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余绪 | 我外公的故事

民生   2025-02-05 08:30   四川  
我发表《二舅父辈的故事》后(《行脚成都》2024年4月14日发表),老家亲友问:你外公故事精彩,怎么没写?因我外公谋事,非体制内,历史资料特别难找,我借用“口述历史”的方式,记忆外公60多年前的故事。


我外公叫段慧村(段惠村),字绩庆,1903年11月12日,生于四川省武胜县万善乡狮子屋场(现武胜县宝箴塞镇金斧村)。


狮子屋场,高德地图查“武胜狮子屋场”,可秒查,我儿童时经常去。狮子屋场院子、狮子屋基碉碉楼,山坡树木林盘鸟语花香,院子前湾湾的小河、河里田里泥鳅、黄鳝、青蛙、鱼虾,山坡里田坎上满满浓郁的野生折耳根、其他野菜和中药材,蓝蓝的碧空、高高的白云等等我历历在目。


最让院门口遥望,是武胜知名景观穿岩!穿岩,在狮子屋场前侧对面,距院门约1公里。高大雄伟,南北走向,日照月映,是武胜的胜境。约1.7亿万年前,洞穴穿过岩壁,看去,山中大洞,园园地穿过山壁,太阳出来,更加壮观!狮子屋场是拍摄穿岩最佳位置。听说,是砂岩型中国第一洞。


儿童时,我回去,娃娃多熟。吃饭了,找一家即可。多有饭无菜,大人们田坎、坡边抓些折耳根等野菜,拌上油辣子海椒与盐,可下一大碗白米饭。乡坝头,无酱油,没味精,只有油辣子海椒与盐。我们烧腊与成都等卤菜比,不用酱油,只用盐等,颜色没那么深,味道却另有风味。我更爱吃烧腊,到重庆、武胜,购一包烧腊边吃边走,狮子屋场家乡的胃呀!


家族


外公父亲是段盛玉祖祖,家里老四。外公他们段家是一个庞大家族。段姓,武胜一半多人,称“段半县”。在狮子屋场周边几十公里,说到姓段,问上辈名字或字辈排行,知道是那家那户,知道几辈内是否直属旁系亲戚。


外祖祖家庭子女有三女四男。外公大姐名字不知,嫁庞家,未生育。外公二姐名字亦不知,嫁敬家,生二女三男。外公三姐段淑媛,嫁张家,姐夫张敬庵,生二男。外公大哥段卓卿,生五女六男。外公二哥段从康,生一女二男。外公老三,生五女四男。外公弟弟段裴陆,生两女三男。


外公大哥普通,终身老家务农。外公二哥已在《二舅父辈的故事》里说了。外公弟弟有特色,喜马术。武胜丘陵地带,多用牛劳作,少用马的。他在狮子屋场请一个人,喂两匹马,修一条马道,骑行比赛,耍得洋盘。他烤白酒,多人喝他酿的美酒,生意兴旺。他三儿子段自立,现住有泉水井房子,就原烤酒房。2024

年冬,我妹妹去狮子屋场,拜见三舅段自立老两口,相互热情并赠礼物,给外公外婆扫了墓。


婚姻与子女


外公年轻的照片

外公一生有三次婚姻。一次,16岁的他与庞氏外婆结婚,不久她病逝,未生育。二次,1921年前与唐氏外婆结婚,生一女段佛廉。唐氏外婆很不幸,外公在成都华西协合大学医科专业读书期间,她得神经病,打伤人砸东西。无专门神经病院治,家人难管理,将她围在猪圈里,每天送饭清理。外公这位毕业的西医医生,在成都未找到方法,武胜中医仅可减少病变,萌生再学中医的想法,用中医来减轻妻子病痛。但妻子还是在1926年病逝。三次,1927年,外公三姐段淑媛介绍,女方是蓬溪县高平人,叫梁华秋。同年外公与梁华秋外婆结婚,相互生活至终生。


外公一生育五女四男。大女段佛廉(与唐氏外婆生),育二女一男。二女段玉茗(笔者母亲),育一女二男。三女段玉华,育三女一男。四女段玉芳,育一女二男。五女段玉芹(段桂英),育四女。大儿段佛根,育二女一男。二儿段佛源,育一女四男。三儿三个月病逝。四儿段佛钧,育一女一男。


读书及职业


外公热爱读书,平和善良,兴趣广博,热心助人。初中、高中毕业后,1921年读成都私立华西协合大学,医科专业,1925年毕业。大学读书,增长视野与知识,结识许多老师及同学。华西协合大学肖慰然(肖露嘉)老师,是外公的老师,华西协合医院小肖露嘉是外公的同学,一直互有联系。外公还结识了一批进步青年和秘密的共产党人。


