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四大家族之一,萧氏家族勤俭致富和诚信创业的能人

美食   2025-01-17 07:18   浙江  

树有根,水有源,追根溯源是人类的天性。中华民族向来珍重“木本水源 尤其重视自己的祖根,那么萧姓的祖根在哪里呢?

东乡《萧氏宗谱》在道光和光绪两朝期间曾经有多次重修,《萧氏宗谱》现保存于萧善龙和萧若凯、萧吉敏家中。在《萧氏宗祠》里还刻有《处士萧超儒由平阳迁象山记》、《萧维达公墓志铭》以及诸如族规家训等。萧氏的渊源久远。

远祖周代始定宋地(河南)。据《萧氏河南宗谱》记载:“萧姓之始,系出子姓,是商代贤人微子启之后。周武王伐纣后封微子启于宋地,以奉商祀。其时间约在公元前八世纪—公元前90年的两周时期。

又据萧氏列祖世系及简历记载:大心,微子启第十三世孙,号正义。生于周平王四十九年(公元前722年)。周庄王十五年,宋闵公十年(公元前682年),宋国大将南宫长万因战场失利,屡受宋闵公羞辱。一日在蒙泽与宋闵公下棋而发生争吵,再次受辱。南宫长万恼羞成怒,遂杀死宋闵公,接着他又杀死大夫仇和与太宰华督,另立公子游为国君。宋国因之大乱。宋室诸公子都逃到萧邑(今安徽萧县),寻求时任宋国大夫的大心庇护;闵公之弟御说也逃到毫邑(今安徽毫州)。大心迅速将各宗室家丁、家将组成一支讨伐叛乱的军队,又到曹国借来援军,协助御说,很快平息了这场叛乱,并拥立御说为宋国新君,即宋恒公。

宋恒公还国即位,因大心先有平定南宫长万之乱,再有拥立国君之大功,即封大心之地萧邑升为萧国,提升为宋国的附庸国。由此,大心成为历史上萧国的首位国君。在宋国上下享受极高声誉。宋恒公及宗室内外,都习惯称呼其为萧叔大心。萧国在历史上仅存百余年。公元前597年,萧国为楚国所灭,其子孙不忘故国,遂以萧为姓。为此萧叔大心成为华夏萧姓公认的受姓始祖。

西汉丞相萧何,助高祖刘邦起义,入咸阳后他收秦之律令图书有功。在楚汉战争中,又推荐韩信为大将;他留守关中,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建立西汉王朝,论功第一,封为酂侯。他是为汉代萧姓的宗祖。

萧氏家族不但有善于经营的伟丈夫,而且还有不少的贤内助和女强人,致使家族日益繁荣昌盛。

陈氏孺人系萧启海之发妻,生卒时间(1783—1870),享寿84岁。孺人54岁时,其夫病殁,生前留下五子:长子维鳌,死时只31岁;次子维魁,寿年61岁,死在孺人前四年;三子维甲,寿年46岁,也死在母前五年;四子维达,寿年最长,有84岁;五子维步,寿年67岁。二女,长女嫁俞公岙章大庆为妻,次女适竹浦村冯洽卿为室。

陈氏原籍也是平阳人,三岁时随父陈定茂,母何氏迁象山俞公岙,成年后配萧启海为妻。她侍翁姑最孝。陈氏成婚初,萧氏家道还贫,她亲操井臼,做菜煮饭,力佐丈夫勤俭治理家务,十数年后,家业渐隆,然犹亲自操作,垂老不变。她对子女管教甚严,常说:“持家与读书一样,不勤学则智有损,而无益;持家不勤事,则家业有减无增,尔等不能只勤于始而惰于终”。子侄皆唯听是从。时值大旱灾荒之年,她及时施舍,救济极困灾户,还命子侄也要竭力为之。乡亲们皆称颂她为贤内助,都说:“萧氏女子有丈夫之德,他日必昌”。

