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滕·皮尔斯的书世界】
具体到11月,我在「本白很白」共发布了13篇文章,它们是:
☕️·
11月起,完全适应了厦门本地的生活。
不再作为一个游客,特种兵,旁观者,洗掉初来乍到的新鲜和猎奇,融入的同时,恢复自我的规律和节奏。
阅读,思考,工作,运动,规律饮食,体重稳定在98斤,在坚定清晰的自我原则之上,也保留一些松弛和乐趣。
与外界和他人的连接变多:与人斡旋,与事共舞,工作或社交,新朋与旧友。
一拍即合是有的,一拍两散也有。
“暴富,成功,合群”已不在我的人生目标里,所以无论封闭着生活,还是热闹着生活,我的第一要事是:情绪稳定。
快速消化外界负能量的能力,是当下及未来的支点。
回顾这一月,人生主心骨坚朗许多,对人,对物,对事。
只筛选,不纠缠。
☕️
不上班400多天,但一直在工作。
自由职业也好,数字游民也罢,fire儿也行——我已经不再关心被用怎样的称呼解读,内核比形式重要。
11月结束了一个项目,开始思考下一个工作方向。
厦门市场于我的主业,有新鲜活跃氛围,更宽容的接纳度——譬如女性的年龄。
有些Boss抛开橄榄枝,具体以怎样的模式共事,想要细细磋谈再决定。
阅历越增长,决策越谨慎,我并不急。
☕️
反倒是另外两个喜欢并擅长的事儿:写作和私人买手,随着开始产生收入,需得思考个规划出来。
虽然收入不多,但欢喜并倍感责任。
比如写作,有时一天几块几十块,有时几毛几分,偶尔有陌生读者打赏,深信一句话:
你花的每一分钱,都是为想要的世界投票
那么,读者打赏的每一分钱,又何尝不是对我的认同。
正反馈YYDS。
☕️
私人买手的工作也是。
我用我的学识、认知、鉴别力和高要求,为老友们(不合作陌生人)选食挑物,陪伴建议,解决她们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刚好在我射程内的难题。
让我能辐射到的人,感知生活的美好。
至于“模式”,我对“做大做强做多做规模”毫无兴趣——前半生受够了。
更倾向于回归古早模式的“人与人连接”,不过度依赖网络的虚拟,不止于商业带货,更传达真实的分享和陪伴温度。
客户买家就很希望有群,可以每天交流,比如睡眠、饮食搭配、运动,甚至情绪价值;巧的是,读者们也希望“天天见”,建议开个知识星球什么的。
但我需要想想再决定,工作成就感要有,自我的时间也要有。
无论如何,做喜欢并擅长的事,终于隐约生出了“并赚到钱”的萌芽,是不错的开始。
原则想得相对清晰:感性悦纳,理性管理,良心做事。
至于细节,我再想想。
最后,顺祈:
12月,请对我,对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都好一点。
图片来自网络,涉版权可删
⚠️ :「本白很白」作者本白:婚不婚无所谓主义,专注自我成长,热爱美好生活。所有内容仅供个人记录,不构成任何建议。请读者大大独立思考决策,be yourself.
你可能还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