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 亲 ▌刘灿辉
文化
文化
2024-11-14 06:18
湖南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恩深似海何以为报呀?母亲出生在五十年代初的金秋,那时候物资匮乏温饱难济,兄弟姊妹又多,母亲又是老大,8岁后才有大弟弟,相继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出生,母亲结婚后外婆还生了个满崽。外婆眼疾需要照顾,外公勤劳多才多艺(听母亲讲:外公做得一手好木工,会吹唢呐,笛子等,农闲时左邻右舍常来聆听围观)。遗憾的是外公得肺部疾病,那时候缺医少药经济困难也没系统治疗,外公53岁就撒手人凡。间接地也导致了母亲身上的担子日渐增多。非常佩服母亲的勇敢与坚强,在那个年代母亲能够自主婚姻很是了不起。听母亲讲,认识父亲源自于找自家喂养的牛,当时父亲在母亲所在的生产队帮忙烧瓦挣工分,正好见到母亲找牛,帮忙一起找回。父母这样认识。但当时父亲成分高,外公不同意亲事,生怕母亲受人看不起吃亏。当时很多街坊邻里也讲“风凉话”,要母亲不嫁。父亲帅气又勤劳,已获得母亲的芳心,母亲不顾外公的反对19岁就毅然嫁给了大龄父亲(比母亲大11岁)。母亲的婚礼仪式上没有外公的祝福,直到母亲生下了我,外公才去母亲家里贺喜,给外孙女的我送衣服等物资。父母亲喜结连理之后,因为双方兄弟姊妹多(父亲9岁丧母,六个兄弟姊妹,父亲为长兄,母亲21岁丧父,5个兄弟姊妹,母亲为长女)。那时父母肩上的担子倍增,结婚后分家,真的是一穷二白,正宗的白手起家。下面还有弟弟妹妹需要照顾,想想都不简单。母亲告诉我十六七岁随队里的劳动力一起去煤炭坝滚煤炭回喻家坳,那时的公路崎岖不平,我不敢想象那种辛劳。外公家需要母亲的劳动力减轻家庭的负担还能挣5分工一天。母亲嫁给父亲后,从分家分到的一间土砖茅草房开始,翻新更新,土砖房从一间到四间,到杂物间(喂猪,喂鸡放农具)再到1991年建楼房。不知道母亲流了多少汗,出了多少力。她为自己的选择不离不弃无怨无悔。和父亲风里来雨里去建设家庭,挣工分,挣钱,为我和弟弟遮风挡雨。以前建房是在田间扮土砖,母亲和父亲扮砖12届,意思是建土砖房从一间增加到两间到三间四间房,都是亲力亲为扮砖做瓦自砌建成。父母观念一致,都认为自己吃了没读书,没文化的苦,一定不能苦了孩子,所以送我读书,送出农村吃上了“国家粮”。送弟弟去部队锻炼,弟弟听话留在部队为国防建设奉献青春12年,在部队立了功,为父母涨了脸。转业回地方吃上了“国家粮”。父亲60岁得支气管炎,随着年龄的增长日渐加重合并成肺气肿,制氧机都用了四台。除了住院期间子女照顾,其余在家都是母亲亲力亲为照顾父亲,感谢母亲对父亲无微不至的照顾。父亲生病20余年饮食起居,家里的里里外外都是母亲照拂。父亲去年驾鹤西去离苦得乐,母亲孤单地留守在他们建起的原始家里,不愿意随我们进城居住,我们隔三差五回家陪伴母亲尽孝道。母亲和父亲非常孝顺爷爷,爷爷退休后一直住我们家,冬天,母亲会早起把爷爷的火炉子点燃好给爷爷取暖备用(以前烧煤炭火取暖,先要用柴火烧旺再放蜂窝煤),有好菜会送到爷爷房间,爷爷最后的日子需要倒大便日常照料也是母亲(父亲出气不赢)鞍前马后都是母亲。96岁的爷爷离世那天也是母亲侍奉在侧养老送终。或许是父母言传身教做得好,我们姊妹也秉承了父母亲的基因与榜样,也尽心尽力地孝顺父母。当然做得还不够好,要向父母亲学习:孝顺,勤劳节俭,宽以待人。母亲很聪明,在娘家就是主要劳动力。听母亲讲:以前经济困难,会走路到离家几十里远的横市进黄瓜卖,说赚了一分钱,没亏本,赚的吃。嫁给父亲后,家里能卖出的农产品,桃梨果子省吃俭用均能变成钞票,供我读书,贴补家用。母亲节俭成风尚,60大寿不办酒,70大寿不办酒,我们做子女的只能顺着母亲的心意。母亲欢喜如意就好。母亲60岁那年,我们两姊妹陪着,当时爸爸健在,一起去沩山密印寺,弟弟工作的地方巷子口看看,算是一日游。母亲今年70大寿,继续尊重母亲的心意,我们两姊妹和配偶均调好班陪着母亲,一起去花明楼少奇故里瞻仰主席铜像,参观少奇主席故居,近距离参观少奇主席坐过的飞机。一日游简单度过了母亲的70大寿。做子女的有一点点亏欠母亲,没有主持操办寿宴。反过来想,履行节约新风尚,不欠春风心安然。往期作品:
追忆父亲 ▌刘灿辉
好 媳 妇 ▌刘灿辉
西部一日游 ▌刘灿辉
匆匆50华年 ▌刘灿辉
作者简介
刘灿辉,宁乡城郊医院职工,中共党员,曾在鹊山村驻村三年。热爱本职工作,业余爱旅游,书画艺术,为人正直善良,热心公益事业,宣传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