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面向未来的艺术学校
AN ART SCHOOL FOR THE FUTURE
5月8日,我们邀请到了丽娟实验艺术教育研学营的三位发起导师,德国卡塞尔美术学院自由艺术硕士徐江跃、导演及制片人余迁、自由摄影师走走,与丽娟教育进行了一场对谈,以「2024丽娟青少年研学营·贵州山村社会调研与影像叙事」为主题,与大家共同探讨这次研学营的意义。
孩子学习影像叙事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要参加这样的社会实践?这个营的设立初衷是什么?具体是如何安排的?
以下为直播问答的内容整理,希望此文能够给家长们带来答案。
01
研学营的初衷与介绍
Q:徐江跃老师,作为这个项目的主要发起人,你的初衷是什么?
A:初衷源于,我在十几年前就开始带艺术留学作品集了,曾辅导过很多艺术生走向海外。然后发现,很多学校都需要有一个项目,那就是社会实践。国外的大学,特别是一些有名的,它们非常看重这个项目。这跟我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非常浅显的社会实践是不一样的。现在有很多人的社会实践其实是不真实的,他们只是想要那一张证明的纸。
随着留学的人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社会实践就成为了一个加分项,也变得越来越卷,从最初大家只关心公益机构,慈善机构,或者像养老院义工之类的实践,到现在越来越有深度。
就像我们这个研学营,孩子亲临贵州现场,就能够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而不是从书本,媒体,甚至大人的耳朵里听到,这种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零距离、深度的乡村生活体验,是一次真正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真实的生活场景以及乡村体验,都能给孩子带来艺术创作灵感。
我们也将引导孩子们学习如何用镜头语言记录乡村生活的种种,记录他们的所见所感,并通过影像来叙述自己与乡村之间的链接与故事,是一次全面提升孩子影像叙事能力的机会。
实际上,在一些欧美的发达国家中,他们的孩子在初级教育阶段,也就是小学,就积累了一些社会实践的经验,甚至在他们的学校里,也都组织过此类活动。而在我们当下的教育氛围中,很多家长会认为,初中生,甚至是高中生,他们的年纪还太小,什么都不懂,功课才是他们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就错过了这样的一个加分项。
Q:徐江跃老师,我们的营叫“社会调研与影像叙事”,能否和大家具体讲解一下,什么是影像叙事?孩子们如何通过影像叙事,进行社会调研?
A:影像叙事,其实就是通过视觉影像来讲故事,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方式,更是帮助孩子深入了解社会,表达观点的最佳方式。在这次的研学营中,老师们会让孩子利用手机或者摄像机,将他们所观察到的贵州和内心的想法转化为纪录片。与剧情片不同,影像叙事需要拍摄者有一定的审美高度,而我们的研学营无需担心门槛,只要孩子们能把内心的想法,通过摄像机或手机表达出来即可。
老师会引导孩子从一个具体的点切入,无论是景色,还是人物,都可以成为叙事对象,鼓励他们放大自己的兴趣点,实现想法。此次的研学营除了影像叙事外,还会涉及到社会调查。并且影像叙事是为了将社会调查的内容以图像的方式表现出来,是配合我们去做社会调查的工具。
02
研学营的内容
Q:余迁老师,我们这个营有设备要求吗?
A:我们这个营对设备没有特别苛刻的要求,满足基本拍摄和剪辑需求即可。可以从以下三种方式选择,第一种,携带一台单反或微单相机+一台笔记本电脑。第二种搭配,iPhone 13及以上版本高拍摄性能的智能手机+iPad现场完成剪辑。又或者是第三种组合,相机+iPad的组合。手机和相机的配置与存储空间能满足在现场随时捕捉精彩瞬间画面的需求,电脑或iPad则方便导入素材和后期剪辑。以上的三种设备组合是为了帮助和提高孩子们在现场完成作品的效率。出发前,拍摄素材导入到电脑或iPad做好测试,剪辑软件安装剪映、Pr、Final Cut都是可以的。
Q:走走老师,在这个营中,孩子们会学习到拍照的技术吗?
