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西湖大学/国科大/哈佛大学合作,Nature Energy!
学术
2024-11-04 17:37
浙江
▲第一作者:
Shuai Pang、Shijian Jin
通讯作者:Yunlong Ji、Michael J. Aziz、Pan Wang
通讯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美国哈佛大学、西湖大学、西湖高等研究院
论文doi:
https://doi.org/10.1038/s41560-023-01347-z
0
1
背景介绍
如果人类要将全球变暖限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对抵消难以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电化学介导的CO
2
捕集已成为传统胺洗的一种有前途的替代方法,提供了一种潜在的经济、环保和节能的方法。
0
2
本文亮点
1.本工作报道了一种基于吩嗪衍生物2,2′-(吩嗪-1,8-二基)bis(ethane-1-sulfonate)(
1, 8-ESP
)的质子耦合电子转移驱动的pH摆动循环捕集CO
2
的电化学池,其中
ESP
(>1.35 M)在pH 0.00-14.90范围内具有高水溶性。
2.该系统具有0.86~1.41 mol l
-1
的高捕集能力,36~55 kJ mol
-1
的低能耗成本,极低的容量衰减率(<0.01%/d)。
3.系统充放电循环提供了一种电能储存功能,只有在电力市场条件要求时才可用于储存。
0
3
图文解析
▲图1.
与电池充放电过程相关的CO
2
捕获-释放和能量存储-传递循环示意图
要点:
1、图1展示了集成
1,8-ESP
的CO
2
捕集-释放和能量储存-输送系统的示意图。在正极与亚铁氰化物配对的充电过程中(图1a),负极上的
1,8-ESP
发生两电子还原过程,其还原形态迅速消耗H
2
O中的两个质子,使溶液的pH和总碱度(TA)升高;本工作称这一过程为脱酸过程。
2、含CO
2
气体与OH反应生成溶解无机碳(DIC),完成CO
2
吸收和储能半周期。在放电过程中(图1b),还原态的
1,8-ESP
被氧化,并向溶液中释放质子;本工作称之为酸化过程。电解液的pH和TA降低,导致纯CO
2
放气。在这个半周期中,电能的传输和纯CO
2
气体的释放同时发生。因此,可以在不增加成本投资的情况下分担资金需求,同时为电网提供存储服务,这必须应对来自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增加的贡献。
3、本工作发现能量成本可以低至36.4 kJ mol
CO2
-1
,CO
2
容量可以高达1.41 mol
CO2
L
-1
。本工作证明了碳捕集流通池在18天的220个运行周期中的运行稳定性,并且没有检测到物质分解,这说明了
1,8-ESP
在稳定的CO
2
捕集系统中的巨大潜力。此外,作为一种纯净的储能系统,当与CO
2
隔离时,电池表现出优异的充放电性能。
▲图2. CO
2
捕集/释放系统的分子特性研究及原理图设计
要点:
1、在DIC存在的情况下,还探究了
1,8-ESP
的溶解性。在空气中饱和0.4 mbar CO
2
的1.0 M TA溶液(0.436 M K
2
CO
3
和0.128 M KHCO
3
)中,
1,8-ESP
仍保持高溶解度(1.35 M),表明其与DIC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2、通过循环伏安法(CV)研究,
1,8-ESP
在广泛的pH缓冲溶液中具有准可逆的氧化还原电化学性质(图2b)。如
1,8-ESP
的Pourbaix图(图2c)所示,pH与电位的线性关系,斜率为-58.1 mV pH
-1
,表明在实验范围内,该分子在pH框架内经历了双质子/双电子过程。
3、在CO
2
捕集过程中,吸收液的另一个理想性质是溶液的高表面张力。高表面张力有助于减少起泡,这是电化学介导碳捕获中的常见问题。
1,8-ESP
溶液具有比水更高的表面张力,并且在
1,8-ESP
的循环过程中,起泡被显著抑制(图2d)。
与之前报道的分子DSPZ相比,1,8-ESP在溶液中表现出更高的溶解度和更少的起泡性,使其在电化学CO
2
分离(图2c, d)方面更具有吸引力
。
▲图3. 基于
1,8-ESP
的流通池的CO
2
浓缩循环
▲图4. 不同
1,8-ESP
浓度和电流密度下的CO2分离性能
要点:
1、图3显示了一个使用0.5 M
1,8-ESP
在电解液中进行的单次电化学碳捕获循环。在该循环中,纯CO
2
从10% CO
2
和90% N
2
的混合气体中通过脱酸+CO
2
吸收过程和酸化+CO
2
放气过程分离。当在t=2 hr时施加20 mA cm
-2
