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期末满分练 专项 专项 6 整本书阅读(建议下载打印)

文摘   2025-01-04 09:47   山东  

我致力于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家庭教育方法的指导,长期免费分享学习资料,助力孩子成长和成绩的提高,如有需要帮助的地方,请留言后加微信。

专项 6 整本书阅读

1.下列对《朝花夕拾》和《西游记》相关内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作的回忆性散文集。其中《无常》一篇,塑造了一个同情冤魂、惩办恶人,既有同情心又主持公道的“鬼”的形象。

B.“但是,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我请人读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朝花夕拾》是这样描绘“我”对《二十四孝图》的感受的。其中,“我”最反感的两个故事就是“老莱娱亲”和“黄香扇枕”。

C.《西游记》中,孙悟空管理蟠桃园,先偷吃蟠桃,又喝光仙酒,还吃尽太上老君的仙丹,闯下大祸。酒醒后担心玉帝责罚,第二次逃出天宫,逃回花果山。

D.《西游记》中,孙悟空面对妖怪有时也会遇到麻烦。例如青牛怪有一个白森森的“金刚琢”,能把金箍棒一股脑儿套去,让孙悟空不得不另行设法。

2.下列对《朝花夕拾》和《西游记》相关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主题有表达对童年自由快乐生活的喜爱,有表达对儿童天性被束缚的无奈和厌烦,有揭露庸医、衍太太等人在人性方面的丑陋,还有批判封建社会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

B.《朝花夕拾》用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C.《西游记》中的故事大多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其中的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等故事尤为精彩。

D.“孙悟空”在《西游记》中前后出现过几个名号,按照故事的先后顺序排列,名号依次为:美猴王、孙行者、孙悟空、弼马温、齐天大圣、斗战胜佛

3.下列对名著《朝花夕拾》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是《狗·猫·鼠》。

B.“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这段外貌描写的人物是寿镜吾。

C.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是为了告诉鲁迅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万不可答应他。

D.《藤野先生》一文回忆了作者去日本求学的过程,他经历了“藤野先生了解中国女人裹脚”和“匿名信事件”,感觉受到侮辱,决定“弃医从文”。

4.《朝花夕拾》各篇章之间存在明显的连续性,形成了鲁迅个人成长历程的时间线。下列能体现这种“连续性”和“成长历程”的一项是(

①《藤野先生》

②《范爱农》

③《琐记》

④《五猖会》

A.①②④③

B.④①②③

C.③①②④

D.④③①②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铁扇公主不愿借芭蕉扇给孙悟空,是因为她觉得是孙悟空害自己的孩子(红孩儿)被观音菩萨收做“善财童子”的。

B.师徒四人经历的最后一次劫难,是返回途中渡通天河时,老鼋因唐僧忘了它嘱托的事而把他们扔到水里,经卷全湿了;上岸后又有阴魔化作狂风大雾、雷霆闪电伺机抢夺经卷。

C.《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故事大多情节曲折,扣人心弦,不过有一些降妖伏魔的故事,套路雷同,情节简单。

D.“师兄是个有仁有义的君子,君子不念旧恶,一定肯来救师父一难。”宝象国唐僧被黄风怪变作老虎,是八戒提议让沙僧去找行者救师父。

6.下面对《西游记》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游记》以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为主线展开讲述,故事大多情节曲折,扣人心弦。

B.《西游记》中悟空一借芭蕉扇被骗后,猪八戒认为“进退两难”,深为取经前途担忧;沙僧想“拣无火处走”,“散伙”想法复燃;唐僧“只欲往有经处去”,信念坚定。

C.《西游记》适合“精读”与“跳读”并用,如我们在精读孙悟空三调芭蕉扇这一情节时,可以就“旋风翻败叶,流水淌残花”这样真切传神的描写进行鉴赏学习。

D.《西游记》启示青少年:人生就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韧劲和斗志战胜一切困难,直至到达胜利的终点。

7.在图书馆,小琳要借一本名著,你向她推荐了《朝花夕拾》。下列不能作为推荐语的一项是(

A.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能给予我们很多启示,值得一读。

B.我喜欢这本书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这篇文章讲了鲁迅先生儿时的一些富有童趣的事。

