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降息周期的开启,各类企业都需进一步理清并聚焦发展战略,提升经营能力,夯实核心团队,静待新一轮发展机遇的到来。
全球生命科学设备、耗材与试剂市场发展概览
全球生命科学设备、耗材与试剂市场经过过去十年高歌猛进,2020年新冠疫情一过性催化后,过去两年出现了震荡调整。
伴随着政策与市场环境的日趋挑战,行业内分化显现,整并加速。2023年全球生命科学设备、耗材与试剂市场规模约为1500亿美元。
然而,受创新药开发深化、诊断市场持续扩大、AI和计算生物学发展等长期有利因素影响,预计生命科学市场将重回稳健增长路径,2030年预计增长至约2600亿美元。
2024年8月,罗氏诊断与苏州工业园区签署苏州基地新投资项目协议,首期投资30亿元,用于诊断试剂和仪器设备生产研发基地的新项目厂房建设和关键产品组合的本地化生产制造。
丹纳赫认为中国市场的生物技术需求和基础活动水平环比保持稳定,刺激措施预计自2025年起将转化为订单。
雅培由于集采影响,相关业务线均面临价格挑战,但该公司的销量和市场份额远远抵消了价格方面的担忧。在传染病和生育检测等领域可能为雅培诊断提供新的增长机会。
西门子医疗认为本土化不仅是将国外产品和解决方案引入中国,而是作为全球供应链的一部分;基于中国市场医疗技术的突破和创新,将为全球医疗健康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从体外诊断细分领域来看,上半年中心实验室增速约为5 %,分子诊断增速约为3%,病理组织诊断接近两位数增长。
IVD中国上市企业仅半数营收同比增长
经统计,在A股40家体外诊断上市公司中,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仅21家,占比52.5%,净利润同比增长23家,占比57.5%。
迈瑞、新产业、安图、万孚等头部企业强者愈强,营收和净利润实现同比双增长。
圣湘生物、英诺特实现营收同比高增长,主要系疫情红利消散,2023年业绩大幅下降低基数所致,通过呼吸道类多联检等产品继续发力,有望逐步放量增长。
在营收排名TOP 20的上市企业中,8家海外营收出现增长,并且海外营收增速均高于营业总收入增长。业绩在新冠落幕和集采常态化下还能保持持续增长的,大部分都是海外业务占比相较高的。出海已成为IVD上市公司提升业绩的手段之一。
生命科学中国上市企业喜忧参半
经统计,生命科学中国上市企业半数以上营收下滑。从细分板块看,耗材业务包括实验室试剂耗材和生物工艺耗材等明显展现出比实验室仪器设备和制药设备/工程等更强的韧性和增长性。上市企业中1/3出现亏损,4家企业仅略高于盈亏平衡线。
中国生命科学上市企业加速走向海外。9家海外业务营收增长,海外业务占比中位数为22%,最高是百普赛斯达70%。海外市场成长性表现明显好于国内市场,且普遍有更高利润率,凸显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国产替代、并购管理和企业出海是上半年体外诊断和生命科学行业的核心关键词。
中国本土生命科学设备、耗材与试剂企业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下,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呈现出“一体两面”的特性。
市场增速下滑,竞争越发激烈,严苛市场环境是对企业管理本质的考验,而大浪淘沙之后,具备扎实的管理运营能力、全球化布局能力、聚焦和差异化竞争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等将成为未来产业的致胜因素。
医保谈判、集采等逐渐常态化,国产替代的优惠与鼓励政策愈发普遍,叠加医药和科研企业降本需求强烈,国产企业有望进一步抢夺市场份额;但同时价格与利润的全面侵蚀,企业回款的周期显著加长,给企业带来普遍业绩的增长压力,为有序经营提出更高要求。
在地缘政治紧张度上升的背景下,生物法案、韩美日印欧生物制药联盟成立等事件凸显地缘政治风险对行业发展的冲击,对于全球供应或谋求出海的企业而言,全球网络布局、出海策略、市场塑造和客户管理等课题,更为棘手且挑战;与此同时,药企对供应链稳定程度要求提高,Local for local的本土化优势有望打破对高端进口产品的依赖,同时发展海外市场是拓展第二增长曲线的必经之路。
财政部、卫健委下达2024年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补助资金预算约52.58亿元,分级诊疗的推进带动基层医疗机构的诊断需求,基层医院和二级医院将拥有更多预算购买检测设备和仪器;但针对这类下级医院的需求需要更加精准的定位和把握,在产品和服务上有效契合并定制开发,同时对库存和回款须有合理的预期准备。
生命科学业务正向数智化方向发展,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优化生产流程,提高效率和质量,已成为当前企业的发展趋势。而在流水线、智能化、自动化要求提高的同时,如何形成竞争壁垒,而非陷入低效同质化竞争,做好投资回报预测,实为关键。
医疗反腐维持2023年发展态势,调查与监管范围已全面扩展至检验,临床、非临床管理、政府官员、上市公司管理层等各个层面、各个时间段落,合规工作落到实处,这些举措进一步促进行业的有序发展,并帮助企业思考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入主高质量的增长赛道。
设为星标 关注我们
如您有更多见解,也欢迎留言评论。
罗兰贝格高级咨询顾问王贺、洪叶对本文亦有贡献。
媒体及合作联系
如需文章转载与市场合作,请联系我们。
RBChina.Marketing@rolandberger.com
文中图片均已获得授权,若欲转载,请务必联系我们取得合法授权,谢谢。
关于罗兰贝格
分享
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