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文强搜书记 | 2024年2月所见新书简录

文摘   2024-03-31 14:01   江苏  

弁言:

本公众号自2022年10月起正式推出“南大文强搜书记”推文栏目。将于每月月末发布前月所见与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以及先秦秦汉历史、考古、文献、语言相关的新书简讯,以供读者参考。

本栏目为南京大学文学院古文字学强基班的本科生学术实践活动之一,书讯完全由强基班本科生同学搜集整理,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学术动态,熟悉业内前沿。其中内容难免存在遗漏舛误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同时,为了更好增进学生能力,提高文章水平,竭诚欢迎业内各位专家学者、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提出您的宝贵建议!我们会不断修正、改进。

本次推出2024年2月所见书目共17本,简目如下:

1.《湘鄂所出楚系简帛字形合编》

2.《豫出楚简字形合编》

3.《曾侯乙墓竹简字形合编》

4.《郭店楚简字形合编》

5.《上海博物馆藏楚简字形合编》

6.《蜀石经集存》(五种)

7.《山东古方志载青铜器资料辑录》

8.《古写本〈尚书〉异文研究》

9.《古玺文异释研究》

10.《出土文献视野下的二十四节气探源》

11.《北歌南风:近出曾国青铜器铭文综合研究》

12.《基于语料库的秦汉简帛用字研究》

13.《徙封:西周封国政治地理的结构—过程(修订本)》

14.《诠释中国史:从源起到汉亡》

15.《宝鸡旭光墓地》

16.《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全两册)》

17.《色如天相 器传千秋:中国古代绿松石文化展》



01

《湘鄂所出楚系简帛字形合编》

(滑动查看更多)



编著:俞绍宏主编;刘云、袁莹、洪德荣编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2

定价:198.00元

ISBN:978-7-5732-0909-2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望山、天星观、九店、曹家岗、江陵砖瓦厂、慈利、丁家咀、高台村、塌冢、望山桥、严仓、安岗、龙会河、唐维寺、熊家湾、彭家湾、王家咀、枣林铺造纸厂、五里牌、仰天湖、杨家湾、夕阳坡、港中文藏楚简、上博简《卉茅之外》、子弹库帛书共二十五种出土于湖南、湖北两地的楚系简帛文字,汇集了上述楚系简帛已经公布的所有字形。全编按《说文》次序编排,不见于《说文》的字在同部首字头后,异体、异写括注于条目代表字形后,编排尽可能反映字形沿革关系。另设合文与未识字附于正编之后。每一字形下均附有出处与文例,文例除条目字外一般用通行字。书后编有笔画检字表以供读者查找。



作者简介:

刘云,男,山东禹城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本硕博先后毕业于山东大学(威海)、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分别获得文学学士、文学硕士、文学博士学位。2012年入职河南大学文学院。为本科生开设《古代汉语》《汉字文化专题》等课程,为研究生开设《文字学》《古文字学》等课程。研究方向主要是古文字学与训诂学。在《考古与文物》《简帛》《古文字研究》《中国文字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如《清华简文字考释四则》《说帛书〈黄帝四经〉中的“达刑”》《读东周兵器铭文札记二则》《说“徙”》等。主持古委会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各一项。

袁莹,女,辽宁朝阳人,博士,副教授。本硕博先后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分别获得文学学士、文学硕士、文学博士学位。2012年入职河南大学文学院。为本科生开设《古代汉语》课程。研究方向主要是古文字学与训诂学。在《考古与文物》《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古文字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如《“芮薪”考辨》《释上博简〈鲍叔牙与隰朋之谏〉中的“犯”字》《说“夃”字的两个来源》等。出版一部学术专著《战国文字形体混同现象研究》。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各一项。

洪德荣,1986年生,台湾基隆人,博士研究生,在台湾东华大学获汉语言文字学硕士(2011年)及博士学位(2015年)。曾任职于北师大珠海分校文学院、郑州大学文学院,现任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出土文献与古文字、汉字学、兵学思想等方向的研究,已出版专书一部《先秦符节研究》(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3年)。近年于学术会议及《简帛研究》《华学》《楚学论丛》《中国文字学报》《出土文献》《华夏考古》《诸子学刊》等刊物已刊登论文多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两项,在研项目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简帛及传世文献中的兵家学派研究”(18CYY035)、教育部“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资助项目“简帛及传世文献中的兵家学派研究”(G3454)。






02

《豫出楚简字形合编》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俞绍宏主编;宋丽璇编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2

定价:228.00元

ISBN:978-7-5732-0908-5




内容简介:

本书为俞绍宏教授主编《楚系简帛字形合编系列五种》之一,收录新蔡葛陵楚墓竹简与信阳长台关楚墓竹简两种出土于河南省的楚简数据。1994年,葛陵楚简出土于河南省新蔡葛陵故城楚墓。楚简竹质墨迹,以楚文字书写卜筮祭祷记录和遣策赗书,数量达1500余枚。1956年,长台关楚简(又称信阳楚简)出土于信阳长台关1号楚墓,分为两组,第一组为竹书,第二组为遣策,共计148枚。二者均大部分残断,后经学者缀合整理成文。本书是两种楚简的文字编,按照《说文》五百四十部顺序排列,字形后均有出处与文例,另附录竹简全部释文以便查对,编有笔画检字表供读者使用。



目录:








03

《曾侯乙墓竹简字形合编》

(滑动查看更多)



编者:俞绍宏主编;洪德荣、叶楠编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2

定价:158.00元

ISBN: 978-7-5732-0907-8




dsfsdfsdf

内容简介:

本书是俞绍宏教授主编《楚系简帛字形合编系列五种》之一,收录曾侯乙墓出土竹简。本书为字形全编,收录了曾侯乙墓出土竹简的所有字形,正编按《说文》五百四十部卷一至十四编排(附合文与存疑字于卷十四后),不见于《说文》的字归入相应部首或字条之后,异体字附见于主字形后。每条字形均,带有出处与文例,释文通假字注明本字、古字注明今字。附录曾侯乙墓竹简的全部释文,提供竹简原文全貌以供读者比对正编。书后编有笔画检字表供读者查找。



dsfsdfsdf

编者简介:

洪德荣,1986年生,基隆人,在台湾东华大学获汉语言文字学硕士(2011年)及博士学位(2015年)。曾任职于北师大珠海分校文学院、郑州大学文学院,现任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出土文献与古文字、汉字学、兵学思想等方向的研究,已出版专书一部《先秦符节研究》(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3年)。近年于学术会议及《简帛研究》《华学》《楚学论丛》《中国文字学报》《出土文献》《华夏考古》《诸子学刊》等刊物已刊登论文多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两项,在研项目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简帛及传世文献中的兵家学派研究”(18CYY035)、教育部“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资助项目“简帛及传世文献中的兵家学派研究”(G3454)。

叶楠,柳州人,美术专业。现为自由职业者。







04

《郭店楚简字形合编》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俞绍宏主编;刘洪涛、李芳梅编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2

定价:128.00元

ISBN: 978-7-5732-0906-1




dsfsdfsdf

内容简介:

本书是俞绍宏教授主编《楚系简帛字形合编系列五种》系列五种之一,收录郭店楚简《老子(甲本、乙本、丙本)》《太一生水》《缁衣》《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五行》《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成之闻之》《尊德义》《性自命出》《六德》《语丛(一至四)等全部篇目以及残片的字形释文,汇成一编。本书为字形全编,正编按《说文》五百四十部卷一至十四编排(附合文与未识字),收录郭店楚简已公布的所有字形,带有出处文例,通假字注明本字、古字注明今字。附录四种,字词关系表与词字关系表二种,反映用字与词的交叉对应关系;宽式释文与严式释文二种,提供原文全貌以比对正编。书后编有索引供读者查找。



dsfsdfsdf

作者简介:

刘洪涛,男,1983年2月生,黑龙江省望奎县人。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教授,山东大学文学院兼职杰出中青年学者,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主要致力于古文字释读与古文字学理论等本体研究,同时关注利用出土文献与古文字进行上古汉语词汇、古文献新证等研究。在《中国语文》《史语所集刊》等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著作2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成果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二等奖,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

李芳梅,女,1997年7月生,山西省天镇县人。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2023级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出土文献与古文字学,主要致力于战国楚简帛字词释读与文本复原研究。在《简帛》《战国文字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1篇被人大复印数据《语言文字学》全文转载,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



dsfsdfsdf

目录:







05

《上海博物馆藏楚简字形合编》

(滑动查看更多)


编者俞绍宏主编;徐加跃、贺一平编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2

定价:128.00元

ISBN:978-7-5732-0905-4



内容简介:

本书为俞绍宏主编《楚系简帛字形合编系列五种》之一,上博简首部全字形文字编,收录上博简九册及《卉茅之外》、香港中文大学藏楚简全部字形。上博简共一千七百余枚,分为九册公布,后单独发布《卉茅之外》。本书是其首部收录全部字形的文字编。港中文简学界一般认为与上博简同源,因此一并编入。全书按照《说文》五百四十部顺序排列,不见于《说文》的字附于相关部首之末,字形后均有出处与文例,释文用隶定字,括注通行字或本字,编有笔画检字表供读者使用。






06

《蜀石经集存》(五种)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虞万里主编;王天然编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2

《蜀石经集存·毛诗(附近代出土残石拓片)》

定价:990.00元

ISBN:978-7-5732-0914-6

《蜀石经集存·周礼》

定价:990.00元

ISBN:978-7-5732-0910-8

《蜀石经集存·春秋经传集解》

定价:920.00元

ISBN:978-7-5732-0911-5

《蜀石经集存·春秋公羊传(附陈氏木刻蜀石经 蜀石经题跋姓氏录)》

定价:860.00元

ISBN:978-7-5732-0912-2

《蜀石经集存·春秋穀梁传》

定价:920.00元

ISBN:978-7-5732-0913-9




内容简介:

蜀石经肇始于后蜀广政年间(938-965),蜀相毋昭裔在成都主持将儒家经典刻石,共计十种:《孝经》《论语》《尔雅》《周易》《毛诗》《尚书》《仪礼》《礼记》《周礼》《左传》(前十七卷)。《左传》后十三卷入宋刻毕,北宋皇祐(1049-1054)、宣和年间(1119-1125)又分别补刻《公羊》《穀梁》及《孟子》。

蜀石经碑石在宋代以后开始湮没,至明清时仅有拓本流传,已属罕见。现存蜀石经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上海图书馆藏黄丕烈旧藏《毛诗》残拓:起卷一《召南•鹊巢》,讫卷二《邶风•二子乘舟》尾。(二)国家图书馆藏刘体乾旧藏残拓:今存《左传》卷十五襄公十年至十五年全卷,卷二十昭公二年;《公羊传》卷二桓公六年至十五年;《穀梁传》卷六文公元年,卷八、卷九成公元年、二年,襄公二十六年、二十七年,卷九襄公十八年、十九年;《周礼》卷九、卷十两卷,卷十二《考工记》。(三)近代成都出土的残石:《周易》之《履》《泰》《否》《中孚》;《尚书》之《禹贡》《说命》《君奭》;《毛诗》之《周颂》《鲁颂》,以上藏四川博物院;《仪礼》之《特牲馈食礼》,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另有《毛诗》之《郑风》《曹风》残石存世。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有以上新出土残石拓片。

