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12-13页例1,以及随后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真实的情境中,经历1-3各数的抽象过程,初步感受数与数量的联系,理解1-3各数的含义,会认、读、写1-3各数,会用这些数表示数量在3以内的事物。
2.学生借助数一数、摆一摆等相关操作活动,感悟自然数产生的过程,体会自然数的后续性。
3.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用数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认、读、写1-3。
【教学难点】能运用1-3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教学准备】方块、计数珠、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的数学课让我们走上操场去看一看。
提问:仔细观察,图中你看到了几个小朋友在踢球?他们带来了哪些东西?
(组织学生交流,并数一数。)
追问:小朋友不仅观察仔细,还能准确数数。从图中你还能看到些什么呢?各有多少?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同桌先交流,然后全班互动,一起数出图中人或物的数量。)
【备课思考】本课是一年级小朋友第一次正式学习数学知识单元,是孩子从感性游戏走向理性学习的开端。因此在情境创设后,我分两层对数进行分析和抽象,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学着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生活中物体的数量,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后续数的抽象教学活动铺垫。
二、探索新知
1.认识1
提问:像这样一个足球、一顶帽子、一个球门,如果用手指来表示,需要用几根手指?如果用小方块表示,需要用几个呢?
引导:学生伸出一根手指,拿出一个方块。
明确:像这样一个足球、一顶帽子、一个球门,他们的数量都是1,我们可以用一根手指表示,一个方块表示,也可以用1这个数表示。(课件出示“1”)
认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追问:这里的“1”除了可以表示一个足球、一顶帽子、一个球门,还能表示什么?你能在教室里找一找,并用“1”说一句话吗?
(同桌交流,全班汇报)
预设:1台投影,1位老师,1个讲台……
明确:这个“1”真厉害,可以表示这么多不同的东西。
【备课思考】教材编写组楚平老师对新教材解析时说过:“认数的一般过程分为四步,即感性具体→感性一般→理性具体→理性一般。”学生从生活中出发,找到了相同数量的物体,这是认数的第一步---感性具体;随后用手指、小方块表示物体的数量走向了---感性一般;最后用数字符号“1”表示便是第三步---理性具体,后续在高年级用字母表示数的一般性,便是---理性一般。因此在学生认识第一个数的时候就要让学生经历这一过程。在备课中我也一直纠结:第一次出现“1”这个数,是否应该教学1的书写方法?请教我区教研员朱校长后,他说:“先认识符号,再学习符号书写,就像一年级的认字,先认识,再学习写字。”因此我用媒体演示,并未正式板书,这时候的认识1是会认、会读。在教学过程中,抽象出数学符号“1”后,我尝试让学生说说1还能表示什么,这么做的目的即丰富了数概念的外延,也加深了学生对数的认识,培养了初步的数感。
2.认识2和3
谈话:认识了1,接下来我们要认识几呢?
提问:以4人为一小组,先想一想刚才我们找到的物体数量还有几个的?用手指和小方块分别可以怎样表示,接着在小组里和小伙伴说一说做一做,最后试着用数来表示。
(学生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教师相机课件出示)
交流后明确:像这样两个书包、两棵树、两个水杯,他们都可以用两根手指、两个方块来表示,也可以用2这个数来表示。三个小朋友、三盆花、三只小鸟,他们都可以用三根手指、三个方块来表示,也可以用3这个数来表示。
(认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2、3。)
追问:2、3还可以表示什么?
【备课思考】学生在经历了1的抽象后,我以小组活动的方式组织教学2和3。学生自主感受认数的过程,在小组里形成互帮互助,互相纠正的数学学习氛围。有老师认为才一年级这样的小组活动是无效的,我并不认同,经历数学游戏分享后,学生已经慢慢会在课堂上小组合作完成很多任务,因此在认识2和3的时候,我放手试一试,相信一次次的实践可以让孩子习惯这样的学习方式。
3.感悟联系,教学书写
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1、2、3这三个数。这些数不仅可以用同样多的手指表示(板书手指),也可以用小方块表示(板书方块),还可以用数珠来表示。(板书:出示数珠)
提问:(出示1颗数珠)现在有1颗数珠,如果再添上1颗珠子,就有几颗?(2颗)
明确:1添上1是2。
追问:如果再添上1颗数珠,就有几颗呢?(3颗)你也能像刚才1添上1是2这样完整地来说一说吗?
交流明确:2添上1是3。
谈话:是的1添上1是2,2添上1是3(学生跟着再拨一次数珠),照这样下去,你有什么想说的?
感悟:从1开始,每添上1,就会得到一个新的数。
谈话:认识了1、2、3这三个数,还要学习写这三个数。
(示范书写)看1像什么?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它?2、3呢?
交流明确: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
指导书写,并巡视全班,要求写在田字格左边。
(相机板书课题:认识1、2、3)
【备课思考】在拨珠过程中,学生边拨边体会:数起源于数。通过不断添上1,往后数的过程,感悟自然数的后续性,体会累加的过程,埋下自然数无限大的种子,为后续数的认识学习奠定基础。在写数环节,我查询了网络,找到了一首儿歌,试图通过教学,最后让孩子用唱的方式,表示出这些数,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练习应用
过渡:认识了1、2、3,接下来我们就用认识的这些数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先数一数每种水果各有几个,然后连一连。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校对)
追问:这里梨和菠萝为什么都可以连1,苹果和桃子呢?
明确:只要数量是1,都可以和1连起来,数量是2都可以和2连起来……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哪位小朋友可以把题目要求读一读?(请1人读题)
追问:先画○,再写数是什么意思?
明确: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一个物体用一个○表示,并写出对应的数。
(学生独立完成)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数的作用可大了,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你能看图,用数来讲一个故事吗?
追问:图中除了1和2,你还能想到哪个数,你是怎么想的?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哪些数?在田字格梨先描一描,再写一写。
【备课思考】书本提供了5道练习,我把第一题移至1-3的认识中,结合班级中的实物,在认数初期有助于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感性经验。在第2题和第4题中,我略为改变,一则:为了突出数是对数量的抽象,相同的数量都可以用同样的数表示,其二为了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初步体会如何讲数学故事。同时结合问题“图中除了1和2,你还能想到哪个数,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感受到1接着数2就是3,为后续数的运算教学埋下伏笔。
四、回顾总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可以和你的同桌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