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00万规划40年的退休生活,做了宏利、周大福人寿、保诚、友邦、安盛5个旗舰产品计划,分析一下

乐活   2024-08-30 17:58   意大利  

加凡妮莎的朋友圈👇,送《如何通过海外资产配置实现财富自由?》

这是凡妮莎的第149篇原创
觉得文章不错,记得点赞&在看

今天分享一个客户案例给大家,是比较典型的内地居住的女生,想配置港险。客户40岁,自己在大陆有社保养老金、养老保险和稳定的房屋租金收入,想再配置一些港险做养老补充,增加一个可持续的终身被动收入来源。
她的总预算是100万人民币等值的14万美金,按照我对于香港市场各个保险公司产品的了解,选了四大保险公司保诚、友邦、宏利、安盛,以及周大福人寿的旗舰产品做对比。

买香港保险,首先要考虑的是保险公司的实力,不仅仅是母公司,而且是这家公司在香港市场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毕竟我们买的是可以传承至少100年以上的保单,能够穿越周期的保险公司很重要。 比如美国的大都会Metlife是美国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也是百年企业,它的香港分部在2019年就被另一家保险公司收购了。母公司强,并不代表在香港市场的发展也强。

保诚、友邦、宏利、安盛是在香港发展规模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四大保险公司,而周大福人寿虽然成立只有39年,这些年凭借这对客户需求的深刻洞察,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产品力,以及服务的持续提升,在香港的发展异军突起,稳居十强。

我们来看方案概览对比:

不提取的情况下,

10年,保单现金价值

宏利>周大福人寿>友邦>保诚>安盛

15年,保单现金价值

宏利>周大福人寿>保诚>友邦>安盛

25(客户65岁时),保单现金价值

保诚(53.8万美金)>宏利(53.7万美金)>友邦(53.6万美金)>安盛(51.4万美金)>周大福人寿(49万美金)

40年(客户80岁时),保单现金价值

安盛(150万美金)>宏利(144.8万美金)>友邦(143.9万美金)>保诚(143.2万美金)>周大福人寿(118.9万美金)

可以看到,在不提取的情况下,保单的现金价值增长速度在不同阶段是不同的,宏利的收益在头15年是最高的。注意这些都是预期收益,实际的达成会有差异。

这位客户买香港保险是有养老提取需求的,不提取的情况对她参考意义不大。我们要看看实际提取情况下,保单的现金价值又什么不同。

提取的情况下,可以看到在5份计划书里,客户在60岁开始能够提取最多金额的是宏利宏挚,每年2.57万美元(约18.2万人民币),一直到100岁,41年总共提取105万美元(约745万人民币),最后还剩约177万人民币给下一代。

从能提取的金额上对比:

宏利(2.57万美元/年)>保诚(2.56万美元/年)>友邦(2.5万美元/年)>周大福(2.38万美元/年)>安盛(2.3万美元/年)

从提取后能传承给下一代的金额对比

安盛(62万美元)>友邦(45万美元)>周大福(29万美元)>宏利(25万美元)>保诚(23万美元)

如果仅考虑自己养老,没想留太多钱给下一代,建议选择保诚或宏利。如果既考虑自己养老,也想留多点钱给下一代,建议选择友邦。

注意,别人的方案,不一定完全适合自己。每个个性化的方案,都要单独测算才能看清差别,尤其是提领的时间和提领的比例。

买港险,绕不过的话题是分红实现率。每年,香港保险公司都会在其官网公布分红实现率:包括归原红利实现率,终期红利实现率,总现金价值实现率。我们要看的是总现金价值,切勿拿着归原红利实现率说香港保险分红达不到。

在香港保险分红演示数据中,归原红利占比是非常低的,特别红利/终期红利占比很高,它们相加是总现金价值比率,我们能拿多少钱是看总现金价值,而不是单一一个分红。

光看保司官网的过往产品的分红实现率是否100%,就可以判断该公司的投资能力?

答案是不一定。一份预期收益1.6%和一份预期收益5%的产品,很明显前者的达成率要容易得多。

是否一两款产品就可以代表一家保险公司的投资运营能力?

答案是否定的。所以我们在查看一家公司的分红历史的时候,不能仅凭代理人提供的一两款产品就判断保司的分红实现成绩,而是要全面地看,如果有一两款产品表现不好,也值得了解为什么,而不是单纯地否定。

对香港顶级保险公司的产品感兴趣,欢迎联系我,做定制化的方案。

我建了一个海外资产配置群,对香港、瑞士资产配置、教育、移民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加入。

凡妮莎的心灵花园
影响更多的人活出精彩自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