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解读亚当•斯密

文摘   2024-09-30 16:45   海南  


亚当·斯密(1723~1790)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


1723年6月5日,亚当·斯密出生于苏格兰法夫郡一个只有1500人左右的小镇柯卡尔迪(Kirkcaldy)。幼年的斯密聪明好学,14岁就进入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主修拉丁语、希腊语、数学以及道德哲学。在格拉斯哥学习期间,着名哲学教授弗兰西斯·哈奇森的自由主义精神给予斯密很大启发,斯密对这位老师的教导一直念念不忘。1740年,斯密获得了奖学金,进入着名学府牛津大学学习,1746年毕业后回到故乡柯卡尔迪。1748年,斯密开始在爱丁堡大学担任讲师,主讲英国文学,几年后又开始讲授经济学课程。1751年,斯密回到母校格拉斯哥任教授,主讲逻辑学和道德哲学。在格拉斯哥大学任职期间,斯密公开发表经济自由主义的主张,形成了自己的经济学观点。1759年,斯密的第一部着作《道德情操论》出版,这部着作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使他跻身于英国一流学者之列。1764年,斯密受布克莱(Buccleuch)公爵之邀,离开格拉斯哥大学,到欧洲大陆旅行。旅行的经历以及在旅行过程中同许多着名大陆学者的交往,促使斯密经济理论走向成熟,尤其是重农主义的经济学家魁奈对他影响很大。三年后,斯密回到伦敦,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为了完成自己的研究工作,斯密回到故乡柯卡尔迪,开始潜心撰写经济学着作。1776年,这部写作历时六年,修改三年的经济学巨着《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终于完成。它的发表,标志着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正式诞生。


在写作《国富论》的过程中,斯密积劳成疾。自1784年开始,他健康状况持续恶化。但斯密依然笔耕不辍,继续写作两部关于哲学和经济学的着作。1787年,斯密应邀去伦敦为英国内阁成员讲授经济学,同年11月,又被推荐担任母校格拉斯哥大学的校长。1790年7月,这位终身未娶的伟大学者与世长辞。


斯密一生追求完美,在临终前,他坚持将未完成的十几部手稿付之一炬,实践了他认真负责的一贯理念。当然,对后世的读者来说,这些手稿的焚毁则是一大损失。在他逝世后,后人根据他的学生所记的笔记,1796年整理出版了《正义、警察、岁入和军备讲稿》,其他遗稿也陆续整理出版,包括1793年的《哲学问题论集》,1795年的《天文学史》等等。


亚当·斯密的着作,对后世有着重大影响。时至今日,经济学界依然不断有“回到斯密”的呼声。如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在他的着述中反复阐明斯密的贡献。森的福利经济学,就是建立在斯密的理论基础上。在经济学界,斯密几乎成为被征引最多的作家。根据伦敦《泰晤士报》报道,英格兰银行决定,从2007年起,亚当·斯密的头像将出现在英国20镑面值的新版钞票上。




理论


>>>>

分工理论


亚当斯密认为,分工的起源是由人的才能具有自然差异,那是起因于人类独有的交换与易货倾向,交换及易货系属私利行为,其利益决定于分工,假定个人乐于专业化及提高生产力,经由剩余产品之交换行为,促使个人增加财富,此等过程将扩大社会生产,促进社会繁荣,并达私利与公益之调和。


他列举制针业来说明。“如果他们各自独立工作,不专习一种特殊业务,那么他们不论是谁,绝对不能一日制造二十枚针,说不定一天连一枚也制造不出来。他们不但不能制出今日由适当分工合作而制成的数量的二百四十分之一,就连这数量的四千八百分之一,恐怕也制造不出来。”


分工促进劳动生产力的原因有三: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专业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需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只有在分工的基础上方才可能。


>>>>

货币理论


货币的首要功能是流通手段,持有人持有货币是为了购买其它物品。当物物交换发展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后,商品的价值就用货币来衡量。这时,便产生了货币的另一功能-价值尺度。亚当斯密也谈到货币的储藏功能、支付功能。但是,他特别强调货币的流通功能。


