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生活之早餐篇 ▌李珊珊
文化
文化
2024-11-11 06:18
湖南
几天前,我在美团上看到一个小雅自制手工米粉(金山店)的推荐小视频,大众的点评很不错,一直想去试试。今天是周末,昨晚我就把关于早起散步、吃早餐和顺道买菜的想法提了出来,先德表示赞同。早晨出门前,看到家里库存的山泉水只剩下三瓶,考虑到后面几天可能下雨,不方便去打水。商议后临时又改了主意,散步改为开车,先去早餐,再去打水。出门不过5分钟,我们就到了金山南路这家小店。进店一看,顾客挺多,好不容易找个座位坐下。我一边点粉,一边环顾四周。店内面积大约二三十平米,摆了大大小小七八张桌子,顾客多的时候,店员还会在外面的空地上摆上两三个临时的桌子。店内有收银的、切粉煮粉的、倒汤的、放码料的、搞卫生的,人员不少,大家各司其职,虽忙碌却又因配合默契而显得井井有条。店门口处还专门辟了一块两三平米大小的空间,有一人负责现场制作粉皮。制作粉皮的师傅是个男性,约摸三十多岁的年纪,身材高大,手中的活却是相当精细老到。但见他熟练地操起勺子,从一个不锈钢大桶中舀起一勺白色的米浆,倒入一个浅口的圆盘中。随后双手操起圆盘,一番左摇右晃,米浆便均匀地铺满了整个圆盘。再将圆盘置入蒸笼中,蒸至数分钟后取出,便成了一层薄薄的粉皮。小心翼翼地将粉皮揭起,挂在前上方的圆形竹杆上,晾晒冷却。待粉皮变得透明,师傅用手轻轻地抖几下粉皮,估计是测试粉皮的筋度。感觉满意后,顺势就在竹杆上将粉皮三下两下折叠好,放入旁边的竹篾中。一块粉皮就制作好了。我给自己点的是香菇肉丝粉,先德点的是经典肉沫粉。手工粉吃起来很细腻嫩滑、劲道Q弹,用嘴一嗦就进入到口里。正是因为手工制作,有长有短,有宽有薄,加入客人喜欢的料,好吃得不得了。我碗中的香菇,切成薄薄的片,褐色的边缘包围着白色的内里,飘在粉汤里,不仅好看,还有股淡淡的香味。看样子用的是新鲜的香菇。由于人工种植的普及和品种的参差不齐,平时我们吃的香菇,早没了从前的那股奇异的香味。在这里,又能吃到这种带着淡淡奇香的香菇,可见老板在用料上是相当用心考究的。我吃了觉得好吃,还给先德夹了两块,让他也尝尝。店里还有FREE(向顾客免费提供的)小菜15种,另有海带汤和豆浆。小菜中比较特别的是用油炸的香酥小鲫鱼,不咸不淡,一口下去,酥脆无比,用来佐粉实在是绝配。我们边吃边聊,一抬头,便看到店里取粉窗口上方的墙壁上,张挂了几个巨型广告牌,上面的文字记载了一个小故事。清末,沙河镇有一间小店,名叫“义和居”,店主名叫樊阿香,已经成婚,还有一个老父亲叫樊官秀,一家三口以卖白粥、油条、饭食为生。日子不算富裕,但也还过得去。一天,樊阿香吃了些上火的东西,又着了凉,有些发热,头重脚轻,不思饮食。父亲樊官秀很是发愁,便想做些新鲜食品给儿子开开胃。做什么好呢?想来想去,自己别的不会做,只会用米浆蒸糕,或是做点粉条,但都粗糙大块,口感不怎么样。要想儿子胃口好,还是做点薄薄的米粉吧。怎样做米粉才能薄呢?他拾头一看,看见平常晒东西用的窝篮,心里突然灵光一闪:在上面倒一层薄薄的米浆,蒸熟后不就是一层薄薄的米粉了吗?于是马上洗净窝篮,又浸好米,磨了米浆,烧开了蒸锅里的水后,舀了一勺倒在窝篮上,然后轻轻一摇,让米浆薄薄的摊在上面,放在锅里,用猛火蒸上一两分钟,米浆就熟了,成了薄薄的一张粉皮。樊官秀揭起粉皮,切条,再加上油盐香葱等佐料,一碗香喷喷的米粉就做好了。香喷喷的米粉可能很合儿子的胃口,不一会儿子就吃光了。从此,这种手工粉就成了“义和居”的招牌早食而流传下来,至今成为众多顾客们心中的美食。看完这个故事,我们感叹店家的借势造势才能。这个原本起源于广州沙河镇的关于手工米粉的故事,被店家搬到了这里。故事里透着平常百姓人家的质朴亲情,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悉心关爱和照料。人间烟火,市井生活,原本普通平淡。只因用心,一碗普通的米粉,也可以别有一番滋味和天地。作者简介
李珊珊,女,汉族,湖南省桃江县人,会计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喜爱读书,兴趣广泛。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感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