C.这本书可有意思了,比如《社戏》一文中写了鲁迅先生小时候和伙伴们夜半看完社戏后偷罗汉豆吃的故事。

D.这本书像一册人物画卷,有迷信而善良的保姆长妈妈,有严谨而正直的老师藤野先生……

8.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的病》中屡次提及庸医误人的种种荒诞行为,如陈莲河用药中要求“蟋蟀一对”,且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等。

B.《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抓住阿长的特征如实来写,把一个又高又瘦、纯朴善良,但在某些方面又颇为愚昧的农村妇女写活了。

C.《二十四孝图》中“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D.《西游记》为明代吴承恩所著,叙写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蕴含着人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真谛。

9.下列对《朝花夕拾》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猖会》再现了鲁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兴奋心情,以及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而扫兴、痛苦的感受。

B.《父亲的病》中,衍太太在“我”父亲临终前让“我”大声喊“父亲”,并在父亲故去后,教唆“我”偷母亲的首饰,还散播流言说“我”偷家里的东西去变卖。

C.《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文章,分别记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在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经历。

D.《朝花夕拾》写人记事,在平淡质朴的笔墨中蕴有深厚的情感。如写长妈妈,笔下常带温情;写范爱农,则在对故友的缅怀中,又蕴含着社会批判的锋芒。

10.下列关于《西游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孙悟空第一次被唐僧赶走是因为打死了 6 个强盗,再加上猪八戒挑拨离间。

B.独角兕大王原是太上老君的青牛,趁童儿吃了“七返火丹”盹睡时,下界到通天河为妖,要吃那童男童女。

C.镇元子因孙悟空偷吃了人参果,打倒了人参果树,将他捉了鞭打下油锅。后来悟空请了观音菩萨救活仙树,他不计前嫌,与悟空结为兄弟。

D.碗子山波月洞的黄风怪,原是天上的奎星,因与百花羞公主有前缘,才下界为妖。

11.下列关于《西游记》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西游记》围绕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

B.《西游记》中的故事大多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其中的大闹野猪林、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等故事尤为精彩。

C.孙悟空本领高强,会七十二变,一副钢筋铁骨,又在太白金星的炼丹炉里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一切妖魔鬼怪。

D.猪八戒原本是天上的卷帘大将,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错投猪胎,长成一副长嘴大耳、呆头呆脑的样子。

12.下面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给美猴王起名“孙悟空”。

B.唐僧西天取经,出发时唐太宗送给他一个紫金钵盂,作途中化斋之用。

C.《父亲的病》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进行了抨击。

D.《无常》讽刺人间没有公道,恶人得不到恶报,所谓“正人君子”根本不是公正的代表。

13.下列关于名著《朝花夕拾》《西游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游记》中,孙悟空在取经途中只回过两次花果山,第一次是打死强盗被唐僧赶走而后回到唐僧身边被套上紧箍咒。第二次是他打死白骨精后被唐僧赶走的那次。

B.《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祖师,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唤如意金箍棒,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孙行者。

C.《朝花夕拾》中的《父亲的病》,描述了几位“名医”是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D.《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14.中国邮政发行了《西游记》系列邮票,按故事情节的先后顺序,邮票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A.②③①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

15.某学校七年级一班正在开展“名著推介会”,下面四个同学的发言,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向同学们推荐《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能让我们了解鲁迅先生的青少年生活和他爱国报国的情怀。

B.我向同学们推荐《西游记》,这部神魔小说情节曲折,如大闹天宫、三打祝家庄、四圣试禅心等情节引人入胜。

C.我向同学们推荐《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里的人物形象鲜明,如热情正直的藤野先生、善良淳朴的阿长。

D.我向同学们推荐《西游记》,这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回目的名称非常精练,如“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16.在师生共读名著的过程中,老师提出了下面两个问题,请你任.选.一.个.完成。

(1)谈谈你对《朝花夕拾》中父亲这一形象的两点认识。

(2)列举《西游记》中你喜欢的两个情节,并说说理由。

17.《朝花夕拾•父亲的病》一文中的绍兴名医“陈莲河”,原名“何廉臣”。请结合以下名著选段内容,简析鲁迅先生为什么将“何廉臣”的名字颠倒写为“陈莲河”。

【选段一】

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陈莲河)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蘸。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

