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文强搜书记 | 2024年10月所见新书简录

文摘   2024-11-30 17:09   江苏  

弁言:

本公众号自2022年10月起正式推出“南大文强搜书记”推文栏目。将于每月月末发布前月所见与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以及先秦秦汉历史、考古、文献、语言相关的新书简讯,以供读者参考。

本栏目为南京大学文学院古文字学强基班的本科生学术实践活动之一,书讯完全由强基班本科生同学搜集整理,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学术动态,熟悉业内前沿。其中内容难免存在遗漏舛误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同时,为了更好增进学生能力,提高文章水平,竭诚欢迎业内各位专家学者、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提出您的宝贵建议!我们会不断修正、改进。

本次推出2024年10月所见书目共30本,简目如下:


1.《氾胜之书辑释 陈旉农书校注》

2.《定县八角廊汉墓竹简选粹》

3.《学古文存》

4.《西周史:中国古代理念的开始》

5.《吉金海昏:刘贺墓园出土青铜器》

6.《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肆)

7.《〈周官〉与周制:东亚早期的疆域国家》

8.《説文解字繫傳》(全二册)

9.《干戈之影:商代的战争观念、武装者与武器装备》

10.《真种花者——邢义田访谈录》

11.《甲骨学基础讲义》(增补本)

12.《考古安徽:先秦篇》

13.《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

14.《马王堆一号汉墓纺织品》(第一、二、三卷)

15.《河洛与七纬:东汉图谶的文献学研究》

16.《秦风汉韵盛世长安:西安新出土文物精品展》

17.《两汉简牍墨迹研究》

18.《殷人尚声——甲骨卜辞中的商代祭祀乐舞

19.《简牍甘肃:中国汉简之乡》

20.《被记忆的西周史》

21.《陇原余周——甘肃宁县石家墓地出土文物集萃》

22.《〈诗经〉歌唱研究

23.《甲骨拼合六集》

24.《“尚书”与礼仪》

25.《东周人物画像纹青铜器综合研究》

26.《新郑出土韩国铜兵器》

27.《里耶秦简[叁]》

28.《楚简〈说文解字〉部首》

29.《古代汉语简明教程》

30.《铁斋藏豫地封泥菁华》



01

《氾胜之书辑释 陈旉农书校注》

(滑动查看更多)



整理者:万国鼎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24-9

定价:38.00元

ISBN:978-7-101-16765-8



内容简介:

《氾胜之书》与《陈旉农书》是中国古代的两种重要农书,因其重要性,有学者将二者与《齐民要术》《王祯农书》《农政全书》并称为中国古代“五大农书”。(另有说法“五大”中无《陈旉农书》而有清代《授时通考》)不同于其他三本农书近年来被频繁重印,氾胜之与陈旉的农书则鲜少重版(除2021年中华书局将石声汉先生的《氾胜之书今释》与《南方草物状》合并重印外),笔者在研究时候一般使用农业出版社1965年版的《陈旉农书校注》,因文字竖排和字迹略不清晰,在电脑上不太便于阅读。本次,中华书局首次将万国鼎先生整理的两部农史著作《氾胜之书辑释》《陈旉农书校注》“合璧”出版,为农史研究提供了便利。

《氾胜之书》是西汉氾胜之所撰的一部农书。书中记载了当时劳动人民种植稻、黍、麦、大豆、麻、瓜等的种植方法,还记载了区田、溲种两种极其重要的耕作方法。该书久佚,后人从《齐民要术》等书的引文中重辑该书。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著名的农史学家万国鼎、石声汉等先后对《氾胜之书》进行了整理。万国鼎先生所整理的成果即为《氾胜之书辑释》一书。该书在校辑《氾胜之书》的基础上,对《氾胜之书》进行释证。由于校辑完善,释证清晰,《氾胜之书辑释》成为研究《氾胜之书》的必备之作。

另一位著名农史学家石声汉先生关于《氾胜之书》的经典工作科学出版社1956年版

《陈旉农书》是南宋陈旉所编撰的一部农书。该书共三卷,上卷论述了农田整治、水稻栽培,中卷记载了牛的畜养,下卷则阐说桑的种植和蚕的养殖。该书是第一部专篇讨论南方水田农业的农书。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万国鼎先生首先对《陈旉农书》进行了校注整理工作,成为了之后使用和研究《陈旉农书》的基础。



整理者简介:

万国鼎(1897—1963),字孟周,江苏武进人,我国著名的农史学家,中国农史学科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一九二〇年毕业于金陵大学。一九二二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担任编辑,负责编辑和校订有关农业的图书。一九五四年起在南京农学院(今南京农业大学前身)任教,后创办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万国鼎先生早年致力于农业历史的研究,翻译了《农业经济学导论》、《欧美农业史》等国外农学、农史著作,后来将全部精力投入中国农业古籍的整理与中国农业历史的研究。



目录:






02

《定县八角廊汉墓竹简选粹》

(滑动查看更多)



编者: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毛保中、贾连翔、郑子良整理

出版社:中西书局

出版时间:2023-12

定价:280.00元

ISBN:978-7-5475-2128-1



内容简介:

《定县八角廊汉墓竹简选粹》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以定县简为代表的极端性状竹书的整理及其方法研究”、“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规划项目阶段性成果,“简牍高质量整理出版工程项目”“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成果。本书以1973年出土的已经炭化残碎的定县八角廊汉墓竹书为整理对象,利用最新的广域图像采集和竹简保护技术,从定县汉简中选取已经缀合且保存状况相对较好的竹简175支整理发表,收录竹简的广域图像、2.5倍放大图像及定县简初次整理时的释文卡片。内容包括《论语》《儒家者言》《太公》《文子》《保傅》《哀公问五义》《六安王朝五凤二年正月起居记》以及数术类文献等共八种。通过广域图像,首次向学界展示定县简的原始面貌、简文书写等内容。



编者简介:

毛保中,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贾连翔,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长聘副教授。郑子良,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



目录:

前言:定县简出土五十年整理新进展

凡例

图版

论语

儒家者

言太公

文子

保傅

哀公问五义

六安王朝五凤二年正月起居记(起居记)

数术类文献

整理编号对照表







03

《学古文存》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刘晓南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6

定价:58.00元

ISBN978-7-309-17200-3



dsfsdfsdf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作者关于古代汉语及传统文化相关论文二十篇。据其内容,大致分三个部分:一为古代汉语研究,有《说文》研究、文言语法、词语训诂及语源学研究等论文;二为古代文学、教育史、教学法及思想制度史等;三为书评。



dsfsdfsdf

作者简介:

刘晓南,男,湖南平江人,1957年7月29日生。1980年在岳阳师专中文系毕业,留校任教。1988年8月获湖南师大文学硕士学位。1997年元月获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95年至2001年在湖南师范大学工作,任副教授、教授,研究生导师,教研室主任,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成员。2001年9月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工作,任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国家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学科负责人。期间曾任江苏省语言学会常务副会长与中国音韵学会副秘书长,现任中国音韵学会常务理事。2010年6月调入复旦大学古籍所,任教授,古代汉语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专家组成员。兼任国家社科基金评委,教育部学位中心专家库成员。专业方向为汉语史、音韵学,研究领域为语音史、历史方言学。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两项、省部级课题3项,在研教育部课题1项。撰写、编著学术论著与教材共计9部,发表论文60余篇。



dsfsdfsdf

目录:






04

《西周史:中国古代理念的开始》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美]许倬云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24-8

定价:90.00元

ISBN:978-7-108-07587-1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华夏国家”的形成这一中心议题,整合考古、文献、金文三方面的资料,对西周史上聚讼纷纭的议题,诸如西周的社会性质、封建的本质、商周文化嬗替的关系等,提出了信而有征的合理解说。不仅廓清了20世纪30年代关于西周史的论战中留下的疑窦,也在宏观分析时势演变的同时,呈现了西周时期“中国”“华夏”的理念,如何在政治体制、经济生活与思想形态等面向上,凝聚为远远超越民族主义和文化共同性的独特国家单位。



目录:

三联版新印本序(二一一)

初版前言(一九八四)

再版前言(一九八七)

“三联版”序(一九九三)

增补本序(一九九九)


第一章由新石器时代到商代

第一节中原的新石器文化

第二节中原四周的新石器文化

第三节商以前的国家与部落

第四节商代的青铜、制陶与建筑

第五节商代的国家

第六节商代的农业与文字

第七节结论


第二章周的起源

第一节周人祖先

第二节考古资料上的先周文化

第三节周人的迁徙

第四节周人与西方羌族的关系

第五节渭域创业

第六节周原的遗迹

第七节商周间的关系

第八节一个推测

附录:

谈西周文化发源地问题——与许倬云教授书

古公亶父时代的先周——谨答饶选堂(宗颐)教授



第三章克商与天命

第一节周人的实力

第二节实始翦商

第三节武王克商

第四节周人的天命

第五节结论


第四章华夏国家的形成

第一节迁殷遗民

第二节周人与殷人的交融

第三节周人与其他姓族的关系

第四节结论


第五章封建制度

第一节分封的本质

第二节诸侯徙封的例证

第三节氏族组织

第四节封建制的层级

第五节主从关系

第六节结论


第六章西周中期的发展

第一节康王之世的经营

第二节昭王与南征

第三节穆王之世

第四节共懿孝夷四世

第五节文化圈的扩大——北面与西面

第六节文化圈的扩大——南面与东面

第七节结论


第七章西周政府组织

第一节文献史料中的官职

第二节金文资料中的官职

第三节西周政府的若干特点

第四节结论


第八章周人的生活

第一节农作物及农具

第二节饮食——食物与烹调

第三节居室——建筑与起居

第四节服饰与衣料

第五节工艺与工业

第六节岁时行事

第七节人生仪礼

第八节结论


第九章西周的衰亡与东迁

第一节西周末叶的外族

第二节宗周与成周的消长

第三节西周末叶的封建制度——国、邑与田

第四节西周的末世诸王

第五节结论


结论

引用书目

附录西周考古的新发现和新启示——跋许倬云教授《西周史》李峰

图版(447)






05

《吉金海昏:刘贺墓园出土青铜器》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彭明瀚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5
定价:138.00元

ISBN:978-7-210-15661-1



内容简介:

《吉金海昏:刘贺墓园出土青铜器》为海昏侯墓出土青铜器修复、研究的最新成果,全书共分三章,通过大量精美的文物图片和专业的文字描述,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刘贺墓出土青铜器的类型、组合方式、工艺功能等,以及对编钟、青铜镜、青铜灯、青铜镇、青铜熏炉等的专题研究,为专家、学者、历史爱好者研究汉武盛世至昭宣中兴这一重要历史时段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器用制度、埋葬礼制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



作者简介:

彭明瀚,1966年出生,历史学博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党工委副书记、局长,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南昌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支部书记、馆长。著有个人专著《铜器》《明代景德镇民窑纪年青花瓷》《海昏藏美》等10多部。在《考古》《中国史研究》等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100多篇,近年关注汉代考古。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青铜器的类型(上)/13

第一节青铜容器/14

第二节青铜乐器/69

第三节青铜兵器/76


第二章青铜器的类型(下)/87

第一节青铜杂器/88

第二节青铜度量衡器/111

第三节青铜车马器/122

第四节青铜明器/151


第三章青铜器专题研究/161

第一节青铜编钟编列复原研究/162

第二节青铜镜的考古学研究/195

第三节青铜灯的考古学研究/215

第四节青铜镇的考古学研究/241

第五节青铜熏炉的考古学研究/260


后记/279






06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肆)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黄德宽、[美]夏含夷主编;程浩(壹)、石小力(貳)、马楠(叁)、刘光(肆)校释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4-10

定价:80.00元(壹)81.00元(貳)78.00元(叁)168.00(肆)

ISBN:

978-7-100-22985-2(壹)

978-7-100-22986-9(貳)

978-7-100-22987-6(叁)

978-7-100-22988-3(肆)



内容简介: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多为长期失传的先秦经史类典籍,内容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堪与孔壁中经、汲冢竹书媲美。整理研究报告自2010年以来至今共出版十辑,每辑出版都引发海内外学界高度关注。这些新出资料对中国古代历史文明的研究具有极其重大的价值。围绕清华简的研究,海内外学术界发表了众多新成果,对先秦历史、思想史、汉语史、古文字学、古文献学等学科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清华简已成为海内外关于古代中国文明研究的热点和前沿。

本次推出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在原《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整理研究报告基础上,吸收新的研究成果,为多学科学者更好地利用清华简开展研究、为广大读者阅读珍贵的清华简提供便利,对于推进清华简这批重要文献材料的学习、利用、传播,对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收录的《命训》《程寤》《皇门》《祭公之顾命》以及《保训》《封许之命》共六篇,与《逸周书》皆有一定关联。其中《命训》《皇门》《祭公之顾命》三篇有传世本《逸周书》与之对应,可以校核纠正传世本文字缺漏讹误:《命训》为《逸周书》“三训”之一,教导殷遗民明习规则,以移其俗;《皇门》为周公训诫群臣;《祭公之顾命》为祭公临终教导周穆王。而《程寤》篇,传世本《逸周书》仅存篇目,从汉晋、类书引文可知简文即久佚之《程寤》篇,载商末周初之际,由太姒之梦兆周人受天命事。此外《保训》篇载周文王临终顾命,传授“宝训”之事,《封许之命》为周成王封吕丁于许之册命,均为重要的先秦文献。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贰)》收录《说命》(上、中、下三篇)、《厚父》、《金縢》、《摄命》共六篇,皆为《书》类文献。《说命》三篇内容为武丁命傅说,与晚出《说命》上篇为武丁命傅说、中篇为傅说进言武丁、下篇为武丁傅说君臣相论绝不相同,可证东晋所谓古文尚书确系伪作。《厚父》篇记载王与厚父对话,论及夏代历史,简文中有一段文字与《孟子》引《书》相似。《金縢》篇为《尚书·金縢》的战国抄本,记载了周武王有疾,周公祈祷请求以身代武王,及周成王从误解周公直至尽释前嫌的史事。《摄命》即《尚书序》所称之《囧命》,实为孝王训诫夷王文辞,与晚出古文《尚书》迥然有异,也可证晚书伪作。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叁)》收录有《尹至》《尹诰》《赤鸠之集汤之屋》《汤处于汤丘》《汤在啻门》等五篇竹书,《尹至》《尹诰》为书类文献佚篇,可补传世典籍之阙,是商汤代夏的重要史料。《汤在啻门》《汤处于汤丘》近于战国黄老之言,《赤鸠之集汤之屋》近于小说家言,是战国时期一度流行的伊尹文献。而《殷高宗问于三寿》思想体系庞杂,对于研究战国思想、学术,是重要的典籍。作者广泛吸收了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对简文做了详细的校释,所做训释大多平实可靠,是一部有创见、高质量的著作。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肆)》收录的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书《系年》,竹简的内容大多与《左传》有一定的关联。《系年》所述内容上起周武王克商,下至战国早期的三晋与楚的大战,时间跨度达六百多年。从全篇行文来看,《系年》绝非是简单的史料汇编,而是经过统一谋篇布局、具有明确编纂意图的史书。对《系年》做校释,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获知上古六百年的历史史实,也能加深我们对古代史书编纂的观念、手法的认识,帮助我们对中国古代思想、文明做进一步的思考,以达到更全面、客观的理解。


作者简介:

程浩,1989年出生于山东巨野,历史学博士,现为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副教授,主要从事清华简以及先秦文献与历史的研究。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青年项目,以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面上资助(一等)各1项。

石小力,现为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出土文献与古文字学。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东周金文与楚简合证》《新见金文字编》(第二作者),《秦汉印章封泥文字编》(第三作者)等四种。科研成果曾获第三届“李学勤裘锡圭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青年奖”一等奖,广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二)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出楚简与金文疑难问题研究”(16CYY032)。

马楠,1982年生,清华大学副教授,清华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献与出土文献方向的研究,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多部。

刘光,山西运城人,清华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南通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出土文献、先秦史、古文字等研究,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多项。






07

《〈周官〉与周制:东亚早期的疆域国家》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俞江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9

定价:98.00元

ISBN:978-7-5598-7241-8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以《周官》为基础文献,以夏商周三代时期的国家制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历史学学术著作。通过剥离窜入的注文,首次完整呈现《周官》职文的原貌,溯清《周官》的出身、特点、历史位置,给予《周官》客观评价。同时,结合考古资料,对先秦时期东亚疆域国家的发展变迁及其制度规范进行了考订,并系统、深入地描述了官制、赋役制度、城邑制度等周制的方方面面,展现了夏、商、周三代文明的诸多细节。本书的研究成果,不仅挑战了传统关于《周官》的误解,更促使我们重新审视东亚早期的疆域与华夏文明的起源,为中国历史的源头部分提供了新的视角。



作者简介:

俞江,出版专著《近代中国民法学中的私权理论》《清代的合同》《近代中国的法律与学术》,主编《徽州合同文书汇编》影印本、点校本。



目录:

前言


序编:“第六经”之谜

——《周官》复原

第一章经文与注文

第二章《周官》出身辨

第三章《周官》评价


上编疆域国家

第四章虞人与史前疆域国家

第五章封国与中小型疆域国家

第六章附庸与兆域

第七章仆、庸与裔民

——兼论混淆附庸的身份

第八章王畿(上):王畿非王土辨

第九章王畿(下):周天子的疆域


下编周制

第十章中央官制(上):官等

第十一章中央官制(中):公卿

第十二章中央官制(下):大夫

第十三章乡遂与都鄙(上):遂制

第十四章乡遂与都鄙(中):县制

第十五章乡遂与都鄙(下):州制

第十六章庶民(一):民本思想

第十七章庶民(二):籍田制

——兼论籍田非藉田

第十八章庶民(三):赋役


结语:“七十子丧大义乖”


参考书目

全书图表名

附录:《周官》职文复原

后记






08

《説文解字繫傳》(全二册)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汉]许慎撰,[南唐]徐锴传释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9

定价:198.00元

ISBN:978-7-5732-1288-7



内容简介

《説文解字繫傳》四十卷(世称小徐本),是南唐徐锴对《说文解字》的注释之作。全书分为两部分,通释三十卷,是全书的主体,对许慎的原文进行解释,通过广泛引证,疏证《说文解字》中的古义、名物,并采用朱翱的反切注音;后有《部叙》《通论》等总论十卷,专题讨论《说文》学与文字学相关问题,尤其是《祛妄》一卷,驳斥李阳冰的谬误,最为人称道。本次影印据《四部丛刊》初编二次印本重印,以述古堂影宋写本为主,卷三十以下配残宋刻本,是存世各本中比较接近小徐原貌的本子。



作者简介:

许慎,字叔重,汝南郡召陵县(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人,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少博学经籍。曾为郡功曹,后被举为孝廉,又为太尉府南阁祭酒。安帝永初四年(110),与刘珍、马融等于东观校书。许慎属于古文经学派,师从名儒贾逵问学,通篆籀古文。因鉴于当时俗儒说字解经多与文字古义不合,所以“博问通人,考之于(贾)逵”,作《说文解字》十五篇,成于和帝永元十二年(100)。许慎在中国文字学史上占有十分崇高的地位,被誉为“字学宗师”“字圣”。许慎还着有《五经异义》《淮南子注》,已散佚。

徐锴(920—974),南唐文字训诂学家,字楚金。原籍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随父任官家广陵,故一作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徐铉之弟,二人俱精于文字学。仕南唐,起家秘书省校书郎,后主李煜时迁集贤殿学士,累官内史舍人。宋军围金陵,忧惧而卒,年五十五。平生著述甚多,今仅存《説文解字繫傳》(世称“小徐本”)、《说文解字篆韵谱》。






09

《干戈之影:商代的战争观念、武装者与武器装备》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李竞恒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24-9

定价:68.00元

ISBN:978-7-101-16684-2



内容简介:

