弁言:
本公众号自2022年10月起正式推出“南大文强搜书记”推文栏目。将于每月月末发布前月所见与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以及先秦秦汉历史、考古、文献、语言相关的新书简讯,以供读者参考。
本栏目为南京大学文学院古文字学强基班的本科生学术实践活动之一,书讯完全由强基班本科生同学搜集整理,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学术动态,熟悉业内前沿。其中内容难免存在遗漏舛误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同时,为了更好增进学生能力,提高文章水平,竭诚欢迎业内各位专家学者、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提出您的宝贵建议!我们会不断修正、改进。
本次推出2024年9月所见书目共22本,简目如下:
1.《不朽:大漆艺术五千年》
2.《汉字中的礼法观念》
3.《悬泉汉简(肆)》
4.《殷墟甲骨岁祭研究》
5.《古代汉语》
6.《初都 别都 北都: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基本陈列》
7.《东周郑韩文化的考古学研究:以郑州地区都城和墓葬材料为中心》
8.《北大汉简老子研究》
9.《先代帝王祭祀研究》
10.《玉神:石家河玉文化特展》
11.《礼学文本的成立、经典化与诠释论集》
12.《汉语义位组合研究》
13.《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
14.《甲骨金文语文论稿》
15.《浙江省博物馆藏甲骨》
16.《汉字理论与汉字阐释概要》
17.《陇原余周:甘肃宁县石家墓地出土文物集萃》
18.《慧琳〈一切经音义〉声类研究》
19.《清华简与上古史》
20.《里耶秦简新研》
21.《中华文明的形成》
22.《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版)》
01
《不朽:大漆艺术五千年》
(滑动查看更多)
编者: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8
定价:750.00元
ISBN:978-7-5479-3419-7
内容简介:
《不朽:大漆艺术五千年》,是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2023-2024跨年展的展览同名图录,图录共收录从新石器时代到当代的5000年来各个历史时期的100余件典型漆器,其中包括司马金龙屏风、三国朱然墓漆盘在内的2件国宝,及26件国家一级文物在内的近80件古代文物,及当代唐明修大漆艺术作品22件,展现出中国古代漆器的发展脉络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读者从中可欣赏到各种精美的漆器作品,包括漆盘、漆盒、漆案、漆屏风等。还可通过详细的解说和展示,让观众深入了解漆器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体会漆器之美。
编者简介:
良渚博物院是一座收藏、研究、展示和宣传良渚文化的考古遗址博物馆。徐天进院长到任后策划举办了《郁郁乎文哉:西周晋国玉器精品展》《不朽:大漆艺术五千年》《东方五千年:焦家遗址与良渚遗址联展》等小切口的精品展览。
目录:
序言001
凡例003
漆器源流综述005
良渚文化002
战国秦020
汉092
三国两晋南北朝38
宋元292
明清民国318
当代334
器物说明394
“不朽:大漆五千年”策展解析412
中国漆器研究文献目录418
后记433
02
《汉字中的礼法观念》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刘志基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9
定价:78.00元
ISBN:978-7-5760-5181-0
内容简介:
礼法是观念的产物,而这种观念又无不萌发于各种具体生存需求,其逻辑联系多见于文字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本书试图通过对文字的解读和分析来呈现这种联系,深入历史语境,挖掘蕴藏在古文字背后的文化因素,以使我们达到对于中华文明的更好理解。书中经由对“射”“法”“宀”“道”等具体汉字的字形结构演变的考辨和梳理,展现其背后诸如“射礼”“律法”“门户”“行走”的礼法观念。
作者简介:
刘志基,男,1955年4月生于上海。曾下乡六年。1978年2月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上海市重点学科华东师大“汉语言文字学”(第二期)学科带头人,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副主任,中国文字学会理事,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际标准化组织(IRG)古汉字字符集国际标准研制专家组成员。主要研究领域:文字学;古文字的数字化开发研究;先秦汉字发展史。
目录:
第一章 汉字中的“射礼”源流
第一节 甲骨文所见“射”的规矩
一、射猎对象的选择
二、射具的多样
三、射法的讲究
四、射者的身份与修为
第二节 “寸身”的来历——西周金文中的“射”
一、“寸身”问题的提出
二、西周金文中的“射”
三、“寸身”解析
第三节 “弓”“矢”意义的泛化与“射”的文化迁移
一、度量
二、进达
三、迅疾
四、灾咎
五、师旅
六、言辞
第二章 “法”“网”面面观
第一节 “法”字的非“法”经历及其身份的翻转
一、“瀵”之探源
二、“庆”中观“腐”
第二节 “网”与“法”的奇妙缘分
一、以“罪”替“辜”的思维逻辑
二、“网”之初义:克敌制胜大法器
三、秦始皇改字的蝴蝶效应
第三节 “寸”的法度由来
一、“寸”与“法”的纠葛
二、以“寸”为“法”的底层逻辑
第三章 “宀”里的生存法则
第一节 “一”中的宇宙意识
一、生存空间的建筑限定
二、“一”的造字多义阐释
第二节 “宫”“堂”中的规则意识
一、“宫”里那些事
二、“堂”中的伦理
第三节 “门”“户”之见
一、“门”“户”的威严
二、“政出多门”是什么“门”
三、“户”“册”之“扁”
第四章 “道”“行”中的礼规
第一节 “道”之演化历程
一、原“道”
二、“衡”与“道”的纠葛
第二节 “道茀不可行”的解析
一、“道”的泛化轨迹
二、“行”与“道”的殊途同归
三、“德行”的“道”中体现
第三节 解析“督邮”
一、督邮的权威
二、“邮”的法治内涵
第四节 “车同轨”溯源
一、“车”“两(辆)”之制的探析
二、“车同轨”的由来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03
《悬泉汉简(肆)》
(滑动查看更多)
编者:甘肃简牍博物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师范大学简牍研究院、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出版社:中西书局
出版时间:2024-9
定价:1500.00元
ISBN:978-7-5475-2235-6
内容简介:
懸泉漢簡出土於漢代敦煌郡效穀縣懸泉置遺址。懸泉置遺址發掘於一九九〇年至一九九二年,曾被評爲一九九一年和“八五”期間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二〇一四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公佈爲世界文化遺產。該遺址出土各類文物七萬餘件,其中出土漢簡三萬五千餘枚,有字簡二萬三千枚,經過整理編號者一萬八千餘枚。該遺址地處中西交通和絲綢之路的大道上,是迄今爲止發現的規模最大、保存最爲完好、出土文物最多的我國漢晉時期的郵驛機構。懸泉簡中最早的紀年爲漢武帝元鼎六年(前一一一年),最晚的紀年爲東漢安帝永初元年(一〇七年),前後跨越二百一十八年。其内容大致涉及這二百一十八年及其前後若干年的歷史史實,包括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民族、社會以及邊地風情、日常生活等。尤以郵驛交通和中西文化交流的資料見長,是兩漢絲綢之路的即時檔案和原始記録。這批重要的出土簡牘,是西北漢簡資料庫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兩漢絲綢之路繁榮的歷史見證,是今人研究絲綢之路和“一帶一路”歷史淵源的第一手資料。或可補史籍之缺載,或可正史載之訛誤,將引領西北漢簡研究進入一個新階段。