《蜀石经集存》凡五种,是在虞万里、王天然二位先生的主持指导下,经上图、国图、重博授权,对于现存蜀石经残拓进行的首次全面系统的汇编影印出版。

本书所依底本,均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上图、国图所藏蜀石经拓本,川博和国博所藏残石,皆为国家一级文物。本书的编著者王天然老师考察历代蜀石经著录情况,发现元代即罕有记述,推断蜀石经当毁于宋蒙战争,而现藏于国图、上图的残石拓本,应为真正意义上的宋拓。



作者简介:

虞万里,浙江大学马一浮学院讲席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学与历史文献、传统语言学(文字音韵训诂)等研究。著有《榆枋斋学术论集》《榆枋斋学林》《上博馆藏楚竹书〈缁衣〉综合研究》《高邮二王著作疑案考实》等。编著和纂辑《二十世纪七朝石经专论》《石经研究文献集成》《正续清经解类编》,主持整理古籍和近人学术著作如《高邮王氏著作集》《明经世文编》以及《马一浮集》等。主持完成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历代儒家石经文献集成”。

王天然,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经部文献、出土文献与版本目录学研究。著有《〈穀梁〉文献征》。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蜀石经遗文考”。







07

《山东古方志载青铜器资料辑录》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亓民帅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时间:2023-11

定价:58.00元

ISBN:978-7-5473-2315-1




内容简介:

本书从记载山东地区情况的古代方志(包括民国时期修撰的传统体例志书)中,辑录青铜器资料三百余条,兼及相关的封泥、钱范资料,时代以商周秦汉为主,玺印、铜镜则晚至隋唐。相关资料以地级市为单位进行排列,条理清晰,方便查阅。本书对于方志研究和金石文献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亓民帅,1988年生,山东莱芜人,历史学博士,泰山学院历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出土文献和区域社会文化方面的教学和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专项1项,其他市厅级项目5项,出版译著1部(合译),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目录:

凡例

第一章 山东省通志载青铜器资料辑录(75条)

(民国)《山东通志》200卷(民国七年铅印本)

第二章 济南市古方志载青铜器资料辑录(4条)

一、(乾隆)《历城县志》50卷(清乾隆三十八年刻本)

二、(民国)《续修历城县志》54卷(民国十五年铅印本)

第三章 青岛市古方志载青铜器资料辑录(8条)

一、(道光)《重修平度州志》27卷(清道光二十九年刻本)

二、(民国)《胶澳志》12卷(民国十七年铅印本)

第四章 淄博市古方志载青铜器资料辑录(36条)

一、(民国)《临淄县志》35卷(民国九年石印本)

二、(民国)《重修新城县志》26卷(民国二十二年铅印本)

第五章 枣庄市古方志载青铜器资料辑录(53条)

一、(宣统)《滕县续志稿》4卷(清宣统三年铅印本)

二、(民国)《续滕县志》5卷(民国三十年刻本)

第六章 东营市古方志载青铜器资料辑录(4条)

一、(民国)《乐安县志》13卷(民国七年石印本)

二、(民国)《续修广饶县志》28卷(民国二十四年铅印皋)

第七章 烟台市古方志载青铜器资料辑录(1l条)

一、(光绪)《增修登州府志》69卷(清光绪七年刻本)

二、(民国)《福山县志稿》10卷(民国二十年铅印本)

三、(民国)《莱阳县志》3卷(民国二十四年铅印本)

四、(民国)《牟平县志》10卷(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

第八章 潍坊市古方志载青铜器资料辑录(91条)

一、(嘉靖)《青州府志》18卷(明嘉靖四十四年刻本)

二、(康熙)《青州府志》20卷(清康熙十二年刻本)

三、(康熙)《青州府志》22卷(清康熙六十年刻本)

四、(光绪)《增修诸城县续)22卷(清光绪十八年刻本)

五、(光绪)《益都县图志》54卷(清光绪三十三年刻本)

六、(民国)《昌乐县续志》38卷(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

七、(民国)《寿光县志》16卷(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

第九章 济宁市古方志载青铜器资料辑录(13条)

一、(乾隆)《曲阜县志》100卷(清乾隆三十九年刻本)

二、(光绪)《滋阳县志》14卷(清光绪十四年刻本)

三、(光绪)《鱼台县志》4卷(清光绪十五年刻本)

四、(光绪)《邹县续志》12卷(清光绪十八年刊本)

五、(光绪)《泗水县志》15卷(清光绪十八年刻本)

六、(光绪)《嘉祥县志》4卷(清宣统元年刻本)

七、(民国)《续修曲阜县志》8卷(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

第十章 泰安市古方志载青铜器资料辑录(1条)

(民国)《东平县志》17卷(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

第十一章 日照市古方志载青铜器资料辑录(24条)

(民国)《重修莒县志》77卷(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

第十二章 临沂市古方志载青铜器资料辑录(16条)

一、(光绪)《费县志》16卷(清光绪二十二年刻本)

二、(民国)《临沂县志》14卷(民国六年刊本)

第十三章 德州市古方志载青铜器资料辑录(6条)

(光绪)《宁津县志》12卷(清光绪二十六年刊本)

第十四章 聊城市古方志载青铜器资料辑录(2条)

一、(康熙)《重修清平县志》2卷(清康熙五十六年刻本)

