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文强搜书记 | 2024年6月所见新书简录

文摘   2024-07-31 14:00   江苏  

弁言:

本公众号自2022年10月起正式推出“南大文强搜书记”推文栏目。将于每月月末发布前月所见与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以及先秦秦汉历史、考古、文献、语言相关的新书简讯,以供读者参考。

本栏目为南京大学文学院古文字学强基班的本科生学术实践活动之一,书讯完全由强基班本科生同学搜集整理,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学术动态,熟悉业内前沿。其中内容难免存在遗漏舛误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同时,为了更好增进学生能力,提高文章水平,竭诚欢迎业内各位专家学者、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提出您的宝贵建议!我们会不断修正、改进。

本次推出2024年6月所见书目共25本,简目如下:


1.《广雅疏证》

2.《淮南子校释》

3.《出土文献与中古史探研》

4.《满世界寻找敦煌》

5.《史记会注考证校补》

6.《神器有命——汉帝国的神圣性格及其崩解》

7.《寻找消失在沙漠深处的文明:楼兰、鄯善考古研究》

8.《出组卜辞与殷商史事钩沉》

9.《郑州商城与王畿区域聚落考古研究》

10.《〈岳麓书院藏秦简(伍)〉疏证》

11.《简帛书籍叙录》

12.《西汉官吏的选任与迁转》

13.《书契万象:中国文字博物馆馆藏精品图录》

14.《简帛有声——出土简帛的文献学研究》

15.《肩水金关汉简校释》

16.《诗经小学二种》

17.《金石相磨:斯是斋题跋集》

18.《商周若干丧葬礼俗研究》

19.《先秦社祭研究》

20.《两周秦汉礼典相关出土文献考疑》

21.《〈古籍整理概论〉旁征》

22.《西戎:东周时代戎族史迹的考古学探索》

23.《殷墟有字甲骨钻凿布局与占卜形式探研》

24.《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理论与方法》(第2版)

25.《汉代四家〈诗〉比较研究》



01

《广雅疏证》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清〕王念孙撰,郎震校点,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编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1

定价:330.00元

ISBN:978-7-301-34568-9



内容简介:

《广雅疏证》,清代王念孙撰。《广雅疏证》为训诂学名著,它通贯群书,推究文字、声音、诂训之间的联系,解决了大量训诂问题,在校勘方面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广雅疏证》版本主要有王氏嘉庆四年(1799)家刻本,其后多次修订重印。20世纪80年代以来,多家出版社先后影印了王氏家刻本,分别为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本、山东友谊书社影印本、江苏古籍出版社影印本、中华书局影印本。整理本有中华书局张其昀点校本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张靖伟、樊波成、马涛校点本。此次校点,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为底本,以《续修四库全书》本为校本,并他校诸多相关典籍。



点校者简介:

郎震,1976年8月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专业,获硕士学位。曾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工作。






02

《淮南子校释》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张双埭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24-9

定价:368.00元

ISBN:978-7-101-16599-9



内容简介: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收集资料集体编写而成的一部哲学著作,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本书内容牢笼天地,博极古今,是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军事、思想的重要典籍,也是探寻古代天文、历法、地理、物候、养生乃至文学、神话、民俗的宝藏,同时还是考察汉初语言的极珍贵的资料。

本书以正统《道藏》本为底本,以景宋本、王溥本等十二种有代表性的版本为校本加以校勘,并辑录庄逵吉、王念孙、孙诒让、杨树达、于省吾等众家注释。



作者简介:

张双棣,北京人,1944年2月生,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古代汉语及汉语史教学与研究。张双棣的汉语史研究的特点是注重专书语言研究,并注重将其与古籍整理研究相结合。主要著作有:《吕氏春秋词汇研究》、《淮南子用韵考》、《古汉语小字典》、《古汉语大字典》、《吕氏春秋史话》、《问学杂著》、《吕氏春秋词典》(合作)、《吕氏春秋译注》(合作)、《古代汉语字典》(主编)等,并参加《王力古汉语字典》的编写工作(执笔辰集、亥集)。







03

《出土文献与中古史探研》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凌文超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5

定价:156.00元

ISBN: 978-7-5227-3401-9



dsfsdfsdf

内容简介:

本书融合简帛、石刻、纸文书与传世文献考察从秦到唐的某些基层、个体以及边缘的历史面相,发掘了一些早已被人遗忘或忽视的历史,展现了历史的复杂性、偶然性与持续性,显示了出土文献在中国古代史研究方面的重要价值,同时还就出土文献研究中的一些疑难问题、理论方法、最新进展进行了深入精当的论述。



dsfsdfsdf

作者简介:

凌文超,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出土文献与秦汉魏晋南北朝史的教学和研究。著有《走马楼吴简采集簿书整理与研究》、《吴简与吴制》、《秦汉魏晋丁中制衍生史论》;与Brian Lander、文欣合著《State and Local Society in Third Century South China: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Excavated at Zoumalou, Hunan》,主编《中国中古史研究(吴简专号)》。



dsfsdfsdf

目录:

秦汉王朝对乡里族姓的规划与管理 / 1

秦汉时期的“里”“单”与“宗人”——从岳麓奏简“识劫案"说起 / 19

马王堆汉墓“箭道封域图”与秦汉里的制度性调整 / 36

江陵凤凰山9号汉墓三文书考证 / 45

西北汉简中所见的“庸”与“葆” / 62

汉西安平方位考 / 91

东汉侍廷里父老僤约束石券人名校订 / 97

出土文献与东汉史研究 / 106

走马楼吴简“隐核波田簿”的析分与缀连——再论陂塘形制和陂田兴复 / 113

孙吴嘉禾元年品市布入受簿综合整理与研究 / 156

孙吴临湘侯国中乡、模乡户品出钱簿综合整理与研究 / 222

麓山寺建寺年代再考 / 289

北魏羌人的姓名改革与华夏化 / 300

鲜卑四大中正与分定姓族 / 318

北魏罗宗夫妇墓志考释 / 330

吐鲁番文书《秀才对策文》与西凉立国之策 / 339

普林斯顿大学葛斯德图书馆藏唐天山县鸜鹆仓牒考释 / 360

何以“海角山头已遍耕”——读《惟王受年:从农业起源到秦帝国的中国政治生态学》 / 373

《初并天下——秦君主集权研究》读后 / 379

『后汉政治制度の研究』评介 / 383

踵事增华  导夫先路——读《五一广场东汉简牍册书复原研究》 / 386


参考文献 / 400

后记 / 421






04

《满世界寻找敦煌》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荣新江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24-5

定价:98.00元

ISBN: 978-7-101-16608-8



内容简介:

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后不久,数万件敦煌文物文献被英、法、俄、日等国一些“考察”“探险”者骗取、掠夺,致使流散,约五万件分藏于十多个国家的四五十个机构及一些私人藏家手中。

作者首次全面梳理自己四十年来满世界寻找敦煌文献的经历,其中记述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有寻找的艰辛,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不少独到的心得与感悟。本书不仅是一份一流学者的学术成长记录,也是国际敦煌学学术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本书文字明白晓畅,故事与知识融合,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是极佳的敦煌学入门读物;对于专业读者来说,也可从作者的治学态度和治学路径中得到激励与启发。



作者简介:

荣新江,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兼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入选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英国学术院通讯院士。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外关系史、丝绸之路、隋唐史、西域中亚史、敦煌吐鲁番学等。著有《归义军史研究》《敦煌学十八讲》《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隋唐长安:性别、记忆及其他》《敦煌学新论》《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唐宋于阗史探研》《从张骞到马可·波罗——丝绸之路十八讲》《吐鲁番的典籍与文书》《从学与追念》等。



目录:

序 从莱顿出发

一 初访英伦的敦煌渊薮

为什么要去英伦

奔向伦敦

初窥敦煌宝藏

印度事务部图书馆和英国博物馆的收

剑桥拜访贝利教授

二 初窥巴黎的敦煌石室佚书

何谓“敦煌石室佚书”

与张颂南“对开”

左景权与吴其昱的热心

438小组的“鸿门宴”

法国国家图书馆的收获

拜访学人和购买图书

三 穿行于汉堡与柏林之间

汉堡走访恩默瑞克教授

不莱梅海外博物馆之行

初访德藏吐鲁番文书

寻找《丝绸之路沿线的中亚艺术》

东柏林偶遇《弥勒会见记》

难忘的Büchen小站

四 从哥本哈根到斯德哥尔摩

童话般的哥本哈根

丹麦的敦煌写

斯文·赫定的和田探险和他的收集品

于阗文书与吐鲁番仕女画

马达汉收集品的遗憾

五 走访散落在东瀛的遗珍

坐船去日本

大谷探险队与龙谷大学藏大谷文书

藤井有邻馆的秘藏

京都国立博物馆藏卷的真伪

书道博物馆的丰富宝藏

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的敦煌写卷

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大谷收集品

六 从羽田亨纪念馆到杏雨书屋

走访静嘉堂文库的惊喜

天理图书馆的莫高窟北区文物

宁乐美术馆的热情款待

探访羽田亨纪念馆

李盛铎和他的收藏

杏雨书屋——敦煌的最后宝藏

七 再访英伦未刊宝藏

 去英国图书馆做敦煌残卷编目工作

从经帙中揭出来的重要文书

碎片中的遗珍

英伦其他收获

再访法京的敦煌宝库

八 从列宁格勒到圣彼得堡

从伦敦硬闯列宁格勒

列宁格勒聚集的敦煌等地出土宝藏

在列宁格勒东方文献研究所抄书

后续走访圣彼得堡的收获

艾米塔什博物馆的西域美术

莫斯科列宁图书馆的徐松藏书

九 再访两德统一后的柏林“吐鲁番收集品”

