1.2建议关注组合上周表现
上周周度重点组合:算数平均后跑输医药指数0.8个点,跑输大盘指数1.4个点。
上周月度重点组合:算术平均后跑输医药指数0.4个点,跑输大盘指数0.2个点。
2 医保增量政策释放积极信号,再call医疗设备拐点性机会
2.1 重磅级增量政策频出,医药滞涨催化
近期宏观及医药层面重磅级增量政策出台:
1)十万亿化债:11月8日,人大常委会批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并且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
2)医保预付金:11月11日,国家医保局办公室、财政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医保基金预付工作的通知》,《通知》将做好医保基金预付工作作为医保增量政策之一,在国家层面统一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预付制度;坚持将“预付金”作为“赋能金”,让定点医疗机构缓解医疗费用垫支压力。原则上以前一至三年相关医疗保险基金月平均支出额为基数,合理确定预付金基础规模,并结合定点医疗机构年度综合评价、信用评价等情况进行调整,预付规模应在 1 个月左右等。
我们认为“化债”及“预付金”增量政策下,有助于医疗机构缓解现金流和资金压力,进一步加速对上游供应商的回款,缩短账期。同时促进院内药品、耗材、检查需求的释放,实质性的增量政策及后续业绩兑现,将持续催化滞涨医药。
2.2 招投标前瞻现拐点,医疗设备业绩将迎显著改善
设备招投标数据持续跟踪,9月医疗设备招采金额数据首次出现同比回正,招采金额同比提升12%,环比大幅提升32%,整体招投标情绪回暖,拐点已现。10月或有假期因素扰动,但大设备PET、磁共振、CT等价值量偏高的设备环比中标金额提升较快。以旧换新10月各省市评审批复、执行加速,考虑到招标、安装、收入确认等周期,设备板块预计于Q4至Q1业绩将显著改善。
分具体品类看,
以旧更新具体进展:
目前基本各省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我们看到步入三季度以来各省已陆续加快项目评审,并开启政府采购意向公示;根据众成数科统计数据显示,第44周招标总金额出现剧增,第45周继续呈现上扬态势。按计划,预计年内全部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和评审批复,项目招投标工作,及设备安装交付验收工作。
2.3 业绩触底,25年高增长性价比凸显,再call设备
我们再call医疗设备板块,最容易形成拐点共识的板块!业绩触底,政策加速进入兑现期,至暗已过,拐点将来!
1)业绩端:设备板块自去年三季度以来持续承压,尤其24年前三季度,随着需求抑制、招投标推迟、库存压力、海外扰动等,重点公司整体收入及利润同比增速逐季同比走低,预期也一再降低,Q3跌幅再扩大。我们认为随着招投标恢复及政策边际显著向上,Q3业绩已实质性筑底。以旧换新加速落地+25年前三季度均为低基数+新品推出等,25年确定性成长已成市场共识。
2)估值端:可以看到,设备代表性个股自去年二季度最高点至今跌幅大多数依然超过40%,意味着9月23日这一周开始随着经济刺激政策及预期向上,设备板块大部分跌幅还未收回。我们采用一致预期,25年PE已凸显高性价比,龙头迈瑞医疗估值仅为21倍。
投资建议:
政策加速落地执行,前瞻招投标现拐点。地方财政化债、医保预付金等增量政策下,医院资金压力缓解,进一步释放需求;以旧换新招投标加速,24Q4至25Q1或持续改善;
头部公司或显著受益国产替代。全力冲刺集采,同时新品在路上。明年前三季度均为低基数,政策兑现收入在即。
我们认为,当前设备25年恢复性增长已形成共识,但增长幅度、业绩落地时间还有待验证,因此板块高增长预期并未完全price in,我们预计政策推动下个股报表端修复逐季改善,预期逐渐上行再修正,将持续推动设备板块行情。
建议关注设备头部及细分领域龙头公司: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华大智造,新华医疗,开立医疗,澳华内镜,山外山,天智航,万东医疗,翔宇医疗、伟思医疗等。
3 风险提示
本文援引自已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医药生物周报:医保增量政策释放积极信号,关注医疗设备拐点》
对外发布时间:2024/11/17
报告发布机构:华福证券研究所
本报告分析师:
陈铁林 执业证书编号:S0210524080007
张俊 执业证书编号: S0210524040002
王艳 执业证书编号:S0210524040001
刘佳琦 执业证书编号:S0210523090003
分析师声明
一般声明
特别声明
投资者应注意,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本公司的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涉及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正在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和金融产品等各种金融服务。投资者请勿将本报告视为投资或其他决定的唯一参考依据。
类别 | ||
持有 | ||
行业评级 | ||
备注:评级标准为报告发布日后的6~12个月内公司股价(或行业指数)相对同期基准指数的相对市场表现。其中,A股市场以沪深300指数为基准;香港市场以恒生指数为基准;美股市场以标普500指数或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为基准(另有说明的除外)。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为华福证券医药生物团队设立的,关于医药生物行业证券研究的公众订阅号;团队负责人盛丽华具备证券投资咨询(分析师)执业资格,资格证书编号为:S0210523020001。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任何不符合前述条件的订阅者,敬请订阅前自行评估接收订阅内容的适当性。订阅本公众号不构成任何合同或承诺的基础,华福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公众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本公司的客户。
本公众号不是华福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华福证券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订阅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提请订阅者参阅华福证券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华福证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公众号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华福证券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华福证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公众号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或交易观点。
本公众号内容并非投资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公众号内容受众的任何投资建议。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华福证券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公众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华福证券所有。未经华福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和引用相关内容,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和引用者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