二、(民国)《续修清平县志》(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

附录一 山东古方志载封泥资料辑录(38条)

一、(民国)《山东通志》200卷(民国七年铅印本)(34条)

二、(民国)《胶澳志》12卷(民国十七年铅印本)(2条)

三、(民国)《续滕县志》5卷(民国三十年刻本)(2条)

附录二 山东古方志载钱范资料辑录(1l条)

一、(同治)《重修宁海州志》26卷(清同治三年刻本)(1条)

二、(光绪)《宁津县志》12卷(清光绪二十六年刊本)(1条)

三、(光绪)《益都县图志》54卷(清光绪三十三年刻本)(3条)

四、(民国)《福山县志稿》10卷(民国二十年铅印本)(4条)

五、(民国)《牟平县志》10卷(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1条)

六、(民国)《重修莒志》77卷(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1条)

附录三 载有青铜器(含封泥、钱范)资料的山东古方志信息表






08

《古写本〈尚书〉异文研究》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赵立伟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2

定价:128.00元

ISBN:978-7-5228-2965-4




内容简介:

《古写本〈尚书〉异文研究》对古写本《尚书》异文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总结了异文中隶古定古文的构形特点及形体演变通例,并选取部分典型字例进行详细疏证。全面收集了异文中的隶楷异体字形,并从简化、繁化、变异、混同四个方面对这些隶楷异体字作了详细讨论。将字形比对分析的成果与历代《尚书》文本及古注相互印证,用于评鉴历代文本校读和古注得失,并且对《尚书》文本的解读给出倾向性的意见。本书对《尚书》写本用字研究、传世古书用字研究和《尚书》文本研究,都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宗旨与具体目标

第二节 研究历史及现状

第三节 研究材料及方法

第四节 异文的定义与类型

第二章 异文与隶古定古文

第一节 隶古定古文概说

第二节 隶古定字形的来源

第三节 隶古定古文的构形特点

第四节 隶古定古文形体演变通例

第五节 隶古定字形疏证

第三章 写本异文与隶楷异体字

第一节 异文中的省简字形

第二节 异文中的增繁字形

第三节 异文中的字形变异

第四节 异文中的字形混同

第四章 异文与写本用字

第一节 隶古定古文与写本用字

第二节 隶楷异文与写本用字

第五章 异文与文本校注

第一节 异文与文本校读

第二节 异文与古注互证

结语

引书简称表

附录一 写本《尚书》隶古定古文字形表

附录二 写本《尚书》隶楷异体字字形表

参考文献







09

《古玺文异释研究》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李文亮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0

定价: 128.00元

ISBN:978-7-5228-1805-4




内容简介:

所谓古玺文异释,即众家对某一玺文“形、音、义”等方面存在多种解释;每一释说都代表着一种已识字与未识字在认识方面的可能性。本书共分七部分。绪论及第一章主要就古玺文研究现状、“玺文”定义等学术史及基础概念问题进行梳理;第二至六章选择异释较多的五组战国古玺文加以探讨,在前辈学人的研究基础上,运用二重证据法、字形比较法、偏旁分析法和横纵向对比法等考释方法,对玺文“异释”进行比较分析后,提出释读结论;余论部分则就文字释读方法与理论进行总结,进一步展望未来的古文字研究方向前景。



作者简介:

李文亮,男,1982年生,新疆巴里坤人,陕西师范大学博士毕业,伊犁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专任教师,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新疆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边疆中华文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古文字与出土文献、书法篆刻。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新疆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6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刊发于《中国书法》《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等刊物。



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古玺(文)及“玺”之识之释/18

第一节  古玺印的起源/18

第二节  “古玺”“古玺文”之认识和概念/28

第三节  “玺”字之释/34

第二章  战国古玺文及古文资料中的“局”字考/40

第一节  敀、竘、坸、相关之古文资料/40

第二节  敀、竘、坸、相关之异释旧说/44

第三节  敀、竘、坸、相关问题汇考/50

第四节  释齐系、燕系之诸玺(陶文)/60

第三章  “日名制”视域下相关古玺文汇考/72

第一节  “日庚都萃车马”玺及相关玺考/73

第二节  日名制影响下的相关玺集释/88

第四章  “盘水山金贞鍴”及相关玺汇考/101

第一节  “盘水山金贞鍴”玺考/101

第二节  借由释“洀”“”推断考释相关问题/118

第五章  从“勹”部相关古玺文异释汇考/137

第一节  “昜都邑埾盐之鉨”及相关玺考/137

第二节  “趵右工师”玺考/153

第六章  “浮阳渔师鉨”与“门罗网”玺及相关玺汇考/159

第一节  “浮阳渔师鉨”及相关玺汇考/159

第二节  “门罗网”玺及相关玺汇考/176

余论/197

引书简称表/208

附录古玺文异释汇考·释文检索表/211

参考文献/219

后记/231









10

《出土文献视野下的二十四节气探源》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夏虞南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2

定价:55.00元

ISBN:978-7-2001-8423-5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二十四节气的起源过程,认为国家时间系统的制定和管理与政治活动紧密相关。二十四节气产生的萌芽期不晚于战国,但其定型和普及是与秦汉以降的政治大一统密切相关的。四时中气是形成二十四节气的中绳,并围绕太阳视运动规律展开的。四时十二月令与二十四节气配伍方式获得了极大的推广,长期服务于社会生产生活,直接宣告了四时五行令等自秦汉以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该书较之以往的同类型研究,整合了史前和先秦、秦汉早期时段的各类发现和研究成果,将二十四节气的起源从文献学角度进行了彻底的梳理、分析,深化了对二十四节气的历史学探源。本研究利用出土文献、考古资料、科技史、古天文学突破了学术界对二十四节气的传统研究,弥补了传统研究从社会生活史、民俗学的角度展开的材料缺陷,侧重结合出土文献对各类节气材料的整理、释读和结构性的研究,完成了对先秦、秦汉各类文献所见节气材料的系统性梳理,有效地结合了中国古天文学理论进行论证,填补了依托出土文献对其进行研究的学术史空白。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节气概论说/8

