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外交学会
Glory Diplomacy
让中国外交青年智慧被全球看见
为中国青年智库代言
01
今日语录
(2024年7月19日)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得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
——〔中〕季羡林《季羡林谈人生》
02
深圳市创投行业发展分析及美国硅谷经验借鉴
作者 / 张娜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研究助理
来源
《深圳金融》;大湾区评论
编者按· 2024.07.18
在全球化竞争加剧背景下,创业投资(VC/PE)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其发展趋势与区域经济的繁荣紧密相连。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和创新高地,可以借鉴全球创新创业圣地—硅谷的成功经验,积极呼应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使其创投行业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和全球创投版图的关键力量。深圳创投的特色在于市场化机制、创新生态构建及全链条服务支持,通过跨境合作、特色活动和金融创新增强国际竞争力。然而,行业也面临募资难、投资决策与退出机制等挑战,需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深圳创投行业的发展不仅关乎深圳自身的经济繁荣和转型升级,更对中国乃至全球的创新创业生态具有重要影响。
一、深圳市创投行业发展现状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和创新经济的重要驱动力,其在创业投资领域所展现出的活力与成就引人注目。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深圳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前瞻性的政策导向以及蓬勃的市场活力,已迅速崛起为全球重要的风险投资中心之一。
根据金融数据提供商PitchBook于2023年发布的《全球风险投资生态系统排名》报告,深圳在全球风险投资中心中位列第九,并在国内稳居第三。根据证券时报统计,截至2023年末,深圳共有1,766家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规模1.53万亿元,管理人平均管理规模8.66亿元,2023年全年深圳新增中基协备案私募股权创投类基金426只,位居各大城市首位,其中创投类基金规模在2022年33%强劲增长的基础上,2023年仍保持14.7%的持续增长。
PitchBook于2023年发布的《全球风险投资生态系统排名》报告,深圳在全球风险投资中心中位列亚洲与全国第三(图源:PitchBook网站)
深圳创投行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政府的积极引导与市场环境的持续优化。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高水平谋划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根本遵循和发展目标,其中“创新”一词在全文出现频次高达139次,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大湾区创新能力的高度重视和期望。作为国内最早探索创业投资的城市,深圳利用特区立法权,于2003年率先出台《深圳经济特区创业投资条例》,为全国创业投资活动的规范化、法制化奠定了基础。近年来,深圳市政府更是在政策层面持续发力,先后发布了《深圳市关于建设香蜜湖国际风投创投街区的若干措施》《深圳市支持金融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圳市扶持金融科技发展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旨在支持打造国际风投创投中心,为创新资本深度服务深圳先行示范区的创新发展战略提供了全方位的政策支撑。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经济稳健前行,为创投行业的繁荣提供了稳固基石。在此背景下,深圳的股权投资金融环境日臻成熟,众多VC/PE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仅为当地的创新创业项目输送了充沛的资金血液,更通过专业的投资能力与广泛的资源网络,有力推动了深圳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助力城市经济向更高附加值、更具创新力的方向迈进。
建设中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园区(图源:新华社)
二、深圳市创投行业的特色
深圳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带,与香港、澳门等自由开放经济体紧密相连,这一独特的地理优势为本地创投企业架设了通向全球资本市场的桥梁,有力推动其开展跨境投资与国际合作。同时,深圳深度融入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网络,与周边城市形成紧密的产业链合作关系,为创投企业拓宽投资版图提供了丰富选择。