>>>>

价值论


提及价值问题,亚当斯密指出,价值涵盖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前者表示特定财货之效用,后者表示拥有此一财货取另一财货的购买力。进一步指出,具有最大使用价值之财货,往往不具交换价值,水及钻石是其著名的例子。不过水与钻石价值之比较是百年之后边际效用学派才圆满解决此一问题。


>>>>

分配理论


亚当斯密的分配论,是即劳动工资、资本利润及土地地租自然率之决定理论。

亚当斯密指出,尽管雇主拥有抑低工资的力量,工资仍有其最低水平,此一最低水平是劳动者必须能够维持基本生活,假定社会工人需求增加或工资基金提高,工资将高于最低水平。就另一角度言之,一国国富、资本或所得增加,将促使工资上涨,工资上涨则促进人口增加。


资本利润之高低如同劳动工资,决定于社会财富之增减,资本增加固可促使工资上涨,却使利润为之下降。亚当斯密指出,假定商人投资同一事业,因为彼此相互竞争,自然致使利润率降低。


地租系指对土地使用所支付的价格。亚当斯密认为,地租高低与土地肥沃程度及市场远近有关。


>>>>

资本积累理论

资本累积是大量进行分工必备的另一要素。分工的扩张与生产效率的提高跟资本的总额成正比。资本的累积必须在分工之前进行,因为分工需要使用许多特殊的设备与机械料,在在都需要以资本来购取。分工愈细,工具的需要愈多,资本愈显得重要。透过分工过程,可增加劳动生产量,提高国民所得,增强国民储蓄意愿与能力。


>>>>

赋税理论

亚当斯密提出四大赋税原则,即公平、确定、便利、经济。


公平:一国国民应尽可能按其能力以支持政府,亦即国民应按其在政府保护下所享有的利得比例纳税。


确定:各国民应当缴纳的税捐,须确定并不得随意变更,缴纳时期、缴纳方法、应付税额,都应对纳税人清楚宣示。便利:一切税捐,都应在最适合于纳税人的时间与方法收之。


经济:每一税捐都应善加设计,务使公民缴付国库以外,在他的财力上受到最少可能的激动。


轶事

尽管斯密一生未娶,但是它将书籍作为自己众生的伴侣,他曾说过书籍就是我的情人这样话,他还说“我别无所好,所好的只是书”,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斯密是一个非常喜好书籍的人。有一次亚当·斯密向他的友好卖弄他所珍藏的书时,就是这样形容他自己的。他肯定不是个仪容漂亮的人。我们从一个大纪念章上看到他的面相,下垂的眼皮,深眼窝,下嘴唇突出,一个大鹰钩鼻子。他一生受到过神经方面的折磨,他的头摇晃不定,说起话来结结巴巴,怪模怪样。


《当代》杂志对斯密的描述是:斯密比较偏心,但作为一个仁慈的智慧,滑稽不在头脑,独特的生活习惯与言论和步态和微笑“难以形容的仁慈”。他被称为经常谈论自己,并不定期以法术想象疾病。


斯密经常被描述为原型心不在焉教授。据报道,他是有书籍和文件堆叠在其研究报告中,与发达国家的习惯,他在童年时的发言,并微笑着对自己在全神贯注交谈看不见同伴。讨论了各种轶事他恍惚的性质。


此外他还以常常会处于游心于物外的状态闻名。当18世纪80年代斯密接近50岁时,爱丁堡居民在一个欢乐的场面上,以合乎礼仪的方式款待他们最杰出的公民。这时他穿着件浅色外套,短裤,白丝袜,有扣的鞋子,戴的是平顶周边的海狸皮帽,拿着手杖,在一条用圆石砌的路上行走。但是他两眼望着天空,口中念念有词,像是在唠叨些什么。他每走一步就要迟疑一下,似乎想换个方向走,甚至想倒退着走,一个朋友说他样子就像个蠕虫。在地上爬。


又一次,在爱丁堡与一个声名显赫的友人同走时,他的扈从边向他敬礼为送上他的手杖。对斯密说来,这类事已经有过无数次,但他这次面对这位工作者突然陷人了催眠状态。他用手杖向对方回礼,更使他的客人惊异的是,他毫发不爽地用他的手杖向他的扈从重复了后者对他的一举一动。当这一符咒的魔力解除以后,斯密却站在一长段踏级的顶端,手里仍然拿着手杖,全然不知道他刚才的那番出格举动,他把手杖搁在一边,然后从刚才谈话的中断处继续谈起。

