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 3100 字,阅读约需 6 分钟
太长不看
跌倒已是我国 65 岁以上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位原因。跌倒已是我国 65 岁以上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位原因。
老年人跌倒是可以预防的:
居家环境的适老化改造
预防并纠正肌少症和骨质疏松
具体怎么做,看第2、第4部分的指导。
建议大家认真阅读本文,一是学习如何帮父母减少风险,二是帮自己,因为很多预防措施往往需要从年轻时就认真做起。
干货长文,可以先点赞收藏~
推荐父母关注,了解更多靠谱营养科普↓
1
老年人髋部骨折: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跌倒已经成为我国 65 岁以上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位原因。[1]
易跌倒易骨折
六七十岁的老年人,常常受到腿部肌肉流失、大脑认知功能和平衡能力下降、心血管意外、关节老化等问题的困扰,这些都让他们容易跌倒。
如果还有骨质疏松,那会给日常生活带来更多不便,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比如我奶奶就因为骨质疏松发生骨折,非常影响生活质量。
髋部骨折在 65 岁以上老年人中最多见。就是因为老年人骨量流失严重、机体能力衰退,再加上髋部肌肉薄弱,像站立跌倒这样的低能量创伤就能诱发髋部骨折。[2]
死亡率超常见癌症
髋部骨折对老年人来说非常凶险,相关数据显示,发生髋部骨折的老年人术后 1 年内死亡率在 15.7% 到26.8% 之间。[2-4] 因此,髋部骨折也被叫做老年人的“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
而根据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中国2020年死亡率最高的 5 种癌症分别是,肺癌 23.8%,肝癌 13%,胃癌 12.4%,食道癌 10%,结直肠癌 9.5%。
虽然这两者统计的不是同一维度的死亡率数据,但还是可以看出,髋部骨折的死亡率是非常高的,某种程度上超过了一些常见癌症。
生存质量严重受损
但这种高死亡率并非是跌倒、髋部骨折直接导致,而是髋部骨折后老年人站立行走功能严重受损,生存质量极受影响。所以,临床上会积极主张手术治疗。
但老年人本身机能衰退、抵抗力低下、还伴有各种基础疾病,就算积极手术,术后也会因为肺部感染、心力衰竭等原因影响寿命。[2,4]
像袁隆平院士就是因为在三亚杂交稻研究基地摔了一跤,引发身体不适,最终因多器官衰竭而去世,但那次意外跌倒很可能严重影响了老人的健康。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下如何预防“跌倒”的风险,建议大家都认真看一看,一是知道如何帮父母减少风险,二是很多预防措施往往需要从年轻时就认真做起。
2
如何把跌倒风险降至最低?
具体到跌倒这件事,其实也有一些行为习惯和居家环境改造措施可以提前进行干预,减少跌倒的发生几率。
慢于行,安全行
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要遵循一个“慢”字。
起床、起身、转头、转身速度要慢;避免走过陡的楼梯、台阶和坡道;就算跌倒也不要急于起身,以免造成更严重的二次伤害。
另外,最好根据身体条件选用适合的拐杖、助行器、助听器。如果已经有骨质疏松的话,还可以根据情况选用髋关节保护器。
还有,选择合身的衣物、防滑的鞋,也是重要的规避风险的措施。
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
家,是老年人跌倒发生最多的地方。
对居家环境进行适老化改造,能有效降低老年人在家中跌倒的几率。
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要点
① 楼梯、过道安置扶手;
② 消除门槛及地面高度差;
③ 增设高度适合并带有扶手的换鞋凳;
④ 将易湿滑的地面更换成防滑材料;
⑤ 选用安全稳定的洗澡椅,并采用坐姿沐浴;
⑥ 在淋浴区和坐便器附近增设扶手;
⑦ 在卧室通往卫生间等常用过道添加感应灯;
⑧ 选择高度适宜的床,并在床边设置易伸手摸到的台灯等。
同事外公家中安装的安全扶手 | 照片由同事提供
当然,你还可以请专业的机构进行评估后进行改造。
3
老年人要特别警惕这两点
接下来,我会再针对肌少症和骨质疏松这两个让老年人易跌倒的问题,给大家做做科普。
肌少症与骨质疏松常发生在髋部骨折患者中,两者结合加剧了髋部骨折患者的负面健康结局。因此,又被称为“危险二重唱”。[5]
肌少症
肌肉衰减综合征(Sarcopenia),又称“肌少症”,是与年龄增加相关的骨骼肌质量和力量进行性、全面性下降的一种综合征。[5,6] 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更为常见。
肌少症是跌倒、髋部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21%-74% 的男性和 12%-68% 的女性都存在肌少症。肌少症还是造成老年人术后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6]
老来瘦不是好事
人到中年以后,平均每年大约会丢失 3% 的肌肉。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年龄相关的生理规律外,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也是非常大的影响因素,只要两三个星期静止不动,就足以减少肌肉量以及力量。
肌肉力量不足尤其是腿部肌肉力量下降就很容易导致跌倒。进而出现骨折等一系列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这些都会大大增加死亡的风险。
而且研究显示,相比于肌肉更少的人群,肌肉多的人和肌肉力量正常的人往往寿命更长一些。
这也提醒我们所谓“千金难买老来瘦”其实是一个需要扭转的误区。
肌肉为什么会变少?