相较于北京、上海,深圳创投行业呈现出鲜明的差异化优势。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坐拥丰富的金融与科研资源,为创投活动提供了强大的资源支持;上海则凭借其国际化优势与长三角协同效应,构建起独具特色的创投生态系统;而深圳则以其创新环境与市场化机制,为创投行业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土壤。深圳市政府长期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形成了以创新为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为创投行业创造了丰富的投资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2023年9月,行人从华为深圳旗舰店前走过(图源:新华社)
深圳致力于构建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包括创业孵化器、加速器以及科技创新平台等多元化支持载体,为初创企业和创新项目提供了从创意萌芽、产品开发到市场推广的全链条服务,为创投项目的快速成长提供了优质的培育环境。深圳资本市场活跃度高,拥有深交所等重要的资本市场平台,为创投项目退出提供了便捷通道,大大提高了资本的流动性和效率。科创板开市为深圳硬科技企业在二级市场融资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融资途径,不仅降低了投资风险,也加速了资本循环,为创投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近年来,深圳市政府持续大力推动创投行业的赋能举措,通过举办诸如“深圳创投日”等特色活动,整合全球创业投资资源,构筑高品质服务平台,打造深圳作为重要金融中心的闪亮名片。此外,深圳还致力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养高素质投资人才队伍,推动投贷联动、投研结合等金融创新模式,逐步建立健全公正透明的争议解决机制,全方位保障投资者权益,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创业投资长期健康发展的优良环境。
2023年11月13日,以“厚植创新资本生态,共创战新产业未来”为主题的“深圳创投日”年度活动顺利举行(图源:新华社)
近年来,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和国际贸易摩擦的影响,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出现降温趋势,募资难、投资难、退出难成为行业普遍面临的问题。2023年8月,证监会作出“阶段性收紧IPO节奏”安排,此后A股IPO数量和融资规模有所放缓。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362笔退出案例,同比下降56.2%。IPO企业从受理至发行上市的等待周期拉长。IPO节奏的收紧直接影响了私募股权基金的退出机制,增加了投资风险,降低了投资者的信心。在资金募集方面,深圳面临国家级产业基金支持不足,政府引导基金返投要求高、税收优惠缺乏竞争力等问题,且深圳创投的外资参与度偏低。在当前美国加息和美元升值的海外大背景下,美国经济的吸引力增加也会导致资本从新兴市场流出,投向美国市场。这些因素都加剧了深圳创投项目融资的困难。
同时,深圳的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影响了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与产学研成果的转化,进而限制了优质科技成果转化类项目的诞生和发展。深圳在吸引和留住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创投人才方面,受到教育资源、医疗条件、居住成本等多方面制约,也影响了行业的人才储备与创新发展潜力。
深圳大学城图书馆
(图源:深圳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
三、美国硅谷创投经验借鉴
美国硅谷,这个位于加州北部的科技心脏地带,自20世纪70年代起便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创投体系。长久以来,硅谷一直是全球创新与创业精神的象征,其成功模式为深圳打造风投创投中心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硅谷的成功故事,深深根植于其独特的生态系统、繁荣的创新文化、强大的资本支持、优越的政策环境以及开放的国际视野。正是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硅谷无与伦比的创业环境,使其成为创新者的乐园和创业者的圣地。
(一)创新生态与人才汇集
硅谷作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高地,其独特的创新生态体系与人才汇集机制为持续的科技突破与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生态的核心在于其强大的人才磁石效应,依托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顶尖学府,不断吸引并培育高科技人才,形成一个集教育、研究与产业实践于一体的良性循环。这些学府不仅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还通过创业中心、创业课程等平台,鼓励师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商业应用。如谷歌的诞生就源自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在斯坦福的研究项目。
