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直播打赏:背后的狂热与理性之光

文摘   其他   2024-09-11 07:38   陕西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近年来,网络直播日渐流行,直播间打赏,似乎也成了寻常景象。从几元到几万元,甚至百万元、千万元……打赏金额不断刷新着人们的认知。然而,在这股看似繁华的浪潮背后,失控的直播打赏现象正悄然滋生,引人深思。

(一)

“打赏”一词,古时为尊贵者对下属的赏赐。而今,在网络直播的新兴领域,观众赠予主播的“礼物”亦被冠以“打赏”之名。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直播以其独特的即时互动性和沉浸式体验,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户。在直播间里,观众通过打赏礼物的方式表达对主播的喜爱和支持,主播则依靠这些打赏获取收入,形成了一种双赢的商业模式。这种即时反馈和互动体验,让许多人沉醉其中,乐此不疲。

直播打赏,作为直播行业的重要盈利模式之一,其兴起离不开互联网的普及、移动支付的便捷以及人们对于即时互动和娱乐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原本,“打赏”仅为娱乐之举,但是当直播打赏逐渐演变成一种失控的狂欢时,其背后隐藏的问题便不容忽视。

内容违规与低俗化。有的主播编造虚假的“扶贫”“助农”“患病”等场景,通过“扮穷”“卖惨”诱导网民打赏。这种行为不仅欺骗了观众,也损害了直播行业的声誉。有的主播在直播过程中衣着暴露,言语挑逗,发布“软色情”“擦边”“泛黄”等内容。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直播生态,对观众尤其是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

诱导消费与欺诈。一些主播利用观众的虚荣心、情感需求或冲动心理,通过精心设计的话术和剧本诱导观众进行高额打赏,使观众在不知不觉中陷入经济困境。还有一些直播间编造虚假粉丝量、浏览量、点赞量和礼物流水等数据,制造打赏假象,引诱观众在直播间内盲目跟风,为了博取主播的注意或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惜一掷千金,甚至借贷打赏、挪用公款,最终导致家庭破裂、债务缠身。

未成年人保护缺失。在众多“打赏”乱象中,未成年人涉足其中令人尤为忧虑。媒体报道显示,浙江一名9岁女童在10天内为主播“打赏”18万元,河南焦作10岁女童在1小时内花费万余元支持主播,13岁男童因沉迷游戏直播打赏主播上万元,16岁少年在三个月内对女主播打赏高达158万元等等。一个个未成年人巨额打赏案例,令人震惊。相较于因此遭受经济损失的父母,这种畸形“打赏”文化,更在未成年人群体中滋长了不劳而获、渴望一夜暴富的错误价值观,其对孩子成长的负面影响难以估量。

(二)

失控的直播打赏背后,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利益驱动与责任缺失。网络直播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一些平台开设直播几乎没有门槛,甚至不需要任何技能。这导致直播内容的质量参差不齐,为乱象的滋生提供了土壤。直播打赏的收益由主播和平台分成,这种机制使得平台和主播无形中结成了“利益共同体”。为了追逐经济利益,一些主播和平台可能会采取不正当手段吸引打赏,如诱导消费、夸大宣传等。一些直播平台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忽视了自身的社会责任和道德底线。他们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和流量,对主播的违规行为视而不见或默许纵容,导致直播打赏乱象得不到有效遏制。

金风气与冲动消费失控的直播打赏,既是网络时代的产物,也是人性弱点的映射。有的观众为了显示阔绰和地位,花重金打赏,助长了拜金风气和攀比心理。这种价值观的扭曲使得直播打赏行为变得非理性。在直播间内,观众往往处于一种匿名和隔离的状态,这种状态下的他们更容易失去理性思考的能力,被情绪和氛围所左右,部分主播为了获取更高的收益,不惜采用各种手段诱导观众打赏,甚至编造虚假故事、制造情感绑架等,主播和平台营造的洗脑式、非理性的氛围进一步加剧了观众的冲动消费行为。

监管滞后与技术限制。目前针对网络直播打赏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导致一些违规行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即使有相关法律法规,但在执行过程中也可能存在力度不够、监管空白等问题,这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继续从事违规行为。而且网络空间具有超强的隐蔽性,使得一些不法行为难以被发现和查处,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直播打赏乱象的滋生。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违规行为也在不断涌现,然而监管技术却无法及时跟上这种变化,这也导致监管的滞后。

(三)

直播打赏失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建立直播打赏的健康生态也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
强化平台责任。直播平台应加强自律和管理,建立严格的直播内容审核制度,对主播资质、直播内容进行全面审查,优化算法设计,减少诱导性内容的推送,同时,加强对主播的职业培训和道德教育,提升其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优化打赏机制,通过设置消费提醒、限制打赏次数等方式,帮助用户控制消费行为。同时,对直播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违规行为,建立投诉举报渠道,鼓励用户积极参与监督。

加强监管力度。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络直播平台的监管力度,要求平台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直播账号分类分级规范管理制度,对主播和打赏行为进行严格监管。加强执法部门的监管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提高违法成本,加强跨部门协作和信息共享,形成合力打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的局面。

提高公众意识。社会各界应共同参与到直播打赏乱象的治理中来。媒体及非政府组织需加大对直播打赏问题的曝光力度,提高公众的风险意识,引导网民树立理性消费的观念,避免冲动消费和过度打赏。教育部门和家庭要增强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教育,指导并培养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直播打赏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兴消费方式,其本身并无对错之分,关键在于人们如何在使用它的过程中保持理性和节制。只有保持理性,勇于自我反思,才能在直播的狂欢中寻找到理性的光芒,才能营造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
(渭南市委宣传部供稿)
往期精彩内容
执“改革之笔”   书“为民答卷”
关中楷隶冠——广武将军碑
古潼关,是一座什么样的“关”?

渭南宣传
渭南宣传,宣传渭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