本輯懸泉簡收録懸泉置遺址發掘二區1990年出土的五個探方中的近2200枚簡牘,包括這些簡牘的彩色原大圖版、紅外照片以及簡牘釋文等。内容豐富,資料重要,如收録了定爲一級文物的歸義羌人名籍,這對研究兩漢時期的民族關係尤其是羌漢關係具有重要價值;如驛置道里簿,與1974年在破城子出土的《居延道里簿》可以銜接互補,勾勒出一幅完整的從長安出發到敦煌的郵驛交通圖;有關於第一任西域都護鄭吉的記録;有關於中亞各國和西亞、南亞的記載,如大宛、康居、大月氏、烏弋山離、罽賓等;有司法方面的内容,如賊律;有經濟方面的内容,如參辨券;有記録馬匹工作情況的文書,其中十六匹馬的名字具在,可供考察漢代爲馬取名的方式;等等。
项目负责人简介:
張德芳,甘肅簡牘博物館創始館長、西北師範大學簡牘學首席專家、簡牘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西北漢簡的整理研究,主持完成《肩水金關漢簡》《甘肅秦漢簡牘集釋》《地灣漢簡》《玉門關漢簡》等重要整理工作,目前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懸泉漢簡整理與研究”。
目录:
前言
凡例
上册 彩色圖版
下册 紅外綫圖版
簡牘形製尺寸表
04
《殷墟甲骨岁祭研究》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李凤英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24-7
定价:98.00元
ISBN:978-7-101-16694-1
内容简介:
祭祀在商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岁祭是其中重要的祭祀之一。岁祭是对祖先神之先公、先王、先妣、高祖、父、母,兄、子及异族神、自然神的一种常祀。采用董作宾的五期分法结合陈梦家的卜人分组法对收集到的2394例岁祭卜辞进行分期、分类研究,发现:各期岁祭有着严谨的制度,体现在岁祭对象、用牲规格等方面;而其文例与特定的岁祭制度相表里,有着明显的规定性。大乙、祖乙的岁祭始终受重视,而祖乙是最主要的受祭对象;先公、先妣的受祭位置在一至四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让位于先王。随着时间的推移,岁祭制度制度逐步走向成熟的同时又表现出趋于简化的一面,第五期的岁祭完全成了一种极其简约的例行祭祀。
作者简介:
李凤英,女,1965年生,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201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古典文献专业,博士。主要从事甲骨文方面的研究。承担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甲骨文所见商代的岁祭制度与变迁”。发表论文《甲骨文“羌 ”字考论——两版〈甲骨文字研究〉的系列研究之一》《甲骨文“(上面两个口,下面一个口) ”字考论——两版〈甲骨文字研究〉的系列研究之二》《论商代纪年用“岁”的甲骨文证据——与周祭纪年用“祀”比较》等。
目录:
序
前 言
第一章 一期岁祭卜辞的文例、岁祭对象与规格
第一节 宾组卜辞
一、干支卜+某贞
二、干支卜+贞
三、干支卜
四、干支
五、贞
六、小结
第二节 午组卜辞
一、干支卜
二、干支贞;干支
三、小结
第三节 组卜辞
一、干支卜+某贞
二、干支卜+卜人
三、干支卜+贞
四、干支卜
五、小结
第四节 花东组卜辞
一、干支卜
二、干卜
三、干支
四、干
五、小结
第五节 一期卜辞岁祭的特点
一、文例特点
二、岁祭对象特点
三、岁祭用品与规格特点
第二章 二期岁祭卜辞的文例、岁祭对象与规格
第一节 祖庚卜辞
第二节 祖甲卜辞
一、干支卜+某贞
二、干支卜+贞
第三节 二期卜辞岁祭的特点
一、文例特点
二、岁祭对象特点
三、岁祭用品与规格特点
第三章 三期岁祭卜辞的文例、岁祭对象与规格
第一节 廪辛卜辞
第二节 康丁卜辞
一、干支卜
二、干支卜+贞;干支贞;贞;卜
第三节 三期卜辞岁祭的特点
一、文例特点
二、岁祭对象特点
三、岁祭用品与规格特点
第四章 四期岁祭卜辞的文例、岁祭对象与规格
一、干支贞
二、干支卜
三、干支卜+贞;干支;贞
四、四期卜辞岁祭的特点
第五章 五期岁祭卜辞的文例、岁祭对象与规格
一、干支卜+贞
二、干支ト+某贞
第六章 岁祭卜辞文例与岁祭制度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岁祭卜辞文例的演变
一、前辞形式
二、命辞形式
第二节 岁祭制度的演变
一、同期不同类卜辞之间受祭对象的分析
二、各类受祭对象在不同期岁祭的分析
三、每位受祭对象在不同期岁祭的分析
四、岁祭制度演变规律在辨析岁祭卜辞期属中的作用
第七章 岁祭之时间、地点与伴祭
第一节 岁祭之时间
一、一期岁祭之时间
二、二期岁祭之时间
三、三期岁祭之时间
四、四期岁祭之时间
第二节 岁祭之地点
一、于商都举行的岁祭
二、于商都之外举行的岁祭
第三节 岁祭之伴祭
一、各期岁祭之伴祭
二、多期共见伴祭之演变特征
结语
附录 论商代纪年用“岁”的甲骨文证据——与周祭纪年用“祀”比较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295)
05
《古代汉语》
(滑动查看更多)
主编:李运富
出版社: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7
定价:45.00元
ISBN:978-7-304-12505-9
内容简介:
这部教材安排了通论、文选、导学三个部分,在继承和吸收古代汉语教材应有的精华内容的同时,注重与时俱进,在编写中力求体现个性化优势。
(一)通论:通俗、晓畅,强调科普性
本书通论在传承古代汉语共识性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科研究领域和社会大众视野中的热点信息,比如我国现阶段对中华文明研究成果的教育应用和传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政策的推广和教育实践、汉语汉字学科研究理念和观点的更新,比如获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女士指出阅读我国医古文给医学研究带来巨大启发。
本教材通论注重科普性,考虑到学习对象的工作性质和需求,教材内容注重对中小学教学、日常生活的指导和启示作用,力图实现三个角色的结合:一本语言基础理论书、一本工具书、一本人文素养教程。知识通论部分以讲目形式呈现,注重古代汉语知识的基础性和相对完整性,重视术语的界定和相互关联,注重古代汉语课程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内容陈述力求深入浅出,注重采用启发式讲授方式,通过提问转入理论讲解。
(二)文选:精粹、风趣,讲究新颖性
为了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自学热情,这本教材的文选基于广义的古代汉语,分别选取先秦汉语中短小精悍的文献典故和历代文言文中幽默风趣、明哲晓畅的短文,注意与古代汉语知识通论相结合,突出讲解古代汉语特有的语言现象,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接纳古代汉语知识。
首先,本书文选,在契合通论知识的前提下,选取新颖的古文片段。比如:吸纳了医古文素材,注重学科之间的融通;节选了汉字书法理论篇目,注重汉字理论和汉字书写的关联;采用了文言趣谈,注重学习兴趣和语言理论的关联。
其次,本书文选力求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篇幅短小、内容浅易:一方面希望这些作品确实能够有助于同学们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力求生动有趣或富含哲理,具有启发性。
(三)导学:丰富、灵活,注重实践性
本教材注重内容、结构和表现技巧的设计,丰富灵活,契合学习者的自学需求。每个讲目中设置学习目标、文选注译、本讲小结、参考文献、思考与实践、在线资源等导学环节。