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的合影(图源:谷歌官网)
硅谷的风险投资网络构成了另一重要支柱。风险资本的有效运作,关键在于其网络化的生态系统建设,而非单一资本工具的扩张。随着资金涌入、政策放宽及税收优惠,广泛的创业家网络替代个别杰出人士,通过集体的快速试错与协作,加速创新与行业发展,体现出从个体智慧向群体进化模式的转变。风险投资网络打破公司的层面,在社会层面,编织出富有生命力的创新网络,让人才和思想更自由地流动。苹果公司从1976年创立到iPhone、iPad等划时代产品的推出,不断引领科技潮流,其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硅谷的创新生态。
硅谷高度接纳创业失败,视其为创新过程中的宝贵经验,企业和风险投资者对此持有开放视角,往往在投资评估中更重视长期愿景而非短期内的成效。另外,初始创业门槛相对较低,风险投资方赋予创业者极高的自主权,认可项目发展过程中必要的策略调整。硅谷促进人才流动,不仅企业乐于接纳拥有竞争企业背景的雇员,法律也支持员工自由跳槽及应用其专业技能。在此环境中,律师也积极参与,部分律师主动向初创企业提供初期的免费专利咨询等支持,形成了一套利于创业生态系统发展的机制。政策上,硅谷享受到了对风险投资的税收优惠,以及有利于创业的劳工法律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这些政策为初创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降低了运营成本,保障了创新成果的归属权,促进了技术转移和产业升级。
2011年至2021年间,硅谷持续成为全球最多独角兽企业的城市(图源:CB insights)
(二)金融体系与资本支持
硅谷的金融体系构成了其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支柱,尤其在资本支持方面展现出了独特而高效的运作模式。该体系的一大特色是商业银行与风险投资机构之间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行的“投贷联动”模式为初创企业设计了灵活的融资方案。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提供风险贷款并获取认股权证或股票期权作为潜在风险补偿,降低了初创企业的融资门槛,这种创新实践极大地促进了科技企业的早期成长。
美国创业环境与国内的主要差异在于小型创业企业拥有更多元的退出途径,尤其是通过被大公司收购,这使投资人快速回笼资金,创始人提前实现财富自由,如马斯克出售Paypal后转投特斯拉和SpaceX项目。相比而言,国内创业者常需承担回购股权的高压条款,一旦失败可能导致个人及家庭背负巨额债务,限制了再次尝试的空间。
2023年,SpaceX创始人兼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出席出席致力于创新和初创企业的 Viva Technology 会议(图源:路透社)
硅谷的高并购成功率不仅激发了创业热情,还吸引了大企业中的优秀人才流向初创企业,增强了这些企业的科研与创新能力。硅谷企业被并购概率高的背后,是资本市场规则的体现,即市场偏好大企业通过并购具有创新力的小型企业来补充研发,而非自行承担高成本且风险较高的研发项目,这一机制既控制了风险,又促进了创新。
(三)开放国际化的创新文化
硅谷的创新文化强调开放、合作、包容和失败。在硅谷,在这片创新热土上,创业者们不仅视彼此为竞争者,更是合作伙伴,他们乐于分享知识、资源和经验,与同行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合作。例如,硅谷的“黑客马拉松”(Hackathon)活动就是一种典型的开放创新文化体现。这些活动鼓励开发者们聚集在一起,共同解决技术难题,分享创新成果。
硅谷的创投生态不仅仅局限于本土市场,也具有对全球趋势的战略眼光和灵活性。硅谷的创业公司和投资者能够快速响应国际市场的变化,吸引全球资本和人才,形成了一种全球化的创新网络。硅谷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文化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尤其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通过优化的政策和丰富的孵化器、加速器体系,为人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全方位的支持。硅谷的创新生态系统,凭借其对新技术的敏锐洞察和快速响应,特别是对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深度布局,已成为全球AI发展的领头羊,如OpenAI和谷歌等企业的汇聚,进一步加速了技术的迭代与应用,形成了一个互动与反馈的正向循环。
OpenAI 首席执行官兼 ChatGPT 创始人山姆·阿尔特曼
(图源:路透社)
四、深圳市创投行业发展建议
(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下的深港合作潜能释放
当前,推动大湾区深度融合,强化深港合作,已成为激活两地资源禀赋、实现互利共赢的关键路径。香港坐拥一流的高等教育体系和顶尖科研人才,科研基础扎实,但由于其传统产业结构、市场环境及有限的人口规模,科技产业的发展受到桎梏,导致香港社会对科创投资持保守态度。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长远政策规划及相应的财政投入,制约了科技创新生态的形成。“芯片教父”张汝京在筹建中芯国际的工厂时,香港曾是上海的激烈竞争对手,然而,由于土地问题,张汝京最终选择了上海。实际上,香港本土风投基金真正投向新兴经济领域的资金较少。过去十年中,香港特区政府投入的研发经费达446.9亿,但这些资金没有转化成实际的经济效益,揭示出科技创新在港发展的一大瓶颈。