一、节、气分说/9

二、从文献称名看“节气”由来/21

三、观测对象与早期节气的系统划分/24

第二节 《逸周书》与二十四节气考辨/30

一、《逸周书·时训》文本分析/31

二、《时训》物候观与二十四节气的时代特征/37

三、《逸周书》中的其他节气类文献/45

第三节 出土文献与物候信息/49

一、卜辞中的风、雨、雹、虹、雷天象/49

二、基于农时的周人物候观/53

三、战国秦汉简帛文献所见物候与政令的结合/56

第四节 节气与阴阳五行说/61

一、五行时令的阴阳五行观/61

二、《逸周书·周月》所见阴阳五行说与三统观/63

第二章  二十四节气起源的初步研究

第一节 观天象、成四时/72

一、观天授时与时间政治/72

二、考古遗存与“四时”观测/76

三、战国文献中的“四时”与“四神”/84

第二节 化四时为八节、十二节/91

一、出土文献中的八节——清华简《八气五味五祀五行之属》、银雀山汉简《三十时》、北大汉简《节》、胡家草场汉简《日至》/91

二、“六节”“八节”“十二节”等较早形成的节气/98

三、清华简《八气五味五祀五行之属》八气、六气之辨/103

第三节 “启”“闭”、岁首与改历、易服/110

一、启、闭与四立/110

二、岁首节气/113

三、太初改历与“易服”的颜色观/115

第四节 二十四与三十、三十七时/122

一、清华简《四时》的节气信息/123

二、银雀山汉简《三十时》《管子·幼官》《幼官图》等齐系五行令/127

三、五行时令与四时月令的结合与二十四节气形成关系/135


第三章  出土文献与春之节气探源

第一节 立春 阳初生/140

一、胡家草场地汉简所见“春立”与八节干支纪年/140

二、清华简《系年》“帝籍”与春季籍田考述/148

三、敦煌S.0610V《失类名书》、P.2666V《单方》与迎春习俗/156

第二节 雨水 甘霝降/161

一、《逸周书·时训》所见雨水、惊蛰次序考辨/161

二、雨与楚系简帛所见“霝君子”/163

三、长沙子弹库帛书《月忌》与雨水“獭祭鱼”/168

第三节 惊蛰 物复苏/173

一、启蛰、惊蛰名称来源/173

二、新出文献中的“雷”——清华简《四时》《参不韦》、楚帛书《四时》、北大汉简《节》、马王堆帛书《刑德占》/176

第四节 春分 芽萌动/186

一、春分与早期祭日关系/186

二、“日夜分”与铭文“寺春今岁”/189

三、“玄鸟春来”的商周传统/192

第五节 清明 青探头/197

一、战国秦汉社日与清明“慎终追远”—由楚简祷“社”说起/200

二、禁火、改火与寒食——北大汉简《阴阳家言》与“秋燧”/208

三、唐人的“叛逆”——敦煌文献中的世俗节俗/216

第六节 谷雨 雨初晴/227

一、从卜辞占雨到北大汉简《雨书》观雨/227

二、《逸周书·商誓》与后稷“克播百谷”的农时传统/239

三、风雨应时与秦汉镜铭的民时期待/242


第四章  小结

第一节 时间系统与政治大一统关系/248

第二节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意义和未来价值/251


附录

附录一 《夏小正》《吕纪》《淮南子·时则》《礼记·月令》《逸周书·时训》物候统计表/260

附录二 《夏小正》《管子·幼官》《吕纪》《淮南子·时则》《礼记·月令》春之令统计表/262

附录三 《不时之应》《雨书》《管子·幼官》《吕纪》《淮南子·时则》《礼记·月令》《逸周书·时训》春不应时灾异统计表/264

后记/265







11

《北歌南风:近出曾国青铜器铭文综合研究》

(滑动查看更多)



编者:黄庭颀

出版社: 政大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4-2

定价: 400.00新台币

ISBN: 978-6-2698-2471-7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研究曾国近出青铜器铭文。内容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利用研究铭文表现及内容,介入讨论曾国的历史问题,包括:族属、述祖及婚姻网络,目的是希望为过去以考古学视角为主的讨论,提供另一种观察视角。第二部分则是针对近年发掘的湖北随州枣树林曾国墓地进行个案研究,包括:曾公编钟、曾叔孙湛夫妇墓、奶加编钟等,内容主要为铭文考释、训诂以及辞例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其他议题之讨论。其中曾公编钟延伸铭文写作格式之探究;曾叔孙夫妇墓则尝试结合墓葬出土青铜器及铭文,进行曾国小宗贵族研究;奶加编钟亦是从铭文延伸探讨曾楚的互动关系。综上所述,本书除了希望补充曾国新材料外,也希望拓展铭文研究课题,深化曾国相关研究。



作者简介:

黄庭颀,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博士,现任国立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助理教授。曾任佛光大学中国文学与应用学系助理教授、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兼任助理教授、讲师等。研究专长为青铜器铭文、甲骨文、出土文献、古文字学。著有学术专论《铸勒功名:春秋青铜礼器铭文的演变与特色》及论文若干篇,并曾出版普及读物《穿越吧吉祥话:周朝的汉字剧场》《爆料商周:中国上古史超译笔记》《周公哪有这么神》等书。



