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内容来源:成都天仁大酒店
7月22日下午,一场沉浸式的非遗文化体验活动在成都天仁大酒店展开。成都天仁大酒店携手‘成都手作x四川老伙计企业’多位非遗推广人,将蜀绣、蜀锦、漆艺、竹编等多种中国非遗传统工艺带进酒店大厅,为国内外宾客呈现了一场中华传统美学生活化的感官盛宴。
非遗从来不是孤芳自赏的“老物件”,不是华丽空洞的“招牌”,而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智慧结晶,是有生命力的“活化石”,是可见、可亲、可参与的现实生活。非遗的每一次精彩亮相、每一次引人瞩目,既是人们对技艺之美、匠心之美的再认识,对传统之美、生活之美的再感知,也是感悟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
让我们与酒店总经理杨艳女士一起,走进
天仁与‘非遗’
{传承千年,‘非遗’传播四海}
CHAPTER 1
因传承而焕发的文化瑰宝,非一蹴而就
每一项技艺的传承,都历经千年光影,岁月留痕
而精神内核历久弥新
现场,多位身怀绝技的非遗推广人同场演绎,多种类型的非遗产品同场展销,吸引不少住店客人前来打卡与购买。
技艺是虚无的,因为它藏于匠人之手
匿于茧痕之间技艺又是永恒的
因为总有一群人矢志不渝,守护其传承
非遗不仅需要传承人们的坚持
更需要能有越来越多的传播者
让更多人去了解非遗
成都天仁大酒店愿助力中华传统文化非遗的保护和传承
<酒店总经理杨艳女士向酒店宾客介绍非遗文化>
<成都非遗处陈主任向住店外宾介绍传统茶具>
<旅华外籍宾客与非遗推广人探讨非遗魅力>
{部分当日活动留影}
CHAPTER 2
新繁棕编技艺相传起源于清代嘉庆年间。据文献记载,清代嘉庆末年新繁妇女即有“析嫩棕叶为丝,编织凉鞋”的传统。在当地乡村和农家小院,随处可见妇女们用洁白细腻的棕丝编织手工艺制品。2011年5月23日,棕编(新繁棕编)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图为宾客赞叹于棕编手工艺品的精美,并进行购买。
蜀绣是巴蜀地区一张华美的名片,起源于川西民间的蜀绣由于受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影响,经过长期发展,逐渐形成了严谨细腻、光亮平整、构图疏朗、浑厚圆润、色彩明快的独特风格。下图为蜀绣非遗文化推广人为宾客分享蜀绣的故事,并亲自演示了一段蜀绣的制作工艺。
一叶见方寸,一茶现万千。通过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万里茶道等,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相知相交、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媒介,成为人类文明共同的财富。“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图为住店宾客品尝中国传统手工茶。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