然而,香港与深圳的深度合作为打破这一困局提供了新的契机。深圳凭借强大的创新产业转化能力、完备的供应链网络、庞大的内地市场依托,以及对科技创新的政策扶持和土壤培育,与香港卓越的科研实力、国际化视野和人才吸引力形成了显著优势互补。这种“香港高校科研+深圳创新产业”的模式,使得如大疆、商汤、货拉拉等企业在深港融合的环境中迅速崛起,走向世界舞台。随着大湾区建设的加速推进,深港间的交通联系日益紧密,如福田高铁站至香港西九龙仅需14分钟,多处口岸、通道无缝对接,使得人才、信息、资本流动更加便捷。尤其是福田区,已成为许多港人北上创业的首选之地,两地居民往来频繁,人文交流深入,进一步增强了社会层面的融合。这将促进两地资源高效配置,吸引更多香港科研成果在深圳落地生根。因此,深圳应充分利用与香港毗邻的地理优势,加强合作,共同打造国际创科中心,角力全球科技创新舞台。
2024年5月,为了协助香港企业实地了解深圳福田新机遇,GoGBA港商服务站(福田)特别主办「走进大湾区——港商福田创业考察交流会」一天交流团活动(图源:香港01)
(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与资本市场对接
高新技术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特别是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深圳市作为中国创新高地,应持续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营造适宜其快速成长的良好环境。借鉴硅谷等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成功经验,深圳应充分认识到大型科技企业对于产业链整合、高端人才集聚以及提升整体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作用。在推进深圳“20+8”产业规划的过程中,应积极采取措施吸引和培育具有产业链引领功能的硬科技企业,通过其在产业链上下游形成的集群效应以及对技术、人才的辐射作用,有力驱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生态深度变革。
坪山“云巴”停靠在站点
(图源:新华社)
面对美国对华高新技术企业制裁、国内IPO审批节奏放缓导致风投退出压力增大等复杂外部环境,政策层面尤需聚焦于专精特新企业的上市扶持,通过制定针对性政策,打通其与资本市场的对接通道,确保这类企业能够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以应对挑战、实现快速发展。2024年4月,证监会发布《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旨在优化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环境,依法依规支持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科创属性突出的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上市。深圳市应充分利用这一政策机遇,积极寻求中国证监会等监管机构的支持,就如何为优质高新技术企业量身定制上市审批机制展开深入探讨。例如考虑设立专门的上市审批绿色通道,适度放宽相关财务指标及信息披露要求,简化审批流程,缩短上市周期,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此举旨在鼓励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直接融资,同时也为风险投资机构创造更为顺畅的退出路径,激发风投市场活力,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企业与资本市场的深度融合。
(三)创投文化与创新环境的培育
创投文化和环境是构建创投中心的灵魂,良好的创投氛围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创业者。美国硅谷正是依托斯坦福大学等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系统地培育了具备创业精神与创新思维的人才,为初创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同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创新创业,举办多样的创投活动,增进投资者与创业者间的深度交流与互动,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此外,倡导长期价值投资理念,通过投资者教育提升市场对创新企业和科技创新规律的认知;构建激励机制如税收优惠、奖励措施,鼓励资本对科技创新领域的长期投入,优化退出机制以确保投资者合理回报,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内塑造理性且持久的投资文化。
同时,深圳应积极推动设立成果转化中心,有效连接科研机构与市场,缩短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路径,激发更高的创新活力。应联合多方力量,如福田区政府与市地铁集团的战略合作,合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风投创投中心,构建覆盖“孵化器-加速器-投融资对接”的全链条服务体系,为初创企业提供一站式支持,助其快速成长。