在商代人看来,战争和打猎其实是一回事,战争的对象是周边的异族,这些异族被他们视为各类精怪,而不是人类……商代军队,包括商王、各类贵族武士和大量女性武士,军队的主要组成部分,则是由氏族农民组成的步兵。只有贵族武士才能驾驶战车,穿戴青铜头盔与皮甲,身披虎皮,指挥原始的骑兵以及战象,用大斧和弓箭作战。普通的步兵,主要使用短戈、长矛和盾牌的组合,并广泛使用飞石和弹丸射击,攻击敌方的非致命部位,将其射伤、擒获……商代战车、战象、步兵的阵型,往往是模仿宇宙结构中的神圣数字,形成“三”或“五”的阵型排列,如分别为“左、中、右”三个组成部分的方阵……本书通过考察和梳理古代传世文献,以及甲骨文、铜器铭文、简帛文字,结合新发现的考古资料,并参鉴世界上其他古代民族的战争资料,综合复原出石器时代以迄商代战争的立体画面,揭示商代战争和当时信仰之间的关系,以及商、周之间在战争方面的历史剧变。



作者简介:

李竞恒,1984年生,四川江油人。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著有《早期中国的龙凤文化》、《论语新劄:自由孔学的历史世界》、《岂有此理?:中国文化新读》、《爱有差等:先秦儒家与华夏制度文明的构建》等书。



目录:


自序
绪论

第一章殷商之前的战争
第一节龙山文化之前的战争
一、新石器时代之前的战争
二、仰韶时期暴力冲突及背后的观念
三、战争的形态
四、战争的继续演进
五、酋邦社会的战争
第二节龙山、二里头时期的战争
一、防御功能的城堡
二、龙山战争的形态
三、龙山时期战争的观念
四、二里头时期的战争

第二章商代的战争观念
第一节商代战争还没有出现“贵族传统”
一、春秋宋国坚持的军礼是周代礼制
二、贵族传统与军事贵族
三、先秦战争贵族传统的出现
第二节商代神权政治的背景
一、商王室的诸神
二、“相互给予”的人神关系
第三节战争的目的——祭品与资源
一、战争与狩猎被视为同一性质的活动
二、敌方不被视为人类
三、猎获“半兽人”的战争
四、战争与资源掠夺

第三章武装者
第一节武士
一、贵族武士与普通武士
二、女性武士
三、虎皮战士
第二节氏族战士
一、神权宗教与政治语境中的“众”
二、征发氏族战士
三、步兵与武器
第三节武装者编制背后的“神圣”
一、作为神圣范式的“五”
二、神圣范式的数字化“三”
三、献祭、战争的神圣范式:“三”、“五”
四、按照神圣范式原则组织的军队
第四节封国、封邑中的武装者
一、作为武装氏族据点的“邑”

二、武装者“邑人”

三、考古所见泛北方地区的城堡与武装者

四、考古所见泛南方地区的城堡与武装者


第四章武器装备

第一节近战武器

一、戈

二、戟

三、矛

四、斧钺

五、武器的羽饰

第二节防护装备

一、皮甲

二、胄

三、盾

第三节远射武器

一、弓箭的神话

二、殷人的弓与箭

三、弓箭的使用

四、弹丸

第四节战车与骑手

一、商代战车的来源

二、战车与神话范式

三、战车的使用

四、战车的管理

五、战车的修理维护

六、骑手

第五节战象

一、“殷人服象”与战象的使用

二、战象的巫术含义

第六节殷商敌对者的武器——以北部敌对人群为例

一、北方人群与殷人的关系

二、北方人群的武器装备

跋(447)






10

《真种花者——邢义田访谈录》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马增荣笔录,王婧娅责编,邢义田口述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24-10

定价:98.00元

ISBN:978-7-108-07802-5



内容简介:

本书是秦汉史研究学者邢义田先生的访谈录,内容包括他的家庭、求学及师友杂忆,学术研究之路,以及他对新时代治学思想、人文知识等挑战的看法。人文社科类的读者都会有兴趣。不仅可加深读者对其学术作品的理解,还可看作史语所那代学人生活、学习经历的缩影。书名“真种花者”取自周作人语:“有些人种花聊以消遣,有些人种花志在卖钱,真种花者以种花为其生活——而花亦未尝不美,未尝于人无益。”邢先生随兴求做学问的快乐,不为卖钱名利,学问只作“为己之学”。



作者简介

邢义田,1947年生,美国夏威夷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院士。主要研究领域为秦汉史、罗马史、出土简牍和图像学等。著有《秦汉史论稿》《古罗马的荣光—罗马史资料选译》《天下一家:皇帝、官僚与社会》《治国安邦:法制、行政与军事》《地不爱宝:汉代的简牍》《画为心声:画像石、画像砖与壁画》《立体的历史:从图像看古代中国与域外文化》《画外之意:汉代孔子见老子画像研究》《今尘集:秦汉时代的简牍、画像与文化流播》《Google地球与秦汉长城》等。与史语所简牍整理小组合作,以红外扫描技术整理居延汉简,出版《居延汉简》(壹—肆)。

马增荣,1983年生,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历史学博士,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历史及文化学系助理教授。专攻秦汉史及出土文献,学术论文见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T’oungPao、AsiaMajor和EarlyChina等期刊。



目录:

第一章家庭、求学和师友杂忆
从艺术少年到历史系学生
台大岁月
走出中国
夏威夷大学
史语所三十五载
第二章“为己之学”:我的学术研究
整体历史
传统中国的“变”与“不变”
古代社会的“上层”与“下层”
中国社会的“封建化”
儒家地位的反思
士大夫以外:工匠与刀笔吏
读写能力与经济生活
对帝国的想象
比较史学
出土简牍
不同性质的简牍与存灭
图像看史
分寸的拿捏
材料与方法
真种花者
“细读”的艺术
第三章新时代的挑战与回应
出土材料的挑战
传世文献的地位
谈文字训练
给年轻人的话
附录
附录一变与不变——一个史语所历史学徒的省思
附录二此情可待成追忆:敬悼傅师秀实
附录三新工具与新史学:用Google地球探索秦汉长城
后记一(邢义田)
后记二(马增荣)






11

《甲骨学基础讲义》(增补本)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沈之瑜著;沈建华增补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9

定价:128.00元

ISBN:978-7-5732-1282-5



内容简介:

本书原为沈之瑜先生为复旦大学文博培训班授课之讲义,后屡经修订,成为部综述甲骨学百年发展成就的专著。本书共13章,前述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史中间则对甲骨的整治、甲骨文字的特点、卜辞分析、甲骨文缀合与辨伪、卜辞断代以及甲骨文与殷商史研究等问题分别加以论述,最后对主要的甲骨学研究人员作介绍。本书征引了大量史料,汇集了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并有作者个人的一些创见,是一部比较全面反映甲骨学内涵的概说性著作,可以作为一部甲骨文入门书来读。

此次修订主要是在原书的基础上将注释规范、补全;增补学界重要书籍观点;补充新出土的重要资料等。

本书原为沈之瑜先生为复旦大学文博培训班授课之讲义,后屡经修订,成为部综述甲骨学百年发展成就的专著。本书共13章,前述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史中间则对甲骨的整治、甲骨文字的特点、卜辞分析、甲骨文缀合与辨伪、卜辞断代以及甲骨文与殷商史研究等问题分别加以论述,最后对主要的甲骨学研究人员作介绍。本书征引了大量史料,汇集了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并有作者个人的一些创见,是一部比较全面反映甲骨学内涵的概说性著作,可以作为一部甲骨文入门书来读。

此次修订主要是在原书的基础上将注释规范、补全;增补学界重要书籍观点;补充新出土的重要资料等。


作者简介:

沈之瑜(1916-1990年),出生于浙江绍兴,原名茹志成,又名茹茄、鲁楷。1935年毕业于上海私立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助教。1952—1958年先后担任上海市文化及美术协会副书记和新成区文化局局长,兼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副校长。1958—1985年任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馆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上海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博物馆学会及中国文物保护科技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博物学”编辑委员会副主任。1985年受聘为上海复旦大学和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开授甲骨文基础课,现存著作《剪纸研究》《沈之瑜文博论集》。沈建华,1953年出生于上海。1978年任安徽省博物馆助理研究员,1983—1984年任香港中文大学名誉副研究员,1988—1990年任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辅助研究员(非常勤),1991—2008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名誉副研究员、副研究员,2008年10月至今任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副研究员。出版论著《初学集:沈建华甲骨学论文选》。与饶宗颐合作编著《甲骨文通检》(5册),与曹锦炎合作编著《新编甲骨文字形总表》《甲骨文校释总集》(20卷)等。发表甲骨和清华简相关论文60余篇。



目录:

序(朱凤瀚)


第一章甲骨的出土、鉴定与外流

一、甲骨的出土与盗掘

二、殷墟科学发掘的开始

三、抗日战争时期的盗掘

四、解放后殷墟在国家保护下的科学发掘

五、甲骨的鉴定问题

六、甲骨的外流


第二章甲骨的整治、卜法、来源与刻辞

一、甲骨卜前的整治

二、卜法与卜辞

三、甲骨的来源和记事刻辞


第三章汉字的起源与甲骨文构形的特点

一、文字起源的传说

二、文字和语言的关系

三、仰韶文化的刻画符号与大汶口文化的陶文

四、六书与甲骨文

五、甲骨文构形的特点


第四章识字、释字和通读卜辞

一、前辈的经验

二、熟悉干支的重要性

三、通读卜辞要熟悉商代世系

四、甲骨文字的通假

五、卜辞中常见的同义词

六、卜辞中常见的祭名

七、关于卜辞的断句

八、关于夺字、衍字、误字

九、关于相间刻辞与正反两面相续

十、关于同文互足


第五章卜辞的辞式与辞序

一、卜辞的组成部分

二、单贞卜辞

三、重贞卜辞

四、对贞卜辞和重复对贞卜辞

五、选贞卜辞和重复选贞卜辞

六、对选卜辞

七、三联卜辞

八、定型卜辞


第六章卜辞的文法

一、名词

二、代词

三、动词

四、形容词

五、时地词

六、关系词

七、副词

八、助词

九、数词


第七章甲骨的缀合

一、缀合的重要性

二、甲骨缀合以往的成就

三、必须熟悉甲骨各部分的特征

四、人工缀合法

五、电子计算机缀合法


第八章甲骨文辨伪

一、作伪的历史和辨伪的方法

二、临淄孙氏旧藏甲骨“伪刻”说之平反

三、兒氏家谱的悬案


第九章断代(上)

