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文强搜书记 | 2024年4月所见新书简录

文摘   2024-05-31 13:59   江苏  

弁言:

本公众号自2022年10月起正式推出“南大文强搜书记”推文栏目。将于每月月末发布前月所见与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以及先秦秦汉历史、考古、文献、语言相关的新书简讯,以供读者参考。

本栏目为南京大学文学院古文字学强基班的本科生学术实践活动之一,书讯完全由强基班本科生同学搜集整理,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学术动态,熟悉业内前沿。其中内容难免存在遗漏舛误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同时,为了更好增进学生能力,提高文章水平,竭诚欢迎业内各位专家学者、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提出您的宝贵建议!我们会不断修正、改进。

本次推出2024年4月所见书目共22本,简目如下:


1.《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

2.《中国青铜器辞典(修订版)

3.《商周兵制考论》

4.《权衡天下——邹城出土新莽度量衡》

5.《金文研究》

6.《中韩金石文献研究》

7.《天籁:湖北出土的早期乐器》

8.《洪洞南秦墓地二〇一六年度发掘报告》

9.《竹简〈五行〉章句讲疏》

10.《上古音歌月元三部的共时相通及历时演变研究》

11.《汉语古音手册》

12.《近代汉语虚词研究史》

13.《上古汉语位移事件词化模式及其历史演变》

14.《清代“古今字”学术史研究》

15.《湖北出土楚国卜筮祭祷简校注及英译》

16.《尚书通考》

17.《古典文献学教程》

18.《出土文献与巫术研究》

19.《简牍日书与秦汉社会》

20.《弓箭礼仪文化研究》

21.《中国早期都邑的形成与都邑形态研究》

22.《前漢官僚機構の構造と展開》



0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

(滑动查看更多)



编者:上海博物馆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2

定价:78.00元

ISBN:978-7-5479-3052-6


内容简介:

上海博物馆东馆的中国古代青铜馆已率先向公众开放,为观众呈现了海内外体系最完整的中国古代青铜器陈列。在这里,观众能欣赏到500余件从公元前18世纪夏晚期至19世纪中叶清中期这3600年间的青铜器珍品。

为了更好地呈现馆藏中国古代青铜器这一主题,上海博物馆联合上海书画出版社推出中国古代青铜馆全新配套精品集——《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

全书分为八大板块,以时间为线索呈现上海博物馆藏82件青铜重器,有镇馆之宝大克鼎、牺尊、子仲姜盘,还有兽面纹牌饰、甲壶、商鞅方升等网红展品,内容呈现包括器物实拍图,局部铭文实拍图,部分拓片及纹饰线图,另外还收录两种青铜器制作技术,并附有青铜器铸造过程示意图。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为贵族社会崇尚礼制的特殊产物。由于青铜器多用于祭神享祖、礼尚交往、宴飨宾客等礼仪活动,故被称作“礼器”。青铜艺术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古人杰出的创造能力,也是反映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历史进程的重要实证。



目录:






02

《中国青铜器辞典(修订版)》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陈佩芬编著,丁一民修订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1

定价:4980.00元

ISBN:978-7-5326-6154-1



内容简介:

本书为本社2013年出版的《中国青铜器辞典》之十周年纪念修订版。《中国青铜器辞典》由我国著名青铜器专家、原上海博物馆副馆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陈佩芬倾六十年心血精心结撰而成,共收录词条2800余条,图片近3000幅,分为”青铜器论述”“青铜器分类”“青铜器器名”“青铜器纹饰”“青铜器铭文及释文”“重要青铜器”“青铜器铸造技术”“出土青铜器主要遗址、墓葬和窖藏”“金石学家”“青铜器书目”十个大类,涵盖了青铜器研究的方方面面,全面展现了中国青铜器的现存状况和研究成果,集中国青铜器研究之大成,内容博赡,资料翔实,尤其是“重要青铜器”部分,搜罗了珍藏于海内外各大博物馆、美术馆以及私人藏家收藏的中国古代青铜器,一般每器一图(除已流失、损毁者外)。除第一册为黑白外,余五册均为全彩印,版式简洁而富艺术性,装帧贵重典雅。书前有分类词目表,书后附笔画索引,便于查检。



作者简介:

陈佩芬,中国青铜器、简牍研究与鉴定专家,历任上海博物馆征集编目组组长、上海博物馆研究员、青铜研究部主任、上海博物馆副馆长。1990年起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著有《商周青铜器纹饰》《中国历代铜镜》等,编撰有《夏商周青铜器研究》(全六册)、《中国青铜器辞典》(全六册)等。

丁一民,文物收藏家,陈佩芬之子,曾任她的助手,编有《陈佩芬青铜器论集》等。







03

《商周兵制考论》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李忠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24-1

定价:95.00元

ISBN: 978-7-101-16535-7



dsfsdfsdf

内容简介:

本书对商周时期的军事制度进行了系统考察。商代以考古学上的殷墟时期为中心,主要讨论了商王朝的基本武装力量、方国军队、作战兵种、武器装备、王朝军事力量的领导体制以及军事训练和赏罚等内容。西周主要围绕国野分治下的兵役制度、由“师”到“军”的军队编制变革、中央对地方军事力量的控制等问题展开。春秋时期主要讨论了战争观念的转变与诸侯军力坐大、从车战盛行到步兵崛起、军赋制度变革等问题。战国时期主要针对各国兵力的跳跃式增长、兵器改良、兵种增加、武官系统的完善、选卒与训练以及作战阵型组合等问题作了探讨。

作者指出,商周兵制的变化大致有三个趋势:由临时征集制向常备军过渡;军队规模不断扩大、兵种增多;族武装力量的长期存在并最终消亡。并从从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战争观念、作战方式的变化等几个方面,对商周军制演变的基本动因加以解释。



dsfsdfsdf

作者简介:

李忠林,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在先秦秦汉史领域耕耘,主要研究战国秦汉历法和商周军事制度。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科研成果先后获得省级社科成果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省级高校人文社科成果1等奖1次、三等奖1次。



dsfsdfsdf

目录:

凡例 / 1


绪论 / 1


第一章 殷商兵制 / 13


第一节 商王朝的基本武装力量 / 14

一、临时征集的师旅 / 14

二、族武装 / 29


第二节 方国军队——以周方为例 / 36


第三节 兵种及士兵的武器装备 / 42

一、兵种 / 42

二、兵器配置 / 52

三、兵器的管制与发放 / 64


第四节 殷商王朝武装力量的领导体制 / 66

一、作为最高军事首长的商王 / 67

二、武官系统 / 69


第五节 军事训练与赏罚 / 72

一、训练与演习 / 72

二、赏罚 / 75


第二章 西周兵制 / 77


第一节 国野分治与西周兵役制度的基本特点 / 77

一、国野分治的形成 / 77

二、只有“国人”才有当兵的权利 / 88


第二节 由“师”到“军”:西周中央王朝军队编制的变革 / 91

一、“西六师”、“殷八师”不是常备军 / 91

二、《周礼》中的“王六军” / 111

三、“虎贲”、“旅贲”与“五隶之兵” / 116


第三节 中央对地方军事力量的控制 / 119

一、诸侯国军力的估计 / 119

二、命卿制度 / 123

三、各级司马 / 128


第三章 春秋兵制 / 139


第一节 “争霸”风起与诸侯军力的坐大 / 139

一、先秦时期战争观念的第一次转变 / 139

二、各主要诸侯国的军队编制 / 146


第二节 从车战盛行到步兵崛起 / 153

一、战车的人员配置、编队及基本阵形 / 155

二、隶属步兵后建制步兵 / 160

三、车战五兵与步兵的武器装备 / 162


第三节 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军赋制度 / 166

一、春秋早期的军赋制度 / 167

二、“用田赋”与军赋的扩大 / 180


第四章 战国兵制 / 184


第一节 各国兵力的跳跃式增长 / 184

一、先秦时期战争观念的第二次转变 / 184

二、军力扩张与常备军的出现 / 194


第二节 兵器的改良与兵种的增加 / 200

一、铁制兵器的大最使用 / 200

二、弩机的出现 / 207

三、骑兵部队的建制化 / 209


第三节 各项制度的完善 / 211

一、武官系统的最终形成 / 211

二、选卒与训练 / 217

三、奖励与惩处 / 220


第四节 战阵组合——以秦国为例 / 224


第五章 商周兵制的发展及兵制思想的完善 / 231


第一节 商周兵制存在的社会经济基础 / 231

一、农业生产水平 / 231

二、基层社会组织形式及其变迁 / 235


第二节 商周兵制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 / 244

一、由临时征集到常备军 / 244

二、军队规模不断扩大、兵种增加 / 247

三、族武装力量的长期存在与最终消亡 / 252


第三节 商周兵制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因 / 256

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军事力量的扩大成为可能 / 257

二、战争观念的转变引起了作战方式的变化 / 258

三、军事力量的扩张和作战方式的变换推动兵制向前发展 / 261


第四节 商周兵制思想的发展与完善 / 264


参考文献 / 277







04

《权衡天下——邹城出土新莽度量衡》

(滑动查看更多)


编者:中国美术学院汉字文化研究所、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主编:王青、曹锦炎、孔震、郎剑锋

副主编:陈章龙、刘艳菲、史本恒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2

定价:1280.00元

ISBN: 978-7-5479-3251-3


内容简介:

本书是2017年山东邹城邾国故城遗址最新出土、最大体量、最高品质8件新莽度量衡的铭文的著录,总计364字汉代标准小篆,其字数超越秦汉时期所有官方刻制、单体量文物上的小篆铭文。






05

《金文研究》

(滑动查看更多)



编著:姜宝昌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8

定价:98.00元

ISBN:978-7-209-13677-8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五章。第一章《概说》,简要讲述青铜器的形制、纹饰和成分。其目的是为第三章的《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做好铺垫。第二章《金文研究的历史回顾》,意在从时代纵线上布列与展示金文研究的特点和成果。第三章《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著者依照主以文字学方法,辅以形象学和考古学方法的原则,并参照诸多学者的意见,提出了(文字)“六期说”,庶可达到较便于操作的目的。第四章《金文常用字释例》和第五章《金文铭辞选读》是本书的重要内容,在第四章学到的是静态金文,而在第五章学到的是动态金文。



作者简介:

姜宝昌教授,男,山东青岛人。本科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物理系,研究生就读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汉语史专业,师从著名语言学家殷焕先教授,毕业后留校任教。四十年来,在语言文字学方面,有《文字学教程》《甲骨学基础》《金文研究》等著述;在墨学方面,有《墨子解读》《墨论训释》《墨经训释》《墨守训释》《墨经诂林》等著述。又好诗词,有《中华古代名人诗传(500首)》《中国边地采风古体诗(500首)》《旅游古体诗(500首)》《黄河入海流古体诗(500首)》《感悟古体诗(300首)》等作。此外,有语言文字学、墨学方面的论文约50篇。现为中国墨子学会首席专家,任国家立项“墨学及其现代价值”课题主持人。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概说

第一节 青铜器的种类

第二节 青铜器纹饰

第三节 青铜器成分

第二章 金文研究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 宋代金文研究

第二节 清代金文研究

第三节 辛亥革命后至新中国成立前的金文研究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金文研究

第五节 香港的金文研究

第六节 台湾的金文研究

第七节 日本的金文研究

第三章 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

第一节 铜器断代研究的酝酿

第二节 标准器断代方法的诞生

第三节 关于青铜器的分期问题

第四章 金文常用字释例

第一节 象形文字

第二节 象意文字

第三节 形声文字

第五章 金文铭辞选读

第一节 商晚期铭辞选读

第二节 西周早期铭辞选读

第三节 西周中期铭辞选读

第四节 西周晚期铭辞选读

第五节 春秋时期铭辞选读

第六节 战国时期铭辞选读






06

《中韩金石文献研究》

(滑动查看更多)



译著者:[韩]朴现圭著,肖大平译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2

定价:78.00元

ISBN:978-7-306-07847-6



内容简介:

