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可能是一种受虐

文摘   2024-11-07 10:58   湖北  

音频 │ 亚新老师 · 作者 │ 李煜玮

来源 │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ID:zqfxlgzs)







在上海被封的这大半个月里,我的生活重心发生了很大的偏移。
封城之前,我的注意力集中在减重,了解一些医护知识以及学习专业上,但是封城之后,我的注意力迅速聚焦在了“抢菜”、“团购”、“疫情数据”上。
隔一两天的早上,我要在6点或者8点半之前做好“叮咚买菜”上的抢菜准备,到点就开始拼手速。
软件买不到就要参加各种团购,如果能幸运买到菜,我还要规划一天三顿怎么吃,并且投入不少精力在做饭上。
某天我抬起头,突然意识到我已经很久没有看我的医护知识及专业课了,它们几乎被我忘到了九霄云外。
是什么导致了这个目标重心的改变?
用一句网络上的流行梗:“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01
贫穷带来的“管窥效应”
管窥(Tunneling),是指专注于某一件事就意味着我们会忽略其他事务,也叫“隧道视野”。
贫穷的本质就是稀缺。   
稀缺导致了我们的“管窥之见”,它让我们一门心思的专注于管理手头的稀缺,往往忽略了其他可能更重要的事。
就像封城期的我。
当然,我的稀缺只是个短期问题。但在家庭养育的长线任务中,出现稀缺带来的可能就是糟糕的后果。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认知神经生物学家玛莎·法拉赫(Martha Farah)及她的学生金伯莉·G·诺布尔开启了一项关于贫穷和儿童大脑发育的相关研究。
经过对全美1099名儿童和青少年的大脑结构的研究发现,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与儿童大脑皮层的表面积相关。
家庭年收入低于2.5万美元的儿童的大脑皮层表面积比超过15万美元的儿童小6%,这种相关性尤其体现在一些负责语言加工、冲动以及其他自我调节的脑区中。
逆境将会加速幼儿大脑的成长和成熟,但这种成熟不是好事,它使得幼儿的大脑缺乏“可塑性”,这会改变大脑结构,而这或使低收入家庭背景的青少年学业成绩比其他人低15%-44%。
可能你接着要问了,那这和管窥效应有什么关系呢?
贫穷的本质是稀缺,而稀缺物将像吸管一样攫取着个体的注意力。   
这并非是意识层面可控的,潜意识里稀缺物带来无尽的忧虑和联想,破坏了人的现实感。
这就像电脑无穷尽的后台程序把CPU拖慢,这很可能让我们把眼前的事情也搞砸。
往往贫困者的注意力都在糊口上。高强度低收入的工作足以榨净人的认知以及情绪空间。
很低的抗风险能力也易使人焦虑和恐惧过载,这时即使眼前有一个孩子急需情感的支持、照顾,可能贫困的父母也无力回应孩子的情感需要。
研究的另一个结果显示:
在低收入家庭中,父母给孩子的支持较少,孩子也更容易形成敌对心理,这就会导致负面结果。
02
贫穷是一种受虐,并持续的强迫性重复
许艺是一个旁人看来非常出色的女生。
工作能力很强,善言谈,长得好看,有人缘,所有认识她的人都认为她应该积累了不少积蓄,能够拥有安稳的生活
然而只有许艺自己知道,她实际的生活有多岌岌可危。
她确实收入不错,但她很难存到钱。她控制不了自己乱花的冲动,她会给朋友买昂贵的礼物,也会间歇性地给自己买一些其实并不需要的东西。   
在债务危机的压迫下,她进入咨询室。在两年多的咨询里,她逐渐摸到了自己内心的轮廓。
许艺父亲年轻时很穷,妈妈也是一般家庭,但是人到中年后,父亲做了生意,家境发生了明显的改观。
然而她父亲的金钱观并没变。从许艺记事开始,父亲花钱就很抠,还总和母亲发生冲突。
在面对年幼的许艺的需要时,也几乎很少有痛快的满足,相反,更多的是说教和拒绝。
有一次,许艺看见校门口的商店里在卖一种同学间很流行的文具袋,只要十几块钱,但是当她问爸爸可不可以买时,她却被爸爸在校门口一顿好训,爸爸说她虚头巴脑,学习不见得是班里第一花钱却没个底。
这一幕正好被走出校门的同学撞到,许艺伤透了心,从此下定决心长大要好好赚钱,不让自己再如此受制于人。
受制于人,就是一个孩子被操控和打压后的感觉。和爸爸之间流动的不是亲密,理解,尊重。而是焦虑、恐惧和敌意。
许艺清楚地感觉到,爸爸害怕自己,在爸爸的眼里,小小的她身上的小小的愿望,就像恐怖的怪兽一样需要被铁链锁紧。
这种恐惧哪来的?   
在许艺经过咨询,开始向过去回溯家族的历史,她发现这种恐惧在她爷爷奶奶那代就已经存在。
大饥荒,大锅饭,背井离乡打工讨饭,被人欺负被人整,当年爷爷奶奶为了活下来,经历了很多人世间的不堪,这让他们充满生存的恐惧和对人际关系的不信任,而不信任的荒土上无法滋养出温情。
所以她的爸爸就是在贫困严苛的环境里长大的。
小时候喝粥多吃块咸菜都可能挨打挨骂,爷爷奶奶总是抱怨,孩子要养,不知什么时候能养家。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有时这个当家就像是一种还债,尽管明明是孩子被迫受苦。
所以许艺的童年,就相当于父亲的翻版。
父亲无意识继承了爷爷奶奶的恐惧和敌意,同时把这些糟糕的感受转化成了许艺的债务,让许艺觉得都是因为自己不够好。