有一个故事,据斯密说,他去查尔斯汤森参观一家工厂,在和塞黑讨论自由贸易时,他自己走进一个巨大的鞣坑从他不得不被删除。


另一期节目记录,他把面包和奶油制作成一茶壶,炮制喝,并宣布这是最坏的一杯茶。


1751年斯密28岁,受聘为格拉斯哥大学逻辑学教授,不久又受聘为伦理学教授。格拉斯哥与牛津不同,后来成为所谓苏格兰启蒙运动的重要中心,以拥有一批出色的有才能的人物而自豪。但是它与现代的所谓大学这一概念还有很大差别。比较古板的一派教授,对于斯密轻率而又热情奔放的那种作风,并十分不以为然。他做礼拜有时会面带笑容(那时他无疑正沉溺于幻想中);他是那个令人厌憎的休漠的坚定不移的朋友;他向大学会请求准许免除在上课开始时举行祈祷;他析祷时带有某种“自然宗教”风味——所有这些他都受到了时人的指摘。如果我们知道斯密自己的老师赫奇森在格拉斯哥曾创立新学风,拒绝向学生用拉丁文讲课,那么对以上所述就不足为奇了。



来源:经济日报出版社微信(整理:弦歌)

编辑:万政、王咏倩



以下是亚当斯密的部分名言:

1、人天生,并且永远,是自私的动物。

2、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辛苦劳作,来回奔波是为了什么?所有这些贪婪和欲望,所有这些对财富、权力和名声的追求,其目的到底何在呢?归根结底,是为了得到他人的爱和认同。

3、我们会经常发现,在世界上具有伟大人性但是却缺乏自我控制的人,在追求最高荣誉时,一旦碰到困难和危险,就懒惰,犹豫,容易沮丧;相反,我们也常常发现能够完善地进行自我控制的人,没有任何困难可以吓倒他们的勇气,没有任何危险能够惊骇他们,但同时,他们对有关正义或人性的全部感觉似乎无动于衷。

4、从来不向他人乞求怜悯,而是诉诸他们的自利之心;从来不向他人谈自己的需要,而是只谈对他们的好处

5、我们不能借着肉贩,啤酒商或面包师的善行而获得晚餐,而是源于他们对自身利益的看重。 

6、人的本性就是追求个人利益。

7、交换倾向出于自利的动机,并且引发了分工。

8、意识到被人所爱,自有一种满足感,对一个心思纤细与感觉敏锐的人来说,这种满足感带给他的幸福,比他或许会期待的那一切可能从被人所爱当中得到的实质利益更为重要。

9、财富是交换劳动的权力。

10、要获得内心平静就必须做到“身体健康、没有负债、问心无愧”。如果这些条件能够达到,那么财富的增加会是多余。

11、每个人都不断努力为自己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当然,他所考虑的是自身的利益。但是,他对自身利益的关注自然会,或者说,必然会使他青睐最利于社会的用途。这就像“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引导着他去尽力达到一个他并不想要达到的目的。

12、我们谈论关于自己的事情时必须有所节制。我们不能指望,我们的同伴对所有这些事物很感兴趣就像我们自己一样。人类交往中的一个重要障碍,就是很多人缺乏这种节制。

13、包含着某些真理因素的谬误是最危险的。

14、不管某人如何自私,这个人总是存在着怜悯或同情的本性。他看到别人幸福时,哪怕他自己实际上一无所得,也会感到高兴。这种本性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同情的感情绝不只是品行高尚的人才具备,即便是最残忍的恶棍,即便是严重违反社会法律的人,也不会丧失全部同情心。

