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观察:《解放日报》专访报道《建成世界一流湾区》

文摘   2024-07-20 22:09   中国香港  

香港大外交学会

Glory Diplomacy

让中国外交青年智慧被全球看见

为中国青年智库代言


01

今日语录

(2024年7月20日)


什么是社会科学的洞察力?它首先是把熟悉的事物陌生化的能力,把句号变成问号的能力,把“此时此刻”和无数“他时他刻”联系起来的能力。这种能力和每个人的敏感性有关——但是,也和每个人的“见识”有关——也就是说,你阅读过的、听过的、走过的、观察过的、思考过的越多,你就越容易把现实当作“一万种可能性之一”来对待。如果你是一个井底之蛙,那么你就永远无法获得那个反观自身的视角,甚至还可能因为这种狭隘而狂妄自大。


——〔中〕刘瑜《可能性的艺术:比较政治学30讲》


02

《解放日报》专访报道:建成世界一流湾区

来源

《解放日报》;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

近日,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教授接受《解放日报》思想周刊有关“建成世界一流湾区”的专访,从粤港澳大湾区的共性与个性、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互联互通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大湾区建设成效与经验,并就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大区域重大战略的互学互鉴提出了展望。采访内容如下:



主持人:《解放日报》记者 王多

访谈嘉宾:

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 毛艳华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 黎晨

广阔成长空间

记者:对比全球其他湾区发展经验,粤港澳大湾区的共性与个性体现在哪里?

毛艳华:
湾区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作为经济活动的活跃地带,湾区因其天然的港口优势、便捷的交通网络、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美国的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大都会区),日本的东京湾区,都是全球性的经济、科技、金融等中心,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

黎晨:湾区经济的重要特征是外向型开放经济,在国际贸易、投融资和创新网络中发挥枢纽作用。从经济地理角度来看,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是中国经济最开放、最国际化的区域之一。

与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不同,粤港澳大湾区有着更强的多元性和内部差异性。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涉及不同的货币金融和法律监管体系,涉及更为丰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以及生产要素的跨境流动,因而也拥有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

记者:旧金山湾区诞生了硅谷,粤港澳大湾区会不会产生自己的“硅谷”?

毛艳华:
硅谷的崛起,得益于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高度发达的风险投资体系、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资源以及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等。这些因素共同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吸引了全球顶尖人才和资本,催生了一大批高科技企业和创新成果。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极佳的科技创新条件。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技中心的主要承载区,已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一定意义上可视为中国的“硅谷”。

黎晨: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区域创新网络,正在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枢纽。

下一步,可参考国际经验,进一步改善创新活动的整体生态,从资金供求双方主体、市场机制、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等多方位提升系统创新能力。

仅就发展科创金融而言,可投资金的充裕程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资金的结构特征、风险偏好和运营模式以及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

粤港澳大湾区需要更多以长期收益为导向的“耐心资本”和更有效率的资本市场,需要有为政府采取积极的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来弥补市场失灵。

“制度之利”

记者: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有哪些行之有效的制度创新?

黎晨:
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将“制度之异”更好转化为“制度之利”上持续发力,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和制度创新。

从区域平台的角度来看,前海、横琴、南沙、河套各有侧重,在区域治理、营商环境、科技创新与金融开放等方面先行先试,初步形成了具备推广意义的制度创新经验。

毛艳华:粤港澳大湾区还在投资、金融、税收等领域进行了大胆探索。比如,《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的出台,标志着金融开放与合作迈出了重要一步。

其中,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的完善以及对金融机构设立、运营的便利化措施,旨在构建一个更加开放、高效、安全的金融生态环境。

记者: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涉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这与其他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有着鲜明的不同。

毛艳华:
确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可以说是一种独特的区域发展模式。“一国两制”为大湾区带来多样性与国际性,也对深度合作与协同发展提出了迫切需求。

比如,政策层面的对接与融合,如推动人才、资本、信息等要素自由流动,在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专业资格互认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强化了大湾区内部的市场一体化。

又如,共建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旨在打破制度壁垒、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实现香港、澳门与广东在更高层次上的互利共赢,共同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黎晨:由于地缘政治、技术变革等多方面因素,亚太地区的产业链和金融网络正在加速重构,港澳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此大背景下,深化大湾区互联互通,推动产业结构多元化,对香港、澳门的长期繁荣稳定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应该看到,香港、澳门具有“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若能通过大湾区建设更有深度地融入国内大循环,并以此为基础巩固其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超级联系人”角色,有望开拓新的发展机遇。

互联互通

记者:深中通道开通,给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面向未来,大湾区建设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还会有哪些动作?

毛艳华:
深中通道的正式开通,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迈上新台阶。这一世界级的交通工程不仅缩短了大湾区东西两岸的距离,提升了各类要素市场配置效率,还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深度融合。

新形势下,在提高区域市场一体化水平、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吸引原始创新型人才集聚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与竞争力、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示范区以及“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三地社会治理与公共政策的对接优化等重点领域,可以积极推出更多深化改革的举措,把粤港澳大湾区建成世界一流湾区。

黎晨:在深化粤港澳互联互通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创新降低交易成本,进一步提升资源的跨境配置效率,对于促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在积极探索机制体制突破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了以前海、横琴、南沙、河套为主的重大平台布局,展开了多种形式的试点突破。

展望未来,大湾区增长动能强劲、发展空间巨大,应当在人才、物流、资金、信息的融通方面能取得更多由“点”到“面”的扩展,实现更大范围、更广维度的互联互通。

记者: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可以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借鉴哪些有益经验?