本书共二十三章,分为四编:第一编“传入中国的海东金石文献”,对中国文人(主要是清代时期文人)编纂、收藏的各海东金石文集的成书背景、资料来源、金石文集的文献事项作了精细的考察分析,描绘了清代中国与朝鲜半岛金石学交流的生动面貌;第二编“传入朝鲜半岛的中国金石文献”,对传入朝鲜半岛的中国金石文(主要是《岣嵝碑》)传入朝鲜半岛后的摹刻与变异情况进行了介绍与分析;第三编“中国金石文献中的古代韩国人”,对中国境内所在的金石中反映的古代韩国人的事迹进行调查与分析,反映出两国文人与文化交流的细节与生动画面;第四编“韩国金石文献中的古代中国人”,主要对竖立在朝鲜半岛的《吴总兵清肃碑》和《东征摩崖碑》所记载的明朝将领的事迹作了考察、评述。全书通过对各金石文献个案的研究,勾勒了古代中韩文化交流的多个侧面,其资料详实,考论结合,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目录:






07

《天籁:湖北出土的早期乐器》

(滑动查看更多)



编著:湖北省博物馆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2

定价:468.00元

ISBN:978-7-5010-8241-4



内容简介:

本书为湖北省博物馆基本陈列“天籁——湖北出土早期乐器”的展览配套图录,分为“戛击鸣球”“奏鼓简简”“钟鼓喤喤”三个部分,收录了湖北省博物馆藏古代音乐文物近百件,并附有两篇相关研究论文及详细的文物介绍与相关知识介绍,梳理了湖北出土的早期乐器及其演变历程,描绘了礼乐文化的滥觞、发展和鼎盛过程。



目录:

《仪礼》中的用乐制度  要二峰

曾侯乙编钟蕴涵的“声等程”观念  曾攀

湖北出土琴器的结构与装饰艺术  翁蓓 余文扬

前 言

第一单元 戛击鸣球

1 特磬

2 摇响器

3 哨与埙

4 铃

第二单元 奏鼓简简

1 鼓

2 庸

第三单元 钟鼓喤喤

1 镈

2 甬钟

3 钮钟

4 句鑃

5 钲

6 铙

7 铎

8 錞于

9 扁钟

10 琴

11 瑟

12 彫鼓

13 编磬

14 正律器

15 曾侯乙墓出土乐器

16 九连墩楚墓出土乐器

附录

湖北近年出土早期乐器简表

后记






08

《洪洞南秦墓地二〇一六年度发掘报告》

(滑动查看更多)



编著: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临汾市文化和旅游局、洪洞县文化和旅游局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2

定价:328.00元

ISBN:978-7-03-077807-9



内容简介

《洪洞南秦墓地二〇一六年度发掘报告》为2016年度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南秦村发掘的9座墓葬和4座灰坑的资料整理报告,这批遗存共计春秋时期墓葬2座、战国至秦时期墓葬3座、清代墓葬4座、西汉灰坑1座、时代不明灰坑3座。出土铜器、陶器、瓷器、金器、石器、骨器等,共计200余件套,器型丰富,尤其铜器较为精美。该墓地的发掘,对研究晋南地区不同时期的埋葬制度、社会生活等提供了新的资料。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地理环境与历史沿革

一、地理环境

二、历史沿革

 第二节 墓地概况

第二章 春秋墓葬

 第一节 M4

一、墓葬形制

二、葬具葬式

三、出土器物

 第二节 M6

一、墓葬形制

二、葬具葬式

三、出土器物

第三章 战国至秦墓葬

 第一节 M7

一、墓葬形制

二、葬具葬式

三、出土器物

 第二节 M8

一、墓葬形制

二、葬具葬式

三、出土器物

 第三节 M9

一、墓葬形制

二、葬具葬式

三、出土器物

第四章 清代墓葬

 第一节 M1

一、墓葬形制

二、葬具葬式

三、出土器物

 第二节 M2

一、墓葬形制

二、葬具葬式

三、出土器物

 第三节 M3

一、墓葬形制

二、葬具葬式

三、出土器物

 第四节 M5

一、墓葬形制

二、葬具葬式

三、出土器物

第五章 灰坑

 第一节 H1

 第二节 H2

 第三节 H3

 第四节 H4

第六章 结语

 第一节 墓葬概述

一、墓葬形制

二、葬具葬式

三、出土器物

 第二节 分期与时代

 第三节 墓葬文化性质

附表 洪洞南秦墓地墓葬登记表

附录 洪洞南秦墓地M4、M6鼎实用牲分析

一、鉴定结果

二、相关问题讨论

后记






09

《竹简〈五行〉章句讲疏》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何益鑫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1

定价: 58.00元

ISBN:978-7-5732-0966-5



内容简介:

郭店竹简《五行》作为思孟学派的核心文本,重要性不言而喻。自出土、公布以来,诸多学者时贤围绕《五行》做了大量重要的研究工作。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以早期儒学的问题意识和发展线索为基本的理解背景,通过逐字、逐句、逐章的分析讨论,重新论定《五行》的内在旨趣、行文思路和思想要义。与前书《竹简〈性自命出〉章句讲疏》一样,本书也采取了“章句—讲疏”的写作形式,以“导论”为纲领,以“章句”为根本,以“讲疏”尽其义。



作者简介:

何益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先秦儒家哲学、早期易学,近期关注重点为道家哲学。著有《成之不已:孔子的成德之学》《成性存存:孔门成德之学的演进》《竹简〈性自命出〉章句讲疏》《〈周易〉卦爻辞历史叙事研究》等。获评2019年第八届“士恒青年学者”,2020—2021年度“上海社科新人”,上海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术新锐奖”。



目录

导论:德的生成——子思《五行》篇的德行生成论及其思想史意义

《五行》章句

《五行》讲疏

一、总纲

二、由仁而智圣以至于

三、由圣智而仁以至于和

四、余论

引用文献

后记






10

《上古音歌月元三部的共时相通及历时演变研究》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 齐晓燕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1-9

