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外交学会
Glory Diplomacy
让中国外交青年智慧被全球看见
为中国青年智库代言
从后现代主义的“中华性”看缓解台海冲突的战略文化
作者/侯长坤
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博士候选人
来源
香港大外交学会经本人授权发布,国战会专稿,本文授权与《洞传媒》国战会论坛、《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独家报道》同步刊登
和平如何表达?
2024年台湾选举正在预热,两岸学者讨论台湾选举与两岸关系。新一届政府上台后,两岸如何维护台海局势的稳定,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两岸「本是同根生」,和平应该如何表达,冲突应该如何通过沟通消解,可以从战略文化角度进行分析。
「后华性」研究议程构建和平战略
当今国际关系及国际战略研究注重关系转向,以及国家的身份认知,在此背景之下,后华性、或后中国性研究诞生。后华性是指在后现代主义的背景下,对具有中国属性行为者的反思与自我反思。在此研究议程中,与中国相关的和平战略,是通过以「关系」爲核心的文化途径,来构建和平秩序。
学者石之瑜用后华性的概念理解「关系均衡」(即开展关系),研究国家的身分认知及其策略如何产生、再造、修复关系。在石之瑜后华性及天下理论的研究框架中,「天下」即是所有人必须相关的体系。
而在这种体系中,关系作爲想象的共同性,可以分爲「前置共性」(在意识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影响自己身份认知的某种与他人或环境之间的共性,停留在消极理念层面,例如天下的子民身份)与「即兴共性」(在意识到之后,积极地去实践身份,例如践行天下理念)。
在关系産生身份的过程中,身份又会对关系实践産生行爲上的「自制」或约束。因此,这一过程也包含了行爲体相关的政策、策略或战略。如若以上行爲未能满足行爲体影响关系的目的,则会産生相应的「情绪」或心理认知(包括羞耻、轻蔑、失望、愤怒、冒险、疏远),进而又再一次导出相应的策略。
在实践过程当中,双方各自産生了自我约束力,从而达到了影响与被影响的目的。以文化的方式达到和平的目的,即是文化战略建立了和平秩序,也被理解爲中国的和平「天下」。
中国对内外发展关系,即是将中国的属性,在关联与互动、沟通过程中,传递给对方。中国的属性,可以包括行爲、目的、思想等。对于和平愿景的表达,包括了三者。在理想的状态下,和平愿景表达幷被对方获知;在非理想状态下,往往会有交流不畅乃至冲突升级。这种关系互动过程是否能被成功地实现,取决于相关的政策是否匹配相应的主客观标准下的群体类型。
这同时也是「后华性」研究议程。「后华性」是指我方如何预设对方看待我方,以及我方如何看待对方的特性,这种特性因爲与中国相关,是中国属性或华人性,故称爲「后华性」。群体类型即「后华性」的研究对象,根据认定是否属中国,可以划分爲内群体(完全属)、中间群体(部分属)、外群体(完全不属);而主客观标准,则取决于是否与中国的价值观有直接联系。在主客观标准下,共有六种研究类型。
中国性的差异冲突的原因
两岸之间的冲突与否,是由于中国性的不同,同时两岸在发展关系过程中的政策失误。具体来说,是由于行爲体的政策与类型匹配不当,造成的交流不畅。对于台湾而言,中国大陆认定其完全属中国,且同根同源,共同拥有中华文化。因此,在「后华性」范式下,中国大陆对台湾认定爲主观标准的内群体。但是,在马英九时期,台湾政府基于「一个中国」原则,可以算作是内群体;而在蔡英文时期,台湾政府不承认该原则,则应当算作中间群体。在群体类型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相关政策没有改变,势必会造成关系发展不畅。对于中国大陆而言,更加难以将中间群体转化爲内群体。
中国性不同的原因
中国性的不同,是由于各种历史问题所造成。例如,东南亚华人被土著政治压迫,导致不敢说自己是华人,免得形成所谓的「中华威胁」,引起敌对,所以强调他们的中国性主要是差异性,讲「活的汉学」就是表现形式之一,因爲它和正统研究死去的旧人的哲学不一样。而对于台湾来说,过去存在日本的殖民,现在存在美国的干预,相关的日本价值、美国价值势必会与中国价值産生碰撞。对待台湾的政策,因而需要考量到当台湾属内群体,以及当台湾属中间群体的两种情况。
