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面向未来的艺术学校
AN ART SCHOOL FOR THE FUTURE
你眼中的纪录片是什么样子的?在许多人的既定认知里,纪录片往往被描绘为经过精心雕琢、充满赞美和歌颂意味的作品。而真正的纪录片并非如此,而是那些能够触摸人心、展现真实世界的作品。
5月22日,丽娟实验艺术教育邀请到丽娟国际预科班导师张鹏程、导演及制片人余迁、自由摄影师走走三位项目发起导师,围绕「2024丽娟青少年研学营·贵州山村社会调研与影像叙事」,从社会调研、摄影和拍摄技巧的方面,讨论了他们对纪录片的独特见解和创作经验。
如何进行社会调研?如何让孩子用镜头语言来讲故事?如何与被拍摄者交流,跟踪挖掘故事?关于这些疑问,老师们在这场对话中给出了答案。
01
没有社会调研
就没有发言权
Q:这次研学营社会调研的主题是什么?
余迁:我们之前总是在探讨调研的主题要预设什么?在以前,很多纪录片工作者深入乡村后,往往会聚焦在留守儿童、乡村变迁等传统题材上。如今,时代在不断变迁,短视频、网络等更多途径的信息包围着孩子,让他们有了更多的想法。所以,到了贵州之后,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同龄人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时,内心也会滋生出更多的想法。
他们会用多种视角去看待贵州孩子们的生活,涌现出一些新颖的话题,例如城市和乡村的孩子对幸福的理解可能会截然不同,他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对未来的想象也可能存在差异……总之,孩子们到了贵州现场,会挖掘出许多有趣且富有深度的主题。
Q:为什么要做社会调研?如何进行?
张鹏程:社会调研在纪录片研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为纪录片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有力的支持,没有社会调研,就没有发言权。
做社会调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充满好奇心。比如孩子们会发现那里的生活习惯、民俗风情等与城市截然不同。如果他们保持一颗好奇的心,便能迅速捕捉到这些独特的元素,从而迅速找到纪录片的主题和切入点,进行敏锐而深入的观察。好奇心是推动我们去深入挖掘故事背后的动力和源泉。
想要做好社会调研的另一个要点,就是要融入当地的生活,与当地人交朋友,才能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感受,从而拍摄出更加真实、感人的纪录片。同时,我们也应该尽量消除镜头给被拍摄者带来的陌生感和恐惧感,让他们能够在镜头前展现出最真实的一面。
余迁:社会调研更像是纪录片的前期大纲和剧本,它为整个拍摄过程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和框架。以我们之前暑期的一个项目为例,在拍摄前,我们就按照自己的理解,规划好了拍摄对象,是一个女孩和她的外婆,她们之间是隔代的关系,而且还预设好了可能会发生的状况。
因为被拍摄的那个外婆是我的大姨,而且那个乡村是我童年经常去的,特别是有一棵梨树,非常的熟悉,每年暑期它都是孩子们欢乐的源泉。因此,我预设了整个故事大纲,包括梨树下的场景。所以社会调研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到达拍摄现场,也会出现各种困境。比如,在我们刚才说的拍摄女孩和外婆的纪录片时,到达现场后才发现,原本计划中的梨树因虫害问题早已被砍掉,我们的拍摄计划也因此而受到影响。面对这样的意外,我们不得不重新调整思路,寻找新的拍摄角度和素材。
我们这次去贵州,首先就会遇到一个不小的挑战,那就是当地人是讲方言的,我们之间会存在语言障碍,如果因为方言听不懂他们说的话,就可能导致情绪上升或者产生误解。这种跨文化、跨语言的交流体验是非常有趣的,值得我们去观察和记录。
据调查,我们要前往的地区是苗汉混居的乡村,所以既有苗族的传统文化,又有汉族的生活习惯,他们之间是有融合的。我会建议孩子多录音,多采集当地的方言和童谣,以及多观察苗族和汉族之间生活习惯的融合。尽管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苗汉是一家,但苗族仍然保留了许多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这些差异和融合在性格、风俗等方面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视角。正是因为有这些差异和融合,才使得我们的纪录片更加具有冲突性、戏剧性和吸引力。尽管我们在拍摄的时候会遇到一些挑战和意外,但这也正是拍摄纪录片的魅力所在。
02
摄影质量
是纪录片视觉效果的基石
Q:摄影在纪录片中的作用是什么?