定价:168.00

ISBN:978-7-5680-7378-3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六章,“绪论”部分交代了本书的研究对象,前人对“通转”以及“歌月元三部”的研究概况,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一章:材料统计。本文参考的材料分为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两大类。韵文统计了金文的韵段、诗骚韵段以及诸子百家散文中的韵文。以徐铉《说文解字》为基础,同时参考徐锴《说文解字系传》、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归纳整理了《说文》的谐声字、重文、读若。中古部分主要统计《广韵》和《集韵》的又音、《经典释文》的音注。第二章:歌月元三部及相关韵部相通举例。从谐声、韵文、异文、重文、同源词、读若、音注七个方面穷尽性地列出了歌月元三部与其他韵部相通的例证,并且对异文材料中与歌月元语音相通无关的例证从解读不同、形误、义近异文三个方面做了原因分析。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分别对元月歌三部的特殊谐声字做了时代考证。主要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利用古文字的研究成果论证该字是否属于特殊谐声字。第二步对属于特殊谐声的字,利用多方材料考证其发生通转的时代,并且尽可能的给予解释。第六章为结论。主要讨论了两个内容,第一:歌、月、元三部相关的语音分析。第二:歌、月、元三部与其他韵部通转的原因分析。包括同形字、字形讹变、同义换读、误判声符、变韵构词、音近相通、方音所致、语流音变等八个方面。



作者简介

齐晓燕,女,1986年8月生,江西上饶人,北京大学博士,现任教于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主要从事汉语史、汉语音韵学方面的研究。






11

《汉语古音手册》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 潘悟云

出版社: 中西书局

出版时间: 2023-12

定价: 98.00元

ISBN: 978-7-5475-2119-9



内容简介:

《汉语古音手册》是一部反映中国学术界汉语上古音研究最新成果的著作,包括前言、凡例、正文、附录及索引。前言中阐释了古音构拟的理论框架和操作方法。正文收录从先秦两汉的古籍中整理出的18887个上古用字,包括主要的异读用字,字头基本上按《广韵》收录,《广韵》之外的字酌收《集韵》《说文》和《玉篇》用字(于附录集中标注),以声符统摄字头,声符以拼音排序。字头编有流水序号,后列中古音和上古音,中古音列有反切、声、韵、调、等、呼,上古音包括韵部和构拟音标。每个声符中的上古音按上古韵部及其主元音、松紧、韵尾相聚。需要说明的问题作为字头的脚注。后附笔画索引,便于读者查检。



作者简介:

潘悟云,1943年出生,温州瑞安人。中国语言学家,汉语音韵学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师大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点负责人,上海高校比较语言学E-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杰出访问学者和东亚语言研究所负责人,曾任上海社联副主席,《语言研究》《语言科学》《民族语文》《中国语文》编委,《东方语言学》主编。





12

《近代汉语虚词研究史》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曹炜、冯璠、李璐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3

定价:188.00

ISBN:978-7-5668-2839-2



dsfsdfsdf

内容简介: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自己的语法学,那就是虚词学。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在国人心目中,虚词研究就是语法研究的全部内容。近代汉语虚词研究是汉语虚词研究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也是汉语虚词研究中相对薄弱的一个环节。本书全面梳理、总结几个世纪以来,尤其是二十世纪以来关于近代汉语虚词研究的成果,试图给大家提供一张国内关于近代汉语虚词研究的全景图。本书既可以作为高校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的教材或教参,也可以作为本科院校高年级选修课程教材,还可以作为有志于汉语语法研究的高校中文系学生的课外读物。



dsfsdfsdf

作者简介:

曹炜,江苏昆山人。1984年于苏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教于高校,先后获硕士(苏州大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学位。曾为北京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及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现为苏州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汉语及汉语应用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近代汉语语法、现代汉语词汇及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著有《现代汉语词汇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初版,暨南大学出版社修订版)、《现代汉语词义学》(学林出版社初版,暨南大学出版社修订版)、《〈金瓶梅〉文学语言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初版,暨南大学出版社修订版)、《〈金瓶梅词话〉虚词计量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商品叫卖语言》(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等10多种,著作先后获陈望道修辞学奖、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及江苏省社科优秀成果奖等。编撰的教材有:《汉语精讲》(北京大学出版社)、《语言学概论导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广告语言学教程》(暨南大学出版社)、《简明现代汉语教程》(台湾文史哲出版社)、《简明修辞学教程》(台湾文史哲出版社)、《简明古代汉语教程》(台湾文史哲出版社)等。教学上先后获评苏州大学首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1999)、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及苏州大学教学名师(2010)。



dsfsdfsdf

目录:

绪论

参考文献

第一章 二十世纪以前的近代汉语虚词研究

第一节 二十世纪以前的近代汉语连词研究

第二节 二十世纪以前的近代汉语助词研究

第三节 二十世纪以前的近代汉语介词研究

第四节 二十世纪以前的近代汉语代词研究

第五节 二十世纪以前的近代汉语副词研究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二十世纪初至六十年代的近代汉语虚词研究

第一节 二十世纪初至六十年代的近代汉语连词研究

第二节 二十世纪初至六十年代的近代汉语助词研究

第三节 二十世纪初至六十年代的近代汉语介词研究

第四节 二十世纪初至六十年代的近代汉语代词研究

第五节 二十世纪初至六十年代的近代汉语副词研究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近代汉语虚词研究

第一节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近代汉语连词研究

第二节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近代汉语助词研究

第三节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近代汉语介词研究

第四节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近代汉语代词研究

第五节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近代汉语副词研究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近代汉语虚词研究

第一节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近代汉语连词研究

第二节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近代汉语助词研究

第三节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近代汉语介词研究

第四节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近代汉语代词研究

第五节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近代汉语副词研究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二十一世纪初十年的近代汉语虚词研究

第一节 二十一世纪初十年的近代汉语连词研究

第二节 二十一世纪初十年的近代汉语助词研究

第三节 二十一世纪初十年的近代汉语介词研究

第四节 二十一世纪初十年的近代汉语代词研究

第五节 二十一世纪初十年的近代汉语副词研究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二十一世纪一十年代的近代汉语虚词研究

第一节 二十一世纪一十年代的近代汉语连词研究

第二节 二十一世纪一十年代的近代汉语助词研究

第三节 二十一世纪一十年代的近代汉语介词研究

第四节 二十一世纪一十年代的近代汉语代词研究

第五节 二十一世纪一十年代的近代汉语副词研究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13

《上古汉语位移事件词化模式及其历史演变》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华建光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2

定价:98.00

ISBN:978-7-5506-4030-6



内容简介:

《上古汉语位移事件词化模式及其历史演变》采用Talmy(2000)的词化理论,描写和分析了上古汉语位移事件的词化模式及其演变机制,认为汉语位移事件词化模式的确有一个从动词构架变为附加语构架的过程。该过程与连动结构及其单核化过程密切相关:随着位移动词语义泛化,由位移动词构成的连动结构开始不断增加;该结构的单核化则导致了方 式动词的副词化,前位路径动词的介词化,以及后位路径动词的补语化乃至助词化。而后置方位词和空间介词的大量使用,主要是为了分担原先主要由路径动词表达的配置和向量。



作者简介:

华建光,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汉语词义句法语篇、《说文》与中国早期经典、数字人文。代表性专著有《战国传世文献语气词研究》《〈左传〉篇章零形回指研究》。



目录:

第一章 上古汉语位移动词语义成分的编码(上):动体、背景、方式的合并编码

 

第一节 位移事件的词义成分

第二节 位移成分的独立编码与合并编码

第三节 动体、背景的合并编码

一、实体的分类

二、[移动 动体]

三、[移动 背景]

第四节 方式的合并编码

一、[移动 工具]

二、[移动 姿态]

第五节 小结

 

第二章 上古汉语位移动词语义成分的编码(下):路径的合并编码

第一节 向量的合并编码

一、[移动 离开]

二、[移动 经过]

三、[移动 到达]

第二节 构象的合并编码

第三节 指示的合并编码

第四节 方向的合并编码

一、[移动 框架方向]

二、[移动 非框架方向]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上古汉语位移动词的句法配位

第一节 位移动词与位移事件

第二节 动体和背景的句法实现

一、无标记配位格式

二、有标记配位格式

三、多个动体的句法实现

四、多种背景的句法实现

第三节 方式的句法实现

第四节 路径的句法实现

一、指示的句法实现

二、构象的句法实现

三、方向的句法实现

四、向量的句法实现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上古汉语位移事件词化模式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去”的词义演变过程及其机制

一、问题的提出

二、[指示]的赋予:

[离开说话者]义的“去”

三、情状体的变化

四、终点论元的赋予

五、“去”的及物化

六、小结

第二节 “进”词义的演变过程及其机制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上古时期的“进”

三、中古时期的“进”

四、进一步的讨论

第三节 位移动词“至、往”的及物化过程和机制

一、“至”及物化过程的量化描写

二、“往”及物化过程的量化描写

三、“至”及物化机制的理论分析

四、“往”及物化机制的理论分析

五、小结

第四节 后置方位词的使用

一、后置方位词的使用频次明显提高

二、后置方位词的强制程度

 

结束语

后记

主要语料文献

参考文献






14

《清代“古今字”学术史研究》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钟韵

责编:李建廷

总主编:李运富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6

定价:178.00元

ISBN:978-7-5474-3745-2



内容简介:

传统训诂术语遭遇现代化时,内涵常常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对于训诂学的理论化自然有所裨益,但一些术语的改变偏移了旧有历史规律,“古今字”就是这样的一个问题。现代“古今字”理解上的各种矛盾,若仅就现代理论讨论,很容易自说自话,因此引入历史视角来考察和分析古人“古今字”的使用,无疑更能解决问题。在“古今字”研究的发展中,清代是至为重要的一环,也是“古今字”理论化的重要阶段——几种当下的“古今字”观,都脱胎于清代学者段玉裁、王筠、徐灏等人的论述。本书立足于相对全面的清代“古今字”资料,力图展现清代“古今字”研究发展的全貌。以汉字职用学理论为指导,以黄生、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王筠、徐灏、孙诒让等为研究典型,来梳理清代“古今字”研究的具体字组、涉及内容、各家观念、发展状况及学术特色,旨在深入理解和说明古人的“古今字”观,对学界之于“古今字”术语及前人“古今字”观的各种误解给予回应。更重要的是,以清代“古今字”研究为切入点,去理解清代“古今字”学术发展与整个语言文字学发展之间的关联,由此分析推动“古今字”以及语言文字学发展的内在动因,思考清代“古今字”研究为今天的语言文字学之学的本质性启示。



作者简介:

钟韵,女,河北石家庄人,北京师范大学2013级博士,研究方向为训诂学,文字学。现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学术分社副编审。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从“古今之争”与“古今之变”谈起

第二节 如何看待“古今字”的“古”与“今”

第三节 重新界定“古今字”:方法与意义

第一章 清代学者的“古今字”材料

第一节 清代“古今字”材料提取

第二节 清代“古今字”材料分布

第三节 清代“古今字”材料分析

第二章 清代学者对“古今字”的研究与利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黄生的“古今字”

第三节 段玉裁的“古今字”

第四节 王念孙、王引之的“古今字”

第五节 王筠的“古今字”

第六节 徐灏的“古今字”

第七节 孙诒让的“古今字”

第三章 清代“古今字”研究比较

第一节 清代“古今字”研究的内部比较

第二节 清代“古今字”研究与前代“古今字”研究的比较

第四章 清代“古今字”研究评议

第一节 以今律古:清代“古今字”研究的评价误区

第二节 字用转向:清代“古今字”研究的学科属性

第三节 系统互求:清代“古今字”研究的理论高度

第四节 校勘意识:清代“古今字”研究的实践品格

第五 节明体达用:清代“古今字”研究的现代启示

参考文献

材料文献





15

《湖北出土楚国卜筮祭祷简校注及英译》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朱晓雪、郭珏

出版社: 花木兰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 2024-3

ISBN:978-626-344-755-4



内容简介:

目前,湖北境内出土楚卜筮祭祷简的墓葬,按发掘时间先后,主要有望山M1号墓(1965)、天星观M1号墓(1978)、包山M2号墓(1986—1987)、秦家嘴M1、M13、M99号墓(1986—1987)、丁家嘴M2号墓(2009)、严仓M1号墓(2009—2010)、望山桥M1号墓(2013—2015)、唐维寺M126号墓(2019)、熊家湾M43号墓(2019)、和彭家湾M183、M264号墓(2020—2021)。这些卜筮祭祷简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是研究战国时期楚国文化、风俗的珍贵资料。本书根据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对湖北出土的楚国卜筮祭祷简进行整理和研究,重新释写释文,对重要字句加以注释,并对简文进行了白话翻译。同时,为方便国外学者使用以及国内外学者交流,我们还对简文的原文进行了英译。



作者简介:

朱晓雪,吉林大学古文字学博士,华侨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研究专长为古文字学、出土文献学。在《江汉考古》《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简帛》《古文字研究》《中国文字》等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已出版专著《包山楚简综述》《朱子福建题刻集释研究》,其中《包山楚简综述》一书荣获福建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1—2013年度福建省优秀出版物(图书)奖、第十七届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奖二等奖。

郭珏,北京大学哲学学士(2001),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古代中国历史、思想和宗教学博士(2008)。目前任教于美国博敦学院(Bowdoin College)历史系和亚洲学,曾在德国海德堡大学(Universität Heidelberg,2012—2013)、美国纽约大学古代世界研究所(ISAW,NYU,2015—2016),及北京大学(2017)任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早期中国历史,运用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包括出土文献)对中国古代南方,尤其是江汉地区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进行长时段研究。最近的学术发表包括“Western Han Funerary Relocation Documents and the Making of the Dead in Early Imperial China, (Bamboo and Silk, 2019) The Life and Afterlife of a Western Han Covered Mirror from the Tomb of Marquis of Haihun (59 B.C.E.) (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y, 2019), Water, Earth, and Fire: The Making of Riverine Communities in the Greater Jiang Han Region of Central China (4th-3rdmillennia BCE) (Oxford Handbook of Cognitive Archaeology, 2023, coauthored with Camilla Sturm)



目录:

序一 朱晓雪

序二 郭珏

 

凡例

 

壹、概述/ 1

 

贰、湖北出土楚国卜筮祭祷简校注/ 13

一、包山M2号墓卜筮祭祷简/ 13

二、望山M1号墓卜筮祭祷简/ 38

三、天星观M1号墓卜筮祭祷简/ 76

四、秦家嘴M1、M13、M99号墓卜筮祭祷简/ 114

五、丁家嘴M2号墓卜筮祭祷简/ 120

六、严仓M1号墓卜筮祭祷简/ 122

七、望山桥M1号墓卜筮祭祷简/ 122

八、唐维寺M126号墓卜筮祭祷简/ 123

九、熊家湾M43号墓卜筮祭祷简/ 128

十、彭家湾M183、M264号墓卜筮祭祷简/ 128

 

叁、湖北出土楚国卜筮祭祷简英译/ 133

I. Baoshan M2 Divination and Sacrifice Records / 133

II. Wangshan M1 Divination and Sacrifice Records / 144

III. Tianxingguan M1 Divination and Sacrifice Records / 153

IV. Qinjiazui Divination and Sacrifice Records / 168

V. Dingjiazui M2 Divination and Sacrifice Records / 170

VI. Yancang M1 Divination and Sacrifice Records / 171

VII. Wangshanqiao M1 Divination and Sacrifice Records / 171

VIII. Tangweisi M126 Divination and Sacrifice Records / 171

IX. Xiongjiawan M43 Divination and Sacrifice Records / 173

X. Pengjiawan M183 and M264 Divination and Sacrifice Records / 173

主要參考文獻/ 177






16

《尚书通考》

(滑动查看更多)

编著者: 黄镇成撰,王笃堃点校

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3-12

定价: 60.00元

ISBN:978-7-211-09259-8



目录:






17

《古典文献学教程》

(滑动查看更多)



主编:蔡先金、张兵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9

定价:42.00元

ISBN:978-7-04-057084-7



内容简介:

《古典文献学教程》由蔡先金、张兵主编,为古典文献学专业课程教材。全书分载体、目录、版本、典藏与流布、辑佚与辨伪、训诂、校勘、出土文献、敦煌文献、古典文献数字化等10个章节,兼顾了专业性和普及性,适合本科专业学生教学使用,也可供考研学生和专业爱好者参阅。



主编简介:

蔡先金,男,汉族,1965年生,江苏宿迁人,中共党员。获吉林大学历史学博士研究生学历及博士学位,后入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古典文献学博士后流动站,东北师范大学、济南大学、聊城大学教授、博士或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山东交通学院院长助理、济南大学副校长、聊城大学校长、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现任山东省外事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山东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兼任教育部文化素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文学史料学会古代文学史料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高教学会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省高等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古典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山东孔子研究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训诂学会会员、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获评“从事高教研究工作逾二十年有重要贡献学者”。

张兵,博士,教授,济南大学研究生学院院长,兼任山东省人文社科三组教指委秘书长、山东省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古典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研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华文学史料学会古代文学史料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山东省青年社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科研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学、古代汉语、传统文化、出土文学文献,主讲课程有古代汉语、先秦文学概论、训诂学。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文献与文献学释义

第二节 古典文献学的功用

第三节 古典文献学的学习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载体

第一节 陶泥

第二节 甲骨

第三节 吉金

第四节 玉石

第五节 简牍

第六节 缯帛

第七节 纸

第八节 电子网络

第二章 目录

第一节 目录及其功用

第二节 目录的分类及沿革

第三节 古籍目录编制

第四节 目录种类

第五节 目录结构与索引

第三章 版本

第一节 版本释义

第二节 版本类型

第三节 版本鉴定

第四章 典藏与流布

第一节 典藏与流布的意义

第二节 典藏主体

第三节 文献的流布方式

第五章 辑佚与辨伪

第一节 书籍亡佚

第二节 前人辑佚成绩

第三节 辑佚实践

第四节 辨伪及其意义

第五节 辨伪学史

第六节 辨伪方法

第六章 训诂

第一节 训诂与训诂学

第二节 训诂内容与方法

第三节 分析句读

第七章 校勘

第一节 校勘与校勘学

第二节 文献讹误的类型

第三节 校勘具备的条件

第四节 校勘的方法

第五节 校勘成果的处理

第八章 出土文献

第一节 出土文献释义

第二节 文献出土小史

第三节 出土文献的价值

第九章 敦煌文献

第一节 敦煌·敦煌石窟·藏经洞

第二节 敦煌文献的流散与敦煌学

第三节 敦煌文献的目录及整理研究

第四节 敦煌文献的内容及价值

第十章 古典文献数字化

第一节 古籍数字化开发

第二节 古籍电子文献检索

第三节 数字化古籍保护

后记






18

《出土文献与巫术研究》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简介:

[韩]赵容俊(CHO YONG JUN),男,1968年9月出生于韩国庆尚北道醴泉郡。现任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史系外国专家,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专任讲师。主要研究古文字学、先秦史、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台湾大学中文系硕士(师从许进雄教授),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师从李学勤教授)。著有《殷商甲骨卜辞所见之巫术》(增订本);韩文翻译许进雄《简明中国文字学》;并发表有《A Research on the Shamanistic Medical Activities as Seen in the Recipes for Fifty-two Ailments Written in the Mawangdui Silk Manuscript(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篇所见之医疗巫术考察)》等50多篇论文。



目录:

第一章 甲骨卜辞材料

第一节 甲骨卜辞所见之巫者的求子活动

一、先秦文献的记载

(一)占卜婚姻吉凶

(二)求子之俗

二、考古学成果

三、甲骨卜辞的记载

(一)甲骨卜辞所见之商代婚俗

(二)甲骨卜辞所见之求子之俗

第二节 巫者的神明裁判活动与先秦法律的起源

一、古籍文献的记载

(一)神明裁判

(二)獬豸神判

二、巫者的神明裁判活动

(一)远古时期

(二)殷商时期

(三)两周时期

三、先秦法律的起源与形成

(一)远古时期

(二)殷商时期

(三)两周时期

 

第二章 铜器铭文材料

第一节 鸟图腾崇拜

一、史前时期

二、殷商时期

(一)古籍文献的记载

(二)铜器铭文所见之鸟图腾

 

第三章 盟书材料

第一节 盟书材料所见的巫术活动小考

一、盟书材料的简介

二、盟书所见的各种巫术活动

(一)巫者与占卜巫术

(二)盟誓与祝诅巫术

 

第四章 简牍材料

第一节 清华简所见的阴阳五行观念小考

一、先秦的阴阳五行观念

(一)先秦传统文献的记载

(二)先秦各种出土文献的记载

二、清华简的记载

(一)阴阳观念的记载

(二)五行观念的记载

第二节 放马滩秦简《日书》篇所见之医疗巫术考察

一、《日书》篇所见之医疗巫术

(一)放马滩秦简的简介

(二)医疗巫术活动

第三节 睡虎地秦简《日书》篇所见之医疗巫术考察

一、睡虎地秦简的简介

二、《日书》篇所见之占卜问病

(一)先秦文献的记载

(二)《日书》篇的记载

(三)《日书》篇所见之占卜问病的特征

三、《日书》篇所见之祝由巫术

(一)先秦文献的记载

(二)《日书》篇的记载

(三)《日书》篇所见之祝由巫术的特征

四、《日书·诘》篇所见之医疗巫术活动

(一)逐疫除凶活动

(二)傩舞活动

第四节 周家台秦简所见之医疗巫术考察

一、周家台秦简的简介

二、占卜问病

(一)秦汉文献的记载

(二)周家台秦简的记载

(三)周家台秦简所见之占卜问病的特征

三、祝由巫术

(一)秦汉文献的记载

(二)周家台秦简的记载

(三)周家台秦简所见之祝由巫术的特征

第五节 孔家坡汉简《日书》篇所见之医疗巫术考察

一、孔家坡汉简的简介

二、医疗巫术活动

(一)占卜问病

(二)《日书》篇所见之医疗巫术的特征

 

 

第五章 帛书材料

第一节 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篇所见之医疗巫术考察

一、马王堆帛书简介

二、祝由巫术

(一)先秦各种文献的记载

(二)《五十二病方》篇的记载

1.巫术性的语言

2.复合式的祝由巫术

3.祝由巫术的分析

三、逐疫除凶

(一)先秦各种文献的记载

(二)《五十二病方》篇的记载

四、治蛊之法

(一)先秦各种文献的记载

(二)《五十二病方》篇的记载

 

参考文献






19

《简牍日书与秦汉社会》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曲晓霜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1

定价: 68.00元

ISBN:978-7-5227-2953-4



内容简介:

本书在全面总结简牍日书的出土情况并对以往研究进行充分述评的基础上,秉承历史学的实证态度,运用社会史与人类学之方法,分专题进行研究,力求达成深入理解秦汉社会之目标。

特色主要有六点:第一是系统整理简牍日书之内容,考辨其性质非以往所谓的“日者之书”,而是“每日之书”;第二是考察简牍日书所见家庭问题,总结出秦汉时期趋利避害的生子期望,并关注当时的寄居现象,以为其是一种特殊的“同居”;第三是考察简牍日书所见社会群体,包括官吏行为与农商活动;第四是细致梳理秦汉时期的记时方法,并关注分段记时的应用,以为是一日五分且有时段减省、时段过长、时段长短不均、时差等现象;第五是提炼日书的基本精神,以为简牍日书的主要特点是普遍流行与日常实用,其深层背景是民间的禁忌之风与权宜之计;第六是分析日书的消亡与影响。

出版价值主要体现在充分利用出土简牍资料来发掘日书的历史文化内涵,从而对秦汉社会产生更深入的理解。选题独到且富有学术价值,体现出较强的前沿意识。



作者简介:

曲晓霜,女,1992年生于北京。本科、硕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师从王子今教授研究秦汉史,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学位;博士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师从彭卫研究员研究史学理论与秦汉社会史,尤其关注简牍学的研究,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20年博士毕业,目前工作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廉政建设教研室。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一节 简牍日书概念界定

第二节 简牍日书出土情况

第三节 简牍日书研究述评

第一章 简牍日书的性质与内容

第一节 简牍日书性质考辨

第二节 简牍日书内容分析

第二章 简牍日书所见家庭问题

第一节 秦汉时期生子期望研究

第二节 秦汉时期寄居现象研究

第三章 简牍日书所见社会群体

第一节 秦汉时期官吏行为考察

第二节 秦汉时期农商活动考察

第四章 简牍日书所见记时问题

第一节 秦汉时期记时方法综述

第二节 秦汉时期分段记时的应用

第五章 简牍日书的基本精神

第一节 简牍日书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简牍日书的思想根源

第三节 小结

第六章 简牍日书的历史回响

第一节 简牍日书的消亡历程

第二节 简牍日书的双向影响

第三节 小结

结语

附录 简牍日书涉及行为表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20

《弓箭礼仪文化研究》

(滑动查看更多)


编著:贾一凡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0

定价: 190.00元

ISBN:978-7-5010-8221-6



内容简介:

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古代的射礼与投壶进行更加深入系统的通识研究。通过综合分析考古、金文、文献资料和古代书画,对射礼的定义、分类、起源、发展、意义进行研究。

本书系学界首次对历代射礼和投壶的发展历程、门类、仪节、特点和所需用具的型式演变进行探讨,最终总结得出古人举行射礼和投壶活动的目的与意义。以祈能够还原我国弓箭礼仪文化的一些具体面貌,明晰射礼和投壶的历史沿革和真实情况,及其在政治、文化、礼制、外交、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意义。



目录:

序 刘海旺

绪 论

 

第一节 射礼的定义

第二节 射礼的分类

第三节 射礼的起源

第四节 投壶

第五节 本书的研究主旨与方法

第六节 有关问题说明

第一章 殷商时期的射礼

 

第一节  花东卜辞与子射

第二节 作册般铜鼋与王射

第三节 殷商射礼的特点

第二章 西周时期的射礼

 

第一节 金文记载的大射礼

第二节 金文记载的燕射礼

第三节 金文记载的宾射礼

第四节 金文记载的射牲礼

第五节 金文记载的射鱼礼

第六节 金文记载的周王习射

第七节 金文记载的小子学射

第八节 传世文献记载的巫射

第九节 传世文献记载的郊射

第十节 西周射礼的特点

第三章 东周时期的射礼

 

第一节 大射礼的形式与仪节

第二节 宾射礼的形式与仪节

第三节 燕射礼的形式与仪节

第四节 乡射礼的形式与仪节

第五节 弋射的射具与方法

第六节 巫射的发展与衰亡

第七节 武射的繁盛

第八节 东周时期射礼的特点

第四章 秦汉时期及后世的射礼

 

第一节 秦汉时期的射礼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射礼

第三节 唐宋时期的射礼

第四节 明清时期的射礼

第五章 娱乐礼仪——投壶

 

第一节 东周时期:投壶礼的肇始与发展

第二节 秦汉时期:投壶礼的深入推广与性质转变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投壶娱乐化的巅峰

第四节 唐宋时期:投壶礼的复兴

第五节 元明清时期:投壶活动的衰落

第六章 举行射礼和投壶的意义

 

第一节 举行射礼的意义

第二节 举行投壶的意义

附 录

 

附录一 甲骨、金文、简帛著录简称

附录二 射器及其功能汇总表

参考文献

 

后 记






21

《中国早期都邑的形成与都邑形态研究》

(滑动查看更多)


编著:张国硕等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出版时间:2023-12

定价: 198.00元

ISBN:978-7-5227-2783-7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早期都邑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对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轨迹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对中国早期都邑的形成发展与类属、主要都邑的延续年代、设都制度、都邑选址与规划布局、军事防御、建造技术、都市生活等形态进行深入研讨。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阐释与界定

第二节 研究历史与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目的、意义与研究思路、方法

第四节 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轨迹

第二章 早期都邑的形成发展与类属

第一节 早期都邑认定的标准

第二节 都邑的起源

第三节 早期都邑的形成

第四节 早期都邑的发展

第五节 早期都邑的类属

第三章 早期都邑的延续年代

第一节 如何确定早期都邑的延续年代?

第二节 龙山时代主要都邑的延续年代

第三节 夏代主要都邑的延续年代

第四节 商代主要都邑的延续年代

第四章 早期都邑的设都制度

第一节 一都制

第二节 主辅都制

第三节 都邑离宫别馆的配置

第五章 都邑选址与规划布局形态

第一节 都邑选址

第二节 都邑规划

第三节 都邑布局

第四节 都邑规划布局特点

第六章 都邑军事防御形态

第一节 军事防御设施的种类

第二节 军事防御模式

第三节 主要都邑的军事防御体系

第七章 都邑建造技术形态

第一节 城垣与护城壕的建造技术

第二节 房屋建筑的建造技术

第三节 墓葬的建造技术

第四节 仓储建筑的建造技术

第五节 水利设施的建造技术

第八章 都邑生活形态

第一节 手工业形态

第二节 农业形态

第三节 货物流通与商业形态

第四节 精神文化形态

第九章 结语

一 有关概念定义

二 中国早期都邑的孕育形成与都邑类属

三 早期都邑的发展阶段与延续年代

四 早期都邑的设都制度

五 早期都邑的选址与规划布局形态

六 早期都邑的军事防御形态

七 早期都邑的建造技术形态

八 早期都邑的都市生活形态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22

《前漢官僚機構の構造と展開》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福永善隆

出版社:汲古书院

出版时间:2024-3

定价:15400.00円

ISBN:978-4-7629-6080-2



内容简介:

2009年に九州大学に提出された著者の博士論文をもとに、監察制度にとどまらない前漢官僚機構の総体的な構造の解明を試みるべく、大幅に改訂した一冊。



目录:

序章

秦漢史研究の状況と課題――制度史研究を中心として――

第一章

前漢後半期における中央監察の実態

第二章 

前漢における丞相司直の設置について――丞相制の展開と関連して――

第三章 

前漢武帝期における中央支配機構の展開――所謂御史大夫と御史中丞の分化をめぐって――

第四章

前漢後半期における丞相の政治的位置づけ――丞相の職責における礼制的側面を中心として――

第五章 

前漢官僚機構における御史制度の展開

第六章 

前漢刺史再考――武帝期における刺史の設置を中心として――

第七章 

前漢後半期における御史と尚書――監察制度の展開から見た――

第八章 

前漢における内朝の形成――郎官・大夫の変遷を中心として――

第九章 

漢代における尚書と内朝

第十章 

前漢後半期における官僚機構の構造の展開――尚書の展開と三公制の形成を中心として――

終章 

前漢における統一国家体制の展開と官僚機構の再編

参考文献一覧・初出一覧・あとがき・中文摘要・索引








信息来源:

汉语史与文献学微刊、古文字微刊、NADPH、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史与文献学微刊、上海书画出版社、中国考古网等。





 本公众号已于2022年1月更名为“南大古文字”。公众号由南京大学文学院古文字学专业主办,以发布南京大学古文字学强基班、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中心的学术资讯为主旨,同时也关注出土文献与古文字学界的新闻动态。感谢广大师友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敬请继续垂注!


END


南大古文字
南京大学文学院古文字强基班、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中心:关注业内动态,传递优质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