目录:

自序

凡例说明

引书简称表

1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范围

第四节 相关研究概况

第五节 本书各章分布

2 族属:从铭文表现形式论曾国族属

第一节 曾国族属的争论

第二节 叶家山出土曾国铭文的表现形式

第三节 再论分器观点与叶家山墓地的族群关系

第四节 小结

3 述祖:两周金文所见的先祖南公与伯括

第一节 铭文记载之“南公”与“伯括”

第二节 叶家山M111的年代问题

第三节 从述祖铭文角度论“南公”与“伯括”

第四节 小结

4 网络:曾国铭文所见婚姻关系研究

第一节 西周早期曾国铭文所见婚姻关系

第二节 春秋时期曾国铭文所见婚姻关系

第三节 战国时期曾国铭文所见婚姻关系

第四节 两周时期曾国婚姻关系下的性别结构

第五节 小结

5 书写:曾公墓出土铭文及写作格式研究

第一节 墓葬概况与铜器铭文分析

第二节 曾公编钟铭文初步释读

第三节 曾公编钟铭文写作格式及性质研究

第四节 春秋时期述祖铭文的格式与演变

第五节 小结

6 小宗:曾叔孙湛夫妇墓出土铭文研究

第一节 曾叔孙湛夫妇墓葬情形介绍

第二节 “曾叔孙湛”称名结构及身分考辨

第三节 曾叔孙湛夫妇墓出土铜器铭文及内容分析

第四节 从叔孙湛夫妇墓论曾国由周到楚之转变

第五节 小结

7 互动:奶加编钟铭文及曾楚互动关系研究

第一节 奶加编钟铭文选释

第二节 奶加编钟的定名及时代问题

第三节 奶加编钟所见之曾楚互动关系

第四节 从奶加编钟到曾侯钟——论曾楚关系之转变

第五节 小结

8 结论

第一节 研究回顾

第二节 未来展望

附录:曾国有铭青铜器著录总表

征引文献






12

《基于语料库的秦汉简帛用字研究》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张再兴、刘艳娟、林岚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2

定价:78.00元

ISBN:978-7-5598-6566-3




dsfsdfsdf

内容简介:

秦汉简帛文献材料是战国晚期秦国直至两汉的简牍帛书材料。这些材料数量众多、文献类型丰富、语言环境完整、延续时间绵长。由于未经后世改动,其中的用字情况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用字实际,是秦汉时期用字研究的最重要材料之一。用字研究是近年来文字学研究热点。本书以全面完整的已出版的秦汉简帛资料为研究材料,以秦汉简帛文献语料库为基础,采用穷尽定量统计的方法,对各种用字形式进行多角度的深入细致的比较分析,以发现秦汉简帛用字形式的发展变化规律。考察秦汉简帛实际用字情况可以对传世典籍中一些比较混乱的用字情况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进行合理的解释。



dsfsdfsdf

主编简介:

张再兴,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古文字信息化处理研究,具备古文字和计算机技术的跨学科积累。主持多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等。合作编纂有《古文字考释提要总览》《肩水金关汉简字形编》《金文引得》《中国汉字文物大系》《中国异体字大系·篆书编》等多种古文字工具书,出版有《商周金文数字化处理系统》《战国楚文字数字化处理系统》等软件光盘,发表论文五十余篇。







13

《疏徙封:西周封国政治地理的结构—过程(修订本)》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于薇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8

定价:178.00元

ISBN:978-7-5732-0966-5




内容简介:

  徙封是指诸侯国在始封之后受天子之命移徙。本书收集、整理与西周封国相关的文献、考古、古文字资料与研究成果,在对130多个封国进行通盘梳理的基础上,展开西周徙封问题研究。全书从地理变迁和封国秩序两个角度入手,考察西周封国分布的阶段性变化,分析分封制时代血缘与地缘的复杂关系;通过分区、分期的方法,把握王朝政治疆域内各地理板块发展的节奏,尝试为理解西周历史进程提供一个基础的时空坐标系统



作者简介:

于薇,女,1980年出生,河北秦皇岛人。研究方向为先秦史、历史政治地理。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封国问题在西周史研究中的价值/1

