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了一节“大”课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不进位、不退位)》

文摘   2024-03-26 07:28   江苏  

我的二年级数学

我上了一节“大”课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不进位、不退位)》

今天是2024年3月25日,按开学计划我将在全校公开执教一节行政公开课。二年级组数学老师得知我将上课,也纷纷进入了研究队伍,上周大家按教材依次进行了试教。我也认真听课,根据学生的学情反应,对二年级第五单元第一、第二课时进行了单元整合。本节课我将执教《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不进位、不退位)》。

PART 1

以旧知唤醒口算经验

数学知识犹如一棵大树,从根部出发,沿着经脉慢慢生长出来的。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说:“教育就是生长。”计算教学更是如此——一环套一环,正所谓题目千千万,永远做不完。在计算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形成运算能力外,知识的推理、新旧知识间的转化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课堂上教师引领学生对知识进行勾连、迁移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育即生长

课始,我从学生旧知出发,全班口算53+20、67-40、53-20、45+30。相机提问:①这些都是怎样的加减法?②在计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时候我们都是怎样计算的?你能具体来说一说吗?③以53+20为例,为什么这里的2和5相加,不和3相加呢?学生在口算回忆中,一则建立模型:□□+□0或□□-□0都是先算□0+□0或□0-□0,再算□0+□(两位数加整十数,都是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整十数加一位数);二则理解算理:在计算的时候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计数单位相同才能计算)。

通过短短3分钟的复习,学生能初步回忆口算方法,感知解决新问题都是将之前的几个旧知识整合而成,这样的思维方式能为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加、减两位口算(不进位、不退位)提供很好的研究方向。

PART 2

以活动理解算理算法

前苏联心理学家乌申斯基说过:“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状、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二年级学生学习抽象的数学计算知识,常常离不开直观教具,尤其是遇到既要口算又要说出算理的这样的学习难点,更需要让每个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充分直观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1)口算45+23

课中,在学生通过估一估,明确从高位想起就能大概确定结果范围后,教师提问:那45+23到底等于多少呢?并明确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过用竖式来计算,今天提高要求,不用笔算用口算解决,并要说清楚自己口算的依据和道理,出示活动要求。学生在摆一摆、拨一拨的过程中,分两层感受45+23的口算过程:第一层,摆小方块,在摆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先算40+20=60,即4个十加2个十等于6个十;再算5+3=8,即5个一加3个一等于8个一;最后算60+8=68,即把两部分合起来。第二层,拨计数器,在拨的过程中45是一个整体,无需分开,因此先算45+20=65,即十位上先拨2颗珠子;再算65+3=68,即个位上再拨3颗珠子。通过直观操作,虽都能口算出最后的结果,不过从层次上学生能感受到,前者摆小方块分了3步完成,而后者拨计数器2步就完成了。同样都是运用旧知,不过后者更简洁,从流程来看,也更方便。在这样的操作和对比中,学生对口算的方法:从高位想起,把新知转化为旧知就更深刻。









(2)口算45-23

在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理解算理、算法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45-23的口算过程,借助估算以及加法的口算经验,让学生先独立口算45-23,记录口算过程,并用数学的语言和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由于加法时两种不同的方法已经有了比较,因此此时学生更愿意选择2步的口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再次借助计数器,验证学生口算的过程,给予充分肯定,是对他们活动交流的鼓励,更是对他们自我探究的肯定,这能为学生后续探索数学知识建立信心。


活动要求及学习单

(3)对比归纳

教育家乌申斯基还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因此在学生解决了加、减两道口算后,对比两题口算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课上,教师提问:“比一比,两位数加两位,和两位数减两位,在口算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在独立思考以及同桌讨论后,交流:①他们都是分两步进行口算的;②他们都是把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转化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来计算的;③在计算时都是从高位想起的。

至此,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学生已经能初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并能和一年级下册学习的笔算方法进行区分。

PART 3

以多层练习提高技能

著名特级教师徐斌老师曾在“数学练习设计的原则”推文中提到:“《论语》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可见,学离不开习,合称为‘学习’。通过学与习的完整流程,才能使人获得知识与技能,进而发展思想与精神。” 本节课我也设计了相应的练习,以提升学生口算技能,掌握口算算理。

(1)巩固性练习

  首先是巩固性练习,独立完成两组口算,并全班核对答案。在学生形成技能后,提问:“仔细观察,每一组3题你有什么发现?”在对比中,学生再次发现,前两题就是第3题的口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出示变式练习,给第三题17+32想前两题(这其实是写出口算过程);给前两题85-30、55-2,想实际就是在算哪题口算。通过正向和逆向的思维冲击,使学生形成技能,进而培养运算能力。

(2)应用性练习

其次是应用性练习,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独墅湖实验小学举行春季实践活动。为奖励同学,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丰富的奖品。果冻22个,棒棒糖67个。果冻和棒棒糖一共有多少个?果冻比棒棒糖少多少个?学生在解决的过程中增强应用意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3)拓展性练习

最后是拓展性练习,学习需要了解知识的源头,即从哪里来,也需要明白到哪里去,即走到哪里去。因此在学生形成技能,掌握算法后从全课总结得到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在口算的时候我们和估算一样都是从高位想起,从而引出5□+3□、5□-3□,估一估大约是几十多,学生在估算、举例中发现,口算的时候不仅要从高位想起,同时也要考虑个位。从而延伸出新的问题,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全课板书











追寻数学活力课堂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数学活力课堂
分享个人的教学点滴思考,追寻教育的本质,让数学课堂回归本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