一、甲骨文分期断代研究的前提

二、怎样进行分期断代

三、关于整治断代


第十章断代(下)

一、关于午组卜辞

二、关于组卜辞

三、关于子组卜辞

四、关于组卜辞

五、小结


第十一章甲骨文所反映的殷代社会(上)

一、商王贵族与奴隶

二、农业

三、畜牧业与田猎

四、手工业

五、商业和交通


第十二章甲骨文所反映的殷代社会(下)

一、历法、天象和气象

二、医学知识

三、宗教信仰


第十三章甲骨文的研究经过

一、甲骨文研究的四个阶段和五位代表学者

二、文字考释方面的成果

三、综合性的研究与总结性的研究

四、其他各方面的研究

五、外国学者对甲骨学的贡献


附录本书所引甲骨著录书目及简称


后记(沈建华)

再版后记(沈建华)

第三版后记(沈建华)






12

《考古安徽:先秦篇

(滑动查看更多)


编者: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编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9

定价:298.00

ISBN:978-7-212-11571-5



dsfsdfsdf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安徽省最具代表性的51项先秦时期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按年代相对早晚顺序并兼顾不同地域,以“串珠成链”的方式结集出版,力求探究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进程中安徽的历史脉络,发掘古代安徽地域文化蕴含和传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时代价值。


目录:

绪论第一部分百万年人类史的安徽考古学实证

概述

繁昌人字洞遗址

200多万年前的早期人类活动地

和县猿人遗址

长江流域完整直立人头盖骨化石首次发现地

东至华龙洞遗址

揭开东亚地区最早的“准现代人”面纱

银山智人遗址

早期智人江淮首现

水阳江流域旧石器地点群

安徽旧石器考古的滥觞

柳家二号遗址

安徽迄今石制品最丰富的旧石器遗址

科普知识词条(旧石器时代)

第二部分一万年文化史早期阶段的安徽重点遗存

概述

渠沟遗址

淮河中下游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石山孜遗址

淮北地区一万年文化史早期阶段的突出代表

小山口与古台寺遗址

皖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较早阶段的代表

芦城孜遗址

淮北平原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见证

双墩遗址

淮河流域早期文明的曙光

侯家寨遗址

连接长江、淮河中下游的史前文化桥梁

红墩寺遗址

江淮西部地区六千年文化史的标尺

第三部分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古国文明时代的安徽图景

概述

黄鳝嘴遗址

薛家岗文化之源

孙家城遗址

多元文化交汇的历史记忆

磨盘山遗址

环太湖西部地区延续时间最长的先秦中心聚落

月堰遗址

安徽长江南岸从马家浜文化到良渚文化的演进轨迹

凌家滩遗址

长江下游文明化道路的先锋

薛家岗遗址

安徽首个史前文化的命名地

魏庄遗址

桐城五千年前的文化密码

烟墩山遗址

马鞍山地区先秦史上两座文化高峰

金寨遗址

皖北地区五千年文明社会的实证

垓下遗址

大汶口文化第一城

南城孜遗址

皖北地区史前文明化进程的见证者

尉迟寺遗址

史前环壕聚落的典型代表

禹会村遗址

淮河中游四千多年前的涂山古国

高古墩遗址

江淮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代表性居住地

张四墩遗址

淮系文化南下的重要见证

新州遗址

新安江流域最重要的史前遗址

程井遗址

皖西北地区先秦文化的年代标尺

科普知识词条(新石器时代)

第四部分夏商周时期的安徽主要文明成就

概述

斗鸡台遗址

江淮地区夏商时期考古学文化的典型代表

大城墩遗址

江淮中部地区商文化大城墩类型命名地

三官庙遗址

江淮地区夏商之际最重要的考古遗存

大墩孜遗址

安徽夏代青铜器最早发现地

五担岗遗址

一部浓缩的马鞍山夏商周时期地方史

师姑墩遗址

皖江南岸的青铜冶铸图景

陈家孤堆遗址

“桀奔南巢”的考古学探索对象之一

台家寺遗址

商代淮河流域的青铜文明中心

何郢遗址

独特的周代乡村祭祀场景

大工山—凤凰山铜矿遗址及相关遗存

长江下游的铜矿冶胜地

申东遗址

采石河流域周代中心聚落的一扇窗口

皖南土墩墓群

江南吴越先民的独特葬俗

屯溪土墩墓

最早发现的越国高等级贵族墓

堰台遗址

江淮地区周代小型聚落

大雁墩遗址

南淝河岸边的周代墩台式聚落

安定寺大墩遗址

台型遗址中夯土围墙的首次发现

春秋钟离国君王墓葬

淮河流域钟离古国的独特葬俗

寿县蔡侯墓

春秋时期大国竞争下的小国命运

寿春城遗址

八百年楚国的最后一座都城

杨公楚墓

战国晚期楚国高等级贵族墓地

淮南武王墩一号墓

大型楚国王级墓葬

科普知识词条(夏商周)

后记(551)






13

《临淄齐国故城出土钱范研究》(全二册)

(滑动查看更多)


编者: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10

定价:758.00元

ISBN:978-7-03-079311-9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整理并公布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齐故城考古队在2019—2020年齐国故城小城西门外夯土建筑群遗址发掘中出土的钱范及相关遗存资料。通过整理,对较好标本采取三维拍摄拓本制作进行信息全面采集,并全方位公布资料,结合实验考古和科技分析,综合分析了钱范制作和冶铸工艺。在对新出土资料整合研究基础上,科学合理编排后,提供给考古学、历史学、钱币学等学者使用。



目录:

绪论001

第一节地理环境与历史沿革001

第二节发现与研究简史003

一、齐刀币及刀币钱范的研究003

二、齐大刀钱范的考古发现与研究004

三、賹化圜钱及钱范的考古发现与研究006

第三节遗址概况006

第四节工作概况008

一、发掘阶段:2019~2020年008

二、初步整理阶段:2021~2022年008

三、综合研究阶段:2023年008

第五节钱范相关概念009

一、子母范009

二、钱范部位009


第二章钱范相关遗存011

第一节概述011

一、2019年遗存简介011

二、2020年遗存简介012

第二节分述012

一、灰坑012

二、水井024


第三章出土钱范043

第一节齐大刀范043

一、面范043

二、背范099

第二节賹化圜钱范151

一、背范151

二、賹六化母范165

第三节其他范类166

一、半成品范166

二、工具范176

三、残损不清范179


第四章钱范文字与刻划符号215

第一节刀范币文215

第二节刀范背文217

第三节刻划符号219

一、数字219

二、文字220

三、图案或未释读223


第五章模拟实验研究230

第一节实验设计与前期准备230

第二节第一次实验231

一、原料置备231

二、范料配比231

三、制坯阴干231

四、入窑烧制232

五、刻制型腔232

六、断面观察233

七、实验室分析234

八、实验结论236

第三节第二次实验236

一、原料置备236

二、范料配比236

三、制坯阴干237

四、入窑烧制237

五、磨平范面238

六、试刻制型腔239

七、范表涂层239

八、断面观察240

九、实验室分析241

十、实验结论244

第四节第三次实验244

一、制坯与烧窑244

二、范表涂层与型腔刻制245

第五节结语246

第六章科技考古研究247

第一节出土铸钱遗物的初步分析247

一、引言247

二、样品及分析方法248

三、实验结果249

四、相关问题讨论256

五、结论261

第二节出土钱范遗物的综合分析262

一、引言262

二、样品介绍262

三、分析方法263

四、分析结果264

五、讨论272

六、初步结论274

第七章结语275

附表277

后记293

彩版1~彩版230

图版1~图版230






14

《马王堆一号汉墓纺织品》(第一、二、三卷)

(滑动查看更多)


编者:湖南博物院编;喻燕姣主编

出版社岳麓书社

出版时间:2024-7

定价:298.00元(第一卷)268.00元(第二卷)218.00元(第三卷)

ISBN:

978-7-5538-2064-4(第一卷)

978-7-5538-2065-1(第二卷)

978-7-5538-2066-8(第三卷)



内容简介:

中国自古以来有“丝国”之称,尤其是汉代,随着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纺织品在种类、质量、技艺等方面都达到了先进的水平。然而,纺织品为有机质,先秦秦汉时期的纺织品保存至今十分不易。1972—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发掘了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第一代轪侯利苍一家三口的墓葬,其中马王堆一号汉墓(辛追墓)出土纺织品种类之丰,数量之多,工艺之精,部分衣物保存之好,均为中国考古史上罕见。这些纺织品全面反映了汉初的纺织成就和工艺水平,可谓“地下丝绸宝库”。

近日,岳麓书社出版的《马王堆一号汉墓纺织品》(第一、二、三卷)上市,该书首次系统全面公布了马王堆一号汉墓的纺织品,是马王堆一号汉墓纺织品的集大成之作。

本书不仅在内容上较为全面,而且本书主编喻燕姣组织团队对这批纺织品进行了长期的跨学科综合研究,在利用考古学类型学研究方法的同时,加强了科技检测力度,在纺织品的宏观及微观形貌特征,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纺织品的劣化特征、次生产物及埋藏状态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颠覆了以往的一些认知。

为真实、全面地展示马王堆一号汉墓纺织品的纹饰、工艺等信息、呈现灿烂的汉代服饰文化,本书在收录纺织品的超高清整体图的同时,诸多纺织品还附有局部细节照片、复原线图,不少文物有立体显微镜照、红外光谱照。因此,通过本书不仅可以一览马王堆一号汉墓的纺织品全貌,而且可以从微观的角度仔细欣赏这些纺织品。

图书三卷共计944面,由雅昌艺术集团全彩印刷,布脊精装,封面特种纸上有烫黑漆、烫红、烫金、烫白和锁线工艺,从考古与艺术的角度展现马王堆一号汉墓纺织品之美。



目录:

引论——马王堆一号汉墓纺织品撮要

第一章北边厢内的纺织品

第二章东边厢内的纺织品

第三章南边厢内的纺织品

第四章西边厢内的纺织品

第五章内棺纺织品

附表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册

引论——马王堆一号汉墓纺织品撮要/001


第一章北边厢内的纺织品/035

第一节着衣俑上的纺织品/036

第二节器物上的纺织品/055

第三节纺织用品/062

第四节纺织品服饰/080

第五节双层九子漆妆奁内外的纺织品/089

第六节单层五子漆妆奁内外的纺织品/110


第二章东边厢内的纺织品/119

第一节戴冠男俑服饰/120

第二节65号竹笥内的纺织品/122

第三节竽律衣/133

第四节竹笥上的麻绳/138


第三章南边厢内的纺织品/141


第四章西边厢内的纺织品/147

第一节竹笥内的纺织用品/148

第二节竹笥内的衣料/154

第三节竹笥内的衣物/249

第四节包裹器物的纺织品/298

第五节竹笥上的麻绳/306


附表/331

附表1北边厢出土无法归类的着衣俑服饰残件统计表/332

附表2西边厢337号竹笥出土聂币统计表/332

附表3西边厢竹笥出土聂币统计表(337号或346号)/343

附表4西边厢340号竹笥出土丝织品统计表/349

附表5西边厢354号竹笥出土丝织品统计表/350

附表6西边厢329号竹笥出土丝织品统计表/352

附表7西边厢357号竹笥出土丝织品统计表/353


第二册

第五章内棺纺织品/001

第一节绛红色绢地“长寿绣”丝绵袍/002

第二节印花敷彩黄纱丝绵袍/012

第三节绮地“乘云绣”绵衾/017

第四节绢地“长寿绣”绵衾/035

第五节印花敷彩黄纱绵衾/058

第六节菱形纹罗地“信期绣”丝绵袍/083

第七节绢地“乘云绣”单衣/097

第八节菱形纹罗地“信期绣”夹衣/120

第九节灰色细麻布包裹层/132

第十节绢地茱萸纹绣单衣/152

第十一节绢地方棋纹绣单衣/176

第十二节绢地“信期绣”单衣/185

第十三节绢地方棋纹绣单衣/194

第十四节绢地“信期绣”单衣/200


附表/219

附表7内棺从外至里第一层绛红色绢地“长寿绣”丝绵袍(内1)残片统计表/220

附表8内棺从外至里第二层印花敷彩黄纱丝绵袍(内2)残片统计表/222

附表9内棺从外至里第三、四层绮地“乘云绣”绵衾(内3)残片统计表/222

附表10内棺从外至里第五层绢地“长寿绣”绵衾(内4)残片统计表/224

附表11内棺从外至里第六层印花敷彩黄纱绵衾(内5)残片统计表/225

附表12内棺从外至里第七层菱形纹罗地“信期绣”丝绵袍(内7)残片统计表/228

附表13内棺从外至里第八层绢地“乘云绣”单衣(内8、内19)残片统计表/234

附表14内棺从外至里第九层菱形纹罗地“信期绣”夹衣(内9)残片统计表/239

附表15内棺从外至里第十层灰色细麻布包裹层(内26)统计表/240

附表16内棺从外至里第十一层绢地茱萸纹绣单衣(内10)残片统计表/240

附表17内棺从外至里第十二层绢地方棋纹绣单衣(内18)残片统计表/243

附表18内棺从外至里第十三层绢地“信期绣”单衣(内11)残片统计表/243

附表19内棺从外至里第十四层绢地方棋纹绣单衣(内12)残片统计表/247

附表20内棺从外至里第十五层绢地“信期绣”单衣(内20)残片统计表/247


第三册

第十五节绢地“乘云绣”丝绵袍/001

第十六节黑色菱形纹罗地“信期绣”丝绵袍/029

第十七节朱红色菱形纹罗丝绵袍/057

第十八节白色细麻布、褐黄色粗麻布/071

第十九节白色细麻布单衣/094

第二十节菱形纹罗地“信期绣”丝绵袍/114

第二十一节内棺内的其他纺织品/121

第二十二节内棺外的纺织品/151


附表/185

附表21内棺从外至里第十六层绢地“乘云绣”丝绵袍(内13)残片统计表/186

附表22内棺从外至里第十七层黑色菱形纹罗地“信期绣”丝绵袍(内14)残片统计表/190

附表23内棺从外至里第十八层朱红色菱形纹罗丝绵袍(内17)残片统计表/194

附表24内棺从外至里第二十层白色细麻布(内27)和褐黄色粗麻布(内29)统计表/198

附表25内棺从外至里第二十一层白色细麻布单衣(内30)统计表/199

附表26内棺从外至里第二十二层菱形纹罗地“信期绣”丝绵袍(内32)残片统计表/200

附表27内棺绦带、丝绵、纺织品残片统计表/201

附表28内棺绢残片统计表一/205

附表29内棺绢残片统计表二/220

附表30内棺菱形纹罗统计表/277

附表31内棺对鸟菱形纹绮夹丝绵残片统计表/281

附表32内棺锦残片统计表/283

附表33内棺刺绣品残片统计表/293

附表34内棺外羽毛贴花绢、绢地铺绒绣及其他丝织物残片统计表/296


参考文献/298

后记/302






15

《河洛与七纬:东汉图谶的文献学研究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张学谦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10

定价:92.00元

ISBN:978-7-301-34956-4

作者:张学谦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10

定价:92.00元

ISBN:978-7-301-34956-4


内容简介:

谶纬之学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而独特的意义。近年来的谶纬研究更多地是从政治文化史、经学史、文学史等角度切入,探讨谶纬与汉魏六朝乃至隋唐的政治、经学、文学的互动关系,对谶纬本身的基础性研究关照不足。从研究时段上看,往往是立足于某一时代,作静态考察,缺乏对谶纬从兴起到衰亡长时段的通贯性研究。从文献的使用上看,更多利用的是史传等外围资料,对谶纬文献本身的研究与利用不足。尤其对现存的谶纬文献缺乏细致的文本分析,因而忽略了今传谶纬文献的复杂文本构成。因此,本书以东汉图谶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学、观念史、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考察其成立过程、性质变迁、结构与篇目、流传与散佚、文本构成等基础性的文献学问题,并重新梳理谶纬辑佚的历史,为谶纬文献的重新整理与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简介:

张学谦,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助理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在《文史》《中国哲学史》《国学研究》《文史哲》《中国典籍与文化》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曾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合作)等奖项。



目录:


绪论


第一章东汉图谶的成立及其观念史变迁

第一节张衡《请禁绝图谶疏》的不同解读

第二节图谶产生之前的“河图”“洛书”

第三节方士造作:河洛谶的成立

第四节从数术到儒学:东汉初的图谶校定与七经谶的

成立

第五节从儒学到数术:魏晋至隋唐间谶纬观念的变迁

附录释“五经六纬”


第二章东汉图谶流衍与散佚的目录学考察

第一节六朝至隋唐间东汉图谶的流传情況

第二节宋至明代《易纬》的流传与衍变

第三节清乾隆间《永乐大典》本《易纬》八种的辑佚


第三章东汉图谶的结构与篇目

——兼论谶纬的断代标准

第一节图谶八十一篇的结构

第二节河洛谶篇目考

第三节七经谶篇目考

第四节图谶注者注本考


第四章《易纬》文本研究

第一节今传《周易干凿度》文本构成的再考察

第二节今传《易纬稽览图》的文本构成——兼论两种

易占、易图类著作的时代

附录一“日主一爻”图

附录二《易通统卦验玄图》佚文辑录


第五章谶纬辑佚史研究

第一节谶纬辑佚的滥觞:百卷本《说郛》

第二节百二十卷本《说郛》之编刻与谶纬佚文之增辑

第三节明代后期“古学”的兴起与谶纬辑佚专书的出现

第四节清代考据学的发展与谶纬辑佚的新局面

第五节研究的细化:清代谶纬校注著作

第六节现代学术转型后的新辑本:《纬书集成》

第七节重理谶纬文献芻议

附录一百卷本《说郛·古典录略》所收谶纬佚文校录

附录二清河郡本纬书献疑

附录三现存谶纬辑本知见录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16

《秦风汉韵盛世长安:西安新出土文物精品展》

(滑动查看更多)


编者: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9

定价:280.00元

ISBN:978-7-03-079474-1



内容简介:

2018年4月13日,由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与无锡吴都阖闾城遗址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秦风汉韵盛世长安——西安新出土文物精品展”在无锡阖闾城遗址博物馆拉开帷幕。展览以近年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新发掘出土的春秋至秦汉时期文物精品为主,展出文物超150件,涵盖礼器、明器和日常生活用品,从“青铜余韵”“烧陶制瓷”“秦雕汉刻”“整衣鉴容”“如琢如磨”五个单元为观众呈现秦汉时期长安城的繁华风貌。



目录:

序一i

序二v

前言1

第一单元青铜余韵11

第二单元烧陶制瓷63

第三单元秦雕汉刻141

第四单元整衣鉴容197

第五单元如琢如磨227

附录255

附录1秦汉历史年表256

附录2“秦风汉韵盛世长安”展览历程258

附录3展览文物清单272

附录4部分展览文物出土情况294

附录5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简介298

附录6无锡阖闾城遗址博物馆简介300

后记301






17

《两汉简牍墨迹研究》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王晓光

出版社:山东画报

出版时间:2023-6

定价:108.00元

ISBN:978-7-5474-4512-9



目录:

凡例


绪论


第一章西汉前期简牍及墨书

第一节新出土西汉前期简牍

第二节西汉初隶变与简牍墨书


第二章西汉中后期简牍墨书

第一节近年新出西汉中后期简牍

第二节武帝间隶变收官、汉隶成熟


第三章东汉简牍墨迹书法

第一节近年出土东汉简牍

第二节东汉后期新体渐趋成熟普及

第三节东汉后期简牍书法的书史意义


第四章两汉墨迹书法发展

第一节秦汉以上手书体演进概观

第二节两汉(简牍)墨迹脉络梳理与研究

第三节两汉(简牍)墨迹在书史上的位置与价值


第五章汉代墨迹书法与铭石书刻比较

第一节简牍以外的朱墨书迹

第二节手书体与铭石体的错位与同步

第三节简牍与铭刻:不同的应用场合与书刻观念

第四节碑碣书手与简牍书手的关系

第五节东汉中后期简牍书与碑铭体比较


第六章汉简书手及相关问题探究

第一节汉简署名及其演变

第二节汉简署名与书手举例分析

第三节汉代文吏制度与简牍书写


参考文献


后记






18

《殷人尚声——甲骨卜辞中的商代祭祀乐舞》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屠志芬

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7

定价:80.00元
ISBN:978-7-5523-2884-4



内容简介:

商乐舞是先秦礼乐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古代乐舞史上尤为渺茫难寻的时期,材料的匮乏成为长期以来制约商乐舞研究向前推进的瓶颈。该著立足于材料的发掘与开拓,首次从乐舞研究的角度对殷墟甲骨卜辞进行全盘搜检,发现并整理出大量与乐舞相关的卜辞;并以此为基础,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物,对商代祭祀乐舞的致祭对象、应用方法、祭祀功能、时空场景、风格特征、文化意蕴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同时考证了诸多乐舞事项;继而从发生学的视角,对商周之际乐舞传承与嬗变的文化表征及历史动因进行考察,阐发了商代祭祀乐舞对西周礼乐形成的重要影响,重新审视了商乐舞在华夏礼乐文明中的地位与价值。



作者简介:

屠志芬,1972年生,辽宁朝阳人,舞蹈学博士,吉林艺术学院教授,艺术学研究所副所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先秦乐舞、先秦文学。学术代表作:专著《西周雅乐》、论文《卜辞所载商代祭祀乐舞及其流变》《商周万舞考》《商乐舞研究百年》等。



目录:






19

《简牍甘肃:中国汉简之乡》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马智全

出版社:甘肃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8

定价:88.00元

ISBN:978-7-226-05639-4



内容简介:

该书是甘肃特色文化普及丛书之一。甘肃已出土简牍6万多枚,其中汉简数量居于全国首位,是名副其实的简牍之乡。书稿以出土地域为标志,对甘肃历年来简牍出土与研究状况做了简介,重点对武威汉简、居延新简、肩水金关汉简、敦煌马圈湾汉简、天水放马滩秦简、悬泉汉简做了比较全面系统的阐释,揭示了甘肃简牍发现时间早、影响深远,出土数量多、内容丰富,时代跨度长、保存完整、富有艺术特色的特征,是一部介绍甘肃简牍文化的通俗读物



作者简介:

马智全,兰州城市学院教授,先后出版专著《居延新简集释(肆)》《简牍甘肃:中国汉简之乡》等,在《光明日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两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一项等。



目录:

甘肃历史地理与简牍文化

一、甘肃历史与简牍遗存

二、甘肃地理与简牍分布

三、甘肃简牍文化特色


放马滩秦简:秦地先民的风俗

一、放马滩秦简的发现与整理

二、放马滩秦简中的择吉风俗

三、木板地图与秦人的地图绘制技术


敦煌汉简:边关重镇的控守

一、敦煌汉简的发现与整理

二、汉代敦煌的边塞防御组织

三、敦煌汉简记载的西域战事


居延汉简:汉代边塞的屯戍

一、居延汉简的发现与整理

二、汉代居延的边塞防御组织

三、汉代边塞烽火制度

四、居延汉简册书撷英


肩水金关汉简:汉代关隘的管理

一、肩水金关遗址的发掘与简牍整理

二、汉代肩水的边塞防御组织

三、肩水金关符传文书与汉代关隘管理

四、肩水金关诏令文书与汉代行政运转


悬泉汉简: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交流

一、悬泉置遗址的发掘与简牍整理

二、悬泉置的管理与运转

三、使者往来与丝绸之路文明交流

四、汉代书写的多样形式


武威汉简:中原文化的传播

一、《仪礼》简与儒家文化的传播

二、王杖制度与汉代养老

三、武威医简的医学价值

四、武威墓葬出土律令简牍与遣册文书


古墓零简:水泉子、甘谷、黄家湾简牍

一、水泉子汉简中的《苍颉篇》与日书

二、甘谷汉简与东汉宗室待遇

三、临泽黄家湾晋简的田产争讼


参考文献


后记






20

《被记忆的西周史》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日]松井嘉德著;[日]吉本道雅编;《被记忆的西周史》翻译组译

出版社:中西书局

出版时间:2024-10

定价:138.00

ISBN:978-7-5475-2236-3



内容简介:

《被记忆的西周史》是日本先秦史研究第三代学者领军人物、京都女子大学松井嘉德教授的遗作集,几乎收录了松井嘉德在《周代国制研究》之后未及收录的全部作品。除序言、年谱、著作年表、译后记外,全书收录有论文、书评、史料介绍等24篇文章,包括对金文名篇如逨盘、史墙盘、吴虎鼎铭文的考证,对西周史料生产过程的分析,从史料生产过程角度对制度发展的梳理,以及重写西周史的尝试,等等。全书视角多元、新颖,代表了日本学界战后最新的先秦史研究成果,同时,可为该领域的青年学者提供重要的研究启发。



作者简介:

松井嘉德(1956—2018),生前为日本京都女子大学教授。长期从事西周史研究,为日本先秦史研究第三代学者领军人物。著有《周代的国制研究》《被记忆的西周史》等。

吉本道雅(1959年生),日本京都大学教授,著名中国古代史专家。长期从事先秦史研究,著有《中国先秦史研究》等。



目录:

日文版后记(代序)吉本道雅

说明

井人人

西周土地转让金文一考

书评:松丸道雄《西周后期社会变革的萌芽——㸓鼎铭文解释问题的初步解决》

图版解说及释文

泰山刻石及琅邪台刻石译注

郑国七穆

——春秋世族论的一环

邑人考

西周时期的“国”

《史记》与司马迁

解说

只有一行的记录

巡狩之王

吴虎鼎铭考释

——探求西周后期宣王朝的真相

被记忆的西周史

——逨盘铭文解读

起点的记忆

——铭文与诗篇中的祖考们

《被记忆的西周史——逨盘铭文解读》英文版后记

鸣响的文字

——青铜礼器中的铭文与声音

西周史的分期

书评:土史记《先秦时代的领域支配》

周王的称号

——王、天子与天王

顾命之臣

——西周成康之际

书评:丰田久《周史研究——东亚世界多样性的整合》

书评:佐藤信弥《西周祭祀仪式研究》

缅怀伊藤道治先生

金文通解

——吴虎鼎

西周史稿


松井嘉德先生著作年表

松井嘉德先生年谱

附录书评:松井嘉德《被记忆的西周史》野口优

译后记完整的残稿于薇








21

《陇原余周——甘肃宁县石家墓地出土文物集萃》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9

定价:520.00元

ISBN:978-7-5010-8500-2



内容简介:

石家及遇村遗址由石家墓地和遇村遗址组成,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宁县早胜镇。遗址新发现东周时期大型城址,这在陇东地区尚属首次发现。发掘资料较清楚证明墓地与城址存在“葬”与“居”关系,共同构成一处两周时期大型聚落。就石家墓地而言,石家墓地出土器物丰富,本书择取石家墓地西周晚期、春秋早期以及春秋中期三个时期具有代表性墓葬十一座,将其典型器物以墓葬年代和墓葬等级为序集结出版,以飨学界和广大读者。石家及遇村遗址所处陇东地区是周文化起源的重要区域,也是西周晚期以来,周与西北地区戎人、秦人彼此接触的前沿地区。石家及遇村遗址考古新发现多层次聚落结构,揭示了这一关键区域周、秦、戎实力此消彼长的复杂关系,是研究这一时期族群交流、融合发展过程的重要发现,也是探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重要课题。石家及遇村遗址发掘,首次建立起陇东地区西周至战国、秦汉时期考古学文化序列,尤其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这一关键节点的文化演变,对于认知西周的灭亡与平王东迁后周余民、秦人和戎人的关系以及西土政治格局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石家墓地西周晚期墓葬M143

第二章石家墓地春秋早期墓葬

第一节M216

第二节M6

第三节M160

第四节M4

第五节M169

第三章石家墓地春秋中期墓葬

第一节M218

第二节M38

第三节M167

第四节M35

第五节M32

图版索引

M143

M216

M6

M160

M4

M169

M218

M38

M167

M35

M32

后记








22

《〈诗经〉歌唱研究》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李辉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10

定价:128.00元

ISBN:978-7-301-35423-0



内容简介:

《诗经》的乐歌属性已成学界的普遍共识,而传统的研究多停留在《诗》是否全入乐、风雅颂的音乐属性、《诗》文本中的音乐性等宏观问题上。有鉴于此,本书力于《诗经》仪式属性、歌唱主体、歌唱方式等歌唱形态的具体研究,同时,从“歌唱”的角度考察《诗经》颂、雅、风在主题内容、诗乐体式、表现手法上的变迁及其内外动因,进而探讨周代歌诗创制方式、入乐机制、乐官职能、诗乐关系的历时嬗变。因此,本书既是《诗经》歌唱的艺术研究,还是以“歌唱”为视角的《诗经》文本研究,更是有关周代歌诗生成与入乐机制的制度研究。在这一研究思路和目标下,本书在《周颂》与“礼辞”的关系、歌诗与舞蹈的分野、比兴与重章的音乐功能、典礼用乐“乐节”的形成、“无算乐”的功能与意义、“变雅”与风诗的献采和入乐、《诗》的“乐本”形态与“文本化”等问题上,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本书为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优秀”结项成果。



作者简介:

李辉,浙江丽水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博士后,现为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先秦两汉文学。曾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史》《音乐研究》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点校整理严粲《诗缉》、牛运震《诗志》,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北京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


目录:

序一李山………………1

序二赵敏俐………………5


绪论………………1

第一节重审《诗》乐相关研究………………2

一、关于“《诗》是否全入乐”的讨论………………3

二、关于《诗经》风、雅、颂诗体音乐性的研究………………7

三、关于周代礼乐制度与诗乐机制的研究………………12

第二节《诗经》歌唱研究的方法与维度………………15

一、歌唱视角下的《诗》文本及相关研究………………16

二、周代歌诗创制与入乐机制研究………………20


第一章礼乐歌唱的先声:周以前的乐舞与歌唱活动………………27

第一节远古时期的乐舞与歌唱活动………………27

第二节商代的乐舞活动与乐政………………35

一、考古所见商代乐舞器及乐舞活动………………36

二、商代的乐政………………45

第三节商代的诗辞歌唱与《诗经·商颂》作时的争论………………51

一、卜辞中所见商代诗辞歌唱………………51

二、关于《商颂》作时的争论………………56


第二章《周颂》与周代礼乐歌唱的奠基………………64

第一节《周颂》的类型及其关系………………64

第二节从“礼辞”到“诗辞”:《周颂》的导源与开新………………71

一、《周颂》中的礼辞歌唱………………71

二、《周颂》对礼辞歌唱的拓新………………74

三、附论:二《雅》、《国风》中关于人物辞令的歌唱………………80

第三节《周颂》舞诗与所谓“诗乐舞合一”说………………86

一、“象德”与“象功”:《大武》乐章中所见歌诗与舞蹈的疏离………………88

二、“象舞”“勺舞”“六大舞”“六小舞”“燕舞”诗乐舞关系考辨………………97

第四节颂诗的歌演主体及其职能演变………………104

一、王公臣子………………104

二、国子………………108

三、瞽矇乐工………………113


第三章“诗世之教”:《大雅》的述赞与讲史说唱………………117

第一节西周中期礼乐大备背景下雅诗的兴起………………117

一、民族认同与历史意识的高涨:从“雅”的字义说起………………118

二、西周中期的“制礼作乐”与雅诗的兴起………………125

第二节《大雅》诗乐功能与乐用方式的转型………………137

一、西周中期祭祖礼的演变与《大雅》述赞诗………………137

二、《大雅》述赞诗的“诗世之教”与“讲史说唱”………………145


第四章《小雅》燕饮诗与周代礼乐歌唱的繁盛………………156

第一节“显物”与“合好”:西周中期燕饮诗的兴起与意………………156

第二节“比兴”与“套语”:燕饮诗创制的新变………………166

第三节重章叠调:乐工燕饮歌唱的便利之策………………175


第五章周代典礼用乐“乐节”的形成………………189

第一节“上取”“下就”说商兑………………190

第二节燕饮歌唱背景下“笙入”“间歌”“升歌”的形成………………197

第三节“合乐”的形成与二《南》的“入乐”………………204


第六章“变雅”创制与入乐机制的新变………………213

第一节仪式乐歌的式微与“变雅”的兴作………………213

第二节“是用大谏”:讽谏诗的创制与入乐………………220

一、讽谏传统与讽谏诗的兴起………………220

二、从“献诗”到“献曲”:讽谏诗的生成与歌唱………………229

第三节“采诗观风”的转向:《小雅》征役诗的采集与入乐………………238

第四节公卿赞歌:王朝礼乐的畸变………………252

一、“公卿赞歌”背后王室与公卿间的政治生态………………253

二、“公卿赞歌”的私人属性………………257

三、“公卿赞歌”与册命金文的关系………………261


第七章《国风》的时代:礼乐下移后的春秋诸侯诗乐………………269

第一节东周政治礼俗背景下的诸侯自主诗乐………………269

一、“自天子出”:西周诸侯国礼乐的来源………………270

二、“异政殊俗”:东周诸侯国诗乐的自主发展………………276

第二节风诗的生成:从“采风”到“入乐”………………286

一、审美娱乐与政教讽谕:春秋时期“采风”的两种功能目的………………287

二、乐官“采诗入乐”时的文本加工与政教评述………………303

第三节《国风》的音乐风貌与乐用情境………………314

一、风诗的“新乐”本色与“乐章”属性………………314

二、“无算乐”中《国风》的乐用形态………………323


结语《诗经》礼乐歌唱的内在机制与趣………………328


附论一《周颂·酌》诗及乐用探论………………335


附论二《周公之琴舞》“启+乱”乐章结构探论………………346

第一节从“乱曰”与《周颂·敬之》入手………………347

第二节《周公之琴舞》“启”“乱”唱模式分析………………351

第三节所谓周公“琴舞九絉”再认识………………358


附论三周代歌诗“乐本”形态探论………………361

第一节周代“乐本”歌诗之存在………………362

第二节周代“乐本”歌诗的可能形态………………365


附论四论周代歌诗的“文本化”——兼论《诗经》中复杂文本的成因………………383

第一节周代歌诗的“文本化”问题………………384

第二节“文本化”的缺憾:《诗经》复杂文本的成因………………387

第三节“变调歌辞”的“文本化”及其结果………………394


附论五《诗经》章次异次考论………………401

第一节歌诗章次的功能意义与呈现方式………………402

第二节《诗》章异次现象综考………………406

第三节《诗》章异次发生的原因………………421


参考文献………………427

后记………………45






23

《甲骨拼合六集》

(滑动查看更多)


编者:黄天树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9

定价:298.00元

ISBN:978-7-5732-1060-9



内容简介:

《甲骨拼合六集》(简称《拼六》)是继《拼集》(2010年)、《拼续》(2011年)、《拼三》(2013年)、《拼四》(2016年)和《拼五》(2019年)之后的第六本甲骨缀合专书,收录2017年7月至2021年12月的缀合成果共255则(自第1207则起至第1458则止)。至此,作者团队所拼缀的甲骨已达1458则。本书缀合成果先按作者编排,然后在每位作者之下再按缀合文章发表时间的先后排序。全书由“缀合图版”“说明与考释”和“附录”三部分组成。



编者简介:

黄天树,男,1949年生,福建省莆田人。1978年10月至1982年7月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2年9月至1985年7月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古文字专业,师从郭子直教授,获文学硕士学位;1985年9月至1988年7月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古文字学方向,师从裘锡圭教授,获文学博士学位。曾任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2019年1月起任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甲骨学、青铜器铭文研究。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2020),首都十大教育新闻人物(2019),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与应用专家委员会委员(2018),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荣誉称号(2016),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13),第五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09),北京市教委“拔尖创新人才百人计划”(2005),第五、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评议组成员(2003),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1998)。中国文字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理事。台湾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故宫研究院古文献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等。《民俗典籍文字研究》《出土文献》《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古汉语研究》《中国文字(新)》(台北)《中国文字研究》《古籍研究》《殷都学刊》《中国文字博物馆馆刊》《励耘语言学刊》《出土文献语言研究》《中国文字学报》《汉字汉语研究》《上古汉语研究丛书》编委等。


目录:






24

“尚书”与礼仪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张怀通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9月

定价:89.00元

ISBN:978-7-5227-4102-4



内容简介:

本书的主体内容由十篇深入探讨"尚书"与礼仪关系的论文构建而成,这些论文广泛涵盖了尚书》中的《康诰》《立政》,以及《逸周书》中的《度邑》《世俘》,还有清华简中的《四告》《祭公》等十余篇重要文献,深入研究了包括献俘礼、盟誓礼、封建礼、祭祖礼等在内的近十项商周时代的核心礼仪。本书致力于揭示"尚书"篇章的形成机制,并深入考察了商周社会政治的发展脉络,这一研究对于推动华夏文明起源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绪论部分则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尚书"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学科价值,为在华夏文化原生态背景下深入研究《尚书》《逸周书》以及清华简中的"书"类文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

张怀通,男,河北青县人,先后就读于河北大学、南开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先秦史研究。


目录:

自序“尚书”源于礼仪说(1)


绪论“尚书”学概述(1)

一 儒家经典《尚书》(1)

二 周史记《逸周书》与清华简“书”类文献(10)

三 “尚书”文化生态的学术意义(13)

四 学者论《尚书》与礼仪的关系(15)


壹《度邑》与征会礼(19)

一 “维王克殷国”校订新验(19)

二 “九牧”新解(23)

三 “征主”新释(29)

四 “见王于殷郊”新考(35)

五 武王“征会”与《世俘》《商誓》关系新证(40)

六 从武王“征会”看商汤“征会”(46)

七 从武王“征会”看商周王政(50)

附《度邑》(56)


贰《世俘》与献俘礼(58)

一 《世俘》文本存在的两个问题(58)

二 由小盂鼎所载献俘礼看《世俘》的结构(60)

三 《世俘》与原始记录的关系(69)

四 对《世俘》年代的判断(72)


叁《世俘》与盟誓礼(74)

一 庚戌日武王献俘仪节的再考察(76)

二 “告天宗上帝”“语治庶国”与“告成饮至”仪节的关系(81)

三 “用小牲羊犬豕于百神水土”“于誓社”与“盟誓”仪节的关系(88)

附《世俘》(97)


肆《康诰》与封建礼(99)

一 第二个“王若曰”的仪式性(100)

二 第二个“王若曰”与封建康叔典礼“授民”仪节的关系(104)

三 由第二个“王若曰”看《康诰》的性质(109)

附《康诰》(115)


伍《立政》与祭祷礼(118)

一 《立政》中的两个“周公若曰”(118)

二 清华简《四告》的内容与结构(119)

三 清华简《四告》与《立政》的“镶嵌”(123)

四 《立政》第一个"周公若曰”与“殷见”仪节(128)

五 从祭礼到诰命——《立政》体例的形成(132)

附1《立政》(134)

附2清华简《四告(一)》(136)


陆《祭公》与养老礼(138)

一 养老乞言传统与《祭公》的惇史性质(138)

二 《雒诰》诸篇的惇史性质(139)

三 清华简《祭公》解构(141)

四 对《祭公》文本形成方式的推测(145)

附1《祭公》(148)

附2清华简《祭公之顾命》(149)


柒《皋陶谟》与养老礼(152)

一 清华简《四告》与《立政》的共生关系(153)

二 《立政》与《皋陶谟》的同源关系(160)

三 皋陶事迹的流传与记录方式(168)

四 《皋陶谟》的编纂方式(175)

附《皋陶谟》(181)


捌《高宗肜日》与祭祖礼“殷见”仪节(184)

一 学者对“祖己曰”的解读及存在的问题(185)

二 肜日、绎祭与旅酬(186)

三 旅酬与殷见(190)

四 殷见仪节的意义(194)

五 《高宗肜日》文本与“殷见”仪节关系的还原(196)

附《高宗肜日》(197)


玖《克殷》与祭社礼“降神”仪节(198)

一 商周社祭典礼及其程序(200)

二 商周祭礼的降神仪式(204)

三 曹叔振铎与西周之乐的关系(208)

附《克殷》(209)


拾《洪范》“五事”与礼容(211)

一 古今学者对“五事”的解释及存在的问题(211)

二 传世文献所载商周礼容(214)

三 青铜器铭文所载商周礼容(219)