许艺长大后,时不时就会收到爸爸对想要什么东西的暗示,许艺从不说不,哪怕会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
后来在咨询里,她意识到这是自己被爸爸催眠后的内疚感在作祟。
然而当她真的要自发地为爸妈买点什么时,她很少得到正面反馈。爸爸会责备她乱花钱,让她不要忘记没钱的苦。   
这话一如当年,爷爷奶奶对许艺爸爸反复所说的话。现如今,它变成了传家咒,被许艺接了招。
幼年接招是没得选择的。孩子百分百地依赖父母,只能顺应父母的要求和输送爱的方式塑造自己的模样。
而爸爸用埋怨、指责打破了许艺的边界,使得她世界里的内疚总如洪水泛滥。
成年后,许艺也总是会对他人的付出感到歉疚,总想要加倍报偿,而这报偿让她不堪重负,内疚和隐藏的愤怒让她总是在人际关系中处于溺水状态。
这让她没有余力去和他人建立更深度的关系。
我们知道,一个人想要赚钱,必然离不开和他人的合作,而处理利益关系是需要一个人的边界既有力又灵活,人格成熟度够高。
如果不是如此,可能稍有动荡,人格脆弱的人就会因无法耐受消化关系中的张力,而破坏或终结这段关系。
有很多人都曾和我谈起,他们会容易交到一些很有能力的朋友,但是真的一旦要走近,去发展一些有深度的关系,他们就会感到恐惧和窒息。
他们会做一些当时自己都无法察觉的事情去推远关系。
这一方面是害怕以前在早年关系中体验过的“吞没”和“施虐”再度上演,另一方面,也是认同了那个在早年关系中“受虐”的自己,无力去冲破父母划定的范围。
早期的贫穷或许是物质上的。但是当它的影响开始蔓延,它最终会穿越实际的物质形态变成心理的结构,而这个结构最终又会在现实世界中投影,塑造我们的生活。
03
利用贫穷对孩子施虐才是问题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说,那父母真的是穷,满足不了孩子啊,怎么办?是不是也是对孩子施虐了?这么说对条件不好的父母是不是太不公平。
这是个好问题。
我的答案是:贫穷不是核心问题,利用贫穷对孩子施虐才是问题。
有一篇我很喜欢的文章《如果这就是溺爱,那我愿意再多爱一点》,作者毛冷瞪有句金句:
“人为地给小孩制造灾难,小孩子不会看不出来。你是真的做不到还是能做到但我就是想治你,小孩子心里特别清楚。”
一个贫困的家庭,父母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是尽可能地满足小孩,还是借机控制小孩;在力所不能及的范围内,是有耐心和孩子的需要在一起,温柔的解释,还是苛责小孩,小孩基本都能感觉的出来
如果贫穷污染了父母对孩子原始的爱,这个时候的贫穷就成了有毒的要素,即使孩子成年后能够赚到钱,她也会在某些地方上对自己制造伤害,或者过度补偿,或者同样苛责,保留着某些贫困的伤害。   
更可能的情况,是内在的关系模式被搞坏了,孩子从此不愿亲近和信任人与人之间的给与得,连带着钱也被看成是个坏东西,因为所有糟糕的事情都围绕着钱在发生。
许艺在咨询中,逐渐看到了这一点,她能开始一点点把对金钱的负面信念从和父亲的关系中剥离出来。
她意识到父亲也是早年关系里受到了伤害,贫困摧毁了他的养育环境,他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幸存者,但这不是许艺的错,许艺不需要为父亲的感受负责。
这开始让她能同步去一点点看清和其他人关系里的边界,她不需要用过度的付出来填平那些幻想中的情债黑洞,因为对方压根没有这样的意思和需要。
黑洞是她早年被投射后的残影。
这让她和他人的关系、和金钱的关系开始有了调整,她开始慢慢的能更多的走近一些关系,拒绝不良关系,也能更好的掌握住一些钱。
04
改变需要多方的资源
亨利·大卫·梭罗曾说:“一个人的富有程度,与他所能舍弃之物的数量成正比。”
这里的舍弃之物,我想不仅是物质,也可以是关系、情感以及其他的一些选择。
而在能做出舍弃的选择之前,首先我们必须已经有了可以保障我们正常需求的储备。这个储备可以从哪里来呢?   
从玛莎及金伯莉的研究来看,如果有社会政策的制定为贫困家庭提供经济援助,这就能成为促进孩子大脑健康发育的“首付”。
从许艺的案例来看,如果有一段很好的客体关系,有一位好的咨询师陪伴探索,或许就能刷新内在的体验,当内心充盈,人就能够逐渐拥有选择和舍弃不良之物与关系的能力,从早年贫困的无意识诅咒中脱离出来。
从每一个物质资源严重受制约的家庭来看,如果父母能够拥有一些育儿方面的知识,在贫困的生活里能给孩子尽量提供足够的亲子语言交流和情感支持,有爱的生活氛围将会对孩子未来的长期成长带来重要的保护。
我们要相信,贫困并不必然会毁掉每一对父母爱孩子的本能。
贫困未必是温情和爱的绝对敌人,即使没有瞩目的成就和物质改变,爱的庇护也能使人度过清贫却有希望的一生。
作者:李煜玮,UM心理认证讲师,新斜杠青年,曾干过创业指导师,双语主持人,也当过品酒师,进过500强。转自:曾奇峰心理工作室,超过2000篇原创亲子/两性/个人成长心理文章,7年陪伴,少点内心的冲突,多点精神的自由(ID:zqfxlgzs)






今晚我和你
武汉经济广播FM100.6每晚十点的《今晚我和你》节目是全国民生影响力十佳栏目,专业心理咨询师倾力打造的心理健康节目,每晚十点亚新等候您、聆听您、陪伴您,参加节目报名电话:18986004406。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