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倜 | 莲花山登顶记

民生   2025-02-07 11:00   四川  
作为深圳的地标性建筑,邓小平铜像已经在莲花山顶矗立了25个春秋。如今,这里依然游人如织吗?带着这个疑问,大年初五——传统上被称为“财神生日”的这一天,我第一次来到莲花山,目的便是登顶。


深圳,因其背靠大鹏半岛而得名“鹏城”。鹏城有一条长达200多公里的鲲鹏径,是深圳耗时多年耗资巨大打造出的一个具有连通性、可达性和和谐性的“山海连城”城市生态景观。莲花山公园,便坐落在鲲鹏径的一个重要节点上。公园位于市中心,紧邻深圳引领时尚与国际化的大型综合性商城“深业上城”。从“深业上城”3楼出来,往右,沿着花卉长廊走向笔架山。往左,经过花红翠绿去往莲花山。


莲花山公园,以其山顶矗立的邓小平塑像而闻名。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都曾先后到访此地。对于在改开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来说,这里不仅是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更是对中国腾飞史的深刻铭记。


由于不熟悉路,看见一处指路牌我便走了进去。这是一条蜿蜒的山路。满目葱茏中,沿着不算陡峭的山梯拾级而上,倒也气定神闲。本以为爬海拔只有106米的莲花山对于我这个重庆人来说只是小菜一碟,却未曾想到山外还有山“赚得游人错喜欢”。连续几段上坡又下坡的梯路,让年届七十的我渐渐感到气喘吁吁有些体力不支。起初超过我的一大家子也逐渐放慢了脚步,与我前后同行。他们一边走一边嬉闹着。其中一位年轻人开玩笑说:“加油啊,去看邓爷爷有钱挣。”另一位老者接口道:“去看邓爷爷有饭吃。”紧接着又有声音附和:“有衣穿。”最前面的小女孩奶声奶气地说:“去看邓爷爷有冰淇淋吃。”旁边的小哥哥接着说:“有麦当劳吃。”笑声回荡在林间,惊起几只小鸟。
终于走到一段宽阔的缓坡路面解开外套拉链休息,回头望去我走过的路,竟有几分惊讶:刚才走过的山路恰巧是三上三下,莫非暗合着邓公的三起三落?


随着各路游人的汇聚,不断壮大的人流涌向不远处的山顶。从被子女搀扶着的耄耋老人到被父母推着婴儿车同行的孩子,从有着夸张表情的老外到十指相扣的情侣……年龄不分男女老少,语音来自东南西北。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的人来看邓爷爷。 
在山顶广场的入口前左侧,看到长长的排队我才知道,原来莲花山公园东南门就有往返山顶的摆渡车。捶着酸疼的腿,心想待会儿下山时我一定要坐摆渡车。


一块巨大的红色花岗石墙醒目地矗立在山顶广场入口处,上书邓公手迹:“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沿着花岗石墙分左右上几步阶梯,便到了屹立邓小平铜像的山顶广场。熙熙攘攘的游客大多都在拍照。单拍塑像的、以塑像为背景合影的、全景录像的、拍深圳繁华楼景的…到处是人,到处是举着的手机。 
终于,我来到了邓小平塑像前。10米高的纯铜雕铸着这位时代伟人的全身像。他那深邃的目光远望着这片土地。他视线的正前方,矗立着以平安金融中心为代表的数十栋摩天大楼集群。我久久地和邓爷爷对视着,似乎感觉到他的目光正透过这片楼群,注视着更加广袤的大地,注视着中国的未来,也注视着与中国共融共荣的世界。


和许多传统地站立塑像不同,塑像中的邓小平呈迈步向前的动态姿势。他步伐坚定、衣襟“飞扬”,这种自信的步态让人感受到他改变中国的迫切、速度和决心。正是在他的领导下,中国走向了中国特色的富裕和强大。

深圳,47年间从一个2万多人口的小渔村发展成为拥有1800万人口的中国改革开放“旗舰店”。难怪深圳人对邓公有着特殊的情感,难怪一个人文景观可以几十年网红打卡经久不衰。


耳边传来一对父子的交谈:“发展是硬道理”“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三个有利于”,这些理论引领了中国故事的成功践行,也必将引领中国故事的续集和再续集的讲述。


几个正在拍摄的老外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们夸张地做着称赞的手势,旁若无人地秀着亲密。尤其是一位小伙子身着一件很特别的体恤儿:正面印着“老外来了”,背面印着“老外走了”。见我好奇地围着他拍照,他狡黠地朝我眨了眨眼,似乎在说:“哦,你懂的。”我也不禁回了他一个哑然失笑。
离开山顶时,时针指向了四点半。询问保安在哪里购买下山的摆渡车票,却被告知已下班收车。“可这里还排着这么长的队啊”“已经都告诉过他们了,不会再有车上来了”“下山还有好远啊”“也不算远,你沿广场那边一条路下去,十几分钟就到了”。无奈之下,我只得再次以步当车。下山的路上,仍有络绎不绝的游客上来。看着这些与我擦肩而过的老人和拖儿带女的父母,心里不免吐槽:公园方面难道对春节猛增的客流量缺乏预判?难道不应该采取延时摆渡车等应急措施吗?


下山来到一个岔路口,方向感极差的我顿时傻了眼。按照约定,我要与带孙子去拍鸟的儿子一家在公园的东南门汇合。怎么走?我只好向正在路口摆放挡板(下班后只允许下行,不再放行上山)的工作人员求助。


然而,在场的三个人似乎都无暇顾及我的困境:一个表示不知道,另一个稍微远一点的装作没听见。我转向第三位工作人员:“你们可以用对讲机联系一下,看看谁了解这里的方位,给我指个路行吗?”他却回答说:“我…是刚来的,什么都不知道。”所幸一位过路的当地人主动为我解了困。经过路口的挡板时我有些纳闷:现在天色还早才下午五点钟,为啥就不让人上去了呢?回答是:“下班啦。”心里不免再次吐槽:还想当年可是国人艳羡的“深圳效率深圳质量”呐,莫非此时非彼时?

不过话又说回来,旅游嘛,哪有不带一点遗憾的呢?今天的莲花山确实不虚此行。正应了山顶上鲲鹏径主题展的那句赞词:“步享山海、步览世界、步向美好。”

- 关于我们 -

行脚成都所刊发文章,署名者版权归作者所有,投稿行脚成都,默认原创首发。未有署名者,系行脚成都编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小红书 @行脚成都

今日头条@行脚成都

百家号@行脚成都


天府文化  成都记忆
  赐稿邮箱 20801640@qq.com

行脚成都
到成都街头走走看看,体验并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