学习目标,包含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意在帮助学习者预先了解该讲目的核心内容,以及自学完成后自我询问是否实现这些学习目标。所增设的情感目标,意在激发学习者热爱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并具有维护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责任感,契合当前的课程思政要求。
文选中设置注释、翻译和提示,帮助学习者很好地把握文选内容,其中的提示内容首先交代文选出处、思想内容或写作背景,其次点明相应讲目的通论知识点。本讲小结,意在帮助学习者在学完全讲目后,迅速梳理全讲的核心内容。思考与实践,着重突出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注重实践应用能力,以增强学习效果。在线资源的设置,意在线上线下结合,注重互联网+时代古代汉语在线学习资源的及时呈现和更新。
主编简介: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语委科研基地“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郑州大学特聘首席教授、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带头人,《汉字汉语研究》主编;兼任“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郑州大学)负责人,国家社科基金语言学科评委,教育部高校中文专业教指委委员,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字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委员等。已出版《汉字学新论》《汉字职用研究》《甲骨春秋》《汉字之光》《清代〈说文解字〉研究稿抄本丛刊》等著作30多部(含合著)。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语文》《世界汉语教学》《光明日报》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1项、国家语委重大委托项目1项;国家古文字工程重大项目3项。荣获第七届、第九届教育部高校社科成果奖2次等。
目录:
第一讲 如何学习古代汉语
【文选】
1.1楚人齐语
1.2掉书袋
1.3治疟病方
【通论】
一、学什么——古代汉语的知识体系
二、为何学——古代汉语的用处
三、怎么学——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
第二讲 汉字起源与汉字形体
【文选】
2.1仓颉作书
2.2荀子论壹
2.3书法要诀
【通论】
一、汉字的起源
二、汉字的形体
三、汉字形体的演变规律
第三讲 汉字结构的分析与说解
【文选】
3.1保氏职责
3.2许慎六书
3.3史说安石
3.4字构对照
【通论】
一、“六书”与“六书学”
二、汉字结构的单位与类型
三、汉字结构的演变
四、汉字结构分析的误区和科学理念
第四讲 汉字的使用职能与使用现象
【文选】
4.1文字之变
4.2 一鸣惊人
4.3 优孟巧谏
【通论】
一、汉字的使用职能
二、汉字使用中的“多字同用”现象
三、汉字使用中的“一字多用”现象
第五讲 古代汉语的单音词与复音词
【文选】
5.1制名枢要
5.2吕相绝秦
5.3内史论神
【通论】
一、上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
二、古汉语复音词的类别
三、古汉语复音词的形成
四、古汉语复音词与单音词组的辨析
第六讲 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文选】
6.1右文说
6.2歧路亡羊
6.3盗天盗人
【通论】
一、什么是词的本义
二、如何探求词的本义
三、什么是词的引申义
四、词义引申的途径和方式
第七讲 词义的古今差异
【文选】
7.1大丈夫
7.2 温人非客
7.3 大人小人
【通论】
一、词义古今差异的类型
二、词义古今变化的外在原因
三、如何沟通汉语古今词义
第八讲 古代汉语的同义词与反义词
【文选】
8.1晏子御者
8.2墨子辨义
8.3苏秦读书
【通论】
一、什么是同义词
二、古汉语同义词的辨析方法
三、什么是反义词
四、古汉语反义词的基本类型
第九讲 古代汉语实词活用
【文选】
9.1张良拾鞋
9.2学问之道
9.3卿卿我我
【通论】
一、词类活用的辨别
二、名词活用为动词
三、动词活用为名词
四、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
五、数词活用为动词
第十讲 古代汉语虚词
【文选】
10.1吓人家信
10.2《论语》之“而”
10.3郑人买履
【通论】
一、古代汉语虚词的来源
二、汉语虚词的古今差异
三、古代汉语常用虚词例释
四、古代汉语虚词的辨认和分析
第十一讲 古代汉语的常见句式和特殊语序
【文选】
11.1墨子妙喻
11.2五改猫号
11.3鲋鱼求水
【通论】
一、古代汉语的常见句式
二、古代汉语的特殊语序
三、古代汉语的特殊语义(句义)关系
第十二讲 古代汉语的固定结构
【文选】
12.1邹忌比美
12.2纸上谈兵
12.3杞人忧天
【通论】
一、表示疑问、反问的固定结构
二、表示假设、表示条件和表明原因的固定结构
三、表示并列、递进、选择的固定结构
第十三讲 诗词格律
【文选】
13.1贾岛炼字
13.2作词求见
13.3学生作对
【通论】
一、诗律
二、词律
三、对联
第十四讲 古代汉语修辞
【文选】
14.1君子必辩
14.2大同小康
14.3书马犬事
【通论】
一、古代汉语修辞引论
二、古代汉语修辞标准
三、古代汉语修辞手段
四、古代汉语修辞格
第十五讲 古代的文体
【文选】
15.1乳母墓志
15.2体裁有别
15.3与友期行
【通论】
一、文体及分类源流
二、古代常见文体介绍
第十六讲 古书的句读
【文选】
16.1郢书燕说
16.2夔有一足
16.3赵鼻涕
16.4读破句
【通论】
一、古书句读的历史
二、古书句读的基本方法
三、古书句读的常见错误
第十七讲 古书的注解
【文选】
17.1孔子正名
17.2六鹢退飞
17.3郭象注《庄》
17.4活板印刷
【通论】
一、古书注解的体式
二、古书注解的用语
三、古书注解的内容
第十八讲 古文翻译
【文选】
18.1三指估价
18.2铃语有别
18.3《论语》今译
18.4唐诗外译
【通论】
一、古文今译的原则
二、古文今译的方法
三、古文今译致误原因
06
《初都 别都 北都: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基本陈列》
(滑动查看更多)
编者:太原市文物局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2
定价:688.00元
ISBN:978-7-5010-8273-5
内容简介:
晋阳古城遗址,是春秋至唐五代一处大型城址。历经年代长久,地域广阔,类型众多,遗存丰富。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包括城池遗址、宗教祭祀遗址、墓葬区遗址。2001年6月25日,晋阳古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是太原市拟在2024年元旦所开的一座全新的博物馆。晋阳城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中原王朝安危所系的战略屏障,是北方草原文明和中原农耕文明交融的大舞台,为中华多元一体的民族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晋阳古城遗址的保护、发掘和研究,对探讨中国城市布局演变和盛唐城建规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书为此博物馆基本陈列展览图录,分为“肇建晋阳”“名都并州”“霸府别都”“盛唐北都”“锦绣太原”五部分。
目录:
第一部分 肇建晋阳
第一单元 何以晋阳
第二单元 奠基晋阳
第二部分 名都并州
第一单元 汉之王城
第二单元 汉代市井
第三单元 事死如生
第三部分 霸府别都
第一单元 魏晋风云
第二单元 北朝晋阳
第三单元 多元一体
第四部分 盛唐北都
第一单元 煌煌北都
第二单元 壁上丹青
第三单元 佛风绵远
第四单元 问鼎中原
第五部分 锦绣太原
第一单元 晋阳涅檠
第二单元 铲释晋阳
第三单元 盛景再现
后记(235)