走走:摄影在纪录片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是画面构成的核心,还能够承载和传递情感、推动故事叙述以及呈现视觉美,是十分重要的存在。
第一,我们通常会将电影的帧率拆解为每秒24格,而每一帧停下来其实都是一张张静态的照片。这种帧率能够保证影像在观众的视觉感受上有足够的流畅感。这就表示,每一帧照片的质量,例如光线的运用、构图的布局、焦距的技术选择,都会直接影响整个影片的呈现效果。
如果拍摄者想要将内心看到的东西表达出来,就需要用到不同的技术来帮助表达,而且每个人对艺术的体会是不同的,表达的东西一定也会不一样。在贵州研学营的前期,老师们会教给孩子一些基础的技术训练,但不是严格规范性的训练。因为艺术是没有标准的,没有任何人会告诉你一个片子要怎么拍,孩子需要达到什么标准。让孩子学习技术是为了帮助他们表达,而不是最终的目的。
第二,纪录片是综合的,除了摄影本身,还需要融合音乐、剪辑等多种元素,共同构建起一个完整的视听体验。也就是说,摄影师拍摄的照片要与这些元素相互呼应、相互配合,共同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情绪。例如,当你看恐怖片的时候,可以尝试关掉音乐只看画面,又或者只听音乐,不看画面,两者的感受应该都是一样的恐怖氛围,情绪的表达应该是契合的。
因此,在纪录片中,摄影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艺术表达的方式。它通过捕捉和呈现画面,将观众带入一个真实而富有感染力的世界,让人们在欣赏影像的同时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共鸣和故事魅力。
03
比拍摄技术更重要的是
拥有主观创作观念
Q:孩子会学习到哪些与访谈者交谈的技巧?
张鹏程:首先,要充满好奇心,我们要鼓励孩子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看;其次,与访谈者交谈要有条理性,不能对什么都好奇,避免浪费太多时间在主题外的事情上;再次,要让孩子有条理性地收集和总结材料,然后综合性地理解它们。不仅仅要让孩子欣赏当地的风景,还要深入了解当地气候、农业、人文生活等。
所以,在拍摄前,会让孩子先广泛收集信息,然后像制作思维导图一样,将所有收集到的信息梳理一遍,最后筛选出关键信息,将其融入脚本中。预设的节奏和亮点都是基于对信息的深度分析和提炼。
也就是说,最初我们可能没有明确的主题或者想法,但是通过对收集到资料的深入分析,慢慢就会形成一个大概的方向。
Q:会重点学习拍摄技术吗?
张鹏程:技术在这种纪实性拍摄中虽然重要,但并非决定性因素。不同的设备和技术手段只是辅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情感,例如什么时候该用广角、长焦或特写等,这些方法我们都会教给孩子,但是不会是一个公式。技术的选择和应用需要拍摄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判断来决定,孩子的创作观念才是最重要的。
余迁:比起技术,更重要的还是要有主观创作观念。对于艺术家和创作者而言,是有一定的预期、想象空间和作品完整度目标的。所以如果我们的孩子选择到贵州去拍纪录片,一定要让他完整地拍摄一部作品。
在作品创作过程中,我们会设置时间要求,孩子们需要在这个时间框架内构思故事、讲述故事,并运用技术手段将镜头服务于主题表达,这些要求促使他们能够更深入地体验和完成创作过程。我们的专业老师也会在孩子们的身边辅助他们,帮助他们完成作品。但是这种帮助并不是手把手地教给孩子,而是通过启发,让他们敢于尝试,不断地去实验,这也很符合我们丽娟实验艺术教育的理念,让孩子通过实验,追求艺术的无限可能。
04
种下一颗艺术的种子
静待开花
Q:老师们最期待孩子收获到什么?
张鹏程:孩子们参加完研学营,不仅仅学习到影像叙事和社会调研,还会积累到灵感、体验和感受,这些元素都能够成为日后的创作源泉。而且也能为日后做留学材料积累灵感和素材。所以,收获是综合且长远的。
走走:我希望孩子们在参加这个研学营之后,能够在心里种下一颗种子。尽管在几天的时间内,孩子可能无法拍出完美的作品,但是能够在他们心里种下对纪录片感兴趣的种子,而且他们通过拍摄纪录片,对世界的认知有所改变,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都能够去观察,去记录,这个就是最大的收获了。
余迁:最期望孩子们能够建立一种创作观念,让他们意识到随时都可以利用手机拍摄、剪辑、上传,通过影像的方式与这个世界互动,表达自己的理解,培养一种创作的思维和习惯。
写在最后
丽娟实验艺术创造力中心将在今年暑期,招募初中以上的孩子加入「2024丽娟青少年研学营·贵州山村社会调研与影像叙事」,一起深度体验真实的乡村生活。孩子们将走进贵州秀地村,深入这片仍保留着传统村落风貌的净土,通过视觉元素来讲述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故事。
本次研学营的时间是7月23日—7月29日,导师团队由艺术、民俗、影像创作及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资深专家组成。他们将运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为孩子们提供全方位的艺术指导和社会实践机会,给孩子的心中种下一颗艺术的种子。
正在报名中,快来加入吧!
开营时间7月23日,为期7天
6.18 早鸟优惠限时返场
👇下方扫码咨询,立即加入👇
本文图片素材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01 |
02 |
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