外公能画画、毛笔书法、篆刻等,与张澜、周树人、周作人、肖慰然(肖露嘉)、小肖露嘉等许多人都有书画互换,堂屋挂满字画。外公喜欢篆刻,作品很多。我大舅也会篆刻,有作品。可惜,我外公病逝后,我四姨、我姐姐何培群(段福廉的女)等不知字画价值,作引柴物烧了很多字画。外公许多明清陶瓷、文玩及篆刻等流失殆尽,四箱竹箱子书籍也拿走。如果我舅及妈他们有字画、瓷器、文玩、书籍等收藏意识,就会看到更多价值不菲的藏品!


1927年,外公与梁外婆婚后,经梁外婆的二叔梁凤祥推荐,外公到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军某部,任少校军医官,地点在南充。梁凤祥原是保定军校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曾任四川雅安县知事,军阀混战中,在刘文辉部任团长。抗日战争期间,任南充团管区司令。外公在1927年至1940年任军医期间,生下大舅、二舅、母亲、三姨四个孩子。


1940年5月18日,日军18架飞机轰炸南充,投弹25枚,炸死14人,伤三人。梁外婆五妹脸上,留下不愈的伤疤,这是日军罪行的铁证!新中国成立后,她在四川省妇联做信访工作,我都见过五姨婆漂亮的脸上,眼上约大胡豆大明显伤疤。


外公是军医,检查治疗,官兵接触很多。川军任意打骂官兵,有当场打死壮丁等事。南充轰炸及军医人员、药物、器械缺乏,家里5个孩子等原因。外公辞职,离开部队。


1923年以来,外公拜本乡有名王老中医为师,系统地学习《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瘟病条辨》等中医中药基础知识与技能技巧。是武胜县第一位较全面懂得中、西医理论和实施的医生,中西医结合治病救人。外公有一本多年收集使用,疑难杂症中药方笔记本,记有129页。

经武胜县人民医院段飞中医生使用几十年后,转给我的五姨(她是医院检验师),现由她大女儿收藏。外公有用三味中药,治愈头上长的血瘤、他用中药治愈,屎从肚脐眼流出等多种病例。中西医结合的病例,在武胜、蓬溪、潼南、合川等县影响大。我外公逝世2年后,还有农民病友辗转到我妈教书的学校,来找外公看病。


外公离开部队,回狮子屋场。不久,武胜中学女中校长杨昌大聘外公去教书,武胜中学男中也聘外公去教书。武胜中学分男中和女中,女中在文庙,全初级中学,地址在县城中心镇。外公去男中教初二语文课,班主任,兼校医。巧了,初二班上学生王方玑(笔者父亲),他父亲是武胜县政府第三科(教育)科长王子伦(笔者爷爷)。王子伦、唐天锡与外公是初中时铁哥们。我外公与王子伦游泳,他抽筋,外公救了他的命,有救命之恩,唐天锡的妻子,是外公介绍的堂妹,可见三人关系。王子伦的老大王策晖(笔者大伯)也在男中读书。自然,我外公更多地关注了铁哥们两娃儿。1954年王子伦过世后,他妻子李壁(笔者婆婆)到外公家,住了三个多月,与脑梗两年多、卧床不起的外婆天天摆龙门阵,说:“王方玑重庆大学毕业了,在成都邮电局长信室上班,工资很高,升工程师了,想与你漂亮的二女攀个亲?”外公早观察到,方玑虽不善言辞,但内心坚定,是放心之人,外公外婆就同意了。我爸与我妈就结婚了!以后,我爸自然未辜负二老的信任,1977年他主研了世界前卫的高十二路载波机,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得了奖!授四川省劳动模范及全国劳动模范,评为主任级高级工程师。该项目经邮电部眉山505厂规模化生产,普及到大陆、港澳、巴基斯坦、越南、坦桑尼亚、索马里、朝鲜、蒙古等。是改革开放初期通讯的2大骨干之一,增添了省间与省内长途通话的电话线路,使省与县乡长途电话能快速打通。获全国质量银质奖与科技部科技进步奖,为国家做了贡献!