07
《东周郑韩文化的考古学研究:以郑州地区都城和墓葬材料为中心》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陈钦龙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6
定价:168.00元
ISBN:978-7-03-078883-2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专注于东周时期郑韩文化考古学研究的专著。作者以郑州地区的郑、韩两国都城及墓葬材料为核心考察对象,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两国的疆域进行了细致的动态分析,并深入探讨了郑韩故城的形制、布局及其特征。书中对郑州地区东周时期的墓葬进行全面研究,包括墓葬的分期、等级、器用制度和丧葬习俗等,揭示了郑韩墓葬的显著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本书还致力于复原郑韩文化的全貌,探讨其主要特征和演进过程,并分析了郑韩文化变迁与王朝更迭之间的内在联系。
目录:
绪论 1
第一节 相关概念说明 1
一、郑韩文化 1
二、郑州地区 2
三、王朝更替 2
第二节 研究对象和时空范围 2
一、研究对象 2
二、时空范围 5
第三节 研究历史与现状 6
一、研究历史 6
二、研究现状 14
第四节 研究目的、方法和思路 14
一、研究目的 14
二、研究方法 15
三、研究思路 16
四、几点说明 16
第一章 郑韩疆域与都城考17
第一节 郑国城邑与疆域 17
一、郑国城邑地望考 17
二、郑国疆域历史变迁 24
第二节 韩国城邑与疆域 25
一、韩国城邑地望考 26
二、韩国疆域历史变迁 31
第三节 郑国都城选址与布局特征 31
一、环境视野中的郑都新郑 32
二、郑都新郑的形制与布局 33
三、郑都新郑的特征 39
第四节 韩国都城历史变迁考 39
一、韩国迁都考辨 40
二、韩都新郑的形制与布局 41
三、韩都新郑的特征44
第二章 郑州地区东周墓葬分期及出土陶器文化因素分析 46
第一节 陶器统计分析 46
一、种类与数量 46
二、组合 47
第二节 典型陶器类型学研究 54
一、陶鬲 55
二、陶盂 60
三、陶罐 62
四、陶豆 68
五、陶釜 71
六、陶碗(钵) 72
七、陶鼎 72
八、陶盖豆 79
九、陶壶 82
十、陶盘 84
十一、陶匜 87
十二、陶敦 91
十三、陶罍 94
十四、陶舟 96
十五、陶高柄小壶 98
十六、陶盒 98
第三节 典型陶器演变序列及特点 99
一、典型陶器演变序列 99
二、典型陶器演变特点 100
第四节 墓葬分期与年代推定 101
一、墓葬分期 101
二、各期年代推定 106
第五节 典型陶器文化因素分析及历时性变化考察 110
一、典型陶器文化因素分析 110
二、主要器类数量变化 114
三、各类文化因素历时性变化 117
第三章 郑州地区东周墓葬等级与社会结构演变 120
第一节 墓葬等级划分 120
一、学界以往墓葬等级划分标准 120
二、本研究墓葬等级划分标准 121
第二节 墓葬形制、结构与方向 124
一、墓葬形制 124
二、墓葬结构 127
三、墓葬方向 131
第三节 葬具与葬式 135
一、葬具 135
二、葬式 141
第四节 器用制度考察 144
一、青铜容器 144
二、兵器 151
三、车马器 152
四、玉器 153
五、其他器类 162
第五节 墓葬等级历时性变化与社会结构演变 171
一、第一期 171
二、第二期 172
三、第三期 173
四、第四期 174
五、第五期 175
六、第六期 176
七、社会结构演变 177
第四章 郑州地区东周墓葬“守旧”与“创新”的考古学观察 180
第一节 腰坑墓历时性变化与墓主人群考察 180
一、腰坑墓的考古发现 180
二、腰坑内殉物的变化 183
三、墓主人群与等级身份 185
四、登封告成春秋贵族墓的身份及相关问题 189
第二节 毁物现象探析 193
一、毁物葬的考古发现 193
二、毁物方式及相关意图 197
三、毁物随葬墓主人群考察 199
四、毁物随葬衰亡的原因 200
第三节 空心砖墓的年代及相关问题 201
一、空心砖墓的特征与年代 201
二、墓主身份等级 202
三、空心砖的起源与制作工艺 203
四、空心砖墓出现的原因与背景 205
五、空心砖墓的丧葬观念及影响 207
第四节 墓葬的“守旧”与“创新” 208
第五章 郑韩文化变迁与王朝更替 211
第一节 郑韩都城的变迁与王朝更替 211
一、郑韩两都的异同 211
二、都城变迁与王朝更替 212
第二节 郑州地区东周墓葬的演变与王朝更替 214
一、器用制度 214
二、墓葬特征 215
第三节 关于考古学文化变迁与王朝更替的思考 216
一、考古学文化变迁的滞后性 216
二、考古学文化变迁的差异性 217
结语 219
参考文献 222
后记 247
08
《北大汉简老子研究》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吴文文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8
定价:148.00元
ISBN:978-7-5228-3987-5
内容简介:
《北大汉简老子研究》一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聚焦于北大汉简《老子》的语言文字学研究,积极运用古文字、新近出土文献等材料,从文字、音韵、语法、同源字等角度对汉简《老子》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探讨。下编涉及北大汉简《老子》思想的研究。对汉简《老子·上经》首章与《老子·下经》首尾两章分别开展了全面的校勘工作,在此基础上,对此三章所蕴含的老子哲学思想进行了剖析。此外,对汉简《老子》不同于其他版本的分章特征及其义理依据进行了探讨。
本书注重研究方法、研究角度的综合运用,积极探索学科交叉背景下古本《老子》研究视域的拓展,可供广大《老子》研究者和爱好者参考。
作者简介:
吴文文,男,江西余江人,1976 年出生,文学博士,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厦门大学老子道学传播与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华老学》副主编。主持与《老子》有关的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各一项,出版著作三部。主要从事出土文献、道家思想研究,在《中国文字学报》《中国训诂学报》《诸子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目录:
上编 北大汉简《老子》的语言文字学研究
第一章 汉简《老子》通假字及用韵研究/3
第二章 以汉简《老子》字形为参照的汉代文字演变/18
第三章 据汉简《老子》证“建言”为老子所引之典籍/33
第四章 “玄”字造字理据的考察与《老子》中“玄”的内涵/39
第五章 四古本《老子》中的九组同源字/48
第六章 汉简《老子》“道冲而用之又弗盈”等“弗”字相关语句的释读/59
第七章 汉简《老子》的独特异文及其价值/68
第八章 出土文献视域下的《老子》校释/81
第九章 汉简《老子》互文修辞研究/94
下编 北大汉简《老子》思想浅析
第十章 汉简《老子》和严遵《老子指归》的分章特征及其义理依据/105
第十一章 汉简《老子·上经》首章校释与老子政治思想的考察/121
第十二章 汉简《老子·下经》首尾两章的校释以及贯穿老子思想的主线:从无名到无为/143
附录一 王弼本《老子》经文/162
附录二 北大汉简《老子》释文/176
附录三 《老子》身心修炼思想浅析/194
附录四 北大汉简《老子》研究论著目录/213
09
《先代帝王祭祀研究》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田成浩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0
定价:96.00元
ISBN:978-7-307-23475-8
内容简介:
先代帝王祭祀,指古代政权、民众祭祀前朝往代君主的礼仪与活动。本书采用通代的视角,从礼制溯源、祀谱因革、仪式变迁、祭祀胜朝、礼制外延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先代帝王祭祀的发展历程与文化内涵,从礼制变迁的角度展现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在传承发展中的连续性。
