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我有关,一件挺残忍的事:科技发展的终局,是淘汰大部分人?用AI一年的3点思考

文摘   2024-11-10 05:31   青海  

说一件挺残忍的事,以及我对此的3点思考—— 

 

最近公司的项目,开始用到AI了。 

我自己做了一套自动化的工作流,结果…… 

电脑自己运行了6个小时,把4个人干一周的活,都给干完了! 

 

我当时就傻了! 

我就琢磨:接下来要怎么用项目里的那4个人啊?! 


 

我想到了《纳瓦尔宝典》里的一句话: 

如果社会可以培训你,那么总有一天,社会也可以编写代码,用计算机取代你。 

 

那天晚上,我就觉得这句话像一颗子弹,击中了我。 

 

 

那4个小伙伴,我没有解除合作。

因为团队就是发展的杠杆啊,那就想办法放大项目的作用。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会经常押韵。


其实,从工业革命开始,人力就是不断被取代的。 

 

我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者,有办法叫停技术进步吗?

没有! 

就算我们自己不用新技术,那有办法让同行也不用吗?

不能! 

 

小团体,基本都是被趋势裹挟着走的,否则,就生存不下来,更别说要照顾好合作者了。 


公司里这一堆人可是事业共同体啊,必须用好先进技术,生存下来、发展起来! 

 

 

接下来的几年,AI应用会更普及。

时间要是能快进到下一代人的生活时期,很可能会看到:

只有金字塔顶端部分和3类混合型的工作不被AI取代(年轻人的未来在哪?凌晨1点,接到一个电话,没想到我要干这事…)。 

 

我自己用了一年的AI,也把AI运用到了工作上、公司里, 

我对AI接下来发展要超越人的关键步骤,有3点预判: 

① 更大的工作记忆 

② 更专业的智能体 

③ 更有执行力 

 

1 AI要有更大的工作记忆 

 

我平常使用coze,就是做工作流的平台,把“大模型”和我的“指令”(需求),按照步骤串起来。 

做成一个帮助我工作的机器人助理。 

这样我就不用重复发指令,它就会按照我设计好的流程进行工作了。 

 

 (coze这个智能体搭建平台,家里有小朋友的建议带着先了解一下)

普通人是可以用上AI的,你在手机微信搜索栏里,就可以输入“Kimi”,马上就能用上了。


我在一个对话里,和他聊了20W字,它不行了,让我重开一个对话。 

目前,AI大模型的上下文记忆能力是有限的。 


所以,目前,人在这个点上,是比AI厉害的。

举个例子—— 

挂号的时候,我一般都找一个专家, 

从头到尾都找他, 

那专家是知道我的前因后果的,就会高效很多。 

 

AI如果要帮你工作,最好也要有“长期的工作记忆”,这样你就不用每次都把前面发生的事给他“再介绍”一遍了。 

 

为人让AI多记住一点东西,

所以,我做一款工作流的时候,一般会做一个数据库,把每次调过的问答,都存到数据库里,变成可以参考的资料——相当于给AI装了一个记忆U盘。 

这就帮助AI增加了记忆力。 

 

2 更专业的智能体 

 

我发现有些人觉得Kimi、豆包这些AI大模型比较弱智, 

说他们不是人工智能,是人工智障。 

这,可能和提问者的提问能力有关。 

 

我说个底层逻辑——

只要让AI能计算,它就能输出聪明的结果!所以,你要想办法帮AI会计算。


就像小朋友不知道加法是什么,这时候你写一个“1+2=?”给他,他是写不出答案的。

你要告诉他:

“1+2,1表示1个苹果,2表示2个苹果,+表示把两个部分的苹果和在一起,=表示你要算一下合在一起有多少个苹果?”

这就是帮助孩子会计算。

教AI干活也是一样的。


以前计算机可能下围棋下不过人类中的围棋冠军。 

原因是……围棋每一步之后的可能性太多了,当时计算不出来。 

现在,AI可以大概“算”出来了。 

 

 

不管是国外的GPT,还是国内的豆包、Kimi、文心一言……

只要你提前告诉AI:

他要扮演什么角色;

他具有什么知识体系;

他要解决什么问题,给出的答案要达到什么要求才算合格;

然后再丢相关的问题给他;

他就能用那个角色的知识来回答你的问题了。 

 

好比,一个地方的导游和博物馆解说,可能都能解说一件文物,但是,博物馆解说员可能更专业。 

而这种专业的人设,你可以在AI大模型上提前设定。

最近也是不断有这种专业的AI出来。 


普通人也可以做的:

比如,把三年级的英语做成知识库,AI就可以陪你娃做这个内容的对话练习了。

把孩子的错题拍照发给AI,告诉他娃是几年级的,他就可以分析卷子为什么错,可能是什么问题,需要做什么练习才可以解决这类问题。

……

例子太多了,建议自己动动手吧。

 

3 带有执行力 

 

目前我用这些开放的人工智能平台,搭建出来的机器人助理,他们能执行的动作是有极限的。 

比如,文档类的分析、整理和输出,没啥问题;图片处理也可以。 

 

但是,AI在控制电脑的操作方面,目前还缺一些, 

所以,我用的是RPA(自动化模拟人为的操作),来做重复的动作。 

比如,一项人为编辑的动作,4个人要干一周,RPA只干了6小时。 

 

最后的话 

 

我查了一下最新的报告,很多机构都预测……大批工作会被AI取代。 

消化这些被替代的劳动力,可能需要一两代人的时间。 

 

我也问自己:怎么办? 

 

答案就是:终身学习。 

 

真没有别的办法了。只有终身学习。 

 



想更系统地、逐篇地学习经典智慧,请扫码下面的《365毛选精读》。已经写了39,当前解读136——


·······END·······

我的产品:

付费文章合集见此文内:

“增量、红利”消失,未来10年想要幸福?让想得到的东西 与自己实力匹配


关注一下👆👆👆我每天都更新哦!

今天是我持续写作的 第749/800

今天是5:00早起

和你一起「读以致用」

欢迎加我本人微信👇👇👇

围观我每日的朋友圈

阅读教练苏小爪
学用毛选,武装自己!把安身立命的书用100遍,就是成事的秘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