在武胜男中期间,外公利用关系、教学、就医之便,帮助了秘密共产党员段维杉(堂弟且唐天锡的舅子)、谢志光、王平凡等人。


外公中年的照片

1941年,武胜籍中共早期领导人、实业者陈晓岚,知家乡教育落后,斥资30万、捐田地,在烈面建武胜县私立淳化中学,初级中学。陈晓岚与李劼人同办乐山嘉乐纸厂,与陈毅是同学。新中国成立后在化工造纸等轻工行业成就卓越,轻工部设计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全国造纸协会副理事长,连续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淳化中学由其兄陈啸岗任董事长,广聘全国高水平教师。从湖南聘体育老师段玉田及夫人邓延龄(校医)、武胜聘有威信的陈仁杰老师、合川聘音乐老师周极亮(秘密共产党员)、聘请了外公任教。按校训“诗礼育人,淳物化风”,外公推荐了段春凡、段杰明、段江林、段飞等许多学生入校读书,帮助了很多贫困孩子。


淳化中学,成长为红色基地。在新中国成立前,学校唱歌多是《天亮了》《大生产》《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等进步歌曲,国民党县部十分难受,将周极亮老师排挤出校。周极亮老师新中国成立后,在合川县教育局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淳化中学被武胜县政府接收,改名武胜县第一中学,初级中学,后更名武胜县烈面中学,现是省重点高级完全中学。


1949年12月13日,武胜县和平解放,外公离开了淳化中学。对未来的路,如何走?教书和就医。外公从没经营过就医,准备试一试!


1950年初,外公在合川县二郎镇,集资办了“慧村诊所”,兼营西药和中草药。诊所营业,天天人来人往,他与徒弟段飞医生看病,我妈(14岁)捡药,段飞的妻子何淑群搞清洁卫生及做饭。日夜奔波,吃饭都难有时间,更无休息时间!收入虽然可观,但外公想让段飞医生去参军,进入宽广的空间翱翔,抓药的女儿也要读书。“慧村诊所”停办了。


1951年医生邹杰去了合川实验医院,再三动员外公去那医院,外公去了合川实验医院。原来,我外公希望我妈学医,想我妈至少初中毕业,读个卫生学校。最理想是高中毕业,读个医学院,以后就业行医。但当时经济条件差,我妈早早想上班拿工资,减轻外公外婆家庭经济压力,读了个师范学校,当了老师,拿起工资了。外公无一个子女就医。


外公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外婆脑梗长期在床,几个孩子还小,两个在仪陇上班的舅舅无力支撑。我三姨小学毕业就没读初中了,天天为外婆护理。最难最难在1957年左右,收不抵支!好在,段春凡、段杰民、段远群、乐山嘉陵纸厂王啥子等学生,时有自己主动汇款来救一下急。三姨在龙灵乡幼儿园上班,取汇款均由她就近去取。三姨还收获了中国才兴起的自由恋爱,胡姓俊男爱上了三姨,自由婚姻幸福了一辈子!外公的病人也有送鸡蛋、肉、鸡鸭鹅、打的鲫鱼鲤鱼和其他东西。


1952年,武胜县县长谢志光及县政府秘书段维彬,动员外公回县城中心镇,去武胜县第二中学(高级完全中学)任教,外公就到武胜县第二中学教书。


1956年,成都中医学院开办,来函聘请外公去任教授。外公因外婆脑梗和四姨、五姨、幺舅等孩子小等原因,没去成都中医学院工作。但推荐了武胜县中心镇北街陆文宏中医,陆医生去成都中医学院工作了,以后成长为教授!我妈带着我,去过他成都的家。


外公在教书期间,一直在行医。还系统地教了敬精诚、段飞两位中医徒弟,短期也教了段和祥、段国祯及小名叫刘老大等三名徒弟。敬精诚以后在绵阳搞了个“精诚诊所”,现用企查查去查绵阳精诚诊所,还有三个,不知与敬精诚有无关系?段飞在武胜县医院工作。段和祥、段国祯、刘老大等也在乡村联合医疗点,为乡村卫生工作出力!


外公在武胜县第二中学教书兼校医,工作认真,服务热情,受到上级部门和校领导、老师、同事、同学的称赞!我在成都最好的中学同学肖克坚,他在省公路局工作的妈妈肖莲,是武胜县沿口人,也是外公的学生。


1958年3月,脑梗多年卧床的外婆,因病去世!


1959年,国庆十周年大庆。外公被县上推举到成都,参加四川省国庆十周年典礼活动。还照了一张热情洋溢的单身照片,向亲友、同学、学生广为传颂!可惜,我没找到这张照片,也许在哪家老照片里,有外公这张有重要意义的照片!