的正向电流(图3a),对电池充电,电化学诱导脱酸过程开始,CO
2
的吸收也开始,表现为下游CO
2
分压(图3e)和气体流速(图3f)的降低。
2、如果原料气中没有CO
2
的存在,那么在脱酸结束时,pH已经达到14。CO
2
吸收一直持续到t=12 hr,下游流速(图3f)和pCO
2
(图3e)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到基线水平。电压(图3b)和pH (图3d )在t=12~13 hr之间的平坦区域也表明吸收反应处于稳态区。
3、接下来探究了电流密度和电解液浓度对能量、容量和捕获/放气速率的影响。图4显示了在不同电流密度和
1,8-ESP
浓度下进行的30次电化学碳分离循环。随着1,8-ESP浓度的增加,由于电子容量的增加和较高的TA,完成每个循环需要更长的时间。因此,单位体积可以捕获更多的CO
2
,如图5a所示。
▲图5. 0.1 M
1,8-ESP
全电池的循环性能
▲图6. 不同氧浓度下CO
2
捕获电池
要点:
1、在0.8 M
1,8-ESP
溶液中,CO
2
容量接近1.4 mol CO
2
L
-1
或1.8 mol CO
2
/mol 1,8-ESP。这种单位活性物质的CO
2
负载量与胺洗过程中的负载量相当,尽管胺的浓度可能更高。
2、改变电流密度不改变容量,但对脱酸+捕集过程中CO
2
的吸气速率和酸化+解吸过程中CO
2
的放气速率有显著影响。吸收流和放气流的大小均随电流密度的减小而减小(图5b),这是因为电流密度决定了TA的生成或消耗速率。
3、尽管已经实现了各种具有良好性能的CO
2
捕集方法,但很少有研究涉及这种装置的使用寿命,并且CO
2
捕集材料的稳定性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本工作通过高温化学降解研究仔细研究了
1,8-ESP
的化学稳定性。45℃下的
1,8-ESP
溶液通过时间依赖的NMR光谱进行监测,从NMR谱图中发现超过100天没有发生化学分解(图6a)。
4、以纯CO
2
(99.9%)为原料气进行捕集-释放循环,考察
1,8-ESP
碳捕集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图6d)。在长达18天的220个循环中,反映CO
2
连续捕获和释放过程的电压曲线表现出很高的可重复性。NMR检测未出现沉淀,也未检测到化学分解产物,说明
1,8-ESP
与CO
2
相容。
系统的稳定性也表现在放电容量的保持上:在循环过程中没有观察到放电容量的衰减,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
0
4
结语
本文开发了一种基于
1,8-ESP
流通池的耦合电能存储的电化学CO
2
捕集系统,该系统具有高容量、高稳定性和低能耗的特点。新开发的分子
1,8-ESP
具有优异的水溶性、可逆的电活性、快速的动力学、高的化学稳定性和在电池中低的膜渗透性。对于CO
2
捕集,建立了电解液浓度与体积容量、能量成本和捕集率之间的关系。含0.8 M
1,8-ESP
的CO
2
捕集系统在10 mA cm
-2
下的体积CO
2
捕集容量为1.4 mol
CO2
L
-1
,能量成本为55.2 kJ mol
CO2
-1
。该电池在与CO
2
隔离时提供了作为纯储能装置的高性能,这使得运营商可以在市场条件要求时通过纯操作进行电价套利,并在其他时间实施CO
2
捕获来增加收入。经过连续18天的CO
2
捕获和释放的220周期电池测试,电解液中没有化学分解的证据;对负极电解液容量为54.0 Ah L
-1
的纯储能性能进行了长达180天的1200个循环测试,其容量衰减率较低,为0.05%/天。
这些结果表明,1,8-ESP可以作为高性能CO
2
捕集、能量储存或两者兼有的系统的基础
。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0-023-01347-z
相
关
推
荐
1. 仪器表征基础知识汇总
2. SCI论文写作专题汇总
3. Origin/3D绘图等科学可视化汇总
4. 理论化学基础知识汇总
5. 催化板块汇总
6. 电化学-电池相关内容汇总贴
7. 研之成理名师志汇总
更多科研作图、软件使用、表征分析、SCI 写作、名师介绍等干货知识请进入后台自主查询。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xMDMzODg2Ng==&mid=2247739345&idx=4&sn=8e55d700c2d2a3b0e2fc8d46590369d7
研之成理
夯实基础,让基础成就辉煌;传递思想,让思想改变世界。“研之成理科研平台”立足于科研基础知识与科研思想的传递与交流,旨在创建属于大家的科研乐园!主要内容包括文献赏析,资料分享,科研总结,论文写作,软件使用等。科研路漫漫,我们会一路陪伴你!