德国“吐鲁番探险队”收集品

印度艺术博物馆的吐鲁番丝路宝藏

寻找《安周碑》

德藏吐鲁番文书的老照片和“新”文书

柏林科学院吐鲁番研究所的友情

德国其他地方的敦煌于阗收藏

十 追寻美国各地的吉光片羽

耶鲁、哈佛及其他藏品

普林斯顿大学收藏的敦煌吐鲁番文书

弗利尔美术馆的于阗公主供养画像

十一 敦煌“劫余”录:中国各地藏品拾珍

从京师图书馆到国家图书馆的敦煌收藏

从文津街到白石桥

国图藏“劫余”之外的浏览

满中国寻找散藏敦煌文献

十二 重聚高昌宝藏

吐鲁番的地下宝藏

走访新疆博物馆收藏的吐鲁番文书

整理吐鲁番博物馆的“新获出土文献”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黄文弼文书及其他

中国国家图书馆“敦煌遗书”中的吐鲁番文献

重聚高昌宝藏——旅顺博物馆藏卷和散藏吐鲁番文书

附录一 重新发现《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及其流失海外

重新发现英国、爱尔兰藏《永乐大典》的经过

新发现《永乐大典》的影印与价值

余论

附录二 斯卡奇科夫所获汉籍管窥

斯卡奇科夫其人其事

斯卡奇科夫所获汉籍的捐赠与早期调查研究

《斯卡奇科夫所藏汉籍写本和地图题录》

笔者的调查和管窥

寻访年表(1984—2023)

图版目录

参考文献






05

《史记会注考证校补》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日)水泽利忠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2

定价:128.00元

ISBN:978-7-5732-0967-2



内容简介:

《史记会注考证校补》由日本学者水泽利忠著成,共一百三十卷,是对《史记会注考证》最全面的补充校订和总结性的研究成果。《史记会注考证》是继三家注后对《史记》的大规模整理与研究,对文本注释和史事考辨有集大成之功,成果斐然。但其在资料蒐集、文字训诂、底本选择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史记会注考证校补》便针对其不足而撰。

水泽利忠是日本著名汉学家,他以《史记会注考证》为底本,对《史记》正文及三家注进行了缜密的比勘和校订。该书补充大量《史记会注考证》没有采用的校雠资料,将中、日所藏《史记》古抄本及各种有代表性的刻本几乎全部囊括。书末附录了水泽利忠《〈史记〉文献学研究》,这也是此部专著的首次翻译。其对日本所藏《史记》古写本和刻本有详细的解说,对宋代以来的各种《史记》版本多有论述,澄清其系统和源流。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史记会注考证校补》,也为研究《史记》版本源流和校勘《史记》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线索。

《史记会注考证校补》可称《史记》校勘的集大成之作。本书与《史记会注考证》,几乎将《史记》诸本异文网罗殆尽。



作者简介:

作者水泽利忠,日本著名汉学家,生前历任日本东京教育大学兼职讲师,巢鸭高等学校专职讲师,国立群马工业高等专门学校名誉教授,群马县立女子大学名誉教授,文教大学文学部教授。水泽先生一生致力于《史记》研究,撰有《新编史记考异》《关于史记古钞孝景本纪》《史记古文考》等论著。他一生中倾注心血最多、影响最大的是《史记会注考证校补》。

整理者杨海峥,北京大学古典文献学教授、教研室主任。著有《日本〈史记〉研究论稿》、《中华古典名著读本》之《〈史记〉〈汉书〉卷》等,参与编著《史记论丛》《史记研究集成》等,发表过关于《史记》的论文二十余篇。杨教授还主持了《史记会注考证》的整理。该书甫经出版,受到学术界的广泛欢迎,是《史记会注考证》最便使用的版本。杨教授多年致力于先秦两汉文献,尤其是《史记》的文献学研究。



目录:






06

《神器有命——汉帝国的神圣性格及其崩解》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冯渝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6

定价:138.00元

ISBN:978-7-5228-1906-8



内容简介:

“神圣汉帝国”的证成,关键在于深掘当时人的感知和体认,本书即围绕原始道教的成立、汉魏禅代的发生与汉家秩序的崩解所展开的一次“心灵考古”。为消弭“汉家”构造中的家、国对立,谶纬以其超验的神圣叙事“为汉制法”,由此达成融通公、私的“天下一家”构想,“汉家”遂成为天下人的信仰空间。因为解灾除厄、归命汉家的普遍强烈愿望,“致太平”不仅成为贯通汉末经学、谶纬、道教的知识基础与共同主旨,也成为士人、隐逸、宗教群体的行动指南与价值归宿,还是促成汉魏禅代及汉家秩序解体的思想和信仰要素。以汉帝国神圣性格为轴心,思想与历史交互推进,渐次展开为汉家→王汉→师汉→辅汉→代汉→忆汉的演进轨迹,浮现出谶纬神学、原始道教与汉家德运终始的内在逻辑。



目录:

序章  发掘中国古代帝国的神圣性格

       第一节  古史理解的另一种可能

       第二节  从“古代”跨向“中古”的汉末

       第三节  汉亡的学说史概览

       第四节  “汉家”与谶纬研究的启示及盲区

       第五节  问题焦点、主要思路与方法论说明


第一章  汉家:神圣帝国的经纬架构与天命竞夺

       引言  “汉家”之公如何可能?

       第一节  “汉家”语意再检证

       第二节  谶纬对“汉家”神学内蕴的扩充与整合

       第三节  圣汉统天:作为信仰空间的“汉家”

       第四节  王莽符命篡汉与新莽理想

       第五节  “白水真人”复汉与“汉家”中兴

       结语  受命建家:宗教想象与天下一“家”


第二章  王汉:汉末经学通纬旨趣与党祸缘起

       引言  宗经尊古抑或为汉制法?

       第一节  郑玄经学世界构成中的谶纬要素

       第二节  何休的灾异、谶纬思想与“公羊三世说”

       第三节  澄清天下:汉末游学与士林统一价值的结成

       第四节  考会群心:君民互动与皇权合法性建构

       第五节  民意操控、皇权危机与党锢之祸

       结语  天命与民意之间的汉代皇权


第三章  师汉:原始道教的官僚性特质与乌托邦追求

       引言  原始道教的“官僚性”谜题

       第一节  五斗米道组织形态对汉代国家构造之效法

       第二节  太平道神灵世界的构筑与汉家制度

       第三节  中古道教传授仪对汉代皇帝即位礼之化用

       第四节  成汉政权的汉家认同与宗教乌托邦实践

       结语  神圣“汉家”与原始道教的理想国诉求


第四章  辅汉:“致太平”思潮与黄巾初起动机考

       ——兼论原始道教的国家宗教性格

       引言  “太平”与“革命”

       第一节  学说史的论争焦点

       第二节  范晔《后汉书》对黄巾之乱的认识与书写

       第三节  汉末的“太平”追求与《太平经》之救世神学

       第四节  由“佐命”而“更命”:黄巾的神学变迁轨迹

       第五节  佐君致太平:天子与天师的神性互补

       第六节  原始道教的国家宗教性格

       结语  汉魏之际的政治神学与社会运动


第五章  代汉:汉末隐逸的知识构成与政治影响

       ——黄巾拜郑玄事表微

       引言  远离政治中心的政治象征

       第一节  朝野之间:先秦至东汉初的隐逸思想与实践

       第二节  黄巾拜郑玄事的历史隐义

       第三节  汉末学、术交融与隐逸的知识构成

       第四节  隐逸的神秘内涵与汉末崇隐之风

       第五节  汉末隐逸的社会角色与政治参与

       结语  儒、道交涉与学、术共融


第六章  忆汉:中古时期的神圣姓氏与历史脉动

       引言  姓氏名号背后的荣耀与悲情

       第一节  汉家的光影:刘、李、张氏神化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神圣姓氏与中古权力角逐

       第三节  “道化四夷”与中古时期的蛮民改姓

       第四节  佐国扶命:中古时期的“汉家”记忆

       结语  汉家、道教与中古心灵秩序


终章  天讫汉祚:谶纬神学、原始道教与汉家德运终始

       第一节  游侠•党人•“妖贼”•隐逸

       第二节  经学、谶纬、道教之交互推进及其历史影响

       第三节  天命史观与汉魏禅代的神学逻辑

       第四节  天崩道裂:绝对价值陨落与多重权威崛起


补论  神都长安:天子之居与汉代大众信仰

       第一节  宗庙与天命:两汉之际长安神圣性的移易

       第二节  长乐未央:“行西王母诏筹”运动的宗教诉求

       第三节  生属长安:神都记忆及其对大众信仰之形塑

       结语  “神汉”之都


参考文献

       初出一览

       索引

       后记






07

《寻找消失在沙漠深处的文明:楼兰、鄯善考古研究》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王炳华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5

定价:148.00元

ISBN:978-7-5598-6851-0



目录:

  • 汉匈角力,拓出华夏历史新篇章(代序)

辑一 罗布淖尔考古与楼兰-鄯善史研究

  • 罗布淖尔考古与楼兰-鄯善史研究

  • 我所亲历、了解的罗布淖尔考古碎片

  • 居卢訾仓故址研究

  • 伊循故址新论

  • 若羌县古代文化遗存考察

  • 汉晋西域所见汉文简牍探究(王炳华、刘子凡)

  • 楼兰古国兴衰与环境变迁的考察

辑二 尼雅考古与精绝历史研究

  • 尼雅考古新收获

  • 尼雅考古收获及不足——20世纪尼雅考古反思

  • 尼雅考古与精绝历史研究

  • 尼雅95一号墓地3号墓发掘报告

  • 精绝王陵考古二三事

  • 后贵霜流亡贵族在精绝——尼雅出土佉卢文透示的部分历史信息

  • 椸考——兼论汉代礼制在西域

  • 精绝服饰中的时代精神

  • 也释“琅玕”

  • 后顾可助益前瞻——再想“尼雅考古”与“精绝文明”

辑三 从新疆考古看丝绸之路的开拓、变化、奉献

  • 引言

  • 汉代以前的欧亚内陆交通

  • 丝绸之路新疆段路线变迁

  • 南、中、北道史迹扫描

  • 三道之间

  • 丝绸之路考古几点新收获

  • 后记(498)






08

《出组卜辞与殷商史事钩沉》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韩文博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5

