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着吃的仓颉家宴

文摘   其他   2024-08-08 07:38   陕西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在白水县流传着一种“转”着吃的宴席,名叫仓颉家宴·三转席。那么,究竟什么是“三转席”?它与仓颉有什么关系?又怎么个“转”着吃?比之其它宴席,它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一)


所谓“三转席”,是指茶席、酒席、饭席的总称。因仓颉生葬于白水,后世乡里为缅怀圣贤功德而冠名仓颉家宴·三转席。它是白水人家招待贵客的传统经典宴席,撷取千古流传的数十种宴席精华,按照“食礼”的主题思想进行优化组合,根据仓颉流传于世的28个汉字,从而形成了以迎宾茶点4道,凉菜8道、热菜8道、面点6道,汤2道,共有菜品28道的“三转席”。

仓颉庙会十大社议事用餐形成的《午席通例》

而“转”着吃则是“仓颉家宴”的与众不同之处,更是“食礼”的体现,饭前、饭中、饭后各有讲究,在规矩和礼仪中有序行进,仪式感十足。宴席中,大家你谦我让,嘘寒问暖,畅叙亲情,联络友情,真可谓“人在转中亲,情在转中浓”!仁爱孝悌、谦和好礼、笃实宽厚等传统美德,在“三转席”中展示得淋漓尽致。

据记载,在清代之前,“三转席”仅作为仓颉庙会十大社议事便宴,形成庙会《午席通例》,刻碑为制,县志、家训、匾额、楹联多有记载。清嘉庆元年(1796年),时年73岁的白水监生马星斗赴京参加了乾隆皇帝举办的千叟宴。归乡后,马星斗前往仓颉庙谒陵拜圣,受到十大社和乡贤的隆重款待,其对十大社的转席夸赞不已,赞其富有灵气,仁和有礼有序,完全可以推而广之,普及百姓。此后,庙西阿堡村乡绅种知礼率先响应,开民间“三转席”之先河,周边各村纷纷在村“孝义会”的推动下,成为当地村民过红白喜事时招待亲朋好友的传统宴席。

“三转席”全图

(二)


“三转席”的精妙之处就在一个“转”字——茶席转酒席,酒席转饭席,饭席转离席,不仅给简单的吃饭过程赋予了情趣和灵动,更体现着白水人民对圣贤仓颉的缅怀与致敬。

奏乐请客是“三转席”独有的开席方式,也是最隆重的礼仪,当地人称之为“看客”。宴席备好之后,鼓乐齐鸣,相奉(当地民间口语,即帮忙的乡亲)端着“礼盘”,事主与相奉头前往客人歇息的邻居家,按辈分高低,年老年幼,看客请客,说上几句客套话,在吹吹打打的乐鼓相伴下,客人被簇拥着有说有笑地请到吃饭的地方。

奏乐请客

如果说,“看客”体现的是白水人“把客人很当事”,那么尊老敬贤、座次有序则是它“铁定的规矩”。以前,“三转席”用的是八仙桌、长条凳。三张八仙桌上分别摆放不同的菜品,被邀请来的客人按照辈分高低、年纪大小落座。辈分高的、年纪大的、德高望重的客人就被安排在“上杠子”的位置,也就是上位,相当于现在的“首席”。

“三转席”的第一转是茶席。桌上摆放着各色茶果,馋嘴的小孩总想第一时间咬一口酥脆的果子,却也不敢,只能先望着桌上的长辈。那是因为吃“三转席”有个讲究,长辈动筷大家才可以动筷。茶席上的麻叶、酥饺、梅花酥、雪依葫芦、小麻花、小果子,不仅香甜可口,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若遇白事,主人会邀请秦腔演员为开席助唱。不同的曲段,唱尽了不同的人生心境,也有听戏入迷的宾客听到伤感处,会偷偷拭去眼角的泪水。

茶席

巧请转席,则是“三转席”的精华之处。每次转席,执事都会用风趣、巧妙的话语提醒客人该转席了。茶席过后,相奉会说:“茶不煎,果子干,要吃好的在下边。”招呼大家下转至酒席。

酒席,便是喝酒、吃菜。凉盘子、热菜是主菜。“三转席”的饭菜数量不直呼数字,其中有许多很有文化气息的叫法。红事菜数成双,十道菜、十二楼,白事则为单数,十三花、十五观灯、十七旗……客人一边吃席,相奉和主家一边按照辈分高低逐人敬酒表示感谢,孩子们则会以茶代酒,体现着尊老敬贤的传统美德。

酒席

酒过三五巡,吃得差不多了,就要转入饭席。这时,虽然孩子们已经吃了个肚子圆圆,但心里对第三转还是充满了期待。相奉又客气地说:“酒席没喝成,请往饭席行。”客人异口同声地回应:“好了,好了。”相奉赶紧接过话:“喝好了,咱就慢慢往过转。”

饭席

饭席的主角是蒸碗,肉片子的薄厚反映事的大小,更是一道考验厨师技艺的菜品。加上其他丰富的菜品,客人已经吃得心满意足。席中,即便吃饱了,也不能提前离席,等长辈吃好后,方可有序离席。等客人基本都放下筷子就要离席的时候,相奉照例很客气地说:“桌子不稳地不平,今天这饭没吃成。”主人一再谦虚地说没把大家招呼好,热呼话里亲邻关系显得更加和睦。

(三)


白水人民在用舌尖感受着历史的百转千回,也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温暖的人情味。为此,“三转席”背后的故事广泛流传。2017年,仓颉家宴·三转席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中国名宴”,2018年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中国菜·全国省籍地域主题名宴”,2022年12月,入选陕西省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先后多次赴省内外大中城市及奥地利、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展出交流,使得乡村家宴走出国门登上大雅之堂,成为连接中外友谊的重要载体。
韩国客人在白水品尝“三转席”

自古至今,人们喜欢并且善于用美食来传递文化,寄托情怀。那么,具有浓郁民俗文化、礼仪文化、地域饮食文化的“三转席”又该如何发扬和传承呢?

挖掘民俗特色。三转席”用餐时转着吃席,暗含时来运转之意,而转三次,则表示对天、地、人“三才”的敬重,也有祝愿福、禄、寿“三星高照”的美好期盼。还需要深入挖掘特色饮食背后的故事,提示其源头、历史和制作过程,使食客全面了解,包括与当地相关的食材,如“三转席”中的白水豆腐、小果子,以及与当地文化的联系。 

传承礼仪文化。“三转席”中的“讲究”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孝老敬老、热情好客的传统美德。安排座次、敬酒次序、动筷顺序、离席先后,都是围绕老者、长辈展开。在传承礼仪的过程中,强化饮食文化承载的集体记忆和情感归属,在饮食文化中弘扬文化自信。

“三转席”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展出

构建品牌战略。“三转席”体现了勤劳朴实的秦东儿女发挥传统烹调技艺、巧用本地食材、制作传统美食的创新精神。在大文旅、大农业融合发展的前提下,我们还应挖掘利用“土特产”,擦亮渭南食材之光,突出饮食文化特色,打造具有地域品牌特色的菜系,让“渭南味道”飘得更远,香飘世界。

(白水县委宣传部供稿)


往期精彩内容
管理体重 告别“多肉人生”
一根石柱子也可以这么讲究!
状元王杰二三事

渭南宣传
渭南宣传,宣传渭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