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三书”之三丨《无地可依:后工业时代芝加哥的家庭与阶级》克里斯蒂娜 · J. 沃利 著
三联学术通讯 三联书店三联书情 2023年12月18日 22:39
毛尖、严飞、陆远、班宇联袂推荐
一部回忆录,一部个人和时代的民族志
深刻论述了被一般大众所熟知的美国经验忽视的那一部分故事
为美国的劳动文化及其衰退提供了少见的女性和家庭视角
无地可依
后工业时代芝加哥的家庭与阶级
【美】克里斯蒂娜 · J. 沃利 著
张伊铭 译
雅理译丛
332页,68元
ISBN:978-7-108-07663-2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3年12月
内容简介
1980 年,14 岁的克里斯蒂娜·J. 沃利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父亲所在的芝加哥东南部的钢铁厂突然倒闭,接下来的几年里,近十万名附近的居民也将失去工作。
30 年后,沃利成为一名文化人类学家,她在《无地可依》中把人类学视角带回家,审视自己的家庭和整个美国蓝领阶层的命运,结合个人叙事和家庭照片,对“去工业化”的社会影响进行了细致的评估。通过描述家庭成员的努力奋斗和自己向上流动的故事,沃利揭示了在复杂的紧张关系之中美国工业衰退的社会景观。在其精辟的分析中,每个读者都可以了解为什么美国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为什么向上流动从集体性转向个人化,以及哪些政策错误导致了这种困境。
为缄默者记录至死方休的生存挣扎,此书兼容了最好意义上的口述史、民族志、回忆录和城市史。大量的历史档案让后工业时代的芝加哥历历在目,而作者追索主流历史失踪者的抱负又让所有的故事和讲述获得摄影机般的叙事能力。
——毛尖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教授
在细致而动情的自我民族志剖析下,沃利向我们展现出美国芝加哥东南部老钢铁厂地区由盛而衰的转型历史。这里每一座建筑、每一片土地都蕴含着一个意义,而居于其间的每一个人都有一段生命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在经济从繁荣到衰退的大周期里,家庭与阶级的变迁不仅仅是关乎经济生产,也关乎经济不平等如何与性别和种族交织在一起,共同创造出巨大的社会鸿沟。
——严飞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仅仅在一代人的生命历程之内,一场巨大的崩塌就轰然而至:从经济繁荣、阶层跃迁的志得意满,到工厂倒闭、产业凋敝的无所依傍。作者从自己家族的故事出发,描述了经济衰退和去工业化给普通美国人带来的“静谧的绝望”。对今天的中国读者来说,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深刻理解这一曲美国梦碎之挽歌的社会学意义,就能在多大程度上把握自己的未来。
——陆远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讲师
作者简介
克里斯蒂娜 · J. 沃利
麻省理工学院人类学教授。1999 年从纽约大学获得人类学博士学位。她的第一本民族志《激流:东非海洋公园的自然与发展》探讨了坦桑尼亚农村的环境冲突。创建Exit Zero 项目,利用芝加哥东南部前钢铁厂地区的家庭故事来研究美国去工业化的长期影响,根据此项目写作《无地可依》一书,并拍摄了同名纪录片。
目 录
前 言
致 谢
芝加哥东南部地图
引 言
第一章 钢铁世界: 家族相簿里的故事
第二章 轰然倒塌: 我的父亲与芝加哥钢铁业的衰落
第三章 上 流
第四章 羁 绊
结 论 守望新生
注 释
参考文献
索 引
译后记
The END
“我们为什么误解美国, 更误解中国?” 一位中国80后耶鲁教授的深思|文化纵横
特朗普被判有罪: “他们没有退缩, 反倒借机上位”| 文化纵横
【宪法及其他】专题
专题:宪法及其他|左亦鲁:中国宪法“第一修正案”-1979年修宪决议的历史背景与宪法功能
声明
【法与交叉学科国际学会】及官方微信公众号【法与交叉学科】所发布、转载、组织的著作、文章、演讲、发言,所有内容与看法仅属于原作者与原讲者,不代表【法与交叉学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