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混油皮的@Elsa,作为一个有点易长痘的人,每天的力气除了用在工作上,就是维持皮肤状态的稳定了。
我曾经也被安利并尝试过“刷酸”(大量使用酸类护肤品),但由于操作不当,险些给自己“刷”成敏感肌,从那以后又索性对“酸”避之不及。
后来跟@大叔聊了才知道,适度的“酸”对皮肤来说是必要的,可以有效“控炎”,从而缓解由“低烈度炎症”导致的闭口、痘痘等一系列皮肤问题。但要注意“度”,不要“刷”,而是温和“渗透”。
这是因为,健康的皮肤通常处于一种稳定的平衡中,表层的细胞会不断脱落,并且获得基底层细胞的不断补充。这种脱落的关键,是一些“酶”来切断老化细胞之间的“铰链”,让这些老化细胞脱离皮肤表面(是的,我们每天都在“蜕皮”,只不过是我们看不见)。
· 图源:soogif.com
而皮肤表面的很多“酶”要正常工作,必须在一种“弱酸性”的条件下(健康皮肤表面的pH在5.5左右)。
可是皮肤受到外界干扰(比如频繁上妆卸妆,冬天皮肤的失水更快)后,酸性环境可能被破坏,于是“酶”不工作,“促炎因子”浓度变高,皮肤细胞容易风声鹤唳,反应过度,处于“低烈度炎症”状态。
什么是“低烈度炎症”呢?“炎症”不是一个“有”(1)和“无”(0)的“量子态”(不是0就是1),而是一个“从0到1”的渐变状态,可以是0.1,也可以是0.7——非常粗糙地来理解,可以把“炎症”当做一个“比值”,这个比值越高,“炎症”越厉害;这个比值低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认为没有炎症了;在某个中间范围时,就是“低烈度炎症”了。
这时候,我们如果恰当适度地使用一定量的“酸”,就很可能帮助皮肤降低这个“比值”,重新回到正轨。
用@大叔的话说,皮肤需要适当“吃点酸的”,那今天咱们就从【外用】和【饮食】的角度来说说如何让皮肤好好“吃酸”。
琥珀酸&乳糖酸
哪怕是脆弱皮肤,也可以使用“酸”来“酸化和强韧”皮肤,但要注意,重点在于“适度”。
酸的类别和浓度都有讲究,“锋利”的甘醇酸、无包裹缓释的醇溶水杨酸都不适合脆弱肌肤。要考虑皮肤的耐受度,不是破坏性地“刷酸”,而是“温和酸化”。
那用啥?请记住这个口诀——春夏选【琥珀酸】,秋冬选【乳糖酸】。
并非要刻意宣传自家产品,只是举贤不避亲嘛,近水楼台能解决问题,咱就无需舍近求远。琥珀水中的2%【琥珀酸】轻薄高效,在春夏配合【酵母菌/昆布发酵产物】和【卡瓦胡椒提取物】,能恰到好处地安抚舒缓,让敏感皮也能更好地把控“酸”。
而到了干燥凛冽的秋冬,乳糖酸面霜就下场支援了!它采用“油包水”剂型,将6%【乳糖酸】做成小颗粒,pH设置在3.8左右,包裹在油之中,使【乳糖酸】分子缓缓“透出”,在“酸化”皮肤的同时避免刺激。同时添加了10%的【二裂酵母】持续跟皮肤“沟通”,温柔安抚,避免皮肤细胞慌乱。
“俩人”强强联合,一方面维持好皮肤的水润状态,另一方面恢复了皮肤的“弱酸”环境,催着皮肤快点自行修护,从而变得更加“净”“透”“嫩”“亮”。
短链脂肪酸
@大叔总是不厌其烦地给我们强调,健康的皮肤是健康饮食、健康作息和正确护肤的共同产出,皮肤状态是自身健康状态的外显,甚至饮食和睡眠对皮肤的影响更为不容忽视。
在“酸化皮肤”上也是如此,除了在护肤品上下功夫,咱们也可以在“饮食”上抄个近路!