构建和平战略
台湾因爲也有中华文化,所以也会有同样的「后华性」思考,对待台湾的恰当政策,则是唤起台湾的「中国性」基因,使得关系互动更爲顺畅。例如,对台湾过去、现在的处境表示理解,根据当前类型进行关系互动与沟通,从而降低矛盾与冲突。同时,要增强「中国性」基因的自信与优越性,使其摆脱非「中国性」的话语陷阱。比如,以东方的道德权威解构西方的民主权威,在认识「中国性」与非「中国性」话语的基础上,摆脱对某一种话语的迷信。反之,一味的示好可能会让人得寸进尺,一味的敌对也会让人狗急跳墻,对于两岸来说,都是失败的关系。
所以,要消解冲突,需要因「中国性」而制宜。相关的决策者,需要考虑到,我方预设对方如何看待我方的后华性类型(六种)、我方如何看待对方的后华性类型(六种);以及需要考虑到对方预设我方看待对方的后华性类型(六种)、对方看待我方的后华性类型(六种)。相互匹配共有一百四十四种可能,因此相应的政策也要进行调整,以利于关系的沟通,消解冲突。当某一方采用另一种身份视角时,中心主义就会消失,这也说明主观性的作用。
不论是此次台湾选举,还是往后两岸交流,在明了主观性的作用、中心主义消失后,消解冲突、展开对话,或许会更加容易。
声明
文章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大外交青年智库(简称“大外交智库”)(Glory Diplomacy Youth Think-tank,Glory Diplomacy或GDYT)是一家创办于2017年的以外交安全为主的综合性战略研究机构、社会/青年智库,总部在中国深圳,是深圳首家非官方外交安全智库、中国首家青年智库,创始人是王盖盖。GDYT一直坚持“只有修炼好内功,才能放心去实战”的发展理念,从2017年创始初期便开始稳扎稳打,于2018年成立青年原创评论组(2022年改组为编辑部)并创办《智本青析》电子双月刊至今;2019年在海南开设分支机构即海南大外交学会,同年成立青年发展研究中心并于2021年创办世界青年菁英坊《早点知道》讲座项目至今;2020年成立应试就业研究中心并创办《真题解析》付费专栏,同年7月,GDYT成立外交安全咨询公司,集中研究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海外利益分析与保护、青年外交与青年发展、区域国别与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与全球治理等事务;2021年成立外文编译评议部并创办《大译编参》电子刊(该编辑部于2022年创办《每日信报》微电子日刊),同年成立区域国别研究中心(2022年创办《新国别简报》栏目);2022年成立世界外交数据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2022年创办《鸿士论天下》栏目)、国家安全研究中心、党的理论创新研究中心,并合并所有专访项目整合为《与名人对话》栏目,组建“青年智库特种部队”全职高精尖部门和“大中华菁英圈”。GDYT从2021年以来至今,多次举办全国(含全球)青年国际问题学术研讨、政策分析与思想交流等活动,如“国际问题研究型青年智库发展模式探索论坛”、“国际关系青年辩论赛”、“国关青辩最佳辩手论坛”、“世界青年菁英坊《早点知道》系列讲座”、“国际问题研讨会(GDYT·ISAS)”系列活动、《与名人对话》系列活动、《鸿士论天下》系列活动、新时代中国国际战略高端论坛与菁英论坛等。自创办以来,GDYT一直致力于“让壹亿中国大外交青年的智慧与方案被全球看见”,聚集全球各地有志青年为实现个人、社会、国家和世界和平发展而奋斗,至2021年底,已发展成集专家顾问、研究员、评论员、特约研究员、编译评议员、助理研究员、实习生、志愿者等全方位国际人才体系(200余人)的青年智库样本标杆,聚焦中国与全球大外交领域青年的原创方案、发展计划和外交延伸等助力与服务,在“对照全球外交发展、对接世界高端智库、对比新型平台建设”的三原则下为中国的外交与安全的发展贡献青年力量和方案,实现价值增值与最优,效果非常明显,为政府、企业、智库、高校、非政府组织以及个人都有提供咨询等服务,被海内外青年誉为现代智囊的“青年精英大脑集中营”,是全球新型外交青年智库的开创者和代言人!