定价:128.00元

ISBN:978-7-5732-1094-4



内容简介

出组卜辞绝大多数为祭祀卜辞,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卜辞,如“卜王辞”“王出行”“王西言”卜辞等。本书在精确分类与断代的基础上,主要对殷商祖庚祖甲时期的人物事迹、丧葬礼仪、出组一类卜辞的年代上限、新见宾出同文卜辞以及与商王行迹密切相关的“王西言”卜辞所见史事等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为准确认识殷商中期有关政治制度及历史事件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韩文博(1989—),甘肃礼县人,历史学博士。现任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大学古文字与先秦史研究中心专职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古文字学、先秦考古。



目录

凡例


绪论

一、出组卜辞概论

二、出组卜辞研究概况


第一章 从出土坑位申论出组一类卜辞的年代上限

第一节 出组一类卜辞年代上限问题概述

第二节 出组一类卜辞的出土及其年代

小结


第二章 新见宾出同文卜辞的整理与研究

第一节 宾出同文卜辞研究概况

第二节 新见宾二、出一同文卜辞的整理与研究

第三节 宾出同文卜辞的年代研究

小结


第三章 “王西言”类卜辞与殷商史事钩沉

第一节 “王西言”卜辞的搜集与整理

第二节 “王西言”卜辞与商代的占梦

第三节 “王西言”卜辞与商王祖甲的政治形象

小结


第四章 出组卜辞“小”身份考

第一节 “小”其名之辨

第二节 “小”为武丁之妃“妣癸”说

小结


第五章 “卜王辞”与商王祖甲行迹考辨

第一节 出组二A类卜王辞的排谱系联

第二节 出组二B类卜王辞的排谱系联

第三节 卜王辞所见商王祖甲行迹考辨

小结


第六章 “小殟”卜辞所见殷商丧葬礼仪初窥

第一节 “小殟”卜辞的排谱系联

第二节 “小”的丧礼及丧期

第三节 “小”的庙号及身份

小结


第七章 从出组卜辞看祖甲改制及相关问题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祖甲改制的真实性质疑

第三节 出组卜辞与《史记》三报世次小议

小结


附录

一、排谱系联所据干支年份推算表

二、出组卜辞分类总表

三、引书简称表


参考文献

后记






09

《郑州商城与王畿区域聚落考古研究》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侯卫东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2

定价: 118.00元

ISBN:978-7-5227-3235-0



内容简介:

本书勾勒了郑州商城及王畿区域夏商时期考古学文化传统的演变图景,树立了区域聚落考古研究的考古学文化编年框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郑州商城的形成过程及城市化进程,进而将郑州商城放在王畿区域的视野内讨论聚落变迁和社会重组问题。本书提出,郑州商城从肇建之前到失去王都地位的过程中,王畿区域聚落变迁及其反映的社会重组对都邑的发展演变有明显的响应。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郑州商城王畿区域的地理与人文背景

第二节 郑州商城王畿区域聚落考古研究的学术意义


第一章 郑州商城王畿区域的文化传统

第一节 郑州商城考古学编年与文化传统研究史

一 郑州商城考古学编年研究史

二 郑州商城考古学文化传统研究概况

第二节 郑州商城考古学编年标尺

第三节 郑州商城考古学文化构成的演变

一 二里头文化与二里岗文化过渡期

二 典型二里岗期早段

三 典型二里岗期晚段

四 白家庄期

五 郑州商城考古学文化构成的历时性变化

第四节 郑州商城和小双桥商都的高规格陶器

一 陶器上的兽面纹

二 陶龟

三 原始瓷、 印纹硬陶

第五节 望京楼商城考古学文化构成的演变

一 二里头文化与二里岗文化过渡期

二 典型二里岗期早段

三 典型二里岗期晚段

四 白家庄期

第六节 郑州商城王畿区域的文化传统

一 二里头文化与二里岗文化过渡期

二 典型二里岗期

三 白家庄期


第二章 郑州商城的形成过程与城市化进程

第一节 郑州商城肇建之前的聚落基础

第二节 郑州商城肇始阶段的布局

一 郑州商城小城肇建与宫城形成的年代

二 郑州商城大城营建与内城形成的年代

三 郑州商城肇始阶段宫城的布局

四 郑州商城肇始阶段的居住点

五 郑州商城肇始阶段的总体布局

第三节 郑州商城定局阶段的布局

一 郑州商城外城的营建

二 郑州商城定局阶段宫城的布局

三 郑州商城定局阶段的手工业作坊

四 郑州商城定局阶段的墓葬和祭祀遗存

五 郑州商城定局阶段的总体布局

第四节 郑州商城鼎盛阶段的布局

一 郑州商城鼎盛阶段宫城的布局

二 郑州商城鼎盛阶段内城的重要遗迹

三 郑州商城鼎盛阶段外城的重要遗迹

四 郑州商城鼎盛阶段的总体布局

第五节 郑州商城的形成过程与城市化进程


第三章 郑州商城与小双桥商都的关系

第一节 郑州商城稳静阶段的布局

一 铜器关联的高规格遗存

二 陶器关联的居住点

三 郑州商城稳静阶段的总体布局

第二节 小双桥商都的布局

一 小双桥商都的范围和总体布局

二 宫城的布局

三 小双桥商都的总体布局

第三节 郑州商城和小双桥商都的关系


第四章 郑州商城王畿区域的聚落与社会

第一节 郑州商城肇建之前王畿区域的社会背景

一 郑州商城肇建之前王畿区域聚落概况

二 郑州商城王畿区域形成的社会背景

第二节 郑州商城肇始阶段王畿区域的社会重组

一 郑州商城肇始阶段王畿区域聚落概况

二 郑州商城肇始阶段王畿区域的社会重组

第三节 郑州商城王畿区域典型二里岗期的社会结构

一 郑州商城王畿区域典型二里岗期聚落概况

二 郑州商城王畿区域聚落的社会结构

第四节 郑州商城王畿区域白家庄期的聚落与社会

一 郑州商城王畿区域白家庄期聚落概况

二 郑州商城王畿区域聚落对王都重新组织的响应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287)






10

《〈岳麓书院藏秦简(伍)〉疏证》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 朱红林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3-12

定价:128.00元

ISBN:978-7-5732-1011-1



内容简介:

《岳麓书院藏秦简(伍)》是继《岳麓书院藏秦简(肆)》之后出版的岳麓秦简中又一批珍贵的法律资料,共收録竹简337枚,内容主要是秦令,间或有秦律的内容。《岳麓伍》的疏证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重新审视简牍文字的隶定与句读。标点的恰当与否,往往会第一时间对研读者的理解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同的标点位置,有时甚至会产生截然相反的认知效果。(二)修正或补充原注,新增关键词词注释。作者结合原始的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资料以及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对整理小组的注释及简文中未被注释的关键制度进行详注。对于不恰当或值得商榷的注释,将在疏证中加以深入辨析,积极提出有参考价值的意见。(三)秦令白话译文。对本卷岳麓秦简简文进行白话文翻译,使更多的人,包括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了解岳麓秦简的基本内容,使更多有兴趣的人加入岳麓秦简的研究队伍中。



作者简介

朱红林,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进行先秦秦汉礼制文献、出土秦汉简牍律令、秦汉法制史等方面的整理和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已经出版《〈周礼〉中商业管理制度研究》(2003)、《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集释》(2005)、《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研究》(2008)、《〈岳麓书院藏秦简(肆)〉疏证》(2021)四种,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11

《简帛书籍叙录》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 于茀

出版社: 科学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4-5

定价: 198.00元

ISBN: 978-7-5228-3654-6



内容简介:

本书以2024年之前出土并已正式公布的战国秦汉简帛书籍为叙录对象,涉及敦煌汉简、居延汉简、悬泉汉简、银雀山汉简、北大汉简、乌程汉简、天回汉简、睡虎地汉简、马王堆帛书、北大秦简、郭店简、包山简、望山简、新蔡简、上博简、清华简、安大简等等,按照传统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进行分类,并对子部做出调整(如析出墨家),以书籍写作时间或出土先后为序,一般先描述其出土信息,然后著录其简帛形制、字数等,再叙述简帛文献的基本内容,记录原简收藏地,最后对具体文献的资料价值和学术价值进行评价。或引述各家意见,或申述自家判断,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皆有文献可征。总体而言,本书对目前已刊布的简帛书籍文献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著录,将大大便利简帛研究及相关学科研究的开展与推进。



作者简介:

于茀,1964年生,男,黑龙江肇东人,文学博士,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出土文献与古代学术研究中心主任、龙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从事出土文献、古典文献学及文艺学研究。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省社科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多项,出版《金石简帛诗经研究》等学术著作五部,在《文物》《复旦学报》《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等学术期刊发表《新蔡葛陵楚墓竹简中的繇辞》《楚简〈周易〉革卦“改日”考释》《从〈诗论〉看〈关雎〉古义及分章》等学术论文四十余篇,曾获得第十二次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第八届全国优秀青年读物奖一等奖等奖励。著作曾入选2002年全国优秀畅销书,首届知识工程推荐书目;论文入选《2023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一书。





12

《西汉官吏的选任与迁转》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黄怡君

出版社:台大出版中心

出版时间:2024-5

定价:NTD840.00元

ISBN:9789863508373



dsfsdfsdf

内容简介:

汉代人才辈出,有才干的基层小吏可晋升至公卿,颇为后世论史者称道。本书分析官吏经由各种途径升迁的难易度,以及循不同路径迁转的优劣迟速,藉此探讨汉代选拔人才的制度设计,解释当时如何疏通底层官吏的上升通道。

由于西汉为人事制度变化发展至稳定的关键期,又有较多出土数据,本书所论集中于此时期。全书对西汉政府展开体系性的考察,分为郡县属吏、郡县长吏、郎吏及公府属吏、宫廷内部官职、地方二千石、九卿、三公几个部分,分别考察各类职位的迁除途径及选任标准,以及它们所组成的不同迁转路径,解析任不同类别官职对官吏职涯发展的意义。

本书梳理帝制中国早期官僚人事制度的运作,为中国后世的人事制度提供参照基础。



dsfsdfsdf

作者简介:

黄怡君,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现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博士级研究人员。研究领域为秦汉政治史、制度史,曾在《台大历史学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等刊物发表论文。获2018年余英时先生人文研究奖博士论文写作奖、2021年国科会博士后研究人员学术研究奖。



dsfsdfsdf

目录:

圖次

表次

導論

第一節 西漢政府組織的特點

第二節 西漢的升遷制度

第三節 漢代官吏的遷轉路徑

第一章 郡、縣屬吏的遷轉

概說

第一節 功次升遷

第二節 縣屬吏、郡屬吏遷補縣長吏的途徑

第三節 縣屬吏遷補郡屬吏的途徑

第二章 郡、縣長吏等二百石至千石官職的選任及遷轉

概說

第一節 西漢縣長吏、郡國佐官、都官的秩級

第二節 西漢郡縣長吏、都官令長的來源及升遷途徑

第三節 升遷制度的設計與升遷過程可能遭遇的瓶頸

第三章 郎吏、公府屬吏的來源與遷轉

概說

第一節 郎吏、謁者的來源與遷轉

第二節 公府屬吏的選任與遷轉

第四章 特殊官職的選任與遷轉

概說

第一節 論議官

第二節 祕書官

第三節 監察官

第四節 宿衛官

附論中央二千石官的選任

第五章 中朝加官的選任與遷轉

概說

第一節 侍中、中常侍

第二節 給事中、諸吏

第三節 左右曹(諸曹)

第四節 其他加官

第六章 地方二千石的選任與遷轉

概說

第一節 官吏升遷至太守、國相的路徑

第二節 王國二千石官、郡太守與都尉的選任及遷轉

第七章 九卿的選任、遷轉與其排序的形成

概說

第一節 本章所論的上卿、九卿範圍

第二節 西漢前半期九卿的選任

第三節 西漢後半期九卿的選任與遷轉

第四節 西漢後半期中朝將軍的選任與遷轉

第五節 西漢後半期任官資歷以外影響公卿選任的因素

第八章 丞相、御史大夫、大司馬的選任與西漢末年三公官制的變化

概說

第一節 御史大夫的選任

第二節 丞相的選任

第三節 大司馬的選任

第四節 三公官制與上卿以上遷轉路徑的變化

結論

徵引書目

索引






13

《书契万象:中国文字博物馆馆藏精品图录》

(滑动查看更多)



主编:黄德宽、刘纪献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2

定价:268.00元

ISBN:978-7-5738-1224-7



内容简介:

中国文字博物馆于2009年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开馆前后,该馆的文物征集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馆藏文物日渐丰富。该书精选中国文字博物馆部分馆藏文物,将其按照甲骨、青铜、陶器、砖瓦、石器、玉器、竹木、拓片等进行分类整理,以图录的形式进行展示。书中收录的文物,每件都有其独特的代表性;同时,文物上的文字也反映了中华文明强大的创造力、生命力,以及中华文明与文字文化一脉相承的发展历史。



编者简介:

黄德宽,安徽广德人。现为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并担任教育部、国家语委“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首席专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语言文学学部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语言学科召集人,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咨询委员,中国文字学会会长,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

刘纪献,河南内黄人。曾任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



目录:

甲骨/001

青铜器/013

钱币/057

玺印符牌/069

陶瓷/075

砖瓦/093

石器/099

玉器/123

竹木/129

纸质/143

绢帛/163






14

《简帛有声——出土简帛的文献学研究》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刘国忠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5

定价:98.00元

ISBN:978-7-302-66156-6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作者多年从事出土简帛研究的文章,属于简帛学研究领域的前沿性成果。作者对于侯马盟书、张家山汉简、五一广场东汉简等出土文献都做过较为深入的研究,尤其致力于清华简的保护、整理与研究。本书从文献学的角度,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出土简帛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如“文王称王”“武王受命”“周公居东”等,本书的读者对象是文史爱好者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



作者简介:

刘国忠,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简帛学与中国古代史,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华简与儒家经典的形成发展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史研究》《文物》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刘国忠从清华简入藏之初即参与了清华简的保护、整理与研究工作,熟悉清华简方方面面的情况,著有《走近清华简(增补版)》等。



目录:

简帛学:古代文史研究的新增长点/1

对于简帛学建设的几点思考/4

流散简帛资料的整理及其学术价值/9

清华简的保护、整理与研究/14


李学勤先生与清华简/41


清华简的文献特色与墓主身份蠡测/59

清华简《赤鹄之集汤之屋》与伊尹间夏/63

清华简《傅说之命》别解/71

《傅说之命》梦境试析/75

清华简《程寤》与“文王受命”/84

从清华简《程寤》看《大诰》篇的一处标点/88

清华简《命训》研究/93

清华简《命训》与先秦两汉时期的三命之说/106

《保训》与周文王称王/116

清华简《保训》与周文王事商/120

周文王称王史事辨/128

《尚书·酒诰》“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解/136

也谈清华简《厚父》的撰作时代和背景/143

据清华简释《中庸》“武王末受命”/151

试析清华简《金縢》篇名中的称谓问题/157

清华简《金縢》与周公居东/162

从清华简《金縢》看传世本《金縢》的文本问题/167

清华简《皇门》“事”解/177

清华简与西周史研究/183

从清华简《系年》看周平王东迁的相关史实/198

《春秋》始于隐公新解——以清华简《系年》为切入点/206

清华简《管仲》初探/228

清华简《治邦之道》初探/234

从清华简《系年》看齐长城的修建/241

——兼说甲骨文中的/246

清华简《天下之道》“”字新释 /251


侯马盟书数术内容探论/255

《越书·记军气》篇试论/262

帛书《式法》“徙”篇试论/274

马王堆帛书《刑德》乙篇再探/280

读长沙五一广场所出东汉简札记(二则)/298

长沙东汉简所见王皮案件发微/302

五一广场东汉简王皮运送军粮案续论/307

从长沙五一广场所出木牍看东汉的度田/312

五一广场东汉初四年诏书简试论/321


评《简帛数术文献探论》/329

杜勇教授《清华简与古史探赜》读后/333

读《简帛学理论与实践》第1辑/335


后记/338






15

《肩水金关汉简校释》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李洪财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24-5

定价:368.00元

ISBN:978-7-101-16620-0



内容简介:

肩水金关汉简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甘肃肩水金关汉代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的一批珍贵文物,总计简数为10778枚,时间断代大致在西汉末至东汉初,按照内容分类,主要有文书类、册简类和历书类等,涉及公私文书、账簿、出入关情况登记、书信、历法等,是研究秦汉政治、历史、语言、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本书以中西书局于2011至2016年出版的五卷本《肩水金关汉简》为研究对象,按照相关简号顺序逐简核对文字,在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纠正误释、误缀,对一些重要的字词演变情况、典章制度、历史背景、人名地名等施以详细注释。另外,编制了《金关汉简所见郡国郡邑乡里表》《候官烽燧表》《金关汉简人名索引》作为全书附录。



作者简介:

李洪财,吉林大学古籍历史学(古文字学与敦煌学方向)博士,现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古文字与出土文献、俗字与敦煌文献、秦汉史研究,出版专著有《古代文字与文献研究论集》《汉代简牍草书整理与研究》《岳麓书院藏秦简(壹-叁)文字编》(合著)等,在《中国史研究》《文献》《文物》《敦煌研究》《中国书法》等刊物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目录:

前言

凡例

《肩水金关汉简(壹)》校释

肩水金关T1:1-318

肩水金关T2:1-106

肩水金关T3:1-118

肩水金关T4:1-214

肩水金关T5:1-122

肩水金关T6:1-198

肩水金关T7:1-215

肩水金关T8:1-115

肩水金关T9:1-395

肩水金关T10:1-550

《肩水金关汉简(贰)》校释

肩水金关T11:1-31

肩水金关T14:1-42

肩水金关T15:1-29

肩水金关T21:1-501

肩水金关T22:1-157

肩水金关T23:1-1074

肩水金关T24:1-500

《肩水金关汉简(叁)》校释

肩水金关T24:501-1006

肩水金关T25:1-248

肩水金关T26:1-305

肩水金关T27:1-142

肩水金关T28:1-146

肩水金关T29:1-135

肩水金关T30:1-267

肩水金关T31:1-242

肩水金关T32:1-75

《肩水金关汉简(肆)》校释

肩水金关T33:1-91

肩水金关T34:1-50

肩水金关T35:1-16

肩水金关T37:1-1590

肩水金关H1:1-82

肩水金关H2:1-110

肩水金关F1:1-126

《肩水金关汉简(伍)》校释

肩水金关F2:1-49

肩水金关F3:1-636

肩水金关T4H:1-90

肩水金关73EJD:1-391

肩水金关72EJC:1-290;73EJC:291-680

居延大湾72EDAC:1-8

居延查科尔帖72ECC:1-83

附:居延查克尔帖72ECNC:1

居延地湾72EDIC:1-22

居延布肯托尼72EBS7C:1-5

居延布肯托尼72EBS79C:1-4

金关汉简所见郡国县邑乡里表

附:不知归属县乡里名表

候官烽燧表

金关汉简人名索引

附:残断未释人名检索表

引用文献






16

《诗经小学二种》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清]段玉裁撰,彭慧点校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3

定价:128.00元

ISBN:978-7-5732-1040-1



作者简介:

段玉裁(1735—1815),字若膺,号茂堂,江苏金坛人。清代经学家、小学家,师从戴震。曾任玉屏、巫山等地知县。段玉裁在文字、音韵、训诂方面成就极高,为清“《说文》四大家”之首,代表作有《六书音均表》《汲古阁说文订》《说文解字注》等书。在经学、校勘学方面也有一定贡献,著有《古文尚书撰异》《诗经小学》《毛诗故训传定本》《周礼汉读考》《仪礼汉读考》《经韵楼集》等书。

彭慧,1980年生,文学博士,郑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训诂学和词汇学研究。



目录:

點校説明/一


詩經小學三十卷

卷一 國風 周南/三

關雎/三 葛覃/六 卷耳/八 樛木/一〇 螽斯/一一 桃夭/一三 兔罝/一四 芣苢/一六 漢廣/一六 汝墳/一八 麟之趾/二一

卷二 召南/二三

鵲巢/二三 采蘩/二四 草蟲/二四 采蘋/二五 甘棠/二八 行露/二九 羔羊/三〇 殷其靁/三〇 摽有梅/三一 小星/三二 江有汜/三二 野有死麕/三三 何彼襛矣/三四 騶虞/三五