15、虚荣总是建立在我们相信自己是受人注意和被人赞许的基础上。

16、我们赞同别人的情感,并不意味着我们和对方的情感一定要完全相同。

17、在竞争中,个人的野心往往会促进公共利益。

18、等级差别和社会秩序的基础就是建立在人们倾向于同情和附和富者、强者的感情之上。

19、仁慈犹如美化建筑的装饰品,而不是支撑建筑物的地基。因此,呼吁人们实践仁慈已经足够,没有必要强加于人。相反,正义好比支撑整个大厦的中心支柱。这根柱子一旦动摇,那么人类社会这个宏大而雄伟的建筑必定会在转眼间土崩瓦解。所以,正义必须要靠强制来推行。

20、什么是好的经济制度,一个好的经济制度就是鼓励每个人去创造财富的制度。

21、如果一个社会的发展成果不能充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到社会的稳定。

22、一个国家的富有不在于货币的多少,而在于生活必需品的丰富。

23、对我们来说,看到别人的同感使我们高兴,发现别人与我们完全没有同感则使我们震惊。

24、只要不违反公正的法律,那么人人都有完全的自由以自己的方式追求自己的利益。

25、只要有了和平、低税收和宽容的司法当局,一个国家要达到最高富裕水平不需要其它东西。

26、剥夺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比让我们得不到该得到的东西要更严重。因此,侵犯财产,比仅仅撕毁契约罪恶更大。

27、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的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因此,他要进行种种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报酬是否合理,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今后工作的积极性。

28、要对于一个国家形成一个正确的判断,我们必须把同一个国家的相距久远的两个时期进行对比。进步是缓慢的,时代太近了,不但看不出它的改良,有时,即使国家改良了,但我们往往因看到某种产业的凋零或一地方的衰落,便怀疑它全国的财富与产业都在退步。

29、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纯粹的正义只是一种消极的美德,它只是阻止我们去伤害邻居。一个人仅仅克制自己,不去侵犯邻居的人身、财产或名誉,确实只有一丁点可取之处。可是,他已经履行了称为正义的全部规则。我们时常可以安坐家中和无所事事,这样会遵守有关正义的全部规则。因为正义是合宜的,所以它总是获得我们的赞同。但是因为正义并非真正的和现实的善行,所以,它几乎不值得感激。


30、财富是交换劳动的权力。交换倾向出于自利的动机,并且引发了分工。在竞争中,个人的野心往往会促进公共利益。


31、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辛苦劳作,来回奔波是为了什么?所有这些贪婪和欲望,所有这些对财富、权力和名声的追求,其目的到底何在呢?归根结底,是为了得到他人的爱和认同。


32、世界各国的君主都是贪婪而偏私的,他们欺骗臣民,次第消减货币最初所含金属的真实分量。


33、一个国家的富有不在于货币的多少,而在于生活必需品的丰富。什么是好的经济制度,一个好的经济制度就是鼓励每个人去创造财富的制度。


34、人类是唯一会交易的动物,因为没有狗会拿骨头去交换。


35、劳动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原因。


36、科学是解狂热和迷信之毒的一剂良药。


37、水的用途最大,但我们不能以水购买任何物品,也不会拿任何物品与水交换。反之,钻石虽几乎无使用价值可言,但须有大量其他货物才能与之交换。


38、劳动技能的影响要大于有用劳动占比的影响,文明社会里产品的数量更多可以表明这一点。


39、经济参与者受利己心所驱动,而市场上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引着这种利己心去促进总体的经济福利。


40、人们把生命托付给医生,把财产甚至名誉托付给律师。人们不会把这种信心赋予吝啬或处境糟糕的人。医生和律师的收入应该达到这种高度:使他们拥有一个体面的、值得信任的社会地位。加上他们从业所需要耗费巨额金钱和时间,必然推高了提供服务的价格。


41、我们知道,无论谁在精神上肉体上,继续数日大劳动之后,都自然会伴以休养的强大欲求,这欲求,若无暴力或特别苦衷为之拘束,其来势殆不可抵抗、安息,甚而游惰,乃是自然的欲求。这时,若非任其安息,任其游玩,以图和缓,结果将不免发生危险,丧其性命,不然,迟早亦会迫他染着职业上的特殊疾病。


42、贫困无疑会使人不想结婚,但未必会使人不结婚。


43、虚荣总是建立在我们相信自己是受人注意和被人赞许的基础上。


44、包含着某些真理因素的谬误是最危险的。


甲乙哲学
用哲学启迪生活、涵养心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