一、分封制与“商周之变”/1

二、徙封与西周政治地理的结构—过程/14

三、封国政治地理结构—过程的三个塑造/16

四、封国研究的过程视角与分区方法/18

第二节  相关研究成果/20

一、传统史学下的“封建”问题/22

二、现代史学下的“分封”问题/23

第三节  相关资料运用/44

一、文献资料/44

二、考古材料/48

第四节  相关概念说明/52

一、“王畿”与“流动的王权”/52

二、“王都”与“采邑”/60

三、“姓”“族”与“人群”/66

第一章  于文有征:西周封国徙封现象之确认/69

第一节  宜侯夨簋所载之“迁侯于宜”/71

第二节  邢侯簋所载之“邢侯服”/75

第三节  《閟宫》所载之“俾侯于东”/79

第四节  《崧高》所载之“于邑于谢”/83

第五节  徙封的过程性与制度性/86

第二章  旧邦与新命:东征前的封国地理格局/91

第一节  商代末年的政治地理区域/92

一、商王政事田猎区/93

二、晋南方国区/96

三、东方夷人区/98

四、黄河(西—南河)两岸旧族区/103

五、周人关中故地110

第二节  克商之役后武王对旧国族的褒封/117

一、沁阳田猎区/120

二、郑州商遗民区/127

三、商丘旧族区/131

四、晋南方国区/137

五、东方夷人区/143

第三节  返回西土后武王的分封与经略/151

一、周人关中故地的封君情况/151

二、对晋南方国区的经略/155

三、对黄河(西—南河)两岸旧族区的经略/200

第四节  东征前的封国地理格局/204

一、周人关中故地/205

二、安阳殷王族区/206

三、郑州商遗民区/208

四、商丘旧族区/208

五、沁阳田猎区/210

六、晋南方国区/211

七、黄河(西—南河)两岸旧族区/214

八、东方夷人区/215

第三章  徙封:成王以后封国地理的动态过程/218

第一节  政治意外重塑小东:成康时期/219

一、三监与叛乱前安阳殷王族区的政治状态/220

二、三监叛乱后小东地区的封国徙封与调整/222

三、成康政局与小东封国格局/232

第二节  大东新重地:昭穆时期/238

一、东征后大东地区的政治地理格局/239

二、东征后大东地区的封国徙封与调整/240

三、昭穆政局与大东封国格局/259

第三节  畿南帛贿地:懿孝夷时期/264

一、懿孝夷之前王畿以南的政治地理格局/265

二、王畿以南的封国徙封与调整/266

三、懿孝夷政局与畿南封国格局/284

第四节  南国是式:宣幽时期293

一、鄂(噩)侯驭方之乱后的南方政治地理格局/293

二、南阳盆地的封国徙封与调整/295

三、宣幽政局与南阳盆地封国格局/305

第四章  异姓为后:从徙封看西周王朝对封国的控制方式/310

第一节  西周封国血缘基础上的分类原则与等级结构/311

一、宗盟所见同姓、异姓与庶姓封国/317

二、从叶家山M2子鼎看西周初年宗盟活动的场景/320

三、《逸周书·王会》所见宗盟活动中的血亲优先原则/335

四、宗盟流变与封国政治地理的结构—过程352

第二节  西周封国徙封地理特征的血缘类型354

一、姬姓封国:农业生产型/354

二、异姓封国:交通节点型/358

三、庶姓封国:资源供应型/369

第三节  西周封国政治中的血缘性与地缘性/377

结语  流域、区域与交通线:西周政治地理结构—过程对中国历史的塑造/381

附录与附表/415

附录一  晋南与鄂东豫西地区两周时期的地名重名现象/415

附录二  汉阳诸姬:基于地理学的证伪——西周汉水流域的政治面貌/490

附录三  淮汉政治区域的形成与淮河作为南北政治分界线的起源/514

附录四  始封在庙与徙封在社:西周封建的仪式问题/544

附表一  西周封国简表/555

附表二  西周封国徙封表/564

附表三  西周庶姓封国表/566

附表四  西周中后期汉淮流域国家简表/569

附表五  《左传》重名地名表/572

附表六  《左传》晋、楚地名表/576

参考文献/603

插图索引/707

后记/710

再版后记/715







14

《诠释中国史:从源起到汉亡》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约瑟夫·列文森、舒扶澜

译者:董玥

出版时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1

ISBN:978-9-8823-7294-8




内容简介:

1960年代,约瑟夫·列文森(Joseph R. Levenson, 1920-1969)与舒扶澜(Franz Schurmann, 1926-2010)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设中国历史课程,其讲义中关于「早期中国」的部分在列文森身后出版,即本书《诠释中国史:从源起到汉亡》。

与一般中国通史不同,本书在叙述史实之外,逐章引入对思想史中关键概念和框架的辨析,进而对历史书写和研究作出深刻的反思。在列文森看来,中国历史不仅是某种基于朝代更迭、简单递进的连续过程,而是“极度的多样性,一次又一次地将中国重构成统一的整体”。


目录:

作者简介:

列文森(Joseph R. Levenson),哈佛大学博士,曾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Sather”讲座教授,美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学研究领域最主要的学术代表之一,美国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导者。著有《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Confucian China and Its Modern Fate)等。

舒扶澜(Franz Schurmann, 1926–2010),曾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系、社会学系教授,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现代史、国际政治、越南战争,著作有Ideology and Organization in Communist China、The Logic of World Power: An Inquiry into the Origins, Currents, and Contradictions of World Politics 等


目录:

目录:

「列文森文集」主编序 董玥 / ix

漫长的回家之路 托马斯.列文森 / xv

忆吾友 舒扶澜 / xxix

序言 / xxxi

序 曲

背景 「北京人」(北京直立人) / 3

引申 历史与文化延续性 / 5

第一章

背景 中国的源起:神话 / 9

引申 「神话」与「事实」的关系 / 11

第二章

背景 史前史及商朝的出现 / 17

引申 历史的出发点—去向何处?/ 22

第三章

背景 商代社会 / 29

引申 历史独特性与历史类比 / 38

第四章

背景 「西周」 / 43

引申 历史类比的问题:(一)作为制度的封建 / 51

第五章

背景 封建制度衰落的初期:「春秋」和孔子 / 61

引申 辩证的变化—作为革新者的传统主义者 / 66

第六章

背景 诸子百家 / 79

引申 争论和创造性 / 86

第七章

背景 战国与秦 / 93

引申 历史类比的问题:(二)封建主义作为历史阶段 / 100

第八章

背景 从秦到汉:(一)儒家和官职 / 111

引申 官僚、皇权和社会稳定:作为政治关联的儒家和法家 / 117

第九章

背景 汉朝:(二)儒家和土地所有制 / 127

引申 官僚机构、君主制和社会矛盾:资本主义兴起的障碍 / 135

第十章

背景 汉朝:(三)调和及与「蛮夷」的接触 / 145

引申 社会稳定性的思想内涵:

