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讯 | 裴庄欣:殿堂

旅行   2024-06-10 11:01   上海  
 ★星标“醍醐”,和西藏保持联系~





裴庄欣个展“殿堂”即将于2024年6月15日在上海醍醐艺术空间开幕。


这是艺术家自2001年纽约亚洲文化中心个展后最重要的一场展览,跨度超过半个世纪的油画、水彩与速写手稿,重构出上世纪80年代西藏的神圣精神图景,并最终引领我们步入殿堂。






前言

裴庄欣:殿堂



1979年,裴庄欣率先拥有了一盘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磁带。他激动万分,专门写了篇论述,几年后来到藏北那曲草原时,还播给诗人吴雨初听。


30余万平方公里的那曲,人口不足30万。漆黑小屋里,烛光照亮的唯有单人床和牛粪,彻夜未完的谈话却始终离不开第二乐章开端的那段双簧管。


极度精神化的人,构建起迷人的生活,也塑造了上世纪80年代的西藏,乃至中国。


左图:1973年,裴庄欣在工作室,面积2米乘3米,背后墙上有两张水粉颜料临摹,左:提香名作《基督与犹大》;右:俄罗斯画家阿尔希波夫《洗衣妇》。

右图:1983年,裴庄欣在重建修复的甘丹寺前。


裴庄欣住的小院总是挤满了人。刘国松来了,断言“没有神秘主义就没有艺术”;罗伯特·劳森伯格来了——他的画与大白菜、四季豆和一筐活鸡同机抵达——办展之余,天天骑着三座自行车在小院里晃悠;马原呢,每天起了床就骑车来,点评霍桑、毛姆或是萨特。


一停电,人们就自动汇聚在摄影家扎西次登家那盏昏暗、温暖的汽灯下,热切聊到清晨,这才发现主人已不在——窗外,他正搂着相机钻进拂晓的拉萨大雪中。



1985年,裴庄欣(左二)与几位川美同学的聚会,身后是大昭寺、乃琼寺的壁画临摹作品。


那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年代。人们在瓦砾中弯腰捡拾珍珠,用烛火来再次点亮殿堂。艺术家至今记得,1986年创作《殿堂》时,常幻听见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辉照大地,我们心中充满热情来到你的圣殿里,你的力量能使人们消除一切分歧,在你光辉照耀下,一切人类成兄弟……”


这幅耗时两年的巨作,如今矗立在西藏美术馆展厅的正中央,如同一座浪漫主义的丰碑,见证了人文主义重新被信仰,西藏成为一代人的殿堂,也是伴随艺术家一生的流动盛宴。


他看见大地的悲哀,也看到人们的欢乐、信仰的重建。那些鼓号齐鸣、大地随之震动的须臾,那些低沉声浪中的无限静穆,是艺术家一切图像的核心,也凝聚在此次展出的作品中。


这是艺术家自2001年纽约亚洲文化中心个展后最重要的一场展览,跨度超过半个世纪的油画、水彩与速写手稿重构出上世纪80年代西藏的神圣精神图景,并最终引领我们步入殿堂。



裴庄欣,殿堂,1988年,布面油画

300cm×190cm,西藏美术馆收藏


一路上,一些临摹的对象已消散。恰如临摹者在这段旅程后彻底改变,不再仅将西方大师奉为圭皋;一些入画的人物已远去,但历史、宗教和时间复杂交错造就的瞬间永存。


尤为可贵的是,在特殊的时代环境中,裴庄欣始终深明对现实的超越才是创作的核心,在写实之外,他不断尝试把所有茫然、焦虑都涂抹在动荡不安的笔触中,完成其个人在1980年代特有的自我救赎,并在随后的漫长岁月里逐渐完成两股力量的融合。回顾这段历程,艺术家常想起幼小的圭鱼——它们必须通过一段段轮回与磨难,游历完世界,洄游到原来的小溪,才能产出那堆卵。


现在,游子已归来,殿堂再度点亮,我们一同拜会人文主义久违的炽热光芒。


这是一代人为今天取回的火种。





裴庄欣

Pei Zhuang

Xin

裴庄欣,1956年生于四川成都,1971年进藏从事宣传创作。1978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1982年毕业后返藏工作,同年创办西藏首届美术训练班,是上世纪80年代西藏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后获“美中文化教育交流基金会”全额奖学金,作为访问学者,就读于纽约州立大学艺术系。现居北京、纽约。2001年,美国纽约曼哈顿亚洲文化中心曾为其举办“裴庄欣西藏油画作品个人展";其作品收藏于西藏美术馆、罗丹国际艺术家基金会等机构。




周力:四季


艺术家:周力

策展人:盛立宇


2024.5.25 - 8.25

吉本岗艺术中心

拉萨市小昭寺路与

北京东路交叉口东北侧




点击图片阅读往期原文



裴庄欣:我与西藏的半个世纪

裴庄欣:西藏奥德赛

1985年,我在乃琼寺临摹壁画


醍醐2023年开放招聘岗位



在百年神殿里上班,是什么样的体验?



点击卡片即可转至购买页





醍醐
来自喜马拉雅的礼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