四 从礼容角度试解《洪范》“五事”(229)

五 从礼容发展趋势看《洪范》“五事”的时代(234)

附《洪范》(238)


后记一——泰山云雾(241)

后记二——刘克恒老师(244)

后记三——本书缘起(248)






25

《东周人物画像纹青铜器综合研究》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黎婉欣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

出版时间:2024-8

定价:128.00元

ISBN:978-7-5732-1257-3



内容简介:

本书第一至三章将首先分析相关青铜器的年代与出土背景,对相关青铜器的形制、流行区域及其可能的生产区域提出看法,为图像的分析定下可靠的时空框架。第四、五章则采用图像学对人物画像纹饰进行分析,首先梳理这些纹饰中所包括的题材并进行年代对比,纵向分析其年代变化与区域差异;其次是对比在同一青铜器上各个图案之间的关系,横向对比同类型图画中基本特征;再联系相关墓葬所在区域,探讨三类人物画像纹可能的始出现地域以及其相互交流的情况。



作者简介:

黎婉欣,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博物馆与文化遗产教研室主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考古学和中国研究一级荣誉学士、英国牛津大学世界考古学硕士、考古学博士。研究商周考古、中国青铜器和博物馆学。出版英文专著《相似与排拒:约前1300年至约前1045年间商文明与南方地区间的联系》(Contacts Between the Shang and the South c.1300—c.1045 BC: Resemblance and Resistance. Oxford: BAR Publishing, 2019);发表英文论文《从两部出土〈苍颉篇〉探讨中国研究的不同视角》(“Two archaeological copies of Cang Jie Pian: different perspectives in China Studies” , Monumenta Serica [《华裔学志》]);中文论文《骑马术在欧亚草原的流行与在中国的兴起》《论商后期与西周早期青铜器的人兽结合纹饰与造型》等。


目录:






26

《新郑出土韩国铜兵器》

(滑动查看更多)


编者: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编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9

定价:560.00元

ISBN:978-7-5732-0946-7



内容简介:

新郑韩国铜兵器自1971年在新郑市东南部白庙范村被发现,迄今已五十多年。这批大量带有铭文的铜戈、铜矛和铜剑等兵器,在学界引起巨大轰动,有着重大的学术意义,郝本性先生曾撰写报告和文章,介绍了这批兵器的出土情况、形制、铸造特点,并对部分铭文进行了考释。由于条件所限,五十多年来,虽有零星发表,这批材料一直未能完整公布,学界虽有不少研究成果,但始终未窥全貌,此次蒙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织人力物力,对郝本性先生当年所撰研究报告整理校订,并对大部分兵器重新拍摄高清照片,经过多方搜集,排比整理,公布了几乎所有新郑出土的有铭青铜兵器,且大部分为首次发表,附有高清彩色的器物图和铭文图,图版力求清晰完整、丰富多样,集中公布出版,以期为学界或相关研究者提供详实可靠的原始资料。



目录:






27

《里耶秦简[叁]》

(滑动查看更多)


编者: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6

定价:1280.00元

ISBN978-7-5010-8311-4



内容简介:

里耶秦代简牍(简称里耶秦简)包括出土于里耶古城遗址一号井的三万八千余枚和二〇〇五年十二月出土于北护城壕十一号坑中的五十一枚简牍。

地层堆积和出土器物表明古城始建于战国晚期的楚国时期,第五层出土的有楚国文字特点的竹简上有[遷陵公]字样,说明楚国晚期可能在此设有遷陵縣。一号井和护城壕沟出土物种类众多,包括当时各种生活废弃物。食物类的多见果核和动物骨骼。动物骨骼经过鉴定有牛、马、猪、狗、鹿、猴和小型食肉类及齧齒类动物和禽类。金属器具有刀、削、斧、锸、镞、锥、剑、銁以及铁丝、铜丝。竹木质地的有木铲、橛、椎、棰和竹编的篮、筐等。生活用品有棕麻编织的履、绳索。陶质器具有罐、豆、壶等,数量最多的是筒瓦和板瓦。

《里耶秦简 [叁]》收录了里耶古井第七层、第十层、第十一层、第十三层出土的简牍图版和释文。



目录:






28

《楚简〈说文解字〉部首》

(滑动查看更多)


编者:曹锦炎、凌利琴编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9

定价:88.00元

ISBN:978-7-5479-3430-2



内容简介:

《楚简〈说文解字〉部首》由古文字专家、中国美术学院汉字文化研究所所长曹锦炎教授领衔整理、编撰,旨在为楚简书法创作、篆刻实践提供优质的参照范本。

前辈书法篆刻家如王福庵、韩登安先生都编有篆书《说文解字》部首,旨在普及小篆的正确书写和书法篆刻创作。但长期以来,一直缺乏专为古文字书法篆刻学习和创作的《说文解字》部首方面的专书。本书编者有鉴于此,在当今楚简书法热的时风下,适时为广大楚简书法和篆刻创作者提供了一本实用的普及工具书。

全书以《说文解字》540部首顺序编排,收录最新、最丰的代表性楚简部首文字及附属文字2500余个,涵盖14种楚简著作、139种篇目。同时附录部首序次注音表,方便读者释读与查询。



目录:






29

《古代汉语简明教程》

(滑动查看更多)

编者:李运富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7

定价:59.90元

ISBN:978-7-5772-1057-5



内容简介:

通常认为,汉语的发展可以分为古代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三个阶段。本书的主要内容属于古代汉语,包括隋唐以前的文献语言及文字材料,也有后代沿用和仿用的文言作品及文字材料。本书分为文字、词汇、音韵、语法、修辞、训诂六章。前四章聚焦语言文字的结构本体,讲授语言文字的基本理论和重要知识点;后两章侧重于语言文字的表达与解读,其中修辞部分注重对语言文字表达的探讨,训诂部分则关注语言文字的解读,二者均是对语言文字及有关理论知识的应用。语言文字是思想文化的载体,学习古代汉语的主要目的是阅读古代典籍,传承古代文化,所以本书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互补。在“基础知识”之外,设置“论著选介”“阅读应用”“内容拓展”等延展性板块,其中“阅读应用”部分的选文保留了古代繁体用字。为帮助学习者尽快掌握要点,感知古代语言文字的奥妙,获得理解应用的能力,本书还增加了“教学导航”“情景导入”“关键词解释”“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等辅助性环节,并在每一章末附有“数字资源”,以便学有余力者进一步探索。



作者简介:

李运富,1957年生,湖南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先后担任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轮值),《励耘语言学刊》(CSSCI)主编,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和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社科基金评委,国务院法制办立法用语咨询专家,全国人大立法用语规范化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院校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社科院语言所学术委员会委员、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学会理事,北京市社科规划办评审专家,《古汉语研究》《古籍研究》《汉语史与汉藏语研究》等多家刊物编委。国际学术兼职有韩国中语中文学会海外编委,韩国CCK(中中韩)字典编委会监修委员,世界汉字学会中国理事,《世界汉字通报》(英文)编委,日本“中国出土文献研究会”会员等。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的教学、科研和古文献的整理、释读工作。已出版《汉字学新论》等各种著作、教材、工具书和古籍整理作品20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世界汉语教学》《中国语文通讯》(香港)、《中国出土文献研究》(日本)、《世界汉字通报》(韩国)等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16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多项。



目录:

第一章 文字
第一节 认识繁体字
第二节 了解古文字
第三节 汉字的三维属性
第四节 汉字的发展演变
第五节 汉字的同用关系
第二章 词汇
第一节 古汉语单音词的词义变化
第二节 古汉语复音词的来源
第三节 古汉语词与词组的区分
第四节 古汉语的方言词与外源词
第五节 汉语历时同义词的替换
第三章 音韵
第一节 中古音
第二节 上古音
第三节 近代音
第四节 古韵通转
第五节 古代诗词的语音规则
第四章 语法
第一节 古汉语虚词
第二节 古汉语词类活用
第三节 古汉语特殊动宾关系
第四节 古汉语的特殊结构
第五节 古汉语的特殊句式
第五章 修辞
第一节 古汉语字词修辞
第二节 古汉语语句修辞
第三节 古汉语篇章修辞
第四节 古文中的特殊辞例
第五节 古文中的病例
第六章 训诂
第一节 训诂与训诂的要求
第二节 训诂的常见体式
第三节 训诂的常用方法
第四节 常见的训诂弊病
参考文献






30

《铁斋藏豫地封泥菁华》

(滑动查看更多)

编者:王臻主编

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6

定价:350.00元

ISBN:978-7-5508-4519-0



内容简介:

《铁斋藏豫地封泥菁华选》是编者王臻推出的豫地封泥图录。全书共收录近百枚战国至秦汉的古封泥,均为编者从近年来所藏封泥中遴选出的精品,大多拓工精湛,极少有破损漫漶者。这些封泥是今人考证古代地名、官制、人名等的重要历史资料,于官、私印类别,文字演变,书法研究皆不无裨益。每件藏品皆注有释文信息,又附有封泥的高清图片。其中新见玺印封泥为研究者、学习者提供了诸多罕见的手资料,有助于读者区别先秦官、私印类别,研究古文字演变,于书法、篆刻领域均有裨益。封泥的出版也是金石传承的一种有效手段。



编者简介:

王臻,生于一九八四年,江苏徐州人,西泠印社社员,二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第十二届杭州市政协委浙江省青联常务委员会委员,民盟杭州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篆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国家发改委价格认证中心价格认定专家,杭州市价格认定中心专家库(篆刻类)认证专家,杭州社会资源国际旅游访问点导师杭州市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











信息来源:

北京博文书社、出土文献、古代印章博物馆、古文字微刊、汉语史与文献学微刊、简帛数术、简牍学、考古书店、历史人类学、农史研究资讯、上海古籍出版社、文物出版社、戊戌贞人、先秦秦汉史、中西书局等。





 本公众号已于2022年1月更名为“南大古文字”。公众号由南京大学文学院古文字学专业主办,以发布南京大学古文字学强基班、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中心的学术资讯为主旨,同时也关注出土文献与古文字学界的新闻动态。感谢广大师友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敬请继续垂注!


END

南大古文字
南京大学文学院古文字强基班、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中心:关注业内动态,传递优质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