2022年11月8日,深圳创投日启动大会暨深交所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揭牌活动举行(图源:深圳特区报)
(四)全球人才引进与本地人才培养
相较于北京、上海,深圳在吸引优质人才的竞争中面临一定挑战。要破解这一困局,深圳需双管齐下,既要积极引进全球人才,又要着力提升本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在引进全球人才方面,深圳应秉持更为开放的姿态和完善的配套政策,以法治保障和产权保护为核心,营造吸引全球人才的优质环境,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具体举措包括:与海外创投机构合作,在硅谷、纽约、伦敦等全球创新高地设立人才引进机构,吸引海外企业家、科学家和技术移民为深圳服务,借鉴硅谷约60%科学家与工程师来自技术移民的经验,构建人才技术密集的创新生态。深圳可以利用其与香港相邻的地理优势,吸引欧美等地的顶尖人才到香港居住并在深圳工作,从而形成“深圳+香港”在全球人才与市场竞争的独特优势。
在本地人才培养方面,深圳需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尤其是强化与科技创新紧密相关的学科建设,同时,充分整合利用北大汇丰、清华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等优质教育资源,打造系统化的专业创投人才培养项目,提升本土人才的专业技能和国际视野。通过优化人才政策、深化国际合作、提升高等教育教学水平以及整合教育资源等多元途径,构建起层次丰富、结构合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投人才队伍,为实现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深圳理工大学袁庚书院外景(图源:新华社)
(五)优化资金支持,激发创新生态潜力
构建充满活力的创投中心,充裕的资金支持是实现可持续创新生态系统的基石。目前深圳在打造国际创投中心的过程中,在新募基金规模上面临挑战。深圳创投行业以民营创投机构为主,其灵活性高、创新能力强等特质对创投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深圳应充分把握这一优势,通过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构建风险补偿机制等方式,进一步助力民营创投机构发展。同时,应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作用,扩大政府引导基金规模、调整返投比例要求,构建覆盖全投资周期、聚焦高新技术、战略新兴及未来产业的多层次股权投资基金体系,以强化政府资金对市场的引导作用,并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应加快建立S基金市场,出台相应交易规则,吸引并培养专业中介机构,以及政府引导设立大规模S基金母基金,以拓宽创投退出渠道,增加市场流动性,进而完善创投生态体系。此外,深圳可以结合粤港澳大湾区政策优势,积极探索多币种私募基金发行、离岸证券投资等创新业务,简化境外资本投资流程,尤其加强对“20+8”产业规划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
根据英国智库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联合发布的第35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 35),全球金融中心排名深圳位居全球第十一位、中国内地第二位(仅次于上海),金融科技指数排名位居全球第四位、全国第一位。2023年,深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606.40亿元,同比增长6.0%,总量仅次于上海、北京,稳居全国第三。雄厚的金融基础和庞大的经济规模为创投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上述系列措施,深圳有望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汇聚,形成资金资本密集区,有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与未来产业发展,从而打造一个充满活力与竞争力的国际创投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所阐述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不代表平台立场。
03
广而告之
(2024年7月19日)
大外交青年智库(GDYT)小红书官方账号“大外交青年智库(GDYT)”关注量破百,欢迎广大新老大外交读者关注、广而告之!
04
平台记事
(2024年7月19日)
2024年7月16日,大外交青年智库(GDYT)开展“听人家讲”计划,拟转载、采访、对话100位外籍人士/国际友人讲述Ta与中国的故事、Ta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故事、Ta与海南自由贸易岛的故事,欢迎广大读者推荐好故事,欢迎广大读者推荐在海南自由贸易岛、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中国学习、交流与工作、生活的外籍人士,推荐人将有机会受邀参与到该计划中来,感谢关注、感谢推荐、感谢推广!
