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2月5日,BioSpace发布了生物制药行业今年最新的裁员和重组计划情况。根据2025年1月至2月的最新裁员信息,生物制药行业正面临显著的调整与变革。众多企业因成本削减、战略调整、临床试验结果不佳或合作不确定性等原因纷纷裁员。其中,成本削减与资源优化是主要动因,约50%的公司通过裁员来应对经济压力,如BMS计划节省15亿美元;战略调整也占据较大比例,约30%的公司通过裁员聚焦核心技术和产品,例如Kyowa Kirin重组以专注于抗体技术。
从裁员规模看,从大规模(如Allakos裁员75%)到小规模(如Fractyl Health裁员17%)均有,这反映出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从地区来看,美国是裁员事件的集中地,占比约80%。整体而言,生物制药行业在经济和市场压力下,通过裁员优化资源配置,聚焦核心业务,以应对当前挑战并为长期发展铺路。
根据当前的行业趋势和分析,生物制药行业的裁员趋势可能会在2025年继续持续。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是导致生物制药行业裁员的重要原因之一。经济形势不佳导致企业融资困难,资金紧张,从而选择通过裁员来削减成本。生物制药行业高度依赖资本投入,尤其是研发阶段,而资本寒冬导致企业融资环境收紧。
另外,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需要通过裁员来优化资源配置,聚焦核心业务和战略项目。同时,随着生物制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还需要调整战略以适应新的技术趋势。例如,拜耳为实现转型目标,计划在2025年和2026年继续裁员,以节省运营成本。2025年,生物制药行业还面临着政策变化的不确定性,例如特朗普政府可能带来的健康政策调整。而这种不确定性可能促使公司采取保守的财务策略,包括裁员。
回顾2024年,据BioSpace追踪的信息显示,2024年全年,共记录229次裁员事件。其中,拜耳、辉瑞、BMS、武田、赛诺菲等多家公司均有多次裁员。相比2023年,2024年的裁员更具结构性,企业不仅是在应对融资环境收紧、市场需求下降,还在主动调整业务重心,优化运营效率。聚焦基因编辑、细胞疗法、RNA疗法等创新领域成为主流,而临床试验失败、资本市场动荡仍是生物科技企业的生死考验。总之,生物制药行业目前处于深度调整期,不过,对于企业而言,创新一直都是核心驱动力。[1]Layoff Tracker: Kyowa Kirin to Cut 52 Employees in New Jersey.BioSpace Editorial Staff.February 5, 2025.[2]Layoffs Continued Across Biopharma in 2024.BioSpace Editorial Staff.December 31, 2024.[3]2024医药巨头裁员日历:疯狂裁员的全球医药行业正在经历哪些结构性变革?金矿在哪里?.星际微光.2025年02月03日.[4]Fierce's forecasts for the next year in biopharma.[5]Fierce Biotech Layoff Tracker 2025.[6]2025 Starts with a Jolt: Layoffs Hit the Life Sciences Industry Ahead of JPM.[7]Big Pharma layoff rounds jump 281% in '24, but overall industry rates similar to '23.识别微信二维码,添加抗体圈小编,符合条件者即可加入抗体圈微信群!
本公众号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cbplib@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