卷三 邶/三七

柏舟/三七 緑衣/三九 燕燕/四〇 日月/四〇 終風/四一 擊鼓/四二 凱風/四三 雄雉/四四 匏有苦葉/四四 谷風/四八 式微/五二 旄丘/五二 簡兮/五三 泉水/五四 北門/五五 北風/五六 靜女/五七 新臺/五八 二子乘舟/六〇

卷四 鄘/六一

柏舟/六一 牆有茨/六二 君子偕老/六三 桑中/六七 鶉之奔奔/六七 定之方中/六八 蝃蝀/七〇 相鼠/七〇 載馳/七〇

卷五 衛/七三

淇奥/七三 考槃/七七 碩人/七八 氓/八四 竹竿/八五 芄蘭/八七 河廣/八八 伯兮/八九 有狐/八九 木瓜/九〇

卷六 王/九一

黍離/九一 君子于役/九二 君子陽陽/九二 揚之水/九三 中谷有蓷/九四 免爰/九四 葛藟/九五 大車/九五 丘中有麻/九六

卷七 鄭/九七

緇衣/九七 大叔于田/九七 清人/九九 羔裘/一〇一 遵大路/一〇二 女曰雞鳴/一〇二 有女同車/一〇三 山有扶蘇/一〇三 蘀兮/一〇四 褰裳/一〇四 丰/一〇六 東門之壇/一〇六 風雨/一〇七 子衿/一〇八 揚之水/一〇九 出其東門/一一〇 野有蔓草/一一〇 溱洧/一一一

卷八 齊/一一三

雞鳴/一一三 還/一一四 東方未明/一一五 南山/一一六 甫田/一一六 盧令/一一七 敝笱/一一八 載驅/一一九 猗嗟/一二一

卷九 魏/一二三

葛屨/一二三 汾沮洳/一二五 園有桃/一二五 陟岵/一二五 伐檀/一二六 碩鼠/一二八

卷十 唐/一二九

蟋蟀/一二九 山有櫙/一二九 揚之水/一三一 椒聊/一三二 綢繆/一三三 有杕之杜/一三三 杕杜/一三四 采苓/一三四

卷十一 秦/一三七

車鄰/一三七 駟驖/一三八 小戎/一三九 蒹葭/一四一 終南/一四二 黄鳥/一四三 晨風/一四三 無衣/一四四 渭陽/一四五 權輿/一四五

卷十二 陳/一四七

宛丘/一四七 東門之枌/一四八 衡門/一四八 墓門/一四九 防有鵲巢/一五〇 月出/一五一 株林/一五三 澤陂/一五三

卷十三 檜/一五五

羔裘/一五五 素冠/一五五 隰有萇楚/一五六 匪風/一五七

卷十四 曹/一五九

蜉蝣/一五九 候人/一六〇 鳲鳩/一六二 下泉/一六三

卷十五 豳/一六五

七月/一六五 鴟鴞/一七三 東山/一七五 狼跋/一七九

卷十六 小雅 鹿鳴之什/一八一

鹿鳴/一八一 四牡/一八三 皇皇者華/一八四 常棣/一八六 伐木/一九〇 天保/一九一 采薇/一九三 杕杜/一九四 魚麗/一九四

卷十七 南有嘉魚之什/一九七

南有嘉魚/一九七 南山有臺/一九八 蓼蕭/一九九 湛露/二〇〇 彤弓/二〇〇 菁菁者莪/二〇一 六月/二〇一 采芑/二〇五 車攻/二〇八 吉日/二一二

卷十八 鴻鴈之什/二一五

庭燎/二一五 沔水/二一六 鶴鳴/二一六 祈父/二一七 白駒/二一八 黄鳥/二一九 我行其野/二二〇 斯干/二二〇 無羊/二二三

卷十九 節南山之什/二二五

節南山/二二五 正月/二二八 十月之交/二三一 雨無正/二三六 小旻/二三八 小宛/二四〇 小弁/二四一 巧言/二四四 何人斯/二四六 巷伯/二四七

卷二十 谷風之什/二五一

蓼莪/二五一 大東/二五二 四月/二五五 北山/二五七 無將大車/二五八 小明/二六〇 鼓鐘/二六一 楚茨/二六二 信南山/二六七

卷二十一 甫田之什/二七一

甫田/二七一 大田/二七三 裳裳者華/二七七 桑扈/二七八 頍弁/二七八 車舝/二七九 青蠅/二八一 賓之初筵/二八二

卷二十二 魚藻之什/二八五

魚藻/二八五 采菽/二八六 角弓/二八八 菀柳/二九一 都人士/二九一 采緑/二九二 隰桑/二九三 白華/二九三 瓠葉/二九四 漸漸之石/二九五 何草不黄/二九六

卷二十三 大雅 文王之什/二九七

文王/二九七 大明/二九九 緜/三〇二 棫樸/三〇八 旱麓/三〇九 思齊/三一〇 皇矣/三一一 靈臺/三一七 下武/三二〇 文王有聲/三二一

卷二十四 生民之什/三二五

生民/三二五 行葦/三三二 既醉/三三四 鳬鷖/三三五 假樂/三三六 公劉/三三八 泂酌/三四一 卷阿/三四二 民勞/三四四 板/三四五

卷二十五 蕩之什/三五一

蕩/三五一 抑/三五三 桑柔/三五七 雲漢/三六一 崧高/三六五 烝民/三六九 韓奕/三七〇 江漢/三七七 常武/三七八 瞻卬/三七八 召旻/三八〇

卷二十六 周頌 清廟之什/三八三

清廟/三八三 維天之命/三八四 維清/三八五 烈文/三八六 天作/三八六 昊天有成命/三八八 我將/三八九 時邁/三九〇 執競/三九〇 思文/三九一

卷二十七 臣工之什/三九三

臣工/三九三 噫嘻/三九三 振鷺/三九四 有瞽/三九四 潛/三九五 雝/三九六 載見/三九六

卷二十八 閔予小子之什/三九九

閔予小子/三九九 敬之/四〇〇 小毖/四〇〇 載芟/四〇一 良耜/四〇三 絲衣/四〇四 酌/四〇六 桓/四〇六 賚/四〇六 般/四〇七

卷二十九 魯頌/四〇九

駉/四〇九 有駜/四一四 泮水/四一五 閟宫/四一八

卷三十 商頌/四二五

那/四二五 烈祖/四二六 玄鳥/四二八 長發/四三〇 殷武/四三五


詩經小學録四卷

刻詩經小學録序/四三九

卷一 國風/四四一

卷二 小雅/四七九

卷三 大雅/五一一

卷四 頌/五三九


音序索引/1

筆畫索引/21






17

《金石相磨:斯是斋题跋集》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陈松长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5

定价:298.00元

ISBN:978-7-5326-6199-2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书法研究专家陈松长近年来的金石题跋近百件,分为全形拓、青铜器铭文、铜镜、兵器、钱币、造像、碑刻、砖铭、瓦当、砚台、竹刻十二类。相关原器物跨越三千年时空,既有商周时期厚重的青铜器,也有近年新制的竹扇骨;有古物新拓,有旧拓割裱,题跋均做于近年。多数题跋为作者一人独撰,也有师友酬唱合作完成者,还有在拓影商补笔作画者,内容涉及学术、文学、书法等诸多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性,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可以说是创作者的生命、生活和理念的感性显现与对象化的表达。



作者简介:

陈松长,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院长,研究员。中国秦汉史学会、楚文化研究会、汉画学会理事,马王堆帛书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湖南省史学会、湖南省博物馆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博物馆工作专家组、湖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成员,《简帛研究》杂志编委,《简帛研究译丛》副主编,《中国简帛集成》副主编。主要从事楚汉文化、楚汉简帛、玺印书法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出版有《湖南省博物馆藏古玺印集》、《马王堆汉墓文物》(合著)、《玺印鉴赏》、《马王堆帛书艺术》、《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何绍基种竹日记》(合编)、《帛书史话》、《简帛选粹》、《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简牍》、《马王堆帛书〈刑德〉研究论稿》、《马王堆帛书竹简文字编》等专著和论文。






18

《商周若干丧葬礼俗研究》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要二峰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8

定价:78.00元

ISBN:978-7-307-23926-5



目录:

緒論

一、研究内容及相關問题说明

二、學術史回顾


第一章 飯含

第一節 飯含的基本程序與商周主要口含物

一、先秦文獻中的“飯”與“含”

二、飯含的基本程序

三、商周口含物的種類、形制和數量

第二箭 商代飯含及其淵源

一、二里頭至商代早中期的飯含及其淵源

二、商代晚期飯含葬俗的發展

第三節 西周飯含的流行

一、周人飯含的起源——先周时期

二、飯含葬俗的進一步擴張——西周早期

三、飯含葬俗的顶峰——西周中期

四、口含物的多元化——西周晚期

第四節 商周飯含的基本特徵

一、東周飯含初探

二、商周飯含的等级、地域、族屬差异

三、商周飯含的性别及年龄特徵

小結


第二章 喪葬用牲

第一節 先秦文獻中的喪葬用牲制度

一“牲”之本義

二、文獻中的丧奠用牲

第二節 商代的墓葬用牲

一、墓葬用牲習俗的轉變期——二里頭至商代早中期

二、墓内用牲葬俗的高峰——商代晚期

第三節 西周的墓葬用牲

一、先周周人墓葬用牲

二、西周墓葬用牲

小结


第三章 棺飾

第一節 禮書中的棺飾

第二節 棺飾制度的初步形成——晚商

第三節 棺飾制度的繁複——西周

一、西周早期的棺飾

二、西周中晚期的棺飾

小結


第四章 毁兵

第一節 “毁兵”的内涵

第二節 自東而西——商代的毁兵葬俗及其西傅

一、先周时期的毁兵葬俗

二、商代墓葬中的“毁兵”現象

三、毁兵葬俗的性質及其流變

第三節 自西徂東——西周早期的毁兵葬

一、周人毁兵葬俗的東渐

二、商系墓葬对毁兵葬俗的再接受

三、其他部族舆毁兵葬俗

第四節 随葬兵器的嚴格與毁兵葬俗的衰落——西周中晚期至春秋

一、西周中晚期的毁兵葬

二、禮失求諸野——春秋时期毁兵葬的繼續衰落與回傅

三、西周时期可能未實行毁兵葬俗的墓地

小结


結語

一、從喪葬禮俗看殷周禮制的關係

二、禮俗的族屬與區域差异

三、政治對葬俗的影響與西周早、中期的王室“制禮”活動

四、禮俗文化的等級性、普及與“禮壤樂崩”