(一)作为哲学相关体的儒家和道家 / 152

第十一章

背景 黄巾之乱与第一个伟大王朝时代的结束:陷入割据 / 165

引申 社会稳定性的知识内涵:

(二)儒家和道家作为象征性的对立体 / 172

在21世纪阅读列文森:跨时空的对话 叶文心等 / 181

参考书目说明 / 233

索引 / 237






15

《宝鸡旭光墓地》

(滑动查看更多)


编著:宝鸡市考古研究所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2

定价:580.00元

ISBN:978-7-5010-8218-6




内容简介:

本书为宝鸡市旭光村一批墓葬的考古发掘报告。该墓地于1984年由宝鸡市博物馆初次发掘,2018年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对该墓地进行系统发掘,本报告将公布两次发掘的资料,包括西周、东周、唐宋时代的墓葬,及数量丰富的铜、金、陶、瓷、玉器等随葬品。全书共一册,包括正文和附录。正文分五章,第一章概述背景信息,第二、三、四章分别介绍西周、东周、唐宋时期的墓葬,第五章为结论;附录将收录相关的鉴定报告和研究。旭光墓地考古发掘报告的出版对研究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宝鸡一带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商业贸易及西周时期地方组织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地理环境

第二节 发现与发掘经过

第二章 先周、西周墓葬

第一节 墓葬综述

第二节 墓葬分述

第三章 东周墓葬

第一节 墓葬综述

第二节 墓葬分述

第四章 结语

第一节 西周墓葬的年代与性质

第二节 东周墓葬的年代与性质

第三节 先周、西周时期的人口健康状况

第四节 有关问题讨论

附表

附表一 先周、西周墓葬登记表

附表二 东周墓葬登记表

附录

附录一 宝鸡旭光墓地出土人骨的研究

附录二 宝鸡旭光墓地人骨测年结果

附录三 宝鸡旭光墓地出土青铜器的科技分析

附录四 宝鸡旭光墓地出土金属文物分析报告

附录五 宝鸡西周墓葬出土玻璃料珠的分析

附录六 宝鸡旭光西周墓葬出土漆皮材质研究

后记

英文提要







16

《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全两册)》

(滑动查看更多)


编著:上海博物馆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4-1

定价:480.00元

ISBN:978-7-5479-2955-1




内容简介:

2024年1月上海博物馆东馆即将落成对公众开放,作为新馆址的首个重要特展,将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联合在上海博物馆东馆隆重举办“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特展。《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为此次展览的配套图录,图录分上下两册,分“天行乾道”“地势坤物”“人和明德”“尾声”四大部分收录文物285件。每件珍品前均有专家撰写的鉴赏文字,对文物作了详细的介绍。图版前有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朱章义先生撰写的《成都金沙遗址的发掘与研究》与上海博物馆胡嘉麟先生撰写的《中华文明视域下古蜀文明的包容性与创新性》两篇研究文章。







17

《色如天相 器传千秋:中国古代绿松石文化展》

(滑动查看更多)



编著:盘龙城遗址博物馆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9

定价:288.00元

ISBN:978-7-0307-2814-2




内容简介:

本书是我国首个中国古代绿松石文化展“色如天相 器传千秋——中国古代绿松石文化展”的展览图录。

本次展览得到了全国38家考古文博机构的大力支持,参展文物很多是各馆的代表器型,来自贾湖遗址、二里头遗址、金沙遗址、殷墟遗址、晋侯墓地、马家塬墓地、曾侯乙墓、满城汉墓、吐尔基山辽墓、梁庄王墓等,涵盖了9000年以来的各个时期以及各个文化的重点绿松石器物。

展览内容以中国古代绿松石文化形成、发展、演变进程为主线,共分四个部分。以“何为松石?”为序章,系统科普绿松石的相关知识。并以时间为序,分为“华光初现——新石器夏商时期”“流金耀世——两周秦汉时期”“宝竞风雅——隋唐宋明时期”三个主体单元,依次展示了新石器时代至夏商时期,我国作为世界最早使用绿松石的地方,早期先民所使用的绿松石由单件或组件形式的装饰品发展成以镶嵌技术为代表的礼仪用器,绿松石也一跃而为王权的象征;再到两周秦汉时期,绿松石的应用更为广泛,装饰功能更为突出,无论是与青铜还是和黄金的结合,都堪称绝配,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特点日益凸显;最后到了隋唐宋明时期,绿松石以天蓝水碧之色,赢得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人们一致的喜爱和共同的追寻,是权力与财富的象征,也是精神信仰的载体。



目录:

i 序一 绿松石的“国玉时代”/许宏

iv 序二 绿松石:华夏文明的见证/杨明星

001 引言 何为松石?

005 华光初现——新石器夏商时期

006 以玉饰身

030 王朝国玉

071 流金耀世——两周秦汉时期

072 环佩玎珰

084 宝嵌青铜

118 金碧相辉

134 神秘西南

149 宝竞风雅——隋唐宋明时期

150 雪域瑰宝

172 草原奇珍

184 五色瑛琭

200 附录

215 策展手记

229 后记






信息来源:

考古书店、先秦秦汉史、汉语史与文献学微刊、考古书店、上海古籍出版社、章黄国学、古文字微刊、域外汉籍与汉学研究等公众号。





本公众号已于2022年1月更名为“南大古文字”。公众号由南京大学文学院古文字学专业主办,以发布南京大学古文字学强基班、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中心的学术资讯为主旨,同时也关注出土文献与古文字学界的新闻动态。感谢广大师友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敬请继续垂注!


END

南大古文字
南京大学文学院古文字强基班、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中心:关注业内动态,传递优质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