作者简介:
田成浩,山东临沂人,武汉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礼制史,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持省级社科规划青年项目1项。
目录:
绪论
一、概念界定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框架与方法
第一章 祀异姓鬼神:先代帝王祭祀溯源
第一节 儒家经典中的先代帝王祭祀
第二节 “神不歆非类”同先代帝王祭祀的学理调和
第三节 如何看待异国先君
第四节 如何对待异国旧祀
本章结语
第二章 国有常祀:先代帝王祀谱的变迁
第一节 秦至隋:常祀先代帝王无独立祀谱
第二节 隋唐:初建先代帝王的独立祀谱
第三节 北宋以后的先代陵寝祀谱
第四节 明清时期的国都帝王庙祀谱
本章结语
第三章 有司具仪:常祀与因祀的仪式变迁
第一节 祭祀先代陵寝的礼仪程式
第二节 祭祀国都帝王庙的礼仪程式
第三节 因祀先代帝王的史事与仪式
本章结语
第四章 祭祀胜朝:对于被征服者的祭礼
第一节 唐之前政权对于胜朝帝王的常祀
第二节 唐之前胜朝后裔祭祖的经史线索
第三节 胜朝宗庙的礼制变迁
第四节 胜朝陵寝的礼制变迁
第五节 先代帝王祀谱对胜朝帝王的排斥与接纳
本章结语
第五章 中央、地方与民间:先代帝王祭祀与皇权政治
第一节 祭祀场所的防护与效果
第二节 先代帝王祭祀与政治防范
第三节 地方社会中的先代帝王祭祀
本章结语
结论
一、作为“政治符号”的先代帝王
二、先代帝王祭祀与历代的祀谱编制
三、祭祀仪程变迁的主要特征
四、胜朝帝王祭礼与传统政治文化嬗变
五、礼制实践与礼俗互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10
《玉神:石家河玉文化特展》
(滑动查看更多)
编者:盘龙城遗址博物院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9
定价:318.00元
ISBN:978-7-03-078931-0
内容简介:
石家河遗址是长江中游江汉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工作的重要开端,自20世纪50年代首次开展调查发掘,距今已有70年的历史。随着一系列田野工作的深入开展,石家河文化在中国考古学文化序列与谱系、聚落考古与文明探源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石家河文化出土文物中尤其以玉器最为独特、精美,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玉器文化中十分特殊的存在。本书依托70年来长江流域各地考古发掘出土的石家河文化玉器,配合以相关玉文化阐释及研究文章,从玉器视角呈现新石器文化脉络中的石家河元素。
目录:
凡例 i
序一 /王魏 v
序二/孟华平 vii
第一单元 石破天惊 2
古城遗玉 4
各色琳玻 13
第二单元 琢玉为祐 28
殓玉藏奢 30
精工敬神 52
第三单元 瑶玉源流 78
玉韵融通 80
玉泽百代 100
神玉赏珍 139
“玉神——石家河玉文化特展”策展解读/程酩茜 282
从石家河玉器看长江中游玉文化对古蜀青铜文明的影响响/王方296
石家河遗址出土玉器谜团的探析/方勤 311
后记 316
11
《礼学文本的成立、经典化与诠释论集》
(滑动查看更多)
主编:刘玉才、张学谦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8
定价:98.00元
ISBN:9787301353158
内容简介:
禮學是中國古典學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禮學文本則是禮學研究的基礎。本書是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舉辦的“禮學文本的成立、經典化與詮釋研討會”的論文結集,彙集衆多禮學研究大家及學術新銳的最新研究成果,從禮學文本的成立、經典化與詮釋等方面深入探討相關議題,以推進禮學研究的多維度發展。
目录:
兩見於文獻與銘文的廟見之禮 ……賈海生 楊 羚 1
清華簡《大夫食禮》略説……馬 楠 17
論武威漢簡《儀禮》的符號及儀節劃分問題——兼談簡本《儀禮》的經學價值 ……杜以恒 21
二戴《禮記》中“孔門傳記”文獻的分類與《論語》的二次成書——兼論《論語》的輯纂方法與選篇原則……徐 淵 48
大戴《禮經》家法的重構與解釋……覃力維 82
從《禮記·儒行》看先秦儒、士關係……王 鍔 113
論禮容與漢儀應當歸復漢代禮經傳習脈絡……張 濤 129
“禮者天理之節文”平議——從文質論的角度看……吴 飛 146
重審《三禮注》與《毛詩》之關係:以《鄭志·答炅模》爲中心……李 霖 170
《三禮義宗》辨體……朱瑞澤 203
《禮記正義》殘鈔本補校……郜同麟 220
《永樂大典》引《禮記》輯考——兼議《永樂大典》“三禮”文獻的輯佚參考系……高樹偉 237
《欽定禮記義疏》文本纂修流程與性質再探——兼論杭世駿《續禮記集説》編纂緣由與實質……侯 婕 248
《三禮目録》清人輯本平議……唐田恬 273
阮刻本《禮記注疏》校補缺文考……井 超 316
《撫本禮記鄭注考異》辨正……張 文 335
陳鱣《禮記參訂》成書考……黄 漢 358
12
《汉语义位组合研究》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袁世旭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4-7
定价:98.00元
ISBN:978-7-100-24063-5
内容简介:
本书在梳理国内外义位组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搭配词典》《现代汉语实词搭配词典》的统计和描写,结合在语料库中的动态语境,讨论了义位组合的类型和特点,重点研究了体点规则、同素规则、临摹序列规则三种组合规则和对立异化、逆化两种组合变异类型,分析了义位组合在辞书编纂和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简介:
袁世旭,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语言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辞书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会理事。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研究方向为词汇语义学、辞书学。在《语文研究》《辞书研究》《古汉语研究》《语言文字应用》《汉语学习》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2篇,在商务印书馆出版《汉语语文辞书释义对比研究》《汉语辞书理论专题史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
目录:
绪 论
第一章 义位组合的类型
第一节 二项组合和多项组合
第二节 必需组合和非必需组合
第三节 强理据组合和弱理据组合
第四节 中心类组合和边缘类组合
第五节 开放组合、半开放组合和封闭组合
第六节 一般组合和羡余组合
第七节 通常类型组合和超常类型组合
第八节 紧邻组合和间隔组合
第二章 义位组合的特点
第一节 渐进性与层次性
第二节 不平衡性
第三节 普遍性与特殊性
第四节 流淌性
第五节 不对称性
第三章 义位组合的规则
第一节 体点规则
第二节 同素规则
第三节 临摹序列规则
第四章 义位组合的变异
第一节 义位组合的对立异化
第二节 义位组合的逆化
第五章 义位组合的应用
第一节 义位组合与辞书编纂
第二节 义位组合与中学语文教学
结 语
参考文献
附 录
附一 部分常见单音节反义单位组合能力表
附二 部分常见单音节同义单位组合能力表
附三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体点规则义位表
后 记
13
《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
(滑动查看更多)
编者:陕西历史博物馆 编著,侯宁彬 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7