毛艳华:
长三角一体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同为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在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科技创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促进要素跨区域流动等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一体化可以分享建设经验、加强发展联动。

比如,探索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跨区域流动机制,促进区域内部市场一体化,培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推动经济结构向更高层次迈进。

又如,加强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提升区域内部的连通性和协同性。

黎晨:长三角和大湾区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发展环境有所差异,但在积极推动开放、创新和国际化发展上值得相互学习借鉴。

下一步,期待长三角和大湾区齐头并进,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通堵点,补齐短板,并坚持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发展各自所长,打造新的全球竞争优势。


本文刊于2024年7月16日解放日报11版思想周刊/新论

编辑:徐延




03

广而告之

(2024年7月20日)


大外交青年智库(GDYT)小红书官方账号“大外交青年智库(GDYT)”关注量破百,欢迎广大新老大外交读者关注、广而告之!


04

平台记事

(2024年7月20日)


2024年4月26日,大外交青年智库(GDYT)受邀入驻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顶端新闻,注册“大外交青年智库(GDYT)”官方账号并加V认证。5月30日,“大外交青年智库(GDYT)”顶端新闻官方账号发布第一篇文章。6月4日,“大外交青年智库(GDYT)”顶端新闻官方账号推文总阅读量突破1万;6月11日,推文总阅读量突破10万;6月18日,推文总阅读量突破20万;6月25日,推文总阅读量突破30万;7月1日,推文总阅读量突破40万;7月8推文总阅读量突破50万;7月14推文总阅读量突破60万;截至7月20日19推文总阅读量突破68万。


05

推荐关注

(2024年7月20日)





大外交青年智库(简称“大外交智库”)(Glory Diplomacy Youth Think-tank,Glory Diplomacy或GDYT)是一家创办于2017年的以外交安全为主的综合性战略研究机构、社会/青年智库,总部在中国深圳,是深圳首家非官方外交安全智库、中国首家青年智库,创始人是王盖盖。GDYT一直坚持“只有修炼好内功,才能放心去实战”的发展理念,从2017年创始初期稳扎稳打,于2018年成立青年原创评论组(于2022年改组为《智本青析》编辑部)并创办《智本青析》电子刊至今;2019年在海南开设分支机构即海南大外交学会,同年成立青年发展研究中心,该中心在2019年创办“大外交青年发展与实践启航项目”研修班至今,在2021年创办“世界青年菁英坊《早点知道》讲座项目”至今;2020年成立应试就业研究中心并创办《真题解析》付费专栏;同年7月,成立外交外事涉外安全决策咨询公司,集中研究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海外利益分析与保护、青年外交与青年发展、区域国别与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与全球治理等事务;2021年成立外文编译评议组并创办《大译编参》电子刊至今(该编辑部于2022年创办《每日信报》微电子日刊),同年成立区域国别研究中心(该中心于2022年创办《新国别简报》栏目);2022年成立世界外交数据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该中心于2022年创办《鸿士论天下》栏目)、国家安全研究中心、党的理论创新研究中心,并合并所有专访项目(青坊谈、最有影响力人物访谈、21世纪中国外交天团、学人专访等)整合为《与名人对话》栏目,组建“青年智库特种部队”全职高精尖部门和全球范围内的“大中华菁英圈”,开启“Smallibrary·小书屋”全球青年阅读挑战计划(该计划于2022年创办《智库书屋》栏目),运营新知太学(网络)书院(该书院于2022年创办《线上共读》栏目);2023年,成立全球创业研究中心、全球湾区研究中心、跨国公司研究中心、海外利益研究中心、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海洋治理研究中心、基式外交研究中心,在香港开设分支机构“香港大外交学会(GDYT HK)”,创办“华湾国际创业发展新菁英汇”国际人才交流平台等。GDYT从2021年以来,多次举办全国(含全球)青年国际问题学术研讨、政策分析与思想交流等活动,如“国际问题研究型青年智库发展模式探索论坛”、“新型国际问题青年智库建设与发展论坛”、“国际关系青年辩论赛”、“国际关系青年辩论赛最佳辩手论坛”、“世界青年菁英坊《早点知道》系列讲座”、“国际问题/区域国别学术研讨会(GDYT·ISAS)”系列活动、“《与名人对话》系列采访活动”、“《鸿士论天下》系列讲座活动”、“新时代中国国际战略高端论坛与菁英论坛”、“华湾国际创业发展新菁英汇”系列活动、“GDYT与国际知名学者对话”等等。自创办以来,GDYT一直致力于“让壹亿中国大外交青年智慧与方案被全球看见”,聚集全球各地有志青年为实现个人、企业、社会、国家和世界和平发展而奋斗,至2021年底,已发展成集专家顾问、研究员(含高级)、特约研究员(含高级)、助理研究员、编译评议员、时政评论员、实习生、志愿者等全方位国际人才体系(200人)的样本标杆青年智库,聚焦中国与全球大外交领域青年的原创方案、发展计划和外交延伸等助力与服务,在“对照全球外交发展、对接世界高端智库、对比新型平台建设”的三原则指导下,为中国的外交与安全发展贡献青年力量和方案,为政府、企业、智库、高校、非政府组织以及个人都有提供过咨询服务,被海内外青年誉为现代智囊的“青年精英大脑集散地”,是全球新型外交青年智库的开创者和代言人!

香港大外交学会

Glory Diplomacy

让中国外交青年智慧被全球看见

为中国青年智库代言


GDYT HK
香港大外交学会(GDYT HK)系大外交智库(GDYT)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独立分支机构,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特色、面向世界,以区域治理与国际合作为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组织、政府部门、跨国公司、出海企业等提供安全咨询与方案服务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