1951年以来,外公时有吐血现象,心里也时有不适。他知道自己身体有疾。1959年国庆后,外公独自又走着去了成都,老师肖慰然(肖露嘉)陪着他去华西医院,给他处方拍了一张胸片。当时拍片不像现在这么普及,很难。但片子里说了外公身体健康差,心脏下垂且变大了。他回到二外公段从康上半节巷家,情绪低落,几天就卧床不起,急速变坏,站不起来了。二外公立即写信,叫我妈从武胜县到成都。我妈都不相信,外公是自己坐车去成都的,不到半个月,不能下床走路了。我二外公与我妈我爸他们商量,让外公在华西医院治疗,我外公坚持不治疗,要回狮子屋场。也许是医疗费用及护理等压力,头几天我爸还支付了50多元(是一般工作人员的一倍多工资)医疗费用。说服不了外公,我妈只好背着外公上火车至重庆,又雨后坐汽车回武胜县万善镇。徒弟段国祯和大外公的四儿子段自喜,抬滑竿,将外公抬十多公里,送回了狮子屋场。


这天,是农历腊月二十八。


次日,腊月二十九(年三十),吃了集体食堂的团年饭。当时,农村自家不开火,由社里统一搞食堂,集体吃饭。


第三天,正月初一,外公和我妈、四姨、幺舅、姐姐(何培群)他们在院坝晒太阳,外公讲了他一生的经历,精神状态很好。


第四天,正月初二,早上,我四姨为外公做了淮山糊糊,外公坐起来自己吃完,叫大家去集体食堂吃早饭。外公躺下后想睡一会儿,四姨发现外公状态不对劲,唤我妈去看。我妈走到床前,外公将他从不离身的一寸多长犀牛角,给我妈,让好好留着!孩子发烧时的特效药,在碗里磨一磨,兑水喝,就退烧了。五分钟后,我外公在微笑中逝去!


这一天是1960年1月29日。


外公老年的照片


帮助他人


外公的故事,不仅是书画篆刻、中西医结合,更精彩是惜才助人!


段子钧(段子均),品德高尚,学识渊博,毕业于四川省立成都高级职业学校(现成都工业学院的前身)。新中国成立前,武胜县万善乡有个小学选择校长,万善镇势力最强是王家和段家,都想要本族人任该校校长。外公慧眼推荐了受高等教育的段子钧任校长,沟通,说服,选择了段子钧任该小学校长。段子钧校长把学校管理得井井有条、理念先进,孩子喜欢,家长佩服。王家人与段家人也口服心服了!段校长在武胜县教书育人一辈子,在多个小学及初中、高中等阶段任校长。德高望重,万众瞩目,在武胜县第九届县人民代表大会上(1984年),推举为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我家与段子钧全家都熟,我都见过他的子女。大女在南充石油机械修配厂上班,大女婿最受孩子们喜欢。儿子在成都中医学院毕业,在南充市工作。二女在攀枝花工作,退休在郫都区买了房子,没常住,目前还在攀枝花给孙辈们上下学接送与做饭。幺女在南充教小学、幺女婿是南充六中的特级教师。


段江林,贫困孩子。在段子均校长的学校里,打杂工,清洁卫生,收报打铃等。我外公看到,孩子眼里十分渴望读书,用他管理段家祠堂公田的优势,请祠堂用经费,支助段江林在小学上课读书。段江林特别珍惜,刻苦努力。后任中共南充地委办公室秘书、宣传部理论教员。在四川省委第二党校(雅安)、中共雅安地委党校等单位工作。理论教育与科研43年,获四川省优秀教师、雅安地区劳动模范。参与编写四川省党校系统《科学社会主义教学大纲》,先后发表马列主义、老年学论文等150余篇,约4.5万字,有13篇重要论文选入全国性文库或丛书永久珍藏。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康定出差,须住雅安一晚。我下午五点过,带点小礼,进雅安市党校他的办公室,他还在奋笔疾书。自报家门说:“我是段玉茗大儿子,去康定路过,来看看江林外公。”他十分高兴,马上叫十多里路远,教书的女儿全家回来吃饭,晚饭中喝了点酒,说了我家情况和他家情况,走时他还将雅安名茶送我妈。


段杰民,贫困孩子。小学毕业,没读书了,与父亲哥哥们种田。我外公十分喜欢段杰民,特别是他的一手毛笔字!一天,外公路过段杰民家,看到他父亲,问段杰民如何?他父亲哭着说杰民死了!我外公马上进院子1,头上已点灯了,躺在门板上。外公摸脉看眼听心跳,说没死!马上熄灯,写了药方奔去检药,亲自煎煲,让他喝了下去,很快他就好了!这事蹊跷,先前给段杰民看病的,就是我外公的师傅王老中医,他没治好,认为是死了。我外公却让他活起来了。段杰民永远记得了王老中医和我的外公。我外公给我妈说过,王老中医用药使段杰民闭着了,我用药打开,才活了。


