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王包玉刚:宁波的骄傲与福祉
在宁波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如璀璨星辰般的人物,他就是被誉为 “世界船王” 的包玉刚。他对宁波的贡献,犹如一座丰碑,永远铭刻在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也深深烙印在每一个宁波人的心中。
包玉刚出生于宁波,尽管年少时便离开家乡外出闯荡,但他心中始终怀揣着对故土的深深眷恋。1984 年,阔别家乡多年的包玉刚回到宁波,看到家乡的发展相对滞后,教育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薄弱,他的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决心要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捐资创办宁波大学:当时的宁波,迫切需要一所高等学府来培养人才,推动城市的发展,但建设资金却让这座城市犯了难。包玉刚了解情况后,毫不犹豫地宣布:“我决定出资创办宁波大学。” 他打算拿出 2000 万美金作为启动资金。在那个年代,这无疑是一笔巨款,但包玉刚没有丝毫犹豫。他说:“兴天下之利,莫大于兴学”“要现代化,教育是最重要的,没有合格的人才,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在宁波办大学,要办就要办成一流的大学。”
为了宁波大学的建设,包玉刚四处奔走,不仅请邓小平同志给宁波大学题写校名,还积极与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商讨加强英国宁波两地高校合作的事宜,在与国际上显要人物会见时,他总会 “不经意” 地提起宁波与宁波大学。在他的关心和支持下,宁波大学从奠基到开学仅仅用了一年。1986 年秋天,这所现代化高等学府拔地而起,改变了宁波没有一所综合性大学的面貌,为家乡的学子们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也为宁波的长远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如今,宁波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知名高校,培养出了无数优秀人才,在各个领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包玉刚先生当年的慷慨捐资和悉心关怀。
助力宁波计划单列:在 20 世纪 80 年代,宁波的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先天不足” 的情况让宁波几乎与计划单列无缘。包玉刚深知计划单列对于宁波发展的重要性,他积极奔走呼吁,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人脉关系,为宁波争取计划单列的机会。1985 年 10 月 29 日,在一场加快宁波经济发展的现场办公会上,包玉刚应邀出席并当场表示:“我参加,我跑腿!” 国务院为此特别向他颁发了协调小组顾问的聘书。在担任顾问期间,包玉刚积极参与协调小组的工作,六次会议他次次参加,对宁波计划单列等工作,持续 “输出” 具体提议和看法。
他还多次向中央和国务院领导问询,宁波是否有实施计划单列的可能性,即使在与邓小平同志单独交流的场合,他也不忘为宁波争取。最终,在协调小组的努力和包玉刚的积极推动下,1987 年 2 月 24 日,宁波迎来国务院关于实行计划单列的批复,金融、外资、外经权限陆续实施单列,1988 年起全面实施单列。计划单列的实施,让宁波拥有了更高级别的经济管理权限,为宁波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城市的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创新活力更加充沛。
带动宁波帮人士投身家乡建设:包玉刚作为当代宁波帮的杰出代表,他对家乡的热爱和无私奉献,感染了无数宁波籍海内外人士。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宁波帮人士纷纷回乡,他们或捐资助学,或投资兴业,或参与公益事业,为宁波的发展添砖加瓦。如今,在宁波大学校园内,由宁波籍海内外人士捐建的建筑达 70 多栋,他们还捐资设立了近 200 个捐赠项目,浓浓乡情在这里流淌。包玉刚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国爱乡的情怀,也让这种情怀在宁波帮人士中代代相传,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宁波不断向前发展。
包玉刚对宁波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和经济层面,更体现在精神层面。这已经不是用捐了多少钱能来衡量的。他的爱国精神、家乡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成为了宁波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宁波人努力奋斗,为家乡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在何处,无论成就高低,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都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为家乡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如今,宁波已经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和谐。当我们享受着这座城市的美好生活时,不应忘记船王包玉刚先生曾经为这片土地付出的心血和努力。他的功绩将永载史册,他的精神将永远照耀着宁波的未来。让我们怀着崇敬和感激之情,继续传承和发扬包玉刚先生的精神,共同创造宁波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