A:会的。项目期间,我会担任全程记录的职责,跟随在孩子的身边,捕捉能够打动我的精彩瞬间。同时,我还负责此次研学营的照片辅导,在孩子拍摄的时候,指导他们筛选出好的照片。这些照片是很重要的,因为在后期我们可能需要准备纪录片的海报元素,作品剧照等,都是需要平时积累的。
此外,我还会指导他们的拍摄技术。此次研学营的拍摄其实和平时的拍摄是有些不同的,纪录片的拍摄是偏记录式的,许多精彩的瞬间转瞬即逝,对孩子而言是比较难的。
为了提高作品的呈现质量,我会教授一些拍摄方法,例如“守株待兔拍摄法”和“声东击西拍摄法”。“守株待兔拍摄法”就是在选定一个场景或目标后,保持静止并耐心等待,直至最完美的瞬间自然呈现。这种方法会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预判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不干涉自然的情况下,捕捉到最为生动和真实的画面。
“声东击西拍摄法”就是通过制造假象或引导注意力,达到出其不意的拍摄效果。这种方法鼓励孩子们灵活思考,不拘泥于传统拍摄模式,勇于尝试新的拍摄手法和角度。这些方法都能让孩子们体验到摄影的快乐,抓取到好的照片。
另外,纪实摄影还是动态影像的基础。在电影中,每一帧都是一个静态的摄影作品,这些作品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动态的影像。因此,我会引导孩子们理解摄影和电影之间的联系,并学习如何将摄影技巧应用到电影制作中。通过这种综合的训练,孩子们不仅可以提高摄影技能,还可以学习到电影制作的相关知识。
一位摄影大师曾言:“如果你的照片不够好,表示你离得不够近。”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他说的这种“近”,不仅仅是指物理距离的接近,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贴近。就像我们这次的研学营,带着孩子来到现场与当地人共同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能够和他们进行深入的对话和交流,是最有价值的。
Q:余迁老师,在这个营中,孩子们需要学习剪辑吗?
A:需要学习的。剪辑并不只是一门软件技术,更需要创作者掌握一定的镜头蒙太奇叙事语言,最终流畅、创造性的地将故事表达出来。在这些方面孩子们都很有天赋,通过训练后会更好的具备这方面专业意识。我们能够看到,很多短视频博主的原生态拍摄、贴近生活、直接真实叙事,也能抓住观看者眼球,具有亲切感。从内容到形式,剪辑是影像创作的最后重要的一环,我们会引导孩子们做思考、分析和运用。
03
纪录片的价值与意义
Q:余迁导演,您认为纪录片拍摄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什么?
A:是“在现场”。纪录片在拍摄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偶发情况,这些偶发往往会成为片中的点睛之笔。而这些偶然的状况实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拍摄者事先的准备工作,如调研、看景、沟通,跟拍前,我们要尽可能预测到可能发生的情况。在拍摄过程中,我们会训练孩子耳听八方,在复杂环境中的应变能力,这就是“在现场”的魅力。这次研学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带着孩子到了贵州现场,处在一个真实发生的情境下创作,很有价值。
Q:参加此次研学营的意义是什么?
A(徐老师):第一,参加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会是孩子日后申请国外大学的一个加分项。
第二,在深入调研情况后,孩子会了解到这个社会是多元的,打破以前固有认知。此外,他们还会探索如何与拍摄者沟通和交流,提升了沟通能力。
A(走走老师):我补充一点。纪录片在拍摄的过程中,其实是带有一定“侵略性”的。如果你想探索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去真正了解一个人,势必要触及到他的隐私。在这短短的七天里,被采访者愿不愿意将自己真实的一面表现给你,愿不愿意将伤疤撕开给你看,是很考验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的。
A(徐老师):第三,虽然这次做的是一个短纪录片,但是很有可能被做成一部纪录长篇。就例如,这次研学营,孩子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物,时间,或者现象时,就会想要继续跟拍,从拍摄一部短纪录片的小目标,延伸到了拍摄一部纪录长篇的目标上。
第四个意义,是孩子完成了自己的纪录片后,还可以投稿,有机会与优秀的纪录片导演探讨交流。
当然,这次研学营最重要的一个收获,就是孩子们学会了社会调研的方法,会成为他们日后创作艺术作品的基础。
写在最后
本篇为这次直播的整理内容,如果您对研学营感兴趣,可以继续关注5月22日,下周三的直播,我们将围绕「贵州研学营影像叙事与社会调研技巧揭秘」主题,和您一起探讨孩子将会学习到的摄影和社会调研的技术。如果您对本次研学营还有其他疑问,欢迎来到直播间留言,老师们会为您解答。
5月22日 晚上19:00
围绕「贵州研学营影像叙事与社会调研技巧揭秘」
和你一起探讨研学营背后的意义
长按下方二维码⬇️
预约直播
本文图片素材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01 |
02 |
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