05
推荐关注
(2024年7月19日)
大外交青年智库(简称“大外交智库”)(Glory Diplomacy Youth Think-tank,Glory Diplomacy或GDYT)是一家创办于2017年的以外交安全为主的综合性战略研究机构、社会/青年智库,总部在中国深圳,是深圳首家非官方外交安全智库、中国首家青年智库,创始人是王盖盖。GDYT一直坚持“只有修炼好内功,才能放心去实战”的发展理念,从2017年创始初期稳扎稳打,于2018年成立青年原创评论组(于2022年改组为《智本青析》编辑部)并创办《智本青析》电子刊至今;2019年在海南开设分支机构即海南大外交学会,同年成立青年发展研究中心,该中心在2019年创办“大外交青年发展与实践启航项目”研修班至今,在2021年创办“世界青年菁英坊《早点知道》讲座项目”至今;2020年成立应试就业研究中心并创办《真题解析》付费专栏;同年7月,成立外交外事涉外安全决策咨询公司,集中研究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海外利益分析与保护、青年外交与青年发展、区域国别与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与全球治理等事务;2021年成立外文编译评议组并创办《大译编参》电子刊至今(该编辑部于2022年创办《每日信报》微电子日刊),同年成立区域国别研究中心(该中心于2022年创办《新国别简报》栏目);2022年成立世界外交数据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该中心于2022年创办《鸿士论天下》栏目)、国家安全研究中心、党的理论创新研究中心,并合并所有专访项目(青坊谈、最有影响力人物访谈、21世纪中国外交天团、学人专访等)整合为《与名人对话》栏目,组建“青年智库特种部队”全职高精尖部门和全球范围内的“大中华菁英圈”,开启“Smallibrary·小书屋”全球青年阅读挑战计划(该计划于2022年创办《智库书屋》栏目),运营新知太学(网络)书院(该书院于2022年创办《线上共读》栏目);2023年,成立全球创业研究中心、全球湾区研究中心、跨国公司研究中心、海外利益研究中心、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海洋治理研究中心、基式外交研究中心,在香港开设分支机构“香港大外交学会(GDYT HK)”,创办“华湾国际创业发展新菁英汇”国际人才交流平台等。GDYT从2021年以来,多次举办全国(含全球)青年国际问题学术研讨、政策分析与思想交流等活动,如“国际问题研究型青年智库发展模式探索论坛”、“新型国际问题青年智库建设与发展论坛”、“国际关系青年辩论赛”、“国际关系青年辩论赛最佳辩手论坛”、“世界青年菁英坊《早点知道》系列讲座”、“国际问题/区域国别学术研讨会(GDYT·ISAS)”系列活动、“《与名人对话》系列采访活动”、“《鸿士论天下》系列讲座活动”、“新时代中国国际战略高端论坛与菁英论坛”、“华湾国际创业发展新菁英汇”系列活动、“GDYT与国际知名学者对话”等等。自创办以来,GDYT一直致力于“让壹亿中国大外交青年智慧与方案被全球看见”,聚集全球各地有志青年为实现个人、企业、社会、国家和世界和平发展而奋斗,至2021年底,已发展成集专家顾问、研究员(含高级)、特约研究员(含高级)、助理研究员、编译评议员、时政评论员、实习生、志愿者等全方位国际人才体系(200人)的样本标杆青年智库,聚焦中国与全球大外交领域青年的原创方案、发展计划和外交延伸等助力与服务,在“对照全球外交发展、对接世界高端智库、对比新型平台建设”的三原则指导下,为中国的外交与安全发展贡献青年力量和方案,为政府、企业、智库、高校、非政府组织以及个人都有提供过咨询服务,被海内外青年誉为现代智囊的“青年精英大脑集散地”,是全球新型外交青年智库的开创者和代言人!
香港大外交学会
Glory Diplomacy
让中国外交青年智慧被全球看见
为中国青年智库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