我们的身体是个生态系统,肠道内部菌群和皮肤表面菌群加起来有1~2公斤,携带3,000,000个基因(人类自己只有20,000个左右)。肠道菌群发生变化,影响免疫系统,很可能造成“低烈度炎症”,并显示在皮肤上。
那这些“菌群”怎么跟我们沟通呢?有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通过乙酸、丙酸和丁酸这些“短链脂肪酸”(SCFA)。
这些“短链脂肪酸”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皮肤和肠道的“有益菌”制造的,所以对于我们的身体(尤其是皮肤和肠道)来说,补充适当浓度的“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和丁酸),会让皮肤觉得周围都是“有益菌”,都是自己人,可以适当地放松警惕,不要那么紧张兮兮地。
而且这些“短链脂肪酸”还可以跟(皮肤和肠道的)上皮细胞沟通,跟免疫细胞沟通,让免疫系统“部分解除警报”,不要风声鹤唳,不要草木皆兵,不要一直维持“低烈度炎症”状态。
具体如何沟通呢?咱们就拿“乙酸”(醋酸)来举个例子。
科学家们用小鼠建立了一个睡眠一直被打断,所以睡得很不爽的“动物模型”,然后研究这些小鼠的血液、大脑和肠道——发现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反复惊醒的小鼠,肠胃里的菌群会自动调整,产生更多的“乙酸”(也就是醋酸,咱们吃的醋里面有很多)。这让小鼠的大脑能获得更多能量,以缓解“反复被打断、睡不好”造成的“大脑供能不足”。
从而发现,乙酸(醋酸)对于“睡眠碎片化”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而睡眠又会影响肠道菌群的变化,从而影响免疫系统,导致“低烈度炎症”和各种皮肤问题。
既然“短链脂肪酸”是内部系统的“协调官”和“沟通大使”,那如何从日常食物中补充呢?
可以多吃点儿醋,学习山西人民,吃啥都加一点。
多吃蔬菜和水果(如洋蓟、芦笋、香蕉、大蒜、洋葱、韭菜等,当然,不必局限于这些,纤维素含量比较高的食材都可以多吃点),这样能给肠道里的“有益菌”提供更多食物,让它们多生产“短链脂肪酸”。
少吃精加工的食物(看不出食材来源的,工厂生产的食物),这些食物往往会促生“有害菌”,让“有益菌”被压制,“短链脂肪酸”量减少。
绿原酸
还记得咱们前面说,睡不好会影响肠道菌群,从而影响免疫系统,容易触发“低烈度炎症”吧?除了多吃醋(毕竟作为调味品,摄入量还是有限),绿原酸咖啡也能帮上大忙!
咖啡豆中的咖啡因能够提神醒脑、调节睡眠,这咱们都知道,但如果只有咖啡因,被人体吸收之后,我们吃完饭后产生的胰岛素就很难指挥全身细胞把进入血液的“血糖”用起来,血糖就会更长期地停留在血管里,可能会造成一些血糖血脂问题。
这时候绿原酸的加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绿原酸进入人体后,会在小肠部分吸收将近1/3(29%),剩下的约70%会被肠道有益菌利用,变成阿魏酸之类的有益成分。这近1/3的绿原酸会进入血液,对血糖和血脂都有很好的管控作用。
除此之外,这俩相互作用后,还能促进“促炎因子”自噬,让皮肤“由内而外”地好起来。
之前@Jason和@小圃搞了很长时间的咖啡研究,重新开发设备和工艺,就是为了尽可能保留咖啡豆里面的绿原酸。
可能有朋友觉得这个咖啡的味儿不够“咖啡”,因为绿原酸只要稍稍烘得深一点就大部分流失了,所以我们烘得很浅。
@Jason之前看过一个文献,咖啡豆中自有的绿原酸,跟深烘之后再加入一些其他来源的绿原酸,效果还是不一样的——有点“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意思,着可能是由于咖啡豆里不仅仅只有绿原酸,还有其他的一些微量的分子,中烘深烘的时候一并都被去除了,而我们的超级浅烘工艺能够保留下来。
考虑到有些朋友说自己咖啡因不耐受,@小圃已经在和@Jason一起弄“非咖啡来源绿原酸”了,这个事儿应该很快会有眉目,到时候再跟大家说哈。目前,不耐受的朋友也可以考虑金银花和绿茶,其中也含有一定的“绿原酸”。
酸奶
咱们经常强调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因为健康饮食不仅能维持体重,还能影响免疫系统的内在平衡;而垃圾食品虽然很好吃,但是会让身体的免疫系统变得疑神疑鬼,一惊一乍。
