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难忘的路 ▌杨国长
文化
文化
2024-11-04 06:18
湖南
罗溪村坐落在雪峰山脉的群山里,因境内有罗溪而得名。它发源于海拔800多米的吉安仑,由十几条山溪汇合而成。罗溪瀑布高差103米,如银河落地,白练垂空,被誉为“湘中第一飞瀑”。观赏完罗溪瀑布,车子向罗溪村进发。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村庄,带给我们许多梦幻神奇般想象。车过龙溪桥,同行的朋友就摇下车窗玻璃,尽情阅览一路美景。此时此刻,我却多了一份心思,观察着当年那条通向罗溪村的羊肠小道,至今还留下了哪些痕迹:一条折了十八道弯的“之”字形山路隐约可见,“上山喘大气,下山栽跟头”的记忆浮上心头,一段珍藏心底三十多年的记忆随即展开……那是1991年,益阳地委决定在纪念建党70周年的时候,隆重表彰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务干部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地委组织部领导指派我去采访罗溪村党支部书记伍石波。在乡里同志陪同下,我们步行3个小时,来到罗溪村,开始了这次难忘的采访……1987年5 月,气血方刚,三十出头的伍石波出任村党支部书记。“新官上任三把火”。在第一次支部党员大会上,他和盘托出了自己的打算:“我这一届,要修通连接山下的公路,让村里通上汽车;建一个水电站,使家家户户用上电灯;开钒矿、办林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这个平时不善言词,憨厚朴实的汉子,此刻竟口吐豪言,落地有声,党员们先是惊愕,后是深信。在陡峭的山坡上开凿7.5公里公路,要占50亩山林和7亩水田,要有一批起手资金。田土怎么调整?资金如何筹集?两个难题摆在伍石波面前。全村人均10亩山林,0.5亩水田,被家家视为“命根子”。每年每人的150公斤口粮缺口,要靠山林收入换回啊!常言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伍石波铁心了:“吃亏的事,我先来!”他决定将自家的40亩山林无偿献出20亩。又做通他哥哥和弟弟的工作,各献出了10亩。随后,他逐户上门,走访党员和村民,大讲“公路效益”,获得了广泛支持。他们采取“党员干部多划一点,有好田的多划一点,损失大的多补一点”的办法,在不到一周时间里就顺利调整出了7亩修路用地。修路的资金又是一道难题。买炸药,买工具,钱从何来?伍石波还是先从自己身上“割肉”。他卖掉了一头150公斤的肥猪,加上积蓄,第一个捐出了1800元。此后他接连卖掉4头肥猪,再捐2200元。1987年11月的一天,第一眼开山炮在伍石波家的竹山里点响。四个冬春,720个日出日落,他带领村民顶烈日,冒风寒,哪里危险他先上,哪里苦累他上场,战天斗地的场面随处呈现:100多根2米多长的钢钎,磨到筷子般长短,一眼又一眼窑洞爆破安全顺畅……一条3米多宽的车路在他们脚下延伸。据统计,4年间,全村共投工42000多个,用掉炸药75吨,削去土石方53000立方米,架设桥梁8座,从村头连接到主公路的7.5公里车路全线贯通,千百年的“祖宗路”被列入记忆收藏。任何一个事业上成功的男人,都离不开志同道合甘于奉献的“内当家”。伍石波的妻子肖腊秀,一位俊俏贤慧的桃江花美女。自从伍石波从“家庭型”转为“事业型”后,持家的重担由她一人挑了起来。劈山开路工程引来了上级领导的极大关注。繁重的接待任务压在了妻子一人身上。有时一天要开5轮饭,最多时有4桌客。他们凑钱买回两张双人床,借邻居的闲室开“客铺”。一年喂养数十只鸡鸭用于招待客人。粮食不够吃,就买高价粮补贴。据初步统计,在4个冬春里,伍石波夫妇接待公客5690多餐,住宿1900多晚,用粮2250多公斤,用酒2000余瓶,招待费开支不下2万元。而他4年的工资补贴却分文未领,上千元的出差票证压在了抽屉里。我不敢去换算,当年的这些数字放到现在有多大?1988年8月12日,“十八拐”地段施工进入攻坚阶段。县砖瓦厂派出的4名推土机手,吃住在伍石波家。4个月零10天里,餐餐荤荤素素九只碗,待他们像亲人一样。临别时,四位师傅深情地夸赞说:“在我们桃江,论支书,你最‘傻’,论‘堂客’,你最贤惠!”自觉的奉献往往是欢乐的,而强迫的夺去在思想感情上却难以接受。1988年腊月23日,公路施工中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上午9时许,工地传出一声巨响,伍石波的侄子伍孝新被30公斤“梯恩梯”炸药抛向了天空。带着难以言状悲愤心情的村民,向炸药厂代表郭处长冲了过来,气氛紧张得像要爆炸。伍石波竭力克制住自己,眼含热泪做着各方的工作:“不能起哄呀!乡亲们!他是我的亲侄儿,我比你们都痛心……”伍石波的哥哥连滚带爬赶来,悲愤交加,咬牙切齿。他把哥哥搀扶到一块石头上坐定后,耐心劝导说:“厂家是很负责的,派专人来指导处理这批炸药。在既没有装雷管,又没有点火的情况下出现意外,这怎么能说是厂方的责任呢?如果一闹,他们把无偿提供的炸药撤回去,我们的工程还怎么搞?无理取闹的事,我们罗溪人从来没有干过呀!”伍石波苦心相劝,字字掏心,句句含情,终于做通了哥哥嫂嫂及乡亲们的工作。他安排一伙人料理丧事,自己留在工地继续组织装药放炮。郭处长他们要回厂去了,伍石波担心他们不好交差,主动以村里名义出具“责任事故书”,村干部和死者家属在上面签字画押,证明“纯系偶然事故,厂方毫无责任”。在伍石波带领下,全村党员和群众流热汗,献大力,冒“傻气”,创造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业绩。路修通了,汽车通到了村头,钒矿也试产了,效益非常可观,水电站工程也筹备就绪,可望当年建成发电,千亩山林一片青翠,罗溪村迎来历史巨变……鲜花和荣誉向他涌来!罗溪人感激他,铭记他!罗溪的清流把他传扬…… “丁零零,丁零零”,一阵手机铃声响起,是伍石波打来的,我思绪立刻被唤回。一次难忘的采访,缘于一条难忘的路!有幸结识了一位终生难忘的朋友!往期作品:
靳江情思(外三首)▌杨国长
思念的脚步--寻访战友贾国禄小记 ▌杨国长
梦中的老马 ▌杨国长
圆梦军营的路 ▌杨国长
我们的战友节 ▌杨国长
逛菜市场 ▌杨国长
纵情山水间(组诗)▌杨国长
作者简介
杨国长,宁乡市花明镇人,宁乡四中“老三届”高中生。1968.2入伍,在空军雷达兵驻吉林省某团戍边18年,1985.5转业至益阳,在地(市)党政机关工作至退休。现居益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