定价:800.00元
ISBN:978-7-03-079153-5
内容简介:
“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为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基本陈列。展览通过制度创立、经济发展、思想奠基、文化创新、科技助力、交流互鉴六个方面,用732件(组)精美的展品,向世人讲述了秦汉时期是如何由政治一统逐渐达成国家、思想、文化认同,最终壮大成为一个开放、自信、强大的多民族国家的故事。展览强调秦汉文明对中华文明发展的贡献和意义,彰显了中华文明在人类文明百花园中的“范式”作用。本书为展览同名图录。
编者简介: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位于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周边分布有秦咸阳城遗址、西汉帝陵、“大秦文明园”、“大汉紫道”等重要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座以集中展示秦汉文明的缘起、发展、贡献为宗旨的博物馆。
目录:
制启华夏 001
制度——秦汉文明的基石 005
大变革的时代 006
多元一体的国家格局 016
法律保障下的国家机器运转 032
文治武功奠定版图 042
国家意识的形成 088
蓄力——农耕经济的迅猛发展 111
统一货帀和度量衡 112
牛耕与铁农具的发展 124
汉武帝整顿帀制 150
盐铁官营 178
均输法与平准法 186
田庄与豪族经济 190
入世——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确立 217
从”学在官府”到”有教无类” 218
从”焚书坑儒”到《为吏之道》 226
尊崇儒术 240
经学的普及 248
创新——文化力量的展现 273
统一文字 274
学术成果 278
艺术之光 314
动能——科技成果的助力 375
国家工程 376
造纸术 406
天文历法 410
中医学体系 416
朴素生态观的形成 420
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428
互鉴——中国对世界的探知 437
早期秦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440
秦文化中的域外文化因素 444
丝绸之路的开辟 458
从”国家意识”到”世界观念” 486
中国大宁 497
参考文献 500
后记 511
14
《甲骨金文语文论稿》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邬可晶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9
定价:168.00元
ISBN:978-7-5732-1061-6
内容简介:
本書稿收録鄔可晶先生十餘年來發表的有關甲骨金文等領域研究的學術論文25篇,涉及古文字、出土文獻研究、字詞疏證等,作者長期活躍於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學術前沿,其論著嚴謹縝密,多有創見,在相關領域有較大影響,此次特以“甲骨金文”爲範圍將相關文章結集出版,便於相關研究人員和愛好者查檢。本集所收諸文,基本上都於2023年底之前在各種學術書刊上正式發表過;本次新補入文集的編按共計188條,反映了作者對一些問題的最新的看法,展現其學術探索歷程。
作者简介:
鄔可晶,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副研究員,1983年3月生於浙江省寧波市。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博士畢業,導師裘錫圭教授。2011年7月進入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工作。主要從事古文字學、出土文獻與傳世先秦秦漢古籍的整理與研究。已出版專著《〈孔子家語〉成書考》(中西書局,2015年)、《戰國秦漢文字與文獻論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發表論文數十篇。
目录:
前言
説古文字裏舊釋“陶”之字
“夒”及有關諸字綜理
古文字中舊釋“散”之字辨析
説“朕”、“灷”(與施瑞峰合著)
説“脊”、“骴”
釋“穗”
試釋殷墟甲骨文的“達”字
釋“”
甲骨文“弔”字補釋
釋“鑠”
“芻”、“若”補釋
“丸”字續釋——從清華簡所見的一種“邍”字談起
説金文“”及相關之字
釋“奥”
金文“儔器”考
談談所謂“射女”器銘(附:釋“”)
西周金文所見有關“九旗”的資料
鄭太子之孫與兵壺“項首”别解
釋青銅器銘文中處於自名位置的“衁”、“盟”等字
文公之母弟鐘銘補釋
東周題銘零釋(兩篇)
説“”
説“回”
“弱”、“約”有關字詞的考察
“三壽”辨義
我的出土文獻與古文字學習研究之路(代後記)
15
《浙江省博物馆藏甲骨》
(滑动查看更多)
编者:中国美术学院汉字文化研究所 编,曹锦炎 编著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9
定价:680.00元
ISBN:978-7-5479-3438-8
内容简介:
《浙江省博物馆藏甲骨》是首次对浙江省博物馆藏400余片甲骨的全面、系统整理出版,将甲骨文字的书法艺术性与学术性高度结合,多维度展现珍贵的商代社会、历史、艺术信息。
由古文字专家、中国美术学院汉字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曹锦炎教授编著,浙江省博物馆和中国美术学院汉字文化研究所编。该书将“考古与艺术”相结合,不仅释读文字、手绘摹本,并撰写相关研究文章,体现其学术性;同时,首次全部采用最新摄影技术对甲骨正面、背面进行高精度摄影采集,还原甲骨文字的刀刻轨迹,与甲骨拓片共同全方位、多角度呈现甲骨文文字造型、书法之美,体现其艺术性。
馆藏甲骨虽数量不巨,却不乏精品,亦见孤片、罕见片。跨越商代武丁到帝辛200余年历史,商代社会的各方面皆有所反映,内容极为丰富,有卜祭祀先王、征伐、田猎、年成、风雨、旬、疾病、王出入及不少“兆辞”,涉及大乙、大甲、祖丁、祖辛、祖乙、妇好、妇妌、沚等王族、将领,是研究殷商历史、古代文字、甲骨文书法的珍贵新资料,它的出版对甲骨研究领域起到了填补江浙沪收藏部分空白的作用,对上古历史、语言文字与书法艺术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编者简介:
曹锦炎,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汉字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古文字及出土文献研究和教学工作,先后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文化部优秀专家、浙江省突出贡献专家,浙江省151人才。国家八部委“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
16
《汉字理论与汉字阐释概要》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李守奎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4-8
定价:68.00元
ISBN:978-7-5695-4591-3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入门性的汉字理论与阐释著作。作者立足理论与材料的前沿,不仅让读者了解汉字的具体阐释,而且能够知道这样阐释的学理,继而能够应用这些理论与方法去阐释汉字。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本书分为从理论到实践三个部分:汉字学理论概要、汉字阐释的内容与方法、从头到脚说汉字的整体框架。本书首次系统地介绍作者的汉字学理论框架,简要表达了对汉字阐释的理解,设计了说解人体汉字的详细纲目,为进一步完善汉字学新探、建设汉字阐释学、分类系统阐释奠定一定的基础。温馨提示:本书与《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作者简介:
李守奎,中国文字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任职于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历史系和中文系,主要从事古文字考释、出土文献研究和汉字学研究,任历史文献学博士生导师、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生导师,1993年东北师范大学汉语史方向毕业后,曾长期在吉林大学学习和工作,受到多方面的培养和锻炼,2009年至今主要从事清华简整理与研究。
目录:
汉字学理论概要
一、表意字、表意字系统与表意字体系
二、文字形体与汉字的表层结构
三、汉字所记录的语言
四、汉字的深层结构——编码理据
五、汉字构形与汉字的类型
六、表意的方式与表意字
七、记号字为什么会成为现代汉字的主要类型
八、汉字中的表音字
九、形声字/意音字的兴盛与衰微
十、书写装饰与汉字的艺术化
十一、历时的演变与汉字发展的动力
十二、汉字的字际关系
十三、汉字的社会功能
十四、从多个角度观察汉字的汉字学
汉字阐释的内容与方法
一、什么是汉字阐释
二、汉字阐释的内容——汉字的“六相”
三、汉字阐释的基础
四、汉字的文字学阐释
五、汉字的文化阐释
六、汉字阐释的方法
七、汉字阐释与汉字文化的普及
从头到脚说汉字
人体汉字阐释的设想
上篇:汉字中的人体
一、最简单的人体简笔画——直立与颠倒的人体
二、躺平的人
三、俯身与匍匐
四、曲体敛肢的女性
五、孕育的人——子与倒子
六、伸展四肢的人形及其变形
七、各种发型的人
八、突出头部的人形
九、侧开其口的人形
十、躯体部位
十一、突出上肢的人
十二、突出臀部蹲踞的人形
十三、跪坐的人形
十四、突出下肢的简笔画
下篇:汉字中的人体器官
一、首与面
二、发眉与须髯
三、五官
四、藏起来的躯干脏器
五、灵活的上肢
六、移动的脚趾
字形材料出处简称表
主要参考资料
附录一:《说文》与人体相关部首一览表
附录二:如何走出汉字阐释的困境?——李守奎、王立军对谈录
17
《陇原余周:甘肃宁县石家墓地出土文物集萃》
(滑动查看更多)
编者: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编著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9
定价:520.00元
ISBN:978-7-5010-8500-2
内容简介:
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发掘的宁县石家及遇遗址,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考古成果,石家及遇村遗址即由石家目的和遇村遗址组成。遗址年代序列较长,贯穿整个西周及春秋时期,面积约76万平方米。基于近几年取得重要收获,2020年开始从聚落角度全面审视墓地与城址,现有资料显示,以北西垣、壕为界,城内居住区和城外墓葬区分别为石家及遇村先民的生死场所,属于功能独立的两大单元。本书介绍石家及遇村遗址考古发掘成果,收录青铜器、玉器等重要出土器物一百余件,从葬俗葬式、随葬器物种类等方面为陇东地区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族属性质、两周时期文化格局演进,尤其涉及族群交流、融合与变迁等学术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契机。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石家墓地西周晚期墓葬
M143
第二章 石家墓地春秋早期墓葬
第一节 M216
第二节 M6
第三节 M160
第四节 M4
第五节 M169
第三章 石家墓地春秋中期墓葬
第一节 M218
第二节 M38
第三节 M167
第四节 M35
第五节 M32
图版索引
M143
M216
M6
M160
M4
M169
M218
M38
M167
M35
M32
后记(275)
18
《慧琳〈一切经音义〉声类研究》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赵翠阳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8
定价:98.00元
ISBN:978-7-313-30971-6
内容简介:
慧琳《一切经音义》(简称《慧琳音义》)在中古汉语语音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书通过建立《慧琳音义》声韵数据库,运用系统参照法、概率统计法等对其声类系统及声母的演变、重纽现象、反切用字特点、《慧琳音义》声介系统等语音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与探讨,揭示了慧琳音与韵图体制形成的关系。本书适合音韵学、方言学、汉语史研究者以及对语言学感兴趣的读者参考。
作者简介:
赵翠阳,女,湖南双峰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现为浙江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音韵、汉语方言、词汇学等。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在《方言》《当代修辞学》《语言文字应用》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著有《慧琳〈一切经音义〉韵类研究》《慧琳〈一切经音义〉声类研究》。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慧琳音义》声类研究的方法探索
第一节 语料数据库在《慧琳音义》中的运用
第二节 反切系联法在《慧琳音义》中的运用
第三节 系统参照法在《慧琳音义》中的应用
第四节 概率统计法在《慧琳音义》中的运用
第五节 词汇扩散论在《慧琳音义》中的运用
第二章 各被音字在《慧琳音义》中的声母分布
第一节 重唇音被音字的声母分布
第二节 轻唇音被音字的声母分布
第三节 舌头音被音字的声母分布
第四节 舌上音被音字的声母分布
第五节 齿头音被音字的声母分布
第六节 正齿音庄组被音字的声母分布
第七节正齿音章 组被音字的声母分布
第八节 牙音被音字的声母分布
第九节 喉音被音字的声母分布
第三章 从概率统计角度看《慧琳音义》声母的演变
第一节 概率统计法与《慧琳音义》声母相关数据总表
第二节 唇音声母
第三节 舌音声母
第四节 齿音声母
第五节 牙音声母
第六节 喉音声母
第七节 《慧琳音义》声母系统
第八节 《慧琳音义》全浊声母的演变
第四章 《慧琳音义》声母的内部分类及重纽问题
第一节 《慧琳音义》反切上字分类表
第二节 《慧琳音义》声母的内部分类
第三节 《慧琳音义》反切上字与重纽问题
第五章 《慧琳音义》反切结构分析
第一节 《慧琳音义》反切结构分类
第二节 《慧琳音义》反切结构特点
第六章 《慧琳音义》声介系统与韵图体制的形成
第一节 《慧琳音义》声介系统
第二节 《慧琳音义》与韵图体制的形成
第七章 结论
附录 《慧琳音义》声母表
参考文献
索引
19
《清华简与上古史》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李怡严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9
定价:新台币800.00元
ISBN:978-626-98531-5-1
内容简介:
本書爲李怡嚴鉤深研幾先秦文史資料之所得。藉由其廣博的學識、絶佳的記憶、「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科學論證,透過獨特敏銳的學術洞見,從《清華簡》出土文物與傳世文獻,考掘先秦失落史事人物、解決經典疑義,其中並對近現代學者著作提出觀察評議,展現科學與人文跨域研究的學術成果。
作者简介:
李怡嚴,著名物理學家,於清華大學任教三十餘年,曾擔任清華大學教務長、物理研究所首任所長。積極培育臺灣物理人才,致力於臺灣科學教育,爲《科學月刊》共同創辦人,並榮獲全國十大傑出青年獎殊榮。著有《大學物理學》(臺北:東華書局,1978)、《科學與歷史》(臺北:三民書局,2015)、《清華簡與上古史》(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2024)等書。
目录:
第壹編 先秦人物
壹 上甲微事跡鉤沉
貳 子服景伯其人其事
叄 夏姬的身分與年齡問題
肆 叔向與夏姬關係考