一方面是热量与蛋白质不足可能诱发,另外一方面也跟牙齿健康状况吞咽困难,甚至于烹饪购物的难度相关,出现的不良结果需要综合分析。
另外,肌少症会导致跌倒和骨折,而跌倒和骨折又会成为肌少症的原因。[5]
各种疾病相关的炎症感染也会导致患者的肌肉质量下降。还有高强度的精神压力、某一些疾病的治疗手段对身体造成的负担也会导致肌肉衰减。
骨质疏松
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却是骨质疏松患者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7]
从营养的角度,对于骨质疏松的干预,更多的时候是集中在年轻时期及早预防。因为低骨量状态和骨质疏松症前期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再加上我国居民大多没意识到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性,40 岁以上的居民中很少做骨密度检测,这就导致大多数人发现时已经出现严重症状,错过了最佳干预的时期。
绝经后的女性因为激素影响,骨质疏松问题会更严重。根据2018年我国首次中国居民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显示,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我国50岁以上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尤为严重,患病率约是男性的 2-5倍。[8]
数据来自参考资料[8]
4
怎样预防和改善?
运动和营养,双管齐下才有效。
运动
要想对抗肌肉减少这一现象,首先应当从年轻时候就多“储存”肌肉,可以通过多做一些抗阻力的训练,比如哑铃操、俯卧撑、负重器械训练、举重、弹力带等。
其次是进行一些耐力训练或者有氧训练。建议老年人每周进行至少 15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比如骑自行车、慢跑,甚至于走路对于维持肌肉力量也是很重要的,身体条件相对不足的老年人可以考虑。[1]
热量和蛋白质
饮食方面,最重要的是热量,老年人因为消化机能衰退,导致食欲不好、每餐进食量减少,那就要适当加餐、注重营养搭配,确保摄入足够的热量。
其次是蛋白质。每餐大约20克的蛋白质对于年轻人就已足够,但7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可能需要更多的蛋白质才能够维持肌肉的生长,有的学者建议每餐应达到 35克。
如果膳食中热量或蛋白质摄入不足,可以考虑蛋白质和(或)含蛋白质的口服营养补充剂。[9]
另外,亮氨酸丰富的食物,比如乳清蛋白、肉、鱼、蛋类对于调节肌肉生长也很重要。
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也很重要,目前来看,注意通过海鲜或者鱼油来补充适量的 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其抗炎作用可能会有助于肌肉的生长。
钙
对于多数人群,每日应当保证充足的钙的摄入,以一般成年人的食量或者说一个较大儿童的食量来说,每天可以在不喝奶的情况下,通过常规的食物获得大约 300 毫克钙。
而每 100 毫升牛奶就可以带来 110 毫克左右的钙。如果能够做到每天喝一包奶加上一小杯酸奶,再吃够绿叶蔬菜和十字花科蔬菜,钙摄入量也就够了,可以不用吃钙片了。
但老年人容易钙摄入不足,通过补充剂来额外地增加钙摄入也是有必要的。
不过还是要注意,一般钙剂的吸收率可能偏低,同时对健康的效果也不如天然食物那样全面均衡,还是应该优先通过饮食来补充钙。
另外,有些老年人有喝浓茶的习惯,而浓茶会影响钙质的吸收,所以最好建议家中老人少喝浓茶。
目前对于骨折后是否需要进行额外剂量的钙质补充还存在争议,大体上还是建议将钙的摄入维持在充足的水平(1000毫克/天)即可,而不要过量。
维生素D
由于维生素D 可以起到促进骨吸收的作用,如果维生素D 缺乏,对于骨骼健康很不利,考虑到目前国内维生素D缺乏的现象很普遍,更加要重视维生素D 的补充!
另外,维生素D也与肌肉减少有关,不过机理尚不清楚,考虑到老年人维生素D水平低的比较多,可以适量补充。
维生素D 缺乏的人群,每天补充 2000IU以下也还是比较安全的。如果只是预防性的补充,可以考虑每天 400IU 的剂量。
当然更好的选择还是保证户外活动,比如一般建议每天保证一个小时的户外活动,不但可以帮助获得维生素D,增加钙的吸收,对于精神调剂也很有用!
不过我个人反对通过面部暴露于紫外线来获得维生素D,最多考虑晒一晒四肢,最好还是全身做适度的物理防晒。(我去年就买了好几顶遮阳帽~)
总之,坚持运动特别是抗阻力训练、保证充足的热量、足量的蛋白质都可以帮助老年人预防甚至是逆转肌肉衰减综合征,再加上居家环境的适老化改造,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跌倒和髋部骨折的风险。
快把本文分享到相亲相爱家人群吧~
参考资料
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关键词“转载”。
编辑:鱼藻
想看有声版科普
快关注我的视频号吧 ↓
关注我,你想了解的营养科普
都在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