五、《儀禮》對時禮的“糾正”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336)






19

《先秦社祭研究》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史志龙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6

定价:80.00元

ISBN:978-7-307-23808-4



内容简介:

本书试图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社进行全面分析与整体研究。涉及社之源流,社祭制度,社、稷与先农的关系,后土、地主与社的关系、亳社的性质等等。



目录:

緒論

一、研究對象與學術價值

二、研究現状與留存問题

三、史料基礎與研究方法


第一章 先秦社祭溯源

第一節 社祭起源諸説評析

一、圖腾説

二、聖地説

三、生殖崇拜説

四、樹木、森林説

第二節 社祭起源於土地崇拜

一、社祭起源的文字學闡釋

二、社祭起源的宗教學分析


第二章 社祭制度

第一節 社主

一、以土爲社主

二、以石爲社主

三、以木爲社主

第二節 社尸

一、尸名分析

二、祭必立尸

三、爲尸條件

第三節 社配

第四節 祭法的演變

一、燎祭

二、宜祭

二、沈祭

四、血祭、埋祭、鼓祭

五、侑祭、御祭、卯祭、歲祭、伐祭、乇祭

第五箭 祭品的演變

一、牛、羊、豕、犬

一、牢與

三、人祭

第六節 楚简中的社祭禮儀

一、筮日

二、用樂

三、薦籩豆與獻酒


第三章 軍社与亳社

第一節 軍社

一、軍社制度

二、軍社的作用

三、軍社制度與作用演變原因試析

第二節 亳社

一、商代亳社

二、周代亳社


第四章 社與后土、地主、稷、先農諸神關係辨析

第一節 后土、地主與社的區别與聯繫

一、后土

二、地主

三、宫后土、宫地主與野地主

第二節 社、稷關係

一、稷祀源流

二、社、稷關係

三、“社稷”合稱

第三節 社、稷與先農的關係

一、臘祭的時間和内涵

二、腏與市酒

三、祭品的處理

四、先農與稷

五、社舆先農


第五章 社祭的作用

第一節 社祭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

一、促進商品貿易

二、民眾娱樂的場所

第二節 社祭在宗教和民俗中的作用

一、祓除不祥

二、監督盟誓

三、疾病祈禱

四、繁洐牲畜

五、日常禁忌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200)






20

《两周秦汉礼典相关出土文献考疑》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徐渊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12

定价:99.00元

ISBN:978-7-307-23522-9



内容简介:

本书第一章绪论旨在全面评析使用各类型出土文献研究两周礼典的不同方式以及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二章至第七章是本书的主体部分,这六章分别研讨了六种不同类型出土文献与两周礼典研究的关系,分别是两周青铜器铭文文献、战国书类竹书文献、春秋战国器物纹饰图像文献、楚地出土卜筮祭祷简文献、出土秦汉礼类文献、古代发现的地下文献六类。

本书全篇围绕礼典相关的出土文献展开,共计研究了十四个(类)和“出土文献与两周礼典”相关的具体问题,力图展示目前利用出土文献研究两周礼典所取得的成果与存在的不足。



目录: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兩周青銅器銘文與兩周禮典研究

第一節 商代西周出土文獻與兩周禮典研究概説

第二節 釋讀錯誤引起誤收或失收青銅器銘文涉禮文獻

第三節 青銅器銘文涉“禮”與涉“事”混淆的情況

第四節 涉禮標準泛化引起誤收涉禮青銅器銘文文獻

第五節 從時代性看祭祀禮類金文文獻的特點

第六節 青銅器銘文涉禮但却没有對應禮典詞彙造成的失收

第七節 “大叔”在先秦文獻中的特殊内涵


第三章 戰國書類竹書文獻與兩周禮典研究

第一節 郭店楚簡《六德》“爲父絶君”句析義

第二節 上博簡《天子建州》與天子諸侯饗禮

第三節 上博簡《鄭子家喪》所反映的春秋時代刑餘罪人喪葬儀式

第四節 從清華簡《耆夜》飲至禮典推測其成書年代

第五節 清華簡《鄭武夫人規孺子》篇涉禮字詞考釋


第四章 春秋戰國出土器物紋飾圖像與兩周禮典研究

第一節 包山二號楚墓妝奩漆繪“昏禮親迎儀節圖”考

第二節 射禮禮典與嵌錯刻紋銅器圖案辨誤


第五章 楚地出土卜筮祭禱簡與兩周禮典研究

第一節 包山二號楚墓祭禱簡祭禮餘義淺述

第二節 楚祭禱簡不具有祭禮禮典經典文獻性質略説


第六章 秦漢出土文獻與兩周禮樂研究

第一節 馬王堆漢墓《喪服圖》題記所反映的“本服”觀念

第二節 “陽春白雪”“下里巴人”古曲定名新證


第七章 古代發現的出土文獻與兩周禮典文獻研究

第一節 《穆天子傳》禮典禮類簡述

第二節 《周穆王盛姬死事》中的周代王后喪禮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263)






21

《〈古籍整理概论〉旁征》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黄永年原著,周晓薇等旁征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5

定价:128.00元

ISBN:978-7-5732-1063-0



内容简介:

本书将《古籍整理概论》所涉及的专业术语、古籍、名词、人物、事例等,通过详细地旁征博引,并配以书影和图片,清晰的展示出来,以便读者更深刻的学习和理解书中的内容,更扎实掌握古籍整理的理论知识体系。本书的体例完全依照黄永年先生《古籍整理概论》原书章节,将旁征的条目及书影、图片等对应文中所标数字符号,依顺序排列在原书中各自然段下,并提示以有研究价值的参考书目和学术论文,特别留意近年来的新成果。



作者简介:

黄永年,江苏江阴人,1925年10月出生,1950年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曾任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史研究编辑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有《唐史史料学》、《唐代史事考释》、《文史探微》、《古籍版本学》、《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等。

周晓薇,女,1957年4月生,陕西西安人,师从古文献学家黄永年先生。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古代文献及中国古代文化的教学。主要研究领域为隋唐碑志、古代文化和明代神魔小说。曾在《文物》、《考古与文物》、《唐史论丛》、《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历代名画记》等古籍点校与今译著作7部。出版《四游记丛考》、《隋代墓志铭汇考》(全六册)、《柔顺之象:隋代女性与社会》、《片石千秋:隋代墓志铭与隋代历史文化》、《系日山房丛稿》、《贞石可凭:新见隋代墓志铭疏证》等专著。






22

《西戎:东周时代戎族史迹的考古学探索》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张寅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9

定价:128.00元

ISBN:978-7-5732-0848-4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对于西戎文化认识的系统总结,旨在从文化交流视角对东周西戎考古学文化进行系统研究,明确东周西戎文化的多元性,厘清东周西戎文化形成、发展与消亡的全过程,勾勒出东周时期西戎族群活动的历史轨迹,肯定其在沟通中原农业文明与欧亚草原牧业文明中所发挥的作用,为理解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提供一点帮助。



目录:

序  赵化成

绪论

第一章 东周西戎文化的两个系统

第一节 历史文献中东周西戎史迹的阶段性

第二节 东周西戎考古学文化的二元性

第二章 东周西戎文化寺洼支系

第一节 寺洼支系诸类型

第二节 寺洼文化的继承者

第三节 寺洼支系的族属

第四节 益门二号墓的性质

第三章 东周西戎文化草原支系

第一节 草原支系诸类型

第二节 北方草原民族的南下

第三节 草原支系的族属

第四章 东周西戎文化与中外文化交流

第一节 金属器所反映的文化交流

第二节 陶器所反映的文化交流

第三节 埋葬方式所反映的文化交流

第五章 东周西戎文化的消亡

结语

参考文献

插图索引

后记(331)






23

《殷墟有字甲骨钻凿布局与占卜形式探研》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赵鹏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5

定价:128.00元

ISBN:978-7-5732-0641-1



内容简介:

本书按照卜用甲骨的材质即胛骨、腹甲和背甲,对殷墟村南、村北两系各组类的王卜辞以及各组类非王卜辞甲骨上的钻凿布局与占卜形式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整理研究。建立了殷墟甲骨钻凿布局的演进序列,厘析了殷墟甲骨占卜形式的发展轨迹。解读了一些特色卜辞布局。分析了同一组类内部甲骨材质对于占卜内容与占卜形式的影响。探讨了甲骨分期、甲骨组类、甲骨材质、占卜内容、钻凿布局等对于占卜形式的影响。



作者简介:

赵鹏,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甲骨文与殷商史,侧重于甲骨实物的整理着録及钻凿布局与占卜形式的研究。著有《殷墟甲骨文人名与断代的初步研究》(线装书局,2007年)、《笏之甲骨拓本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参与编著《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藏甲骨集》(宋镇豪、赵鹏、马季凡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等。



目录:

(黄天樹) / 001

前言 / 001

凡例 / 001

引書簡稱 / 001


緒論 /001


第一章 師組胛骨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054

第一節 師組肥筆類胛骨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055

一、師組肥筆類胛骨鑽鑿布局 / 055

二、師組肥筆類胛骨上的占卜形式 / 059

附表  / 065

師組肥筆類胛骨鑽鑿布局表 / 065

師組肥筆類胛骨鑽鑿布局材料表 / 065


第二節 師組小字類胛骨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066

一、師組小字類胛骨鑽鑿布局 / 066

二、師組小字類胛骨上的占卜形式 / 070

附表 / 073

師組小字類胛骨鑽鑿布局表 / 073

師組小字類胛骨鑽鑿布局材料表 / 074

附:師組胛骨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小結 / 074

附:類胛骨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074

附表 / 080 

類胛骨鑽鑿布局表 / 080

類胛骨鑽鑿布局材料表 / 080


第二章 村中南系胛骨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081


第一節 師歷間類胛骨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081

一、師歷間類胛骨鑽鑿布局 / 081

二、師歷間類胛骨上的占卜形式 / 087

附表 / 092

師歷間類胛骨鑽鑿布局表 / 092

師歷間類胛骨鑽鑿布局材料表 / 093


第二節 歷組一類胛骨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093

一、歷組一類胛骨鑽鑿布局 / 093

二、歷組一類胛骨特色卜辭布局 / 100

三、歷組一類胛骨上的占卜形式 / 103

附表 / 112

歷組一類胛骨鑽鑿布局表 / 112

歷組一類胛骨鑽鑿布局材料表 / 113

附:歷組草體類胛骨鑽鑿布局 / 113


第三節 歷組二類胛骨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114

一、歷組二類胛骨鑽鑿布局 / 114

二、歷組二類胛骨特色卜辭布局 / 123

三、歷組二類胛骨上的占卜形式 / 133

附表 / 143

歷組二類胛骨鑽鑿布局表 / 143

歷組二類胛骨鑽鑿布局材料表 / 144


第四節 歷無名間類胛骨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146

一、歷無名間類胛骨鑽鑿布局 / 146

二、歷無名間類胛骨特色卜辭布局 / 149

三、歷無名間類胛骨上的占卜形式 / 151

附表 / 154

歷無名間類胛骨鑽鑿布局表 / 154

歷無名間類胛骨鑽鑿布局材料表 / 155


第五節 無名組胛骨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155

一、無名組胛骨鑽鑿布局 / 155

二、無名組胛骨上的占卜形式 / 160

附表 / 170

無名組胛骨鑽鑿布局表 / 170

無名組胛骨鑽鑿布局材料表 / 171


第六節 無名組晚期胛骨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173

一、無名組晚期胛骨鑽鑿布局 / 173

二、無名組晚期胛骨上的占卜形式 / 175

附表 / 177

無名組晚期胛骨鑽鑿布局表 / 177

無名組晚期胛骨鑽鑿布局材料表 / 177


第七節 師組與村中南系胛骨鑽鑿布局及占卜形式小結 / 178

一、師組與村中南系胛骨鑽鑿布局的演進 / 178

二、師組與村中南系胛骨占卜形式的演進 / 186

附:屯西類胛骨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187

附表 / 191

屯西類胛骨鑽鑿布局表 / 191

屯西類胛骨鑽鑿布局材料表 / 192


第三章 村北系胛骨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193


第一節 師賓間類胛骨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193

一、師賓間類胛骨鑽鑿布局 / 193

二、師賓間類胛骨特色卜辭布局 / 199

三、師賓間類胛骨上的占卜形式 / 201

附表 / 208

師賓間類胛骨鑽鑿布局表 / 208

師賓間類胛骨鑽鑿布局材料表 / 208

附:戌類胛骨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209

附表 / 210

戌類胛骨鑽鑿布局表 / 210

戌類胛骨鑽鑿布局材料表 / 210


第二節 賓組一類胛骨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210

一、賓組一類胛骨鑽鑿布局 / 210

二、賓組一類胛骨特色卜辭布局 / 215

三、賓組一類胛骨上的占卜形式 / 218

附表 / 224

賓一類胛骨鑽鑿布局表 / 224

賓一類胛骨鑽鑿布局材料表 / 225


第三節 典賓類胛骨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226

一、典賓類胛骨鑽鑿布局 / 226

二、典賓類胛骨特色卜辭布局 / 232

三、典賓類胛骨上的占卜形式 / 236

附表 / 250

典賓類胛骨鑽鑿布局表 / 250

典賓類胛骨鑽鑿布局材料表 / 254


第四節 賓出類胛骨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260

一、賓出類胛骨鑽鑿布局 / 260

二、賓出類胛骨特色卜辭布局 / 264

三、賓出類胛骨上的占卜形式 / 268

附表 / 278

賓出類胛骨鑽鑿布局表 / 275

賓出類胛骨鑽鑿布局材料表 / 276


第五節 出組二類胛骨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278

一、出組二類胛骨鑽鑿布局 / 278

二、出組二類胛骨特色卜辭布局 / 280

三、出組二類胛骨上的占卜形式 / 286

附表 / 295

出組二類胛骨鑽鑿布局表 / 295

出組二類胛骨鑽鑿布局材料表 / 299

附:示範辭與摹刻辭 / 300


第六節 何組胛骨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302

一、何組胛骨鑽鑿布局 / 302

二、何組胛骨特色卜辭布局 / 305

三、何組胛骨上的占卜形式 / 308

附表 / 312

何類胛骨鑽鑿布局表 / 312

何組胛骨鑽鑿布局材料表 / 313

事何類胛骨鑽鑿布局表 / 314

事何類胛骨鑽鑿布局材料表 / 314


第七節 黄組胛骨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315

一、黄組胛骨鑽鑿布局 / 315

二、黄組胛骨特色卜辭布局 / 319

三、黄組胛骨上的占卜形式 / 326

附表 / 339

黄組胛骨鑽鑿布局表 / 339

黄組胛骨鑽鑿布局材料表 / 344


第八節 村北系胛骨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小結 / 345

一、村北系胛骨鑽鑿布局的演進 / 345

二、師組、類與師歷間類、師賓間類胛骨鑽鑿布局比較 / 349

三、村北系胛骨卜辭布局的演進 / 352

四、村北系胛骨占卜形式的演進 / 353


第四章 非王胛骨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355


第一節 子組胛骨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355

一、子組胛骨鑽鑿布局 / 355

二、子組胛骨上的占卜形式 / 357

附表 / 361

子組胛骨鑽鑿布局表 / 361

子組胛骨鑽鑿布局材料表 / 361


第二節 午組胛骨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362

一、午組胛骨鑽鑿布局 / 362

二、午組胛骨上的占卜形式 / 365

附表 / 367

午組胛骨鑽鑿布局表 / 367

午組胛骨鑽鑿布局材料表 / 367

附:一、婦女類胛骨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368

附表 / 368

婦女類胛骨鑽鑿布局表 / 368

婦女類胛骨鑽鑿布局材料表 / 368

二、劣體類胛骨占卜形式 / 369

三、圓體類胛骨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369

附表 / 371

圓體類胛骨鑽鑿布局表 / 371


第三節 非王胛骨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小結 / 372


第五章 師組腹甲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373


第一節 師組肥筆類腹甲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377

一、師組肥筆類腹甲鑽鑿布局 / 377

二、師組肥筆類腹甲上的占卜形式 / 380

附表 / 382

師肥腹甲鑽鑿布局表 / 382

師肥腹甲鑽鑿布局材料表 / 383


第二節 師組小字類腹甲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383

一、師組小字類腹甲鑽鑿布局 / 383

二、師組小字類腹甲上的占卜形式 / 388

附表 / 395

師小字腹甲鑽鑿布局表 / 395

師小字腹甲鑽鑿布局材料表 / 398

附:師組腹甲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小結 / 399

附:類腹甲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399

附表 / 401

類腹甲鑽鑿布局表 / 401

類腹甲鑽鑿布局材料表 / 402

附:師歷間類腹甲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402

附表 / 407

師歷腹甲鑽鑿布局表 / 407

師歷腹甲鑽鑿布局材料表 / 408


第六章 村北系腹甲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409


第一節 師賓間類腹甲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409

一、師賓間類腹甲鑽鑿布局 / 409

二、師賓間類腹甲上的占卜形式 / 411

附表 / 419

師賓腹甲鑽鑿布局表 / 419

師賓腹甲鑽鑿布局材料表 / 420

附:戌類腹甲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421

附表 / 424

戌類腹甲鑽鑿布局表 / 424

戌類腹甲鑽鑿布局材料表 / 425


第二節 賓組一類腹甲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425

一、賓組一類腹甲鑽鑿布局 / 425

二、賓組一類腹甲上的占卜形式 / 435

附表 / 472

賓一腹甲鑽鑿布局表 / 472

賓一腹甲鑽鑿布局材料表 / 482


第三節 典賓類腹甲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483

一、典賓類腹甲鑽鑿布局 / 483

二、典賓類腹甲上的占卜形式 / 501

附表 / 543

典賓腹甲鑽鑿布局表 / 543

典賓腹甲鑽鑿布局材料表 / 582


第四節 賓出類腹甲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587

一、賓出類腹甲鑽鑿布局 / 587

二、賓出類腹甲上的占卜形式 / 590

附表 / 599

賓出腹甲鑽鑿布局表 / 599

賓出腹甲鑽鑿布局材料表 / 601


第五節 出組二類腹甲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602

一、出組二類腹甲鑽鑿布局 / 602

二、出組二類腹甲上的占卜形式 / 603

附表 / 609

出二腹甲鑽鑿布局表 / 609

出二腹甲鑽鑿布局材料表 / 610


第六節 何組腹甲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611

一、何組腹甲鑽鑿布局 / 611

二、何組腹甲上的占卜形式 / 613

附表 / 618

何組腹甲鑽鑿布局表 / 618

何組腹甲鑽鑿布局材料表 / 618


第七節 黄組腹甲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619

一、黄組腹甲鑽鑿布局 / 619

二、黄組腹甲上的占卜形式 / 621

附表 / 634

黄組腹甲鑽鑿布局表 / 634

黄組腹甲鑽鑿布局材料表 / 637


第八節 殷墟王卜辭腹甲鑽鑿布局小結 / 638

一、殷墟王卜辭腹甲鑽鑿布局的發展演進 / 638

二、村北系腹甲卜辭刻寫行款的演進 / 643

三、殷墟王卜辭腹甲占卜形式的演進 / 644


第七章 非王腹甲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646