陈氏力佐丈夫勤俭经营家业,夫死后,陈氏又率伯叔子侄以下人员治理数十年,始得膏腴千百亩,其伯叔住宅皆由陈氏经营,不湫隘亦不雕刻,而能合乎中规,家里人皆早作晚息,无嬉笑之声,无靡丽之服,她操持家务三十余年,伯叔子侄均循规蹈矩,团结友爱。陈氏持家之际,正值乾嘉盛世,天下太平,财物丰盈;有许多大家巨室每以奢侈相尚,唯独陈氏能知大义,以勤俭相夫,又以勤俭教育子侄儿孙。陈氏连遭夫与子之丧,含泪治家,她严于家教,子孙贤明众多,皆她道德教化之功。古人云:“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家族的发展需要道德教化和风尚来引领。

陈氏死后,其子侄皆相与痛哭流涕,谋之曰:“孺人以母道兼父道师道一言懿行,不可不传于后代,一致要给她作“墓志铭”。

其铭文曰:“事怠者殃,业勤者昌,母道流芳,治家有则,训后有云,铭刻于石,绳绳子孙,毋忘”。

这不仅体现了萧氏家族对女子地位的尊重,提倡宣扬母恩母德,她的一生换来了后代子孙的顶礼膜拜,确是实实在在的一声叹息。

萧维达,字逵九,又字秀峰(1822—1908)享寿86岁是萧氏门中年龄最大一个。他是萧启海第四子,自幼聪颖,卓识世务,且至性过人。他读书不忘,过目数行,父兄皆器之。1841年其长兄死(年仅31岁)父悼痛成疾,是年冬也瘁。先时,父兄与邻村共议筑坡围塘,保护田禾,事未遂,他昂然承担父兄之责于一身,竭力处理家中内外事务,至塘围成,此时他已放弃读书数年,众皆惜之。

他的治家之道也以“勤俭”“孝悌”为法则,抚长兄之子授以家室,凡父兄未竞之业,无不继之以完其功。他还给各个子侄授业,为他们娶妇成家,由于人口众多,旧居日狭,家务日繁,遂于丁未年(1847)建造屋宇四所,他日夜督促工匠,未尝言劳。宅既成,又二年,乃议析产(分家),各守其业,他总理家政,凡九年,其间所入丝发,悉归于公,而兄弟私有收获,他则若无其闻。在分家时,母怜幼子而碍于言。他会母意,自取瘠地阴于己,肥田给弟侄。如是分家后,凡诸昆季弟遇到艰难事,他悉力帮助解决,历数十年如一日。三兄维甲疾,他日夜省视延医祈祷。及殁(1865)助其子了理丧事;仲兄维魁死(1874)亦如之。他事母至孝,庚午年(1872)母死之时,他似小孩一般,号淘大哭。

维达一生平易近人,好为人谋,凡来求助疑难者,热情相待,诚信无华,是非立判。常说:“为人谋,敢不忠乎,”因此求他的人很多。庚申年(1860)发生灾荒,凡积谷之家,都囤积居奇,抬高粮价,由此人心怏怏。但他不一样,主动开自己的粮仓平粜,困难者不分远近均与之。告籴者相属于道,他劝说兄弟子侄与他一样平粜粮仓。这样一方赖以安宁化大灾为小灾。

他自己未能完成读书,且勉励子侄力学于自己舍旁,自己动手筑舍数间,名曰:“山海学堂”,他延请嗜硕者来讲学。他提倡子弟学,“不仅于文字,还先致力于孝悌,忠信伦常,培殖笃行君子”。他死于1908年,子侄为其铭曰:“君子笃行、其道中庸,上承先志,下迪后昆,人入其室,和气盈门;见义而勇谋,遇事不恤其躬,至性之生,豈待学成,富而有礼,惠及有觉,众口如下,以殆千载”。

萧应钊号景康,清道光丁未年十一月生(1947)卒光绪壬寅年(1902)享寿55岁,配碶头陈白文鼎女为室。他为人厚道,精明能干。承祖业称信大房遵祖训从事农田生产,以坚强毅力、艰苦创业、并开拓新路子。仅只有20个年头,已发展田地产业万余亩,还建造豪华型住宅大院,当时人称他为“萧百万”,名扬全县。

历史的背面
历史的背面,换个角度看历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