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过就懂 |___ 过就懂

文摘   2023-04-23 16:58   北京  

摘录自Free Play: Improvisation in Life and Art by Stephen Nachmanovitch




"尽情将文中‘演奏’ 改为‘生活’、‘动中觉察’、‘养育孩子’ 或任意你从事的艺术形式,都说得通。”

-- 泉 Quan





演奏完全依赖于实证经验,在实作中考较一个人的才能。与理论无关,也不在于学习正确的演奏方式,而是动手实作,透过经验来发现。


拉过小提琴的人都晓得,最难的是把音拉准。小提琴的指板上并没有划线,也没有其它标识,能够让你知道手指要放在哪里。(有时候我们会看到小孩拉的乐器在指板上贴贴纸或胶带,来标识所谓的音,但这种糟粕行径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by Lucy Grainge @https://www.lucygrainge.com/info

音准就跟其它小提琴拉奏的相关事情一样,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尤其是在最低与最高把位之间的移动,就好像是在射击非定向飞靶一样。出错的风险很高,发出的声音可能会很难听。我小时候实在称不上是个神童,觉得要把音拉准纯粹是碰运气,在E弦上拉高音简直就是在高空走钢索。

我后来发现,小提琴家并不是一步就到到位,而是在电光火石之间,靠听力不断调整音高。手指并不是按住某一点就不动,而是上下微微滑动,直到出现耳朵想听到的声音。如果我们灵活又敏感的话,我们就能持续调整而屡屡按对位置,就像运动员总是跳来跳去,以求在对的时间、对的地方打到球。

我们的肌肉要做到这一点,手指一定要保持柔软放松。如果我们使用刚刚好的力道去按弦,手指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上下移动。但如果用的力气太大(人的手很有力!),手指就会僵住在按弦之处,然后 --- 别人就会听出你的错误了。

by Lucy Grainge @https://www.lucygrainge.com/info

在心理物理学中有个法则 (韦伯 · 费希纳定律),把刺激(声、光、触)的客观值与主观值(我们的感受)连在一起。这条定律的重点在于我们对外界刺激敏感的程度会随着刺激的总量而下降。如果屋里只有两根蜡烛,我们再点了第三根,很容易就会注意到亮度有所改变。

但如果屋里点了五十根蜡烛,那么我们不太可能觉察点了第五十一根蜡烛会有什么差别。如果刺激总量比较小,稍有变化就比较看得出差别,或是用贝特森的话来说,差异造成差别在一个安静、没有压力的环境下,稍有声响动作,就会造成鲜明的效果。

这是为什么要让耳根清静,最好的办法就是到乡下住一个月,远离嘈杂的机械噪音、人群和繁忙的交通。当耳朵逐渐恢复本来就具备的力量,我们听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

by Lucy Grainge @https://www.lucygrainge.com/info


与动作(动觉)有关的感官也是如此。我们按琴弦按得越用力,感觉到的东西就越少。我们拉得越大声,听到的东西就越少。肌肉越放松、准备越周全,动作的方式就越多。

方法是要让手、手臂、肩膀、身体的每个部分都变得强壮、柔软、灵活,如此一来,灵感才能在神经、肌肉、心灵之间窜流,通行无阻。

通行有可能被什么所阻碍呢?被自主肌肉不自主的收缩所阻碍,被陡然而起的意念所阻碍。我们的恐惧、怀疑和僵紧会在生理上,以肌肉太紧的形式呈现,或是赖希(Wilhelm Reich)所说的「身体盔甲」。如果我「努力」去拉奏,会行不通;如果我「逼迫」自己拉奏,会把事情搞砸;如果我拉得太快,就会跌跌撞撞。任何时候,一旦我收缩僵紧,一旦我想尽力避免错误或问题,这「避免」之念一动,就足够让问题发生。

柔软(脆弱)是通往力量唯一的路。

by Lucy Grainge @https://www.lucygrainge.com/info


各处分身游走 直到自己成为路
Live an Embodied Life

建立联结@
超个人心理学|具身现象学|身心学 | soulwork|生·活

分身EmbodiedLiving
透由「情绪、心身关系探询」希望和「ni」一同在处处游走分身之后,自己成为路 live an embodied life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