第一節 子組腹甲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646

一、子組腹甲鑽鑿布局 / 646

二、子組腹甲上的占卜形式 / 648

附表 / 654

子組腹甲鑽鑿布局表 / 654

子組腹甲鑽鑿布局材料表 / 655


第二節 午組腹甲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655

一、午組腹甲鑽鑿布局 / 655

二、午組腹甲上的占卜形式 / 659

附表 / 664

午組腹甲鑽鑿布局表 / 664

午組腹甲鑽鑿布局材料表 / 669


第三節 婦女類腹甲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670

一、婦女類腹甲鑽鑿布局 / 670

二、婦女類腹甲上的占卜形式 / 675

附表 / 681

婦女類腹甲鑽鑿布局表 / 681

婦女類腹甲鑽鑿布局材料表 / 686


第四節 圓體類腹甲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687

一、圓體類腹甲鑽鑿布局 / 687

二、圓體類腹甲上的占卜形式 / 689

附表 / 693

圓體類腹甲鑽鑿布局表 / 693

圓體類腹甲鑽鑿布局材料表 / 694


第五節 花東腹甲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694

一、花東腹甲鑽鑿布局 / 694

二、花東腹甲上的占卜形式 / 699

附表 / 706

花東腹甲鑽鑿布局表 / 706

花東腹甲鑽鑿布局材料表 / 731


第六節 殷墟非王卜辭腹甲鑽鑿布局小結 / 733

一、殷墟非王卜辭腹甲鑽鑿布局 / 733

二、殷墟非王卜辭腹甲占卜形式 / 736


第八章 師組背甲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737


第一節 師組肥筆類背甲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738

一、師組肥筆類背甲鑽鑿布局 / 738

二、師組肥筆類背甲上的占卜形式 / 739

附表 / 739

師肥背甲鑽鑿布局表 / 739

師肥背甲鑽鑿布局材料表 / 740


第二節 師組小字類背甲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740

一、師組小字類背甲鑽鑿布局 / 740

二、師組小字類背甲上的占卜形式 / 741

附表 / 747

師小字背甲鑽鑿布局表 / 747

師小字背甲鑽鑿布局材料表 / 753

附:師組背甲鑽鑿布局小結 / 755


第九章 村北系背甲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756


第一節 賓組一類背甲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756

一、賓組一類背甲鑽鑿布局 / 756

二、賓組一類背甲上的占卜形式 / 761

附表 / 771

賓一背甲鑽鑿布局表 / 771

賓一背甲鑽鑿布局材料表 / 775


第二節 賓出類背甲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776

一、賓出類背甲鑽鑿布局 / 776

二、賓出類背甲上的占卜形式 / 777

附表 / 781

賓出背甲鑽鑿布局表 / 781

賓出背甲鑽鑿布局材料表 / 782


第三節 出組二類背甲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783

一、出組二類背甲鑽鑿布局 / 783

二、出組二類背甲上的占卜形式 / 783

附表 / 785

出二背甲鑽鑿布局表 / 785

出二背甲鑽鑿布局材料表 / 786


第四節 何組背甲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786

一、何組背甲鑽鑿布局 / 786

二、何組背甲上的占卜形式 / 787

附表 / 791

何組背甲鑽鑿布局表 / 791

何組背甲鑽鑿布局材料表 / 791


第五節 黄組背甲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792

一、黄組背甲鑽鑿布局 / 792

二、黄組背甲上的占卜形式 / 792

附表 / 795

黄組背甲鑽鑿布局表 / 795

黄組背甲鑽鑿布局材料表 / 798


第六節 殷墟王卜辭背甲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小結 / 799

一、殷墟王卜辭背甲鑽鑿布局的發展演進 / 799

二、殷墟王卜辭背甲占卜形式的演進 / 802


第十章 非王子組背甲的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804


第一節 子組背甲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804

一、子組背甲鑽鑿布局 / 804

二、子組背甲上的占卜形式 / 805

附表 / 809

子組背甲鑽鑿布局表 / 809

子組背甲鑽鑿布局材料表 / 810


第二節 婦女類背甲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810

一、婦女類背甲鑽鑿布局 / 810

二、婦女類背甲上的占卜形式 / 811

附表 / 812

婦女背甲鑽鑿布局表 / 812

婦女背甲鑽鑿布局材料表 / 812


第三節 劣體類背甲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813

一、劣體類背甲鑽鑿布局 / 813

二、劣體類背甲上的占卜形式 / 814

附表 / 815

劣體背甲鑽鑿布局表 / 815

劣體背甲鑽鑿布局材料表 / 816


第四節 圓體類背甲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816

一、圓體類背甲鑽鑿布局 / 816

二、圓體類背甲上的占卜形式 / 817

附表 / 818

圓體背甲鑽鑿布局表 / 818

圓體背甲鑽鑿布局材料表 / 819


第五節 花東背甲鑽鑿布局與占卜形式 / 819

一、花東背甲鑽鑿布局 / 819

二、花東背甲上的占卜形式 / 820

附表 / 823

花東背甲鑽鑿布局表 / 823

花東背甲鑽鑿布局材料表 / 824


第六節 殷墟非王卜辭背甲鑽鑿布局小結 / 825

一、殷墟非王卜辭背甲鑽鑿布局 / 825

二、殷墟非王背甲占卜形式 / 826


第十一章 同組類異材質甲骨占卜内容與占卜形式 / 827


第一節 師組異材質甲骨占卜内容與占卜形式 / 827

一、師組肥筆類異材質甲骨占卜内容與占卜形式 / 827

二、師組小字類異材質甲骨占卜内容與占卜形式 / 827


第二節 村北系前期異材質甲骨占卜内容與占卜形式 / 828

一、師賓間類異材質甲骨占卜内容與占卜形式 / 828

二、賓組一類異材質甲骨占卜内容與占卜形式 / 829

三、典賓類異材質甲骨占卜内容與占卜形式 / 830

四、賓出類異材質甲骨占卜内容與占卜形式 / 831


第三節 村北系後期異材質甲骨占卜内容與占卜形式/ 832

一、出組二類異材質甲骨占卜内容與占卜形式 / 832

二、何組異材質甲骨占卜内容與占卜形式 / 832

三、黄組異材質甲骨占卜内容與占卜形式 / 833


第四節 非王卜辭異材質甲骨占卜内容與占卜形式 / 834

一、子組異材質甲骨占卜内容與占卜形式 / 834

二、午組異材質甲骨占卜内容與占卜形式 / 835

三、婦女類異材質甲骨占卜内容與占卜形式 / 835

四、非王劣體類異材質甲骨占卜内容與占卜形式 / 836

五、非王圓體類異材質甲骨占卜内容與占卜形式 / 836

六、花東子組異材質甲骨占卜内容與占卜形式 / 836


第十二章 鑽鑿布局對甲骨綴合與分類的作用 / 838


一、鑽鑿布局與判斷誤綴 / 838

二、鑽鑿布局輔助判斷甲骨組類 / 845


第十三章 從殷墟甲骨看商代的占卜形式與占卜制度 / 849


第一節 殷墟甲骨占卜形式的影響因素 / 849

一、甲骨分期對占卜形式的影響 / 849

二、甲骨組類對占卜形式的影響 / 850

三、甲骨材質對占卜形式的影響 / 851

四、占卜内容對占卜形式的影響 / 852

五、鑽鑿布局對占卜形式的影響 / 852


第二節 从占卜文明看晚商社會 / 853

一、占卜機構對占卜的預設與執行 / 854

二、晚商占卜機構在繼承中發展 / 854

三、晚商占卜的革新 / 855

四、從甲骨占卜看晚商王权消長 / 855    

五、對殷墟甲骨占卜制度的一點思考 / 855


參考文獻 / 857


一、主要著録書 / 857

二、主要工具書與網絡數據庫 / 860

三、主要專著與論文集 / 862

四、主要碩博論文 / 866

五、主要論文 / 868


後記 / 889






24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理论与方法》(第2版)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郭英德、于雪堂、李小龙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5

定价:49.80元

ISBN:978-7-303-24183-5



内容简介: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以古籍整理与研究为基本对象的学科,而古籍整理与研究应该包括文献形态、版本、校勘、目录、注释、考证、编纂、检索等相关的组成部分,由此构成完整的学科体系。因此古典文献形态学、古籍版本学、古籍校勘学、古籍目录学、古籍注释学、古籍考证学、古籍编纂学和古籍检索学等,便构成本书自成体系的结构内容。本书对上述各个学术板块的内容进行了科学的整合,使全书具有较为严整的逻辑体系和相当独特的理论色彩。书中将传统的辨伪学并入古籍考证学,将辑佚学并入古籍编纂学,也体现出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作者简介:

郭英德,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戏曲、中国古典文献学等领域的研究,出版有学术著作《明清传奇史》《探寻中国趣味——中国古代文学之历史文化思考》等20多部。

于雪棠,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先秦两汉文学研究。出版有学术著作《〈周易〉与中国上古文学》《先秦两汉文体研究》。独立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世纪《庄子》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李小龙,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带头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北京师范大学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佳教师。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出版专著及古籍整理20余部。



目录:






25

《汉代四家〈诗〉比较研究》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赵茂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5

定价:128.00

ISBN:978-7-5732-1081-4



内容简介:

一是《毛诗》与三家《诗》的比较,包括文本来源、文本面貌、诗说来源、诗说异同等方面;一是在《毛诗》与三家《诗》比较的视野下对一些重要问题进行的专门讨论,如《毛诗序》的作者与时代问题、《毛诗》《序》、《传》的歧异原因、《诗经》传播的四言化倾向等等。两个方面内容不是截然分开的,更多的时候是糅合在一起,以专论的形式表达。而对《毛诗》与三家《诗》的比较也不追求泛泛而论式的全面,而是结合特定的问题就其某一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



作者简介:

赵茂林,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诗经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古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文献》《孔子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多篇,获得国家社科项目一项。








信息来源:

古文字微刊、汉语史与文献学微刊、简帛数术、考古书店、历史文献学、上海古籍出版社、戊戌贞人、先秦秦汉史、中古史研究、中国古典学等。





 本公众号已于2022年1月更名为“南大古文字”。公众号由南京大学文学院古文字学专业主办,以发布南京大学古文字学强基班、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中心的学术资讯为主旨,同时也关注出土文献与古文字学界的新闻动态。感谢广大师友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敬请继续垂注!


END



南大古文字
南京大学文学院古文字强基班、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中心:关注业内动态,传递优质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