研究发现,经常吃西式快餐(或垃圾食品)的人的血液有一个特点——“促炎”的IL17⁺比较多,而“抗炎”的Foxp3⁺ Treg比较少。这就相当于调高了“炎症”状态,让本来平安无事的身体,进入了“低烈度炎症”状态。
而酸奶中的益生菌可以通过肠道上的“上皮细胞”发送出“平安无事”的信号(IL-10,白介素10,一种抗炎因子),能让免疫系统放松下来,从而降低“低烈度炎症”。
罗伊氏乳杆菌能够调整“促炎”和“抗炎”两支队伍的人数,通过让“促炎”的人减少,让“抗炎”的人增多,从而减轻 “低烈度炎症”。
· 图源网络
有了“罗伊氏乳杆菌”保驾护航,“促炎”的IL-17分子能被压制,同时还会产生大量“抗炎”的IL-10分子。
另一个影响“肠道菌群”变化、让“肠道菌群”不要“黑化”的,就是酸奶中的“鼠李糖乳杆菌GG”(简称“LGG”)了。
· 图源网络
我们的肠壁本身是很薄的,但健康的肠壁上面还有厚厚一层“黏膜”——这层黏唧唧的像蜂蜜一样厚重的膜,遮挡住了大部分对肠道的伤害。这层黏膜主要是由“杯状细胞”分泌的,它们长得很丑,像是被挤扁了的虫子,持续不断的吐出黏液,来封闭和保护肠壁。
而且,这层黏膜中还有很多由肠壁上的“潘氏细胞”分泌的“抗菌肽”,像水雷一样埋伏着,等着那些想要深入黏液层侵害肠壁的微生物。只要细菌碰到这些“抗菌肽”,就会被牢牢抓住,吐血三升而亡。
分泌黏液的“杯状细胞”,和分泌“抗菌肽”的“潘氏细胞”,共同保卫着肠道健康。
但当我们睡眠不好时,这俩细胞就开始警铃大作、受到损伤。而这时如果及时补充LGG,受损的杯状细胞和潘氏细胞都会得到很好的呵护,肠道健康也随之正向发展。
这么好的益生菌,咱们如何摄取呢?
1. 低温冷藏酸奶
罗伊氏乳杆菌、LGG等益生菌对温度较为敏感,低温环境有助于维持其活性,常温酸奶可能在生产过程中经过了特殊的杀菌处理,其中的益生菌可能会失去活性。
2. 水果、蔬菜、全谷物(糙米、全麦面包、燕麦片等)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虽然这些本身可能并不直接含有大量罗伊氏乳杆菌,但膳食纤维是肠道益生菌的食物来源,能够促进肠道内包括罗伊氏乳杆菌在内的益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色氨酸
年轻时我们皮肤和身体的中“衰老细胞”看着不多,不是因为制造得少,而是因为我们的免疫系统在不停地“扫描”和“清除”,而“衰老细胞”会持续释放出一种“促炎蛋白”的细胞(p21高表达细胞),由此可见,免疫系统的健康工作对于缓解“低烈度炎症”的重要作用。
2024年8月6日发表康涅狄格大学的徐铭教授团队在顶级期刊《细胞·代谢》(Cell Metabolism)上发表的文章,认为“衰老细胞”会持续释放出一种“促炎蛋白”的细胞。
如果说刚才提到的短链脂肪酸和益生菌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而间接影响免疫系统,从而控制“低烈度炎症”,那色氨酸就是直接影响免疫平衡了。
作为人体必须氨基酸,足够的色氨酸能够避免不必要的“过度反应”。相应地,如果色氨酸摄入不足,我们的身体会长期处于“低烈度炎症”中。
很多食物中本身就含有色氨酸,下面这些食物吃多一点,吃均衡一点,即使不吃补剂,也能得到充分的摄入。
1. 鸡蛋(👉最近有个哈佛博士每天吃24个蛋,连续一个月,发现血脂降下来了);
2. 鱼肉,尤其是海鱼的鱼肉;
3. 乳制品(推荐酸奶,因为东亚人好多乳糖不耐受);
4. 豆制品。
今天咱们介绍了多种酸类物质在减轻皮肤炎症反应和缓解身体的“低烈度炎症”方面的独特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合理选择食物和护肤品,充分利用这些酸类物质的有益作用,来维持皮肤的健康和缓解身体的慢性炎症。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和均衡的饮食,也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基础。
太长不看版👇
· 点击可放大查看
—————————————————
今日互动
大家对【酸性护肤】还有什么疑问?
欢迎来留言板一起讨论
—————————————————
作者 三亩 Elsa | 编辑 Elsa 图图
如有侵权请发送【qq】至后台联系
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