我外公还建议他父亲,让段杰民读初中,学费外公先垫付,打谷子后,他父亲才担起谷子送到外公家。段杰民初中毕业后,考上师范学校,毕业后参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某部,西藏服役多年,转业到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化学所工作,后转入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工作,高级工程师。他自幼喜爱书法,习得一手好字。尤其樱桃小楷功力十足,受人喜爱。系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创作研究员,四川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四川省级机关老年书画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川老书画、天府老年书画报编辑。多次获中国科学院系统与四川及成都书法比赛奖!国内及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多人登门求字私藏,他从不收礼金,国外多次送世界名表,以示感谢,他均婉拒!我也求杰民三舅书了“攻心联”一幅私藏。


段飞,贫困孩子。段飞父亲去世,母亲外走。孤苦伶仃在武胜宝箴寨寨主段仁清家做书童。外公给段仁清看病时,发现段飞聪明伶俐,与段仁清及段家祠堂联系,用祠堂的经费资助段飞读书。假期就住在我外公家,还跟我外公学中医。1950年在我外公家给他办了婚事。1952年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人没进朝鲜,在国内志愿军医院救志愿军伤员。后转业到武胜县人民医院工作一辈子,是武胜县比较有名的医生。


1961年,我双腿水肿肿亮了,我妈背我走了几十里路,请飞外公看。飞外公用医生才有的权力,开了两斤牛肉饼子,我吃了很快腿不肿了。当时,水肿会要命的,缺营养呀!我四姨的二儿子,结婚了没小孩。飞外公远程千里,没见面出中医方,很快有孩子了,现辽宁工业大学毕业,一米八高的小伙!


飞外公作为一个医生,把救死扶伤做到了极致。2001年,飞外公生病在家里输液,他二儿子从南充赶回去看望,其间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是一位愁容满面的老大爷,说从合川二郎农村慕名赶来请父亲给他看病。他二儿子说他也生病,叫他去找别的医生看。飞外公听到二儿子和病人的交谈,就给二儿子说:“别人那么远来找我看病,是对我的信任,你喊他进屋来,我给他看病。”飞外公躺客厅沙发上,望闻问切,由二儿子给病人考体温量血压,最后由飞外公口述由二儿子写处方。这位大爷非常感激,拿了五元诊疗费,飞外公拒收,还叫二儿子把他带到街边的药店去取药。


飞外公仙逝前十几年,找他看病的一般都没收费,而且有时候,飞外公还要给病人支付药费。他孩子们非常不理解,飞外公说:“找我看病的人,多是穷人,我帮一下嘛!”


曾有人说,飞外公撑起县医院门诊的半壁江山,门诊总人数中找飞外公看病的占三分之一,有时占二分之一。粗略计算,飞外公这辈子给20多万人看过病。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飞外公治愈了陈朴弟弟的病,陈朴的妈妈冯老师买了两双尼龙袜子(当时的奢侈品)送给飞外公,感谢救了她小儿子的命。时至今日,陈朴谈起这事也非常感慨!  


二儿子的表弟王崇荣温江嫁女,婚宴有一位武胜籍姓李的老师找到他说:“小时候你父亲挽救了我的性命,把我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


有几次在武胜沿口步行街,有人给飞外公磕头,是飞外公在他小时候救了他的命。


飞外公的孩子也有出息,大儿子在四川省总工会重庆北温泉工人疗养院任院长,二儿子任四川省航道二处处长,三儿子兰州大学毕业,在石油系统工作,他研究的项目,获石油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高级工程师,奖套三房子一套。三儿媳26岁任武胜县卫生局副局长,后任南充卫校校长。


我外公帮助的贫困孩子还有很多,有个叫段春凡的学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好像是长春一汽的党委书记?但我网上没查到信息。


假期了,外公的学生们,相约到狮子屋场,看看老师和师娘。一坐都是两三桌,有时没米了,借米都请他们吃饭。菜,有腊肉就吃腊肉,有鸡鸭鹅就吃鸡鸭鹅,可能还有就是我吃过的油辣子海椒与盐拌折耳根等野菜。


外公去世前,给他儿女们说:“我这一辈子,孙女孙儿有了,外孙女外孙儿见了!我的学生也成长壮大,成绩喜人!满足了!”


二〇二五年春于成都犀浦


- 关于我们 -

行脚成都所刊发文章,署名者版权归作者所有,投稿行脚成都,默认原创首发。未有署名者,系行脚成都编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小红书 @行脚成都

今日头条@行脚成都

百家号@行脚成都


天府文化  成都记忆
  赐稿邮箱 20801640@qq.com

行脚成都
到成都街头走走看看,体验并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