【选段二】

“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见效”,有一回陈莲河先生又说,“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冤仇罪过)……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

18.有人说,岁月中的温情让童年时的鲁迅学会了爱与被爱,给作品着上了一种暖色调;有人说,年轮中的伤痕让鲁迅披上了斗士的铠甲,带给“成年鲁迅”冷静的思考和批判,给作品着上了一种冷色调。请你从以下篇目中任选一篇,结合作品内容,说说你眼中的《朝花夕拾》是什么色调的。

A.《藤野先生》

B.《阿长与〈山海经>》

C.《五猖会》

D.《父亲的病》

19.《西游记》是吴承恩的作品,记述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艰险历程,有人说取经过程中悟空、八戒的功劳大,唐僧和沙僧的作用不大。请从唐僧和沙僧中任选一人,结合相关情节说说他的贡献。

20.《西游记》是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魔小说,被鲁迅评为“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小说中的“人情味”无处不在。下面是小阳在读完整部名著后,对小说中人物“人情味”的理解,请参照示例,从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个,谈谈你对所选人物“人情味”的理解。小阳:唐僧在《西游记》中最富有人情味,因为他有菩萨心肠,富有同情心。当他惩戒孙悟空,对着孙悟空念紧箍咒时,不时因孙悟空的求饶,而不忍心往下念。

备选人物:孙悟空

猪八戒

沙僧

我选:

,因为

21.文学名著中的人物往往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被称为“圆形人物”。请从下面的“圆形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相关内容加以分析。

A.唐僧

B.猪八戒

C.沙僧

22.《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请结合散文集中的具体篇目,分别列举一处“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

23.经典常读常新,是我们汲取人生智慧的永不枯竭的源泉。本学期,我们共同阅读了经典作品,请完成下列题目。

(1)小贤要为学弟学妹们做本学期所阅读的《朝花夕拾》一书的荐读演讲,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将下面篇目填在对应的横线上。(只需填选项)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鲁迅童年拔何首乌、折腊梅趣事的①______ ;有表现他在日本与老师交往的②______ ;还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③______ 。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理性的批判,令人回味无穷。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五猖会》 C.《藤野先生》 D.《二十四孝图》

(2)读完这本书,书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结合具体事例说说你的理由。

人物:

理由:

(3)以下是《西游记》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节选部分,四位菩萨扮作孤儿寡母,表演了一出招婿入赘的好戏,来考验师徒四人取经的决心。请根据你阅读《西游记》整本书时对师徒四人的印象,任选其中一人,分析他为何会有这样的表现。那妇人闻言大怒道:“这泼和尚无礼!我若不看你东土远来,就该叱出。我倒是个真心实意,要把家缘招赘汝等,你倒反将言语伤我。你就是受了戒,发了愿,永不还俗,好道你手下人,我家也招得一个。你怎么这般执法?”三藏见他发怒,只得者者谦谦,叫道:“悟空,你在这里罢。”行者道:“我从小儿不晓得干那般事,教八戒在这里罢。”八戒道:“哥呵,不要栽人么。——大家从长计较。”三藏道:“你两个不肯,便教悟净在这里罢。”沙僧道:“你看师父说的话。弟子蒙菩萨劝化,受了戒行,等候师父。自蒙师父收了我,又承教诲,跟着师父还不上两月,更不曾进得半分功果,怎敢图此富贵!宁死也要往西天去,决不干此欺心之事。”那妇人见他们推辞不肯,急抽身转进屏风,扑的把腰门关上。

(节选自《西游记》)

————
希望以上的建议对你有所帮助,祝你学习顺利,取得好成绩!记住,只要你付出足够的努力,就一定能够收获满满的成果。加油,相信自己,你一定可以的!觉得有用的话,点击下面关注一下我吧!
分享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成绩,我一直在路上。

坚持日更第281天。谢谢您的关注和阅读。


“最喜欢你一言不合就打赏的样子”


听雨教与学
一线教师 二十五年班主任经验 分享教育策略 助力家庭教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