伍 試釋《春秋》之嬰齊
陸 過渡時期的救時宰相——子產:兼論《清華簡·子產》篇對《左傳》的補充
柒 大夫種考辨
捌 西施考辨
玖 仲嬰齊爲公孫歸父之後考辨
第貳編 清華簡
壹 術士的占卦秘笈——《清華簡·筮法》試探
貳 坎坷復國路——從《清華簡·繫年》與《國語》重探失落的春秋衛國史實
叄 克黎後的慶功宴——試釋《清華簡·耆夜》撰作的學術背景與內涵
肆 周穆王有三公嗎——試析《清華簡·祭公之顧命》「三公」問題
伍 真的「傅說之命」三篇——試析《清華簡·傅說之命》衍生的學術問題
陸 純理論的治國術——從《清華簡·命訓》談《逸周書·度訓》等三篇詮釋問題
柒 對《清華簡·別卦》的研討
第參編 春秋史實
壹 左丘明與《左傳》、《國語》關係再揣測
貳 吳國史記——左丘明的未竟之業
叄 春秋前之魯國
肆 文侯之名與曲沃代翼新探
伍 春秋初期的陳國政局
陸 辰陵會盟的「陳侯」是誰
柒 仲子歸魯問題的意見與感想
第肆編 子思與《中庸》
壹 論子思與《中庸》
貳 再論子思與《中庸》
叄 讀《中庸》拾零
肆 爲《中庸》第十八章進一解
伍 由《郭店楚簡·五行篇》看子思的學術思想
陸 戰國「誠」作爲德目的演變
柒 我讀《中庸》
第伍編 文史雜論
壹 獲麟解
貳 微言大義解
叄 周文王與《周易》關係的臆測
肆 孔子與《周易》關係的揣測
伍 《帛書繫辭》異文異釋舉隅
陸 《易》、《詩》、《書》中的 「君子」與「小人」
柒 關於「中」與「正」 ——黃忠天教授〈《周易》的中正義理及其實踐進路〉讀後感
捌 補《史記》之褚先生非褚少孫辨
玖 「李白」二詞〈憶秦娥〉 與〈菩薩蠻〉新探
拾 屈原〈離騷〉與「自我焦慮」
拾壹 左史記言右史記事
拾貳 史書運用史料不經意的錯誤
第陸編 學術評議
壹 嚴靈峰《老子》、《列子》、《易經》的學術觀察
貳 戴君仁《尚書》學思想評論
叄 趙生群《左傳疑義新證》疑義商榷
肆 論朱高正對朱熹《易本義》的理解
伍 對廖名春〈試論孔子易學觀的轉變〉 的幾點意見
陸 對黃忠天《中庸釋疑》之「致齊」誌疑
第柒編 其他
壹 節氣溯源——《清華簡(捌)·八氣五味五祀五行之屬》讀後
貳 我對國歌國徽的修改建議
叄 由「地圓說」說到古印度的世界傳說
肆 先父亦卿公行述
第捌編 附錄
永遠的教務長——李怡嚴教授
學術界的福爾摩斯——李怡嚴教授
李怡嚴教授訪談稿
李怡嚴教授演講側記:〈術士的占卦秘笈——《清華簡·筮法》試探〉
參考文獻
編後語
20
《里耶秦简新研》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何有祖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8
定价:128.00元
ISBN:978-7-5732-1300-6
内容简介:
里耶秦簡包含秦遷陵縣官府文書簡牘資料,數量眾多、價值重大,對研究秦文獻、秦史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但由於埋藏年代久遠,該批材料存在不少殘斷缺損的簡,頗不利於其研究價值的發揮。殘簡的綴合及字詞考釋對於充分發揮出土材料的作用是一項基礎且十分必要的工作。本書集結作者多年來研究里耶秦簡的成果,嘗試從形制、文意等方面分析所綴殘片之間的關聯性,論證綴合的合理性,新釋字詞,並比較秦漢簡牘、傳世文獻,對相關簡文加以疏解,爲學界利用該批簡牘資料提供良好的文本基礎。
编者简介:
何有祖,1978年生,歷史學博士,現任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副教授,首批中國歷史研究院蘭臺青年學者(2021年)。主要致力於戰國秦漢簡帛文獻的整理與研究,出版專著《新出秦漢簡帛叢考》(2021年),參與編撰《里耶秦簡牘校釋(第一、二卷)》(2012、2018年)、《荊州胡家草場西漢簡牘選粹》(2021年),發表論文90餘篇。
目录:
前言
凡例
第一章 里耶秦簡新綴
第一節 《里耶秦簡(壹)》殘簡新綴
第二節 《里耶秦簡(貳)》殘簡新綴
第三節 與 “物故”有關里耶秦簡牘的綴合、釋讀
第二章 里耶秦簡簡册編聯、閲讀新解
第一節 里耶秦簡“取寄爲傭”記録的復原與研究
第二節 《里耶秦簡(壹)》幾組連讀簡
第三節 8-650+8-1462閲讀順序調整
第三章 里耶秦簡字詞新釋
第一節 《里耶秦簡(壹)》字詞新釋
第二節 《里耶秦簡(貳)》字詞新釋
第三節 《里耶秦簡博物館藏秦簡》字詞新釋
第四章 里耶秦簡所見醫藥簡新解
第一節 里耶秦簡所見草藥“析冥”加工記録
第二節 里耶秦簡所見解毒方“地漿水”
第三節 里耶秦簡所見“赤鷄冠丸”方
第五章 里耶秦簡所見歷史地理與職官新研
第一節 散見秦縣名雜考
第二節 里耶秦簡所見 “讂曹”“讂書”
附録一:《里耶秦簡 (壹)》新綴圖版
附録二:《里耶秦簡 (貳)》新綴圖版
附録三:本書綴合編聯成果文章出處
附録四:本書文字考釋成果文章出處
參考文獻
後記
21
《中华文明的形成》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韩建业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8
定价:108.00元
ISBN:978-7-5010-8470-8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关于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研究的新论述。作者认为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进入国家阶段所拥有的物质、精神和制度创造的综合文化实体,距今8000多年进入中华文明起源的第一阶段,约距今6000年进入中华文明起源的第二阶段,约距今5100年中华文明正式形成并进入“古国文明”阶段,距今4000年左右进入夏代和“王国文明”阶段。中华文明具有“一元”宇宙观和“多支一体”格局,是一种独特的“天下文明”模式。本书还重点讨论了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有的突出特性,分析了南佐都邑遗址的考古新发现,阐述了结合古史传说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必要性和取得的初步结论。
作者简介:
韩建业,甘肃通渭人,1967 年出生。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现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任吴玉章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已发表《王湾三期文化研究》等论文200 余篇,出版《早期中国》《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新疆的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文化》《中国西北地区先秦时期的自然环境与文化发展》《北京先秦考古》《中华文明的起源》《彩陶之路》《走近五帝时代》等专著和论文集20 余部,出版《岱海考古(一)》《岱海考古(三)》《驻马店杨庄》等考古发掘报告,出版《中国考古通识》《中国古代钱币》等教材。
目录:
22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版)》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张涌泉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4-9
定价:180.00元
ISBN:978-7-100-24390-2
内容简介:
中心张涌泉教授《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近日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本书对敦煌文献的语言和抄写特例进行了全面的归纳和总结,创建了敦煌写本文献学的完整理论体系,为古代写本的整理研究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可以具体操作的校读范例。
目录:
信息来源:
古文字微刊、汉语史与文献学微刊、汉字文明、考古书店、礼乐微言、上海书画出版社、书目文献、文物出版社、武大简帛、先秦秦汉史、浙大汉语史研究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