最新文章
中科大,Nature Catalysis!
清华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合作,Nature Nanotechnology!
二维材料,Science!
一作+通讯,Nature!
电合成,Nature!
电催化析氢,Nature Chemistry!
自组装,Nature Nanotechnology!
液流电池,Nature Energy!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物所/武汉大学Science:催化羰基化!
湖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合作,Nature Nanotechnology!
Nat. Commun: 锂硫电池中高结晶度硫化锂的生长规律及其自催化作用
西北工业大学王俊杰团队:六方MAB相缺陷工程助力高性能锂离子电池
济南大学原长洲教授课题组AEM:微型高熵掺杂Na3V2(PO4)2O2F:促进钠离子电池高效储钠。
兰州化物所赵培庆/孟旭Water Research:CO2转化利用背景下H2O2的新使命
齐齐哈尔大学郭东轩教授、李金龙教授,黄淮学院褚大卫副教授AFM:通过强 d-d 轨道调控优化钠离子吸附实现高效CDI
太原理工大学刘旭光教授团队:碳基粒子电极在三维电极反应器处理废水中的研究进展
牛津大学,Nature!
光化学,Nature!
中山大学JACS:导电镍酞菁基COF连续电合成医用级浓度纯H2O2溶液
孙道峰教授课题组Angew:环戊二烯钴功能化COF实现C2H2/CO2分离
浙江大学成有为/姚思宇/高晓峰 ACS Catal:氢溢流辅助构建邻近路易斯酸位点对助力纤维素氢解制备C3多元醇
通过光外场辅助平衡基元反应步骤强化丙烷脱氢反应
天津大学材料电化学与表界面工程团队:多级硬碳@硅@软碳用于高循环性高容量密度锂电负极
麻省理工李巨教授AEM:碳热冲击合成高熵氧化物催化剂,动态重构驱动OER活性提升
武汉理工大学,Nature Energy!
阿斯顿马丁超跑与联想共同打造的工作站(服务器)会是什么样?
乔世璋教授课题组JACS:光催化流动体系中聚酯废弃物的选择性转化
高熵催化:高熵合金表面构筑金属原子层串联催化硝酸盐还原
大连化物所刘岳峰课题组:S原子调节N掺杂碳材料中吡啶N的Lewis碱性用于提高H2S氧化的选择性
潘复生院士团队:高效构建致密人工SEI实现高度可逆的镁金属负极
姚金刚课题组:ZnCr2O4/HZSM-11催化CO2高选择合成富芳烃航空煤油
微/纳米材料超快合成领域高被引研究精选
西湖大学,Nature Materials!
顶刊综述:开发高电流密度电解水的实用催化剂
高熵催化:构建高熵金属间化合物降低结构异质性用于电催化废弃塑料升级
吉大管景奇课题组Chem Sci:不含氮的单原子锰催化剂:O/S双配位壳层策略提升氧还原性能
ACB:合成气直接转化为乙醇
山东理工大学:可调水态的超亲水性生物炭基水凝胶用于高效太阳能海水淡化
西湖大学:高温热冲击(HTS)快速合成和优化钠离子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
香港理工大学/牛津大学 Edman Tsang课题组博士后/博士招聘
全合成,Science!
江南大学:原子分散Fe修饰氧掺杂多孔g-C3N4——通过催化剂-污染物间相互作用高效去除难降解磺酸类偶氮化合物
港科大杨征保教授Science Advances:压电生物薄膜3D打印卷王,一天打印8600 mm
吉大管景奇课题组:钌掺杂调节Ni/Fe-O的杂化轨道以促进析氧性能
清华大学/东京大学合作成果:利用燃料电池内部重整实现基于甲烷的气电共生
安徽师范大学Nano Res.:热冲击法助力工业级稳定产氢
上海交通大学沈琦课题组诚聘博士后
叶金花,Nature Catalysis!
膜,Nature!
Angew. Chem